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18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18题
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这句话?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
社会生活质量、社会关系的改变,对社会政治、社会文化,都有决定性的
作用和影响,科学技术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社会文明的发展。
但是,科
学技术的应用也可能导致与人类相悖的消极后果乃至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
科学技术进步从来就是把双刃剑,在为人类发展提供动力之时,也为
人类创造更大的悲剧提供了条件。
”因此我们应当正视和尽力解决科学技
术应用而带来的社会问题,需要辨证地看科学技术。
①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积极影响。
第一,科学技术对经济的影响。
1.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是潜在的、间接的生产力,需要通过技
术转化,在生产、工程实践的具体运用即“物化”过程中才能变成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并推动经济发展;2.科学技术通过对生产力各要素发挥作
用而体现其生产力的职能并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功能;3.当代
社会,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许多情况下
是最主要的作用,经济竞争常常通过科学技术竞争而实现。
第二,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1.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
而经济的繁荣促进各项社会生活事业如衣食住行、物质需要、精神需要的
发展;2.科学技术发展导致社会关系的改变如城乡关系、工农关系、脑体
关系、性别关系、家庭关系的改变3.技术进步促进日常生活方式的改变
如家庭办公、交通方式的改变,生活环境的改变。
第三,科学技术对政治的影响。
1.科学技术实力决定国家实力和综合
国力;2.科学技术对“政治民主化”有影响,它可以使得政治参与科学化
和民主化,国家和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科学技术推动了政治文明。
第四,科学技术对文化的影响1.文化成果和文化传播必须要有技术
载体,科学技术丰富了物质文化并推动物质文明;2.科学技术促进教育的
发展,丰富教育文化。
3.科学技术可以提高人的素质,丰富精神文化。
4.
科学技术可以促进社会管理,丰富管理文化。
第五,科学技术对意识形态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哲学、艺术、宗教等
社会意识形态都有影响。
②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消极影响。
科学技术在给人类文明带来进步的同时,还威胁着人类的进一步生存
和发展。
首先,科学技术带来了许多伦理问题。
如克隆技术、基因工程、
转基因食物等;其次,科学技术导致人的异化,如金钱异化、权力异化。
再次,科学技术带来环境问题。
如资源耗竭、能源枯竭、环境污染。
另外,科学技术还带来人类的危机和安全问题,如军事战争,恐怖活动等。
演绎法是从一般到特殊,优点是由定义根本规律等出发一步步递推,
逻辑严密结论可靠,且能体现事物的特性。
缺点是缩小了范围,使根本规
律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展现。
如何看待逻辑方法与非逻辑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现代科技日益
发达,在科技成果取得的背后,逻辑方法与非逻辑方法并驾齐驱,功不可没。
司法,建筑,数学,物理……各行各业一个又一个科技成果的突破,
都离不开逻辑方法与非逻辑方法。
它们在科技实践的各个领域相互补充,
相辅相成,互相统一,发挥着巨大作用。
逻辑思维一般是指按照一定的法
则、程序等进行的一种思维过程。
它运用概念、推理去把握和认识世界,
讲究思维的缜密性,推理过程的严密性。
重在于运用积累的知识循序渐进
一点点揭开未知事物的面纱。
其主要方法有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比
较与类比。
非逻辑思维,又称发散式思维,即思考认识事物不拘泥于已有法则、
规律,而是天马行空,跳跃性思考。
它不受原有方法概念的约束,大胆想象、联想,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其主要方法
包括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想象思维等。
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
维最本质的区别是思考方式或者对未知事物的认知方式有无规律性。
即逻
辑思维是科学严密具有秩序性、缜密性和方向性的,是集中式思维;非逻
辑思维则异于常规,以突发性、跳跃性、快捷性表现出来。
人的思维则是
以逻辑思维为主导,兼有非逻辑思维的统一体,两者互相区别,却又密切
相关,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逻辑思维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保证,
它可以指明我们可以走哪条路;而非逻辑思维则是意识活动的质变,往往
以超乎想象的能力推动对事物认识的进展,可以开辟出新道路。
美国哲学
家库恩指出:“科学只能在发散与收敛这两种思维方式相互拉扯所形成的
张力下,向前发展。
如果一个科学家具有在发散式思维与收敛式思维之间
保持一种必要的张力的能力,那么这正是他从事最好的科学研究所必须的
首要条件之一。
”所以任何一个科学的研究实践都离不开逻辑思维与非逻
辑思维的联袂作用。
逻辑思维主要着眼于判断的唯一性、必然性,是理性和科学的,它要
求过程的程序性和严谨性;而非逻辑思维则常常表现为判断结论的偶然性、多样性、新颖性,具有跳跃性和模糊性,是非理性的。
两者既是矛盾的又
是统一的,相辅相成,在各个研究领域都是不可分割、缺一不可的。
科学
实践中,若能把这二者完美结合,合理应用,社会发展必将更上一层楼。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的经济功能?科学技术对推动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
作用。
科学技术室第一生产力,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变革作用。
现代科学技
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经济活动中,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推动经
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科学技术不只使经济在量上即规模和速度上迅速增长,同时,也使经济发生质的飞跃,在经济结构、劳动结构、产业结构、
经营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变革,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变革
力量。
科技进步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基础。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优
化升级,也给生产方式和人们生活带来重大影响,特别是凝聚高新技术、
有很大市场潜力的新产品,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
因此,经济结构调整的动力在科技,希望也在科技。
通过科技进步,加强农业,
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形成合理的规模和结构。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
提高产品的科技
含量,增强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础。
同时,科技进步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
传统的经济理论注重的
是劳动力、资本、原材料和能源,认为知识和技术是影响生产的外部因素。
而在知识经济中,知识被纳入生产函数之内,知识可以提供投资的回报,
而这又可反过来增进知识的积累,人们可以通过创造更有效的生产组织方
法以及产生出新的和改进的产品和服务而实现经济的增长。
如何理解科学
技术的社会功能?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是指科学技术对社会能做什么或能
表现出什么样的作用和能力。
科学技术的价值决定着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体现了科学技术的重要价值,它与科学技术的价值是
统一的。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包括科学技术的经济支撑功能、科学技术的
民生保障功能、科学技术的精神文明功能、科学技术的政治文明功能等。
科学技术不仅为人类提供了认识世界的系统知识,还为物质生产力的发展
和社会文明的全面进步注入了不竭的动力。
第一,科学技术的认识功能。
凭借着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人们不仅能认识自然状态下显露的事实,也
能认识超出感官功能的微生物、基本粒子、红外线等;不仅能捕捉、搜寻
到现象,也能揭示出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认识当下的现有事物,
也能追溯过去和预测未来。
第三,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变革的功能。
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能够改
变整个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及劳动者的生产能力,使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新
水平。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以至整个社会制度的变革。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革命或社会改革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物质生产力上,也
体现在它的革命的精神力量上。
如何看待科学技术的价值?从历史唯物主
义观点来看,价值的本质在于:它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客体属
性之间的一种关系;价值同人的需要有关。
科学有内在价值、社会价值。
①科学的内在价值:人类在探索自然界的过程中,在长期的科学实践
活动中,形成的求真、客观与人文关怀科学精神,怀疑、批判与创新的科
学思想,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是科学的内在价值,这是科学
文化的核心,是不以时代、国家、民族地区为转移的。
②科学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为科学所具有的积极的、正面的社会功能。
第一:科学带来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第二:科学对人类物质文明的
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第三:科学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明末清初我国
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及启示。
①原因:1、社会经济的落后,是造成科技
落后的根本原因。
2、封建政治制度的腐败是科技落后的关键。
3、教育制
度的腐朽是科技落后的祸根。
4、封建文化专制进一步扼杀科技。
2)技术的社会价值是在技术与主体发生相互作用中,主要通过技术
的开发和生产,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由其社会属性显现出来的价值。
通常,人们进一步把技术的社会价值按实践领域的不同分为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道德价值等不同的社会价值。
社会价值以自然价值为前提,同
时也反作用于自然价值。
从根本上看,技术以社会价值为根本,就像拉兹
漫在《技术垄断》中引述的古德曼的观点:技术本质上是道德哲学的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