五年级上册数学 北师大版 新精英课堂 考点精讲 (2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倍数与因数
教学目标1.能联系乘法算式理解倍数与因数的意义。
2.明白在乘法算式中,积是两个因数的倍数,相乘的两个数是积的因数。
3.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活动,初步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品质。
重点难点重点:能写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难点:正确理解倍数与因数的关系。
教学内容对应教材第31页内容和第32页“练一练”的第1、2、5、6题。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案设计幻灯片示例
回顾旧知引入新课(6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整数的乘除运算。
计算下列各题。
4×8= 6×7= 20×8=
54÷9= 120÷6= 48÷6=
75÷3= 25×3= 100÷20=
指名学生计算,交流计算结果。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倍数与因数的知识吧!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0分钟)1.(1)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运动会……多少人”的内容,引导学生算一算两班各有多少人。
从图1可以知道,其中一个班每行有9人,共有4行,求这个班有多少人,也就是求4个9相加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9×4=36(人)。
从图2可以知道,另一个班每行有5人,有7行,求另一个班有多少人,也就是求7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5×7=35(人)。
所以左边这个班有36人,右边这个班有35人。
(2)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认一认”的内容,引导学生结合乘法算式,理解倍数、因数的意义及其关系。
在算式9×4=36中,36是9和4的倍数,9和4是36的因数。
在算式5×7=35中,35是5和7的倍数,5和7是35的因数。
提问:说一说倍数与因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后汇报: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没有倍数就不存在因数,没有因数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0分钟)也就不存在倍数,不能单独说一个数是倍数或因数。
(3)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根据算式……的因数”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究乘法算式中的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提问:25和3是75的什么?75是3和25的什么?20和5是100的什么?100是20和5的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25和3是75的因数,75是3和25的倍数;20和5是100的因数,100是20和5的倍数。
追问: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交流汇报:在乘法算式(0除外)中,积是两个因数的倍数,相乘的两个数是积的因数。
2.课外出示教材第31页“下面……你的想法”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究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1)引导学生用除法算式找倍数。
两个自然数(0除外)相除,若商是自然数且没有余数,则被除数就是商和除数的倍数。
如7÷7=1,7是7和1的倍数;14÷7=2,14是7和2的倍数;77÷7=11,77是7和11的倍数。
(2)引导学生用乘法算式找倍数。
7和自然数(0除外)相乘的积是几,几就是7的倍数。
如7×1=7,7×2=14,7×3=21,…,7×11=77,因此7,14和77都是7的倍数。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10分钟)1.完成教材第32页“练一练”第1题。
2.完成教材第32页“练一练”第2题。
3.完成教材第32页“练一练”第5题。
4.完成教材第32页“练一练”第6题。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4分钟)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根据9×4=36这道算式中三个数的关系,让学生初步感知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通过乘法算式让学生体会倍数与因数的相互依存关系,巩固与深化对倍数和因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寻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获得一个数的倍数的特征。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参与数学的兴趣,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