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海探航 Teachingseafaring
250
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分析
文/韩玮
摘要:核心素养下教师为能有效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水平,需要在教学方法的创新方面加强力度,通过数学建模教学的深化,提高学生建模的思维以及能力素养,才能真正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
本文主要从理论上就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现状以及措施详细探究,以期为学生的实际学习起到积极意义。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建模教学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较重要的时期,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重视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进行积极优化,改变传统单一化的教学思维观念,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帮助学生树立建模意识,提高学生建模能力,才能实现学生高质量的学习发展目标。
1 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建模教学问题
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从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出发展开数学教学活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数学建模的能力素养,才能有助于学生学习发展。
而从实际建模教学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是比较多样的,这影响了学生建模素质的培养效果,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没有注重在教学方法的应用上积极创新,从而对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质量效果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没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建模教学方面缺乏创新的观念融入,使得学生在数学建模方面的能力无法有效提升,影响了学生可持续学习发展。
教师应用的数学建模教学模式相对比较陈旧,没有和当前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素养培养的需要相结合。
2 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策略
教师在新的教育改革发展背景下,为促进学生学习发展,需要在实际建模教学方面积极优化策略,提升学生数学建模学习的主动积极性,笔者尝试加强以下几点措施的实施:2.1 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教师在对学生展开建模教学活动时,需要转变教学的观念,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促进学生在实际课堂中有较大的发展进步,从而才能真正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良好学习。
建模教学是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展开教学活动,将建模教学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把理论和实践“无缝衔接”起来,帮助学生更加方便的理解建模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才能真正有助于为学生良好的学习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提高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师在建模教学方面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课堂教学和竞赛活动“相辅相成”,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这对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有着积极意义。
2.2 情境创设提高建模意识
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对学生建模的思想进行培养,这就需要应用高效化的方法,从而才能真正为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情境化教学方式的应用能够为建模学习的良好推进起到积极作用,将抽象化的数学理论具体化以及形象化的展现出来,从而才能真正为学生的良好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从整体上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在理论的知识讲述方面是为学生建模思想的培养打基础,在课堂中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方向,能够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培养,促进学生在思考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养,这对学生学习的质量提升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例如:数学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讲述《数列》的知识点中,为能对学生的建模意识进行强化,教师在课堂中可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将一组数引入,如为学生呈现数字1,4,27,216等,这些数字看起来没有关联,但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探究,学生很快能够找到这些看似无关的数字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数学的本质有更多的认识,学生在这一学习思考当中,学习的动力也能调动起来,从而有助于提升学生数学知识的探究能力,这对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能力素养有着积极意义。
2.3 提高兴趣,强化建模能力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充分注重从建模能力的培养上强化重视,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激发和调动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而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从整体上提升学生数学知识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进行学习探究,才能有助于学生体会学习的价值。
教师在课堂中要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积极优化教学方案,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只有从这些方面强化,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
如: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概率模型的内容时,多举实例让学生在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上充满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这就需要在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层面加强重视,通过带领学生尝试用概率模型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使学生浸润到生活化的学习环境当中,师生提供相关生活化的趣味案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再如:学习《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相关知识时,为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素养,教师要在课堂中为学生科学设计学习方案,通过相应的数学概念以及公式等具体的数学模型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促进学生意识到课程内容学习的价值。
通过把简单记忆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积极参与探索,注重师生间的互动,从而有助于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构建等差数列前n 项求和模型Sn=n(a1+an)/2,调动起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动力。
3 结语
综上,数学课堂中教师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通过建模教学活动的开展,对提升学生综合学习素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能为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既定的数学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姚艳.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审视高中解析几何的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7).
[2] 王洋.核心素养视角下翻转课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20(15).
[3] 姜东波.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分析[J].才智,2020(15).[4] 李发新.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12).
[5] 余伟.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教学应如何发展[J].亚太教育,2019(06).
基金项目:本文系门头沟区“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重点课题“课堂环境中基于数学建模活动的合作学习研究”(编号:门2019Z-4)备注:此文为该重点课题项目论文。
作者简介:韩玮(1970—),女,湖南涟源人,中学高级,研究方向:初、高中数学教学。
(作者单位:
北京市大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