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质演变过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地质演变过程
陆核形成演化阶段:
新疆已发现的晚太古宙—古元古代陆核,有塔里木北缘的库鲁克塔格、卡瓦布拉克—星星峡和塔里木南缘的阿尔金。

其基本特征是:以灰色片麻岩为主,含TTG 岩系,夹初始表壳的含铁石英岩、大理岩和砂砾岩。

变质程度达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表明塔里木陆核属于“潘基亚Ⅰ”泛大陆的一部分。

陆块形成演化阶段:
“潘基亚Ⅰ”泛大陆于中元古代开始解体,中、晚元古代进入陆块演化时期,随着地球逐渐冷却、水圈的形成和初始陆壳的增厚,在陆核的外围,出现了稳定型的陆块和活动型的裂陷槽两种构造环境。

阿克苏蓝片岩表明青白口纪末期的运动,各大陆拼合在一起,形成了统一的新疆古克拉通,与形成全球性的联合古陆-诺丁尼亚超级大陆的时间基本相吻合。

陆缘发展阶段(板块活动阶段):
南华纪时,诺丁尼亚超级大陆开始解体,逐步形成了古亚洲洋,在华北和华南之间出现秦祁昆洋。

加里东期是板块构造活跃期,基本上形成加里东期大陆,华力西期是板块活动的衰没时期,只出现一些裂陷槽或裂谷,为残余海盆发育起来的有限小洋盆。

在新疆北部,经历了加里东、华力西两期板块活动,一次次大陆裂解-洋盆扩张-板块俯冲-板块拼合,使大陆不断增生。

在石炭纪中晚期最终使古亚洲洋闭合,形成了欧亚大陆北部主体。

在新疆南部则进入萌特提斯洋演化发展阶段。

北部陆内发展和南部特提斯洋演化发展阶段:
古亚洲洋闭合后,陆缘褶皱成山,陆块相对下沉成盆地,因此中新生代时期新疆北部形成“盆-山”构造格局。

在欧亚大陆北部,新陆壳后的松弛期,出现了拉张环境,形成吉木乃、博格多、伊犁、北山、巴楚等二叠纪裂谷系和裂陷槽,有大量碱性玄武岩及正长岩—碱性岩出现。

印支期-燕山期是山区遭受剥蚀,
盆地接受堆积的填平补齐时期。

喜山期为大陆板内升降时期,山区不同程度的向盆地区逆冲、推覆,走滑断裂在松弛期产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剧,从而形成了新疆“三山两盆”的构造—地貌格局。

北部陆内发展和南部特提斯洋演化发展阶段:
在新疆南部的特提斯洋地区,因受特提斯洋北漫的影响,原属扬子微板块的可可西里—松潘,也接受特提斯洋沉积。

印支期—燕山期是板块构造活跃期,由北而南逐步拉张-闭合。

晚三叠世时,青藏板块增生于华南板块的南缘,形成金沙江结合带。

印度板块向北漂移,新特提斯洋于始新世末闭合,并与欧亚大陆碰撞、拼合,形成统一的亚洲大陆。

始新世—现代,由于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的“A”型俯冲增强,青藏高原不断抬升,新疆昆仑山一带出现新生代碱性火山喷发和地震。

这种俯冲作用的远程效应,甚至波及到阿尔泰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