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漫笔教案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灯下漫笔(节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诵读,把握鲁迅作品语言的时代特点;
2.通过拎读,快速把握作者的观点,领悟作者深沉的思想;
3.训练学生的质疑、探究思维。
过程与方法:诵读法整体感知法质疑法探究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走近鲁迅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对伟大人物——鲁迅的尊敬和爱戴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领悟作者的思想观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对于语文,曾流传着这样的校园民谣“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
”
对于鲁迅,一位高三学生曾这样说,鲁迅的时代离我们太远了,他深刻的思想,半文半白的语言,都和其它的语文课文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就中学生的阅历来说,要真正读懂鲁迅,恐怕勉为其难。
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他是一个有深度、有力量的人。
正因为有他,在那暗无天日、找不到出路的时代,人们才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今天,我们要学习鲁迅的《灯下漫笔》,学了这篇文章,也许我们仍然不太懂他,但我希望,我们能够拥护他,爱戴他,崇敬他。
二、设置情境,整体感知,激发研读兴趣
下面,就让我们回到20世纪20年代,一起走进鲁迅的世界。
首先,请大家换换身份,请大家每个人都做一回《莽原》编辑部的编辑,作为编辑,收到
一篇来稿,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审阅呢?(语言、内容、思想)
下面,请大家听录音,希望大家做到以下几件事情:
(1)找出文中语言表达不规范的地方。
(2)注意文章是从哪儿入手,开始说理的?
(3)找出文中表达作者思想观点的句子。
三、编辑工作之一——究词句
1.接下来,我们针对第一项工作进行研讨——究词句。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将不规范的词句,试着进行修改,使之符合现代的语言习惯。
学生交流讨论,然后展示。
多媒体出示。
表达不规范的词句:
“沉垫垫”应改为“沉甸甸”;
“累坠”应改为“累赘”;
“直捷了当”应改为“直截了当”;
“烦重”应改为“繁重”;
“绕湾子”应改为“绕弯子”;
“我更非常高兴”重复了,改为“我更高兴”;
“但我当一包现银塞在怀中……”改为“但当我将一包现银塞在怀中……”。
师引导理解:
2.现在,我们发现,《灯下漫笔》这篇文章确实存在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
以现代汉语的标准来看,有些是不规范的。
但在当时是什么状况呢?人们如何看待呢?
生各抒己见(那时刚刚开始用白话文作为书面语,所以还带有比较明显的文言文的痕迹,而且当时的语言还不规范。
)(人们读来已经很流畅了)
出示:时代特点:文白交替
3.作为当时的编辑,在满目的文言文中,看到这样一篇白话文,你会做何评价?
生回答
师总结:
1918年,作者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之后,他又创作了《孔乙已》、《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等作品。
鲁迅,是当时文学界的领跑者、创新者,是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作为编辑,在满目的文言文中,看到鲁
迅的文章,可以说是耳目一新。
由此看来,这篇文章可不可以发表?
(可以)
四、编辑工作之二——理思路、评观点
1.现在,在文字表达上编辑们已经达成共识了。
那么,内容和思想呢?决定一篇文章是否有价值的最主要的标准还是思想内容。
接下来,我们针对第二项工作进行研讨——理思路、评观点。
请同学们再次交流、讨论,明确:作者在这样一篇“漫笔”里,是从哪里入手进行说理的?文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观点?
学生交流讨论,然后展示。
多媒体出示:
(1)文章从一件钞票兑换的小事入手,想到了“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继而深入说理。
这是鲁迅先生比较习惯的一种写法。
这叫做——对,以小见大。
出示:(以小见大)
(2)主要观点:
①第4段:我们极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②第7段: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确是数见不鲜的。
③第10段:有更其直捷了当的说法在这里--
(1)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2)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④最后一段:而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2.将这些观点读一读,然后想一想,中心观点是哪一句?
生阅读、明确。
师出示:
中国历史划分为两个时代——“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3.作者的观点如何理解呢?
“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是什么时代?人们的状况是怎样的?
“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又是什么时代?人们的状况是怎样的?
请同学们探讨交流。
学生探讨交流、展示。
结合图片教师明确:
“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乱世“乱离人,不及太平犬”。
“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治世“不算人,究竟已等于牛马”。
自然理解:
本来连奴隶都做不成,等做了奴隶,自然就“万分喜欢”了。
4.融入问题,引导理解:
这两个时代,人们都没有争取到人的价值,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看乱世,发生战乱都是为了什么?为了权力,也就是皇权。
所以导致民不聊生的根源是皇权,作者批判的矛头应该是——封建专制。
再来看治世,治世状态下,人们“暂时坐稳了奴隶”,做谁的奴隶呢?(百官、皇帝)皇帝做谁的奴隶呢?(皇权)这时,作者批判的矛头仍然是——封建专制。
作者除了批判封建专制,还批判什么呢?
(奴性)
这是鲁迅对中国历史的总结和评价,现在我们再设想鲁迅所处的年代,有谁来简单说一下时代背景。
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们就幻想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
也就是复古。
历史上也有类似事件,谁知道?
张勋复辟,袁世凯称帝。
5.人们对现状不满,神往太平盛世,而回到太平盛世,仍然是做奴隶,仍然不能实现人的价值。
但是,当时的人们是意识不到的,当时的人们是昏睡的,是迷茫的,是彷徨的,是需要一个伟人来唤醒的。
就在这时,鲁迅先生发出了一声震破天宇的呐喊,号召“现在的青年”去开创——“第三样时代”。
那“第三样时代”又是什么时代呢?
自由、平等、和谐、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暴力的时代,实现人的价值的时代。
6.前面我们已提到,鲁迅的语言在当时是走在前列的,现在,我们又看到,鲁迅的思想同样是——走在前列的。
对,鲁迅先生同样是思想的领跑者、创新者,他希望国人能够觉醒,社会能够进步,民族能够强大。
各位编辑,对于这样一个人的作品,可不可以发表呢?
五、课堂延伸
下面,我们回到现实,作为21世纪的新青年,我们被唤醒了吗?鲁迅先生笔下的“第三样时代”到来了吗?作为21世纪的新中国,我们实现了自由、平等、和谐的目标了吗?我们
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了吗?请结合实际加以说明。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已经意识到要争取个人的权利和尊严,民工请律师讨回工资就是明证。
而人们要实现绝对的平等,绝对的自由,那是完美的社会,是理想的社会,这样的“第三样时代”是很难实现的。
但我们已经达到一个日趋完善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依然会有不平等,但任何社会成员都可以通过正常的社会机制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在这样的社会中,平等是体现在机会的平等。
比如说全民的义务教育、改变我们命运的高考等等。
而和谐社会也已在磨难重重的2008年得到验证,遭受雪灾、地震、疫情、洪水的人们,都在党中央的有力部署和全力救援下,在全国人民的捐助和关爱中,开始创建新的生活。
如今的中国,正在以突飞猛进的速度进行发展,2008北京奥运的完美闭幕,9月27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圆满成功,2010年,即将在上海召开的世博会,都标志着中国已经步入世界强国的行列。
昔日沉睡的雄狮早已觉醒,也早已开始展示他的雄风。
而雄狮的觉醒,离不开那些唤醒他的伟人。
今天,我们认识的就是这样一位有思想、有智慧而且有胆量发出呐喊,唤醒雄狮的伟人。
六、结束语
郁达夫说,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出现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我想,对于鲁迅,你可能仍然不太懂他,但你一定要尊敬他,爱戴他,承认他绝对是个伟大的人。
【板书设计】
喜欢
乱世——牛马(奴隶)封建制度——争人——治世——奴隶——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