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余莉教授《群书治要360》第三十集 -君道 杜馋邪 5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书治要360》讲记第三十集杜馋邪 53
刘余莉教授主讲
我再看下一句,第五十三句:
“夫人主莫不爱爱己,而莫知爱己者之不足爱也,故惑小臣之佞,而不能废也;忘违己之益己,而不能用也。


这句话出自《群书治要》卷四十七,《刘廙政论》。

小臣就是指职位低的,而且德行不高的官吏,佞就是花言巧语,谄媚巴结,这个忘,这个里边的注解说,忘疑忌,实际上在《说文解字》中,这个忘的意思就是不识也,从语句上是通顺的,这句话解释过来就是,君主没有不宠幸那些喜爱自己的人,却不知道喜爱自己的人不应该被宠幸,所以迷恋于小臣的谄媚而不能远离罢黜,感受不到不顺己意的人,是有益于自己的,而不愿意任用他,这里边讲的人主莫不爱爱己,这个爱己就是喜爱自己的人,特别指那些专门满足自己的欲望,讨好自己的人,用《韩子》上面的一句话来说,爱己的人有这样一个特点,它说,凡奸臣者,皆欲顺人主之心,以取信幸之势者也,是以主有所善,臣从而誉之,主有所憎,臣因而毁之。

它说大凡是奸臣、小人,都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都愿意顺着君主的心思去做,他为什么这样做?为的是取得君主的信任和宠幸。

所以君主认为好的事,他一定会跟着去赞叹,君主所憎恶的事,他一定跟着去诋毁,这就是奸佞之臣最大的特点。

所以《韩非子》上面这一句话,就容易让我们辨别自己身边的臣子、属下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

在《傅子》上也指出,正道之不行,,常由佞人乱之也,正道之所以不能够顺利的推行,是什么原因呢?就是由于邪曲奸佞之人在作怪,譬如说在历史上,桀他信任佞臣推役侈【duō】,把敢于犯颜直谏的关龙逢(【pánɡ】通”旁”)给诛杀了,结果夏朝就灭亡了;而商纣王信任佞臣恶来,把犯颜直谏的臣子比干剖视其心,最后殷朝也就灭亡了,但是从历史上看,从古至今,奸佞之人,就是那些善于谄媚巴结讨好领导者的人,却大多受到重用,这是什么原因?《傅子》上这样说,奸佞之人他善于养人的私欲,所以私利欲望很重的领导者就喜欢奸佞之人。

唯圣人无私欲,贤者能去私欲也。

圣人是没有私欲的,而贤者也能够去除自己的私利和欲望。

有见人之私欲,必以正道矫之者,正人之徒也,看到人的私利欲望生起来了,就用正道来矫正劝告他,这就是正直的人。

违正而从之者,佞人之徒也。

如果违背了正道,顺从人的私利和欲望,看到人的私欲生起来了,不仅不去劝告他,反而还顺从他,一味的满足他,这就是奸佞之人。

我们看了这一个标准,领导者以这个标准进行考察,就能够了解佞正的区别了。

在历史上有很多的臣子,为了取媚君主,就特别善于观察领导者有什么喜好?他一味的投其所好,他喜欢什么就顺着什么去说,喜欢什么就送给他什么,像我在英国读书的时候,曾经遇到一位搞建筑的朋友,他说为什么这些贪官都能够无一例外的被他们拉下水?他说就是因为人,他都有私心,都有私欲,都有喜好,不是贪财就是贪色,不是贪名就是贪利,你看他喜欢财的就送给他财,喜欢色的就送他色,喜欢字画的送给他字画,喜欢什么就送给她什么,即使他自己不喜欢,他的家人也有喜欢,比如说他的妻子,他的父母,他的儿女看到他喜欢什么就送他什么,看到他重视什么就讨好他什么,所以怎么样?最后无一例外地都被他们给拉下水,所以听到这句话,我就想到了古人所说的:无欲则刚,只要人有贪求,有一样东西放不下,他就没有办法能够达到高尚的境界,所以古人说人到无求品自高,如果有贪求的话,可能就会被人所控制,被人所蒙蔽。

我们知道管仲在有病的时候,齐桓公去探问他说,仲父的病变重了,如果发生不可避讳的事,古人说话很委婉,意思说一旦您病故了,你有什么话要提前告诉我吗?管仲他很忠心,他就说,我希望您能疏远易牙、竖刁、堂巫、公子开方,为什么?易牙他很擅长烹饪,他的
厨艺很高,他用烹饪伺候您,他听说您唯有婴儿的肉没有尝过,结果不惜蒸了他的第一个儿子,献给您,就人之常情而言,人最喜爱的,最疼爱的,最重视的就是自己的儿女了,但是他居然对自己的儿子都不爱,怎么会爱您呢?您喜爱美色,但是后宫的这些女子,互相嫉妒,勾心斗角很严重,结果竖刁他就自己把自己变成了太监,来替你管理内宫,就人之常情而言,谁不重视自己的身体呢?一个人最重视的就是自己的身体了,但是竖刁他连自己的身体都不爱,怎么能够爱您呢?公子开方侍奉您十五年都没有回国去探望亲人,他是卫国的公子,结果来到齐国一住十五年,这十五年之间,再也没有回家去探望过父母,即使他的父母病故,他都没有回去探望一下,他连自己父母这么大的养育之恩都不能够记在心上,连父母都不爱,怎么能够爱您呢?桓公一听连连点头说,您说的太好了,说的对,我一定谨记在心。

结果管仲去世了,殡葬之后,齐桓公就把这个四个人召见来,罢免了他们的官职,但是怎么样?驱逐了堂巫之后,各种杂症就不断的发生;把易牙驱逐走了之后,很多的美味吃不到了;驱逐了竖刁之后,后宫的秩序开始混乱;驱逐了公子开方之后,朝堂管理就变得没有秩序了。

这个时候桓公就开始怀疑管仲的说法了,他说,原来圣人也有谬误之处啊!于是就把四个人的官职给恢复了,结果过了一年,这四个人作乱,把桓公给拘禁在一间屋子里,十天都不能和外界沟通,桓公这个时候才想起了管仲的劝导,他说,死了没有知觉就罢了,如果有知觉,我还有什么面目见仲父于地下呢?于是他就拿着自己白色的头巾,裹头而死,死了十一天,他的尸首腐烂了,蛆虫都爬出了门,人们才知道桓公死了,于是用废弃的门板给他收葬了尸体。

历史上评论说,齐桓公之所以落得这样的下场,就是因为他没有能够始终如一的听从管仲的话,任用贤能之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就任用了奸佞之人,结果也被这些奸佞之人所害。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领导者喜欢任用奸佞之臣,还是忠正之人,关键在于端正己身,只有自己彻底放下了私心,名利、面子、欲望,才愿意任用那些敢于违背自己意愿,直言不讳的中正之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