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适应性考试(期末)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石嘴山市三中高三年级第五次适应性语文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通俗历史热”不断出现于媒体的报道之中。

作为一种关涉史学的文化现象,我们有必要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考察。

“通俗历史热”是商品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定会出现的一种现象。

实际上通俗历史并非“新生事物”,它以讲说形式流传的历史已经相当久远了。

它广泛流行于民间,是民众了解过去、熟悉历史、满足自身历史求知欲的主要途径。

一般情况下,这种历史的口头讲说是以十分平静的方式存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的,很少“走热”。

但是,当商品经济趋于发达、文化教育发展迅速的时候,人们在从事赖以谋生的职业活动之外,带有文化色彩的业余需求会随之增长,对作为文化存在常见形态之一的历史知识,其“求解”欲望也会趋于强烈。

这种社会需求的增长促使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的史学不得不进行必要的适时性调整,从而在隔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之外,衍生出一种以满足公众意愿为基本出发点的通俗化的历史叙述——口头的或文字的,并作为用以“交换”的精神产品出现在市场之上而日益“走热”。

两宋讲史及宋元平话的一度活跃便是其中典型的事例。

在当今市场经济逐步成熟、文化教育普及程度大为提高、高等教育开始走向大众化的时代,人们的业余文化需求显著增长,久远的尘封旧事引起了人们日益浓厚的兴趣。

这使通俗历史在当下有了“升温”的沃土,其“历史的惯性”开始充分显现出来。

客观地说,对于广大民众而言,在古奥难懂的传统史著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皆难“卒读”的情况下,通俗化的历史几乎成为他们“探寻过去”的唯一选择。

这种现象的出现,对史学终极功能的实现是非常有利的。

史学的职任是记录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规律,以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转,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

这是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终极追求”。

这种目的追求决定了史学传播范围与学科效应的正比例关系,即传播范围愈广,对社会走向文明与进步、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愈大。

而在社会道德的层面上,长久以来,史学都带有浓厚的“天职文化”色彩,视道德教化为天然职任。

它通过“贬恶扬善”以优化民风,激活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文明的向善意识,从而使俗静民和成为一种“常态”并最终惠及大众和社会。

同时,历史知识的广泛传播,对社会整体智慧的提高也是不无裨益的。

不可否认,中国古代很多具有普世性的行为规范与道义原则,只有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加以表达与阐释,才能使这种优秀
的传统文化在今天最大限度地得到活化,成为社会道德与精神的组成部分。

也就是说,“通俗历史热”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有效传承,对史学社会功能的实现,对社会的文明与进步,都是极为有利的。

正因为如此,通俗历史的讲说与著述之“趋热”,应当受到欢迎和鼓励。

当然,历史的通俗化不等于低劣化、庸俗化或文化的退化,这已经被历史所证明。

“通俗历史热”的深入发展,要求通俗历史在外在形式变化的基础上,走向记述内容与历史观念等核心部分的变化。

具体而言,就是要把讲说与记述的重点,由“庙堂”转向民间,由官场转向社会。

更多地关注下层、关注民众,以体现史家应有的现代眼光,这才是更高层次的、成熟形态的通俗历史。

(摘编自李小树《关于“通俗历史热”的历史学考察》)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通俗历史热”在当今出现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市场经济和文化教育的迅速发展促使人们对业余文化的需求显著增长。

B.通俗历史以十分平静的讲说形式广泛流行于民间的历史已相当久远了。

C.人们对久远的尘封旧事兴趣日益浓厚,对历史的“求解”欲望趋于强烈。

D.古奥难懂的传统史著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让广大民众难以“卒读”。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通俗历史以满足公众的意愿为基本出发点,作为一种用于“交换”的精神产品出现在市场之上,它的“走热”有着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

B.通过“贬恶扬善”的方式以优化民风,激活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文明的向善意识,这是史学的“终极追求”在社会道德层面上的具体表现。

C.为适应时代发展,满足广大民众在业余文化方面的迫切需求,史学不得不走出隔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误区,适时调整了研究目的和方式。

D.中国古代很多具有普世性的行为规范与道义原则,只有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加以表述与阐释,才能在今天得到最大限度的活化和有效传承。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通俗历史热”可以扩大史学传播范围,传播范围越广,就越有利于社会整体智慧的提高,从而完成史学学科的全面建设。

B.既然通俗化的历史已经成为广大民众“探寻过去”的唯一途径,通俗历史讲说与著述的“趋热”就应当受到欢迎和鼓励。

C.通俗历史应当由外在形式的变化走向记述内容与历史观念等核心部分的变化,以改变低劣化、庸俗化或文化退化的现状。

D.在商品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通俗历史就必然会“走热”,这种“走热”现象十分
有利于史学终极功能的实现。

二、现代文阅读(二)(12分)
材料一:
歌者姚贝娜的最后一周:亲口提出捐献眼角膜
深圳晚报1月16日讯(李飞)知道姚贝娜的人也许都了解她的漂亮简历:获得过“青歌赛”冠军、受刘欢指点、演唱过《甄嬛传》和《1942》等影视作品的主题曲。

而这些曾经的辉煌也让她在去年《中国好声音》(在线观看)的选手当中,成了最不平凡的一个。

“海一望无际,我在浪里……”她内心那个曾被禁锢的小宇宙又重新迸发,音乐事业实现了破茧成蝶的蜕变。

不幸的是,病魔再次向她伸出了双手:乳腺癌复发。

“我能帮到什么吗,姚大哥?”姚晓明(临床医学博士,著名眼科主任医师。

他是深圳市眼科医院角膜及眼表病区主任、眼库执行主任,医术和医德备受业界和社会尊崇。

)此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这样问姚峰。

姚峰抽泣着对姚晓明说,女儿在病床上提出过,一旦去世,就把遗体和眼角膜捐献出去。

姚贝娜在病床上有时清醒有时昏迷,她一直说,“我不怕死,就怕你们(爸妈)坚持不住。

”实际上,姚峰很赞同女儿的想法,但妈妈一开始还有点顾虑,她心疼女儿,最后看着女儿那么坚决,妈妈也表示理解,选择尊重。

1月9日上午,姚晓明拿着器官捐献志愿书再次来到北大医院,姚峰替女儿填了表签了字。

令姚晓明感到意外的是,这之后,姚峰突然向姚晓明询问可不可以再拿两张,“我们夫妻俩都想签,将来到那边去陪女儿。


1月16日,姚贝娜成为第694位眼角膜捐献者。

(有删节)材料二:
姚贝娜病逝后捐献角膜受助者已重见光明
新华网深圳1月17日电内地著名青年歌手姚贝娜因癌症复发,于16日下午病逝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其生前已签署眼角膜捐献书。

据医生姚晓明介绍,姚贝娜的眼角膜已于16日晚成功摘取并移植其中一只,受助者已重见光明。

另一只眼角膜将移植给四川成都的一位患者。

深圳市委宣传部部长王京生说:“姚贝娜是在我们这个年轻城市成长起来的移民的后代,她以自己的不懈努力和杰出的才华崛起于歌坛,她又像倏忽而逝的流星,发出夺目的光芒。

她在临终前将自己的眼角膜捐献出来,把光明留给人间,她是这座城市的骄傲!”
据北大深圳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从1月15日起,陆续有媒体、热心市民、歌迷赶到医院,为姚贝娜祈福。

材料三:
粉丝:姚贝娜不止是自己的偶像,也是精神导师
网易娱乐1月20日报道上午,歌手姚贝娜追悼会在深圳殡仪馆举行,追悼会上将播放姚贝娜生前演唱的歌曲,不少明星好友也将送她最后一程。

一大早,歌迷们便早早来到,送姚贝娜最后一程。

有粉丝表示,姚贝娜不止是自己的偶像,也是精神导师。

粉丝1:我是姚贝娜家乡武汉人,一早坐飞机过来的,姚贝娜去世后这几天一直在听她的歌怀念她。

今天过来送她最后一程。

粉丝2:我是在好声音认识的姚贝娜,之后就成了她的歌迷。

当时自己也正处在一个人生很艰难的阶段,姚贝娜的故事鼓励了自己。

所以姚贝娜不止是自己的偶像,也是精神导师。

材料四:
姚贝娜的父亲:“姚贝娜”星,是我的一种精神寄托
新京报快讯(记者邓琦)近日,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姚贝娜”星。

姚贝娜的父亲、作曲家姚峰今日(4月10日)表示,感恩每一位心疼姚贝娜的人,“‘姚贝娜’”星,是我的一种精神寄托。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4月4日发布的公告显示,第41981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姚贝娜”(Yaobeina),这颗小行星由香港天文学会会长、天文爱好者杨光宇在2000年12月28日发现。

姚父说,“恰好把1981送给她,贝娜就是1981年出生的。

”借用姚贝娜的“教父”、剧作家唐跃生的一首词,姚峰说,“有个女儿好比拥有许多自己,你代替我去穿越苍穹天宇;如果有一天回到我身边,请全世界暂时离开你。


4.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则材料深圳晚报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姚贝娜在生命最后一周作出捐献眼角膜决定的具体情况,突出姚贝娜无私奉献。

B、第二则材料新华网深圳消息则着重介绍姚贝娜病逝后捐献角膜及受助者的情况,突出深圳市委宣传部部长对姚贝娜的高度评价。

C、第三则材料体现了人们对姚贝娜的认同和追思。

D、第四则材料姚贝娜的父亲姚峰既是一位著名的作曲家,又是一位充满大爱情怀的慈父。

5.阅读材料三,理解“姚贝娜不止是自己的偶像,也是精神导师”这句话的含意。

(4分)
6.综合以上四则材料,请简要谈谈你从姚贝娜事迹当中获得哪些感悟或启示。

(5分)
三、现代文阅读(三)(14分)
笑嫂
陈国炯
笑嫂喜欢笑,与人相见微微一笑,高兴时哈哈大笑,有时独自一人也偷偷地笑,好像每时每刻都在捡宝似的笑个没完。

因此,没见过笑嫂发愁时是个什么模样。

因为笑嫂爱笑,大家当面笑嫂笑嫂地叫,背后笑嫂怎么笑嫂怎么地夸,好像笑嫂的姓名就叫笑嫂。

笑嫂是我的师傅。

我大学毕业应聘到一家铝轮厂搞宣传,负责人事的小老头陪我到车间,对车间主任说,这小伙子到你车间实习一个月,你给他安排一下。

车间主任长着八字胡子,看似匪气十足。

他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番我后,说,一个学生娃,哪能干活。

反正一个月后要坐办公室的,就去帮笑嫂做点事吧。

车间主任唠唠叨叨的一番话中,我知道有个笑嫂,也有些受辱的感觉。

车间主任唠叨完,亲自陪我去厂东边一个堆废料的塑料棚下,扯开嗓门喊,笑嫂,我给你送来一个徒弟,给你打个下手。

车间主任的一咋呼,我不但认识了笑嫂,还成了笑嫂的徒弟。

我很顺从地叫了笑嫂一声师傅,笑嫂听了高兴得咯咯地像母鸡下蛋般笑。

笑完了就说,你还真听小胡子的瞎话,什么师傅徒弟。

笑嫂停了一下对我说,大家都叫我笑嫂,你也叫我笑嫂吧,我可不敢做你大学生的师傅呢。

说完又咯咯地笑,把个笑嫂的雅号笑得名副其实。

笑嫂已是奔五的人了,却一点也没有这个年龄段女人的那种臃肿,而是清清秀秀,穿戴得也整整洁洁,十分素雅。

笑嫂的活不笨重,也不怎么脏,她每天整理着送来的废过滤网,那些过滤网是用来过滤铅水的,用过后铝水沾在过滤网上结成了块。

因为过滤网是铁的,沾在上面的是铝,铁几百元一吨,铝上万元一吨。

把废铁网当铝卖,人家不要;把铝当铁卖,公司不干。

因此,笑嫂把沾在上面的铝块铝屑撬下来,分开卖,谁也不亏。

笑嫂做事很认真,一块块像翻找金子一般,有时我一不留神漏撬了几块,她会猫着腰,捡回来重新撬。

这样一来,我也不好意思马虎了,做得一丝不苟。

笑嫂还挺关心人,我进公司时是夏天,南方的夏天贼热,加上在似露天一样的塑料棚下,汗似下雨般流,一把把捋也捋不完。

笑嫂见了心疼地说,大学生,你去找个地方凉快一下,这点活我做起来很轻松的。

我当然不同意,笑嫂就说,还要我陪你啊。

说完就咯咯地笑着,连推带搡赶我走。

笑嫂从来不到餐厅吃饭,她每次从餐厅里买来米饭,不打莱,菜从家里带来,等吃饭的人走得差不多了,就打开饭盒,坐在塑料棚下吃起来。

那些走过来走过去的人都会与笑嫂打个招呼,笑嫂吃饭了?今天啥菜?还会有啥菜,这个星期吃成鸭蛋呗。

笑嫂咯咯咯地笑着回答,笑嫂的菜每星期换一种菜,咸鸭蛋,炒鸡蛋等等。

那天,我没去吃中饭,笑嫂吃完饭去了洗手间,我想笑嫂经常帮我洗饭盆,我也帮笑嫂洗一次。

打开盛菜的铝盒子,里面的咸鸭蛋丝毫没动,完完整整地躺在盒内。

当初没在意,后来想想有点问
题,以后几天我特意偷看了笑嫂的菜盒,我终于明白,笑嫂一个咸鸭蛋要吃一个星期。

我把我的发现告诉了一位同事,同事不满地瞪我一眼说,就你聪明?我闹了个大红脸。

从此我不再看笑嫂的菜盒,也不再提及同一个菜要吃一个星期的事。

那次大地震后,公司开展捐款救援,笑嫂捐二百元,工会主席说,笑嫂你要不少捐一点?笑嫂微微一笑说,多的拿不出,捐二百没问题。

工会主席不再说什么了。

实习期满,我到宣传部搞宣传工作。

那天工会去慰问贫困职工家庭,领导让我去拍照片,并写一篇通讯稿。

走了几户后,一行人来到一个偏僻的小巷里,叩开一扇墨绿色的斑驳的门。

门一打开,一张笑脸呈现在大家面前,我有些诧异地叫道,笑嫂?笑嫂仍在笑,把大家让进屋,屋里灯光暗淡,客厅也狭窄,几个人进去后有些拥挤。

这时我才知道,笑嫂的丈夫几年前被车撞得瘫痪,长年卧床不起,公公早年已故,婆婆患有严重的老年痴呆症需照料,一个女儿正在上初中,家里十分拮据。

笑嫂照顾两个病人,负担一个学生,又要上班,还从社会上揽来了刺绣,挣几个外快,以补家用。

可想而知,笑嫂承受的压力有多大。

我对笑嫂更是敬重了,有事没事总爱往笑嫂的工作场地跑。

笑嫂依旧咯咯咯地笑,好像与那个沉重的家没有一点牵绊似的。

那次我与笑嫂聊得很开心,我忽然说,笑嫂你的心态真好。

笑嫂知道我想说什么,顿了顿道,家里有这么多病人,谁会不烦,如果我成天想那些不开心的事,我还活不活?
笑嫂叹口气说,我如果整天苦着个脸,人家见了我,也不会有好心情的。

因此我得高高兴兴,让每个人都有一个好心情。

说完笑嫂又咯咯咯地笑了起来。

7.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前两段是说“笑嫂”这个名字的由来,同时交代出她和同事的关系、她乐观的精神以及她对周围人的影响,这些都为后面的内容做了铺垫。

B.笑嫂自己身处困境,却仍然为地震灾区捐200元,这与她每个星期换一种菜“咸鸭蛋、炒鸡蛋”的心理是一致的,不想人家知道她家穷,要面子。

C.“我”关注笑嫂的咸鸭蛋吃一个星期的事,是因为在“我”的心里想看笑嫂的笑话,所以同事才会“瞪我一眼”,说“就你聪明”。

D.“我”开始叫笑嫂师父是“顺从”地叫,不是真心,但后来却对笑嫂“甚是敬重”,总往她工作场地跑,是因为受到了她精神的感染。

E.文章没有直接记叙笑嫂家的困难,而是先写她的“笑”,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让小说曲折有致,有出乎意料的效果。

8.小说中的“笑嫂”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4分)
9.作品为什么以“笑嫂”为题?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5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程千里,京兆人。

身长七尺,骨相魁岸,有勇力。

本碛西募人,累以戎勋,官至安西副都护。

天宝十一载,授御史中丞。

十二载兼北庭都护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后有诏移献忠部落隶幽州,献忠素与禄山有隙,惧不奉诏,乃叛归碛北,数为边患。

玄宗愤之,命千里将兵讨之。

十二载十一月,千里兵至碛西,以书喻葛禄,令其相应。

献忠势穷,归葛禄部。

葛禄缚献忠并其妻子及帐下数千人,送之千里,飞表献捷,天子壮之。

十三载三月,千里献俘于勤政楼,斩之于朱雀街,以功授右金吾卫大将军同正,仍留佐羽林军。

禄山之乱,诏千里于河东召募,充河东节度副使、云中太守。

十五载正月,迁上党郡长史、特进,摄御史中丞,以兵守上党。

贼来攻城,屡为千里所败,以功累加开府仪同三司、礼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至德二年九月,贼将蔡希德围城,数以轻骑挑战。

千里恃其骁果,开悬门,率百骑,欲生擒希德。

劲骑搏之,垂将擒而希德救兵至,千里敛骑而退,桥坏坠坑,反为希德所执。

仰首告诸骑曰:“非吾战之过,此天也!为我报诸将士,乍可失帅,不可失城。

”军人闻之泣下,昼夜严兵城守,贼竞不能拔。

千里至东都.安庆绪舍之,伪署特进,囚之客省。

及庆绪败走,为严庄所害。

其年十二月,上御丹凤楼大赦,节文曰:“忠臣事君,有死无贰;烈士徇义,虽殁如存。

其李憕、卢奕、袁履谦、张巡、许远、张介然、蒋清、庞坚等,即与追赠,访其子孙,厚其官爵,家口深加优恤。

”自是赦恩,无不该于节义,而程千里终以生执贼庭,不沾褒赠。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七下列传第一百三十七下)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十二载/兼北庭都让/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日/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B.十二载/兼北庭都让/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日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C.十二载/兼北庭都让/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日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D.十二载/兼北庭都让/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日/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京兆:地名,古代的二级行政单位,所管辖范围大致相当于陕西西安及其附近所属地区。

B.仪同三司: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

三司即三公。

唐代称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

C.御史中丞:官名,汉朝为御史大夫的次官,唐复置御史大夫,亦往往缺位,仍以中丞代行其职。

D.奉诏:接受皇帝的命令。

奉,这里意为恭敬地献上。

诏,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亦即诏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京兆人程千里,身长七尺,相貌魁梧伟岸,勇猛有力。

他本来是被招募到碛西的军人,凭借多次的战功,做官做到了安西副都护。

B.李献忠因为跟安禄山不睦而背叛唐朝朝廷逃回到碛北,并多次侵扰边疆。

唐玄宗对李献忠感到很愤恨,下令程千里率兵讨伐他。

C.唐朝朝廷要求忠臣侍奉君主,嘉许杀身报国而贬斥叛变成为贰臣,程千里因被叛贼活捉而投靠了贼廷,所以没有得到褒扬和追赠。

D.贼将蔡希德在至德二年九月包围城池,多次带领骑兵前来挑战。

程千里自恃骁勇果敢,打开悬门,率领一百个骑兵,想要活捉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葛禄缚献忠并其妻子及帐下数千人,送之千里,飞表献捷,天子壮之。

(2)非吾战之过,此天也!为我报诸将士,乍可失帅,不可失城。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减字木兰花•暮冬杂咏
清•史惟圆
寄愁天上,碧落青霄平似掌。

石破多时,散作春檐夜雨丝①。

埋忧地下,移却南山成旷野。

根蔓牵章,又逐郊原春草生。

注:①化用“女蜗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寄愁天上,埋忧地下”,作者借用来作词的起拍与过片,成为词的主旨。

也为这首词定下了基调。

B.“石破多时”化用了李贺诗“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以愁思比雨丝,思与丝谐音。

C.愁,本无形体,却可以“寄”,这是化抽象为具体,他的愁多得无法消除,想寄之于天,天下
也容纳不下那么多愁。

D.“碧落”是指天上仙女,在《长恨歌》中有“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诗句。

E.最后一句是说,作者身处在旷野之中,看着眼前的蔓草,悲从中来,驱车任意行走,直尽头。

15.本词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全词又是如何表现这个字的?请简述。

(6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韩愈在《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产
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结果:“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2、李白《行路难》中写昂贵筵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告,立即向群臣吏民颁布政令,依据批评者勇气的大小,设三等奖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上赏;__________,受中赏;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第Ⅱ卷表达题(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第一节班会课,同学们观看了央视《开学第一课》节目,被深深感染,班主任总结时循循善诱
....学生要重视提高人文情怀。

②品读经典,体悟人生。

看名著就是同名家对话,跟哲人心灵交汇,就让人心里生出暖暖的感觉,
如坐春风
....。

③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这座城市变成泽国,一片汪洋,人们调侃说到城市去看海,其壮观景象令
人叹为观止
....。

④现在有部分学生不重视语文知识积累,不用心体悟生活,没时间阅读经典作品,写起文章来东拼
西凑,真叫人不忍卒读
....。

⑤最近一段时间,在欧洲发生的一系列骇人听闻
....的恐怖事件,再次给全世界敲响了警钟,恐怖分子是世界的公敌。

⑥在南中国海问题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站在正义的立场,为中国发声,他们的危言危行
....,受到中国人民的一致好评。

A.②⑤⑥ B.①②④C.①③⑤D.③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