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的施工技术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的施工技术分析
摘要:在当今社会,电能源已经成为每一个家庭都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

国家
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保证电能的供应,始终在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的技术提升,优化基础施工技术,以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安全。

本文对水利水电工程
中基础处理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引言
水利水电项目作为国家基础建设,其是我国各类民生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理论层面、实践层面等必须严格遵守技术基准,保证工程项目本身可发挥出应有
的职能。

然而,在现场施工过程中,水利水电项目工程量大、专业性广等特点,
加大施工技术产生问题的几率,严重降低整体工程质量,阻缓我国经济体系的发展。

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概述
1.1施工环境较为复杂
有些水利水电工程的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地质水文条件较为复杂,因此无形
当中对施工技术的选择上较为苛刻,增加了水利水电工程的难度,较大的施工风险,对施工技术的要求也就越高。

1.2施工范围较广、技术更新较快
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工程量较大,涉及的各管理部门较多,很
多工程需要在多部门多技术的密切配合下才能完成,因此施工范围也相对来说较广。

由利水电工程中不同地质环境和不同施工材料的影响,相应的施工技术也有
所不同和革新,在新技术的加持下,这也就导致了施工技术更新较快,一定程度
上增加了施工过程中技术选择的筛选难度。

2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迅速发展,在社会建设中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
这一工程的施工效率和作业质量将直接影响全民的生活水平。

为了让人民群众享
受到更好的生活服务,必须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

想要提升整个工程的质量,必须对基础处理施工进行高度重视以及有效管理,对于整个过程的每个施工环节
必须严格把控。

基础处理使整个项目的基础,直接决定的整个工程的质量,所以
对于基础处理过程必须高度重视。

3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3.1建筑地点的土壤稳定状况
决定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的质量的是地基作业,如果出现差错,将会影响
整个工程,其所带来的的损失更是无法想象的。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环境大都有
湍急的水流,或者是泥泞的软土,如果地基建在稳定性不好的地方,会减少水利
水电设施的抗滑性,从而降低水利水电工程设施的外部抗压能力,最终严重影响
建筑物的使用年限。

3.2基础沉降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建设中,基础沉降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但对于这个现象,我们要保持警惕,每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沉淀度都有一个阈值,一旦基础
沉降超过了阈值,那么整个水利水电设施都会产生破坏性的结构形变,严重影响
整个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安全。

4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的基本要求
4..1合理选择施工时间
在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首先应当确定一个合理的施工日期。

由于水利
水电工程需要在水上施工,所以,一个合理的施工日期是十分重要的。

针对建设
地点不同,水里条件会出现难以确定的变化,为了尽可能地减少水流对施工建设
的影响,选择施工日期时,应尽量避开水流湍急、水量丰富的时间。

因此,最好
选择在枯水期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处理施工,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流
因素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带来的不良影响。

但水利水电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枯水期施工时间较短,因此,对于施工人员的施工效率有很高的要求。


施工前应做好充足的准备,对枯水期的时长应做好充分的调查,以初步确定具体
的工程施工时间。

对于出现的不可避免因素,可以根据当地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
进行调整,以确保工程的正常施工。

4.2重视隐蔽工程建设
在施工过程中,应重视隐蔽工程建设,隐蔽工程出现问题本身就很难发现,
加之在施工过程中,隐蔽工程往往难以得到重视,这样会给工程留下很大的隐患。

因此,要重视隐蔽工程,防微杜渐。

5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5.1锚固施工技术
锚固施工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中最基础的一类施工工序,因其施工简便性、
经济型等优势,可极大提升整体施工效率。

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整体来看,施工
环境一般远离城市体系,且对水源的依赖程度较高,而水源周边的地质在水体侵蚀、渗透作用下,整个地理结构的稳定性将降低,如在此类土地上进行施工,必
须从多个角度进行技术设定,以确保地基施工可满足整体工程建设的需求。

锚固
技术的应用则是增加地基施工的稳定性,通过将拉力杆的一端穿插到地基岩层深处,另一端则与地表建筑设施相连接,此种结构的组合形式,可直接将岩层与建
筑物作为一个整体受力平台,而非是以地基层为受力点,这样建筑物即可获得较
高的结构力,提升整体建筑设施的承载力,为后续工程的应用提供基础保障。

5.2预应力施工技术
预应力施工一般分为先张法、后张法两个阶段,通过两个施工工艺的契合,
确保建筑整体施工的完整性。

先张法的施工一般应用于前期,增强整个建筑结构
的刚性,当前期建筑呈现出的性能满足施工需求后,则可进行接下来的后张法施工,对整体结构进行稳定性优化。

尤其是在沉降施工过程中,预应力施工起到的
效果较为明显,例如,采用夯击法、静压法等,将建筑结构最大限度的穿插到地
基下,通过力学共振原理,提升建筑结构与地基层面的契合度,确保在地基承受
极限范围内,增强建筑物的稳定性。

5.3灌浆技术
浆液是由施工材料混合搅拌而成的,将其压送至地基的裂隙和断层破碎带,
能够加固、改善、强化和稳定地基,从而保障建筑物的安全运行,这一方法称为
灌浆法。

制备和灌注是这一技术的核心步骤。

经过完美比例调配后,能够达到理
想的加固效果。

将泥浆管道需要的部位,使其发生化学反应,以达到加固和提高
稳定性的目的。

5.4水泥土的应用
一方面较之于其他工程,水利水电地基基础工程具有较强的水因素特点,而
通过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形成的水泥土又具有水硬性特征,因此水泥土十分适
用于水利水电基础施工环节;另一方面水泥土对主材料要求较低,除必要的水泥
作为固结剂外,可就地取材,因此又存在质优价廉,施工简单等优势。

因此面对水利水电基础施工环节出现的地基渗漏等现象,部分施工单位尝试运用水泥土予以有效解决。

实践证明,通过运用水泥土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地基的稳定性与承载力,使基础施工质量与效率得到根本保障。

在灌浆水泥土时,需要将将其深度控制在50cm左右,使之既能够保障地基的稳定,又能够满足一定的承载力要求。

因此施工单位要深度分析项目特点及地质因素,科学运用水泥土结局地基沉降等相关问题,以此提高水利水电基础施工工作的安全性,进而提高整个项目结构的运行安全系数。

结束语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基础处理施工始终是重中之重,不容小觑。

它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

因此,我们提高对基础处理施工建设的重视,在施工过程中,把握好基础处理的每一个环节,这样才能确保水利水电项目的施工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魏超.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特点及技术应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
调,2019,48(12):37-38.
[2]邓强.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的施工技术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9(22):89-90.
[3]徐世雯.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的施工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32):52.
[4]罗菊香.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探析[J].江西建材,2017(19):141.
[5]邱峰,陆娇妍.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分析[J].绿色环保建
材,2017(01):1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