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课堂教学镜头六则(吐血推荐) 教学实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戏》课堂教学镜头六则(吐血推荐)
教学实录
镜头一:赏景物描写练生花妙笔
湖北宜昌市葛洲坝中学熊亚萍
师:课文中有多处景物描写形象生动,引人入胜。
你最
喜欢的是哪一句?请读一读、品一品,我们大家来分享。
生:我最喜欢坐船去赵庄时写“连山”的那一句:“淡
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
船尾跑去了。
”非常有趣!
师:哪里“有趣”?能把“趣味”读出来吗?
生:(重读)说那山“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山会跑吗?不会;是船在跑,这一个“跑”字特有趣!
师:说得好!这是化静为动,借山来反衬船走得快。
其实,这一句中有趣的还不只这一处。
生:老师,还有“兽脊”,说那起伏连绵的山峦,就像
是野兽的脊背一样,非常形象。
生:我觉得更形象的是“踊跃”,坐在船上借着月光,
看那一座座山峰仿佛争先恐后地向船尾跑去,用“踊跃”来
形容,生动又形象。
师:这是因为“踊跃”一词用拟人手法把山峰人格化了,就是你说的“争先恐后地向船尾跑去”。
你们都能沉入文本,品出词语的“趣味”,很好!
生:我觉得更有趣的是归途中的一句:“那航船,就像
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大白鱼背着一群
孩子”,越想越有趣味。
师:这是一个比拟句:“大白鱼”是航船,那“一群孩子”呢,是---
生:是航船激起的波浪,翻卷起来很高,说明船走得很快。
师:这句中还有一个动词用得十分传神,谁能说说?
生:我以为是“在浪花里蹿”的“蹿”字,形容航船像
飞一样前行。
师:好,我们不谋而合。
大家想一想,“背着一群孩子
在浪花里蹿”,这一“蹿”字何以传神?
生:突出了船行很快、像飞一样的情形。
生:航船忽上忽下,在破浪前行。
生:很自由,航船可以忽左忽右,忽隐忽现。
师:一个“蹿”字,传神写意,触发了我们诸多的想象。
景物描写不仅要给人“形象”,还要给人“美感”。
本文的
景物描写可谓美不胜收,能挑一处美景品一品吗?
学生细读。
生:归途中回望戏台的那一句就十分优美:“回望戏台
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
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写得真美!
师:美在哪里?能说具体一点吗?
生:灯火光中的戏台,像红霞笼罩着的“仙山楼阁”,
很富有诗情画意。
生:我倒觉得有点问题,戏台在地上,怎么会像“仙山
楼阁”呢?
学生思考后举手。
生:前面写“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
座戏台”,可见戏台很高,不然怎么叫“屹立”。
生:“临河”,所以一定有倒影,远处看去,水上水下
浑然一体,那不就是“楼阁”吗?
师:好,读书很细致,能前后联系。
你诠释了“楼阁”,那这“仙山”又从何而来呢?
生:前面也有伏笔,屹立的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空间界限模糊了,戏台就宛若在
群山的怀抱之中。
在朦胧的夜色中远远望去,远山和戏台在
水波荡漾之间融为一体,红霞笼罩,隐隐约约,仿佛“仙山
楼阁”一般,令人神往!(掌声响起)
师:为你喝彩!一旦进入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之中,真
的就会美不胜收!
师:品读文中的景物描写,联系到我们平时的作文,得
到的启示是:记叙文写作需要描写,要练出生花妙笔,把空
洞的叙述变为生动的描写;而描写就要展开想象,运用修辞,
让读者身临其境。
下面我们就学以致用,小试牛刀。
请将下
面的叙述语句改为描写。
PPT:春回大地,燕子归来,溪水奔流,百花盛开。
要求:展开想象,运用修辞,富有诗情画意。
(独立创作-小组交流推荐-全班展示)
师:第一组推荐的佳作闪亮登场,请欣赏,齐读-(投影)生:春姑娘乘着和煦的春风从南国走来,步履轻盈,款
款而行,
她带着归来的小燕子,把春天的喜讯传遍乡村,传遍农家,
她伴着欢快的小溪流,把婉转的歌儿唱给青山,唱给牧童,
她携着神奇的小花篮,把缤纷的花儿撒向原野,撒向山坡。
镜头二:从“极”字读出格外意思
天津中学吴奇
师:请阅读第1自然段中描写平桥村的文字,哪个词会
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生:极偏僻!
师:能不能略去这个词?怎么理解这个词?
生:不能。
“偏僻”是指平桥村地理位置远离城市、乡镇,交通,信息,都不发达,文化也会落后。
师:请同学们注意这个“极”字,这个“极”字更加说
明平桥村的偏僻之极。
从文章中能找出说明平桥村“极偏僻”的语句吗?
生:“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
生:因为有了“远”客。
生:一村的老老少少,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而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
生:平桥村太“小”,自己演不起戏,每年总付给赵庄
多少钱,所以要到“离平桥村五里的较大的村庄”赵庄去看戏。
师:还有吗?
生:在“早”上就叫不到船,平桥村“只有”“一只”
早出晚归的航船,还是大船,“决没有留用的道理”。
师:看来,平桥村的确“极偏僻”。
有个成语叫“物极
必反”。
结合这个成语,看看我们能从“极偏僻”这个词读
出格外的意思吗?
生流露出不解的眼神。
师:比如青藏高原上的三江源,偏僻不?
生:偏僻,且极偏僻。
师:那里的风景好不好?
生:我从电视里看过,极好的,属于原生态啊。
师:这样我们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越是偏僻的地方就越接近原生态,风景就美。
那么,遭受人为污染就越少。
如果是民风民俗呢?
生:自然是更加淳朴啦。
师:对。
正因为极偏僻,才有淳朴的民风,全然没有城市里的尔虞我诈。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能找出平桥村民风淳朴的事吗?
学生认真阅读。
生:“我”来外祖母家,全村的许多小朋友都从父母那里得了减少工作的许可,来“伴”我来玩游戏。
生:即使偶尔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少少,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
生:小朋友钓的“一大碗”虾,照例是归“我”吃的。
生:借八叔的航船,小朋友们划船送我去看夜戏。
生:来回的路上,小朋友们都没让我划船。
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
生:还有,当六一公公知道小朋友偷罗汉豆是请客时,马上笑道说:“请客?----这是应该的。
”
师:你找的真好。
六一公公和双喜的对话,我们可得好好品味。
师生共同赏析六一公公和双喜等人的对话,感受美好的人性。
……
师:阿发为什么让“我们”偷他家的豆?请好好品品这
段文字。
在偷阿发家和六一家的罗汉豆的选择中,阿发说:“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
”阿发“往来的摸了一回”,说:“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偷东西,一般都是偷别
人家的,很少偷自己家的。
但阿发先是看看谁家的豆大,比
较之后,决定偷自己家的,要不是双喜怕阿发被阿发娘哭骂,大家是不会偷六一公公家的罗汉豆的。
看看,平桥村的民风
是何等的淳朴!质朴!
生:还有六一公公送罗汉豆。
师:大家找的非常好!极偏僻的地方,民风更淳朴。
正
因为淳朴的民风,才有小朋友的陪伴、送虾;才会有双喜阿
发划船送我看夜戏,偷罗汉豆煮着吃。
师:同学们还能找出因为“极偏僻”给“我”带来美好
的记忆吗?
(生摇摇头)
师:正因为平桥村“极偏僻”,大家才会去赵庄看戏;
正因为有了去赵庄看戏---
生:我知道了,正因为去赵庄看戏,才会看到美景。
师:怎么样的景色呢?
生:“我”才会闻到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
来的清香,才会听到使心沉静的宛转、悠扬的笛声。
生:还有格外皎洁的月光,才会回望戏台的美丽。
生:才会看见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
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
生:“我”才会听见船头的更其响亮的激水声,才会觉
得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师:“我”才会一直到现在,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
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看来,“极偏僻”是全文叙事描写的逻辑起点。
从这个词入手,我们沿“源”
讨“波”,就会探寻出作者描绘的淳朴乡情和美好景色。
镜头三:看似寻常最情真
重庆开州区教师进修学校余米曲
师:迅哥儿在平桥村所得到的优待,充分体现在钓虾、
放牛、看社戏等大事情上。
作者在叙述这些大事情时,有些
细微处也值得探究。
比如:有的句子看似闲笔却最有味,有
的举动看似平淡却饱含真情。
这就应了那句诗“看似寻常最
奇崛”。
接下来,让我们以钓虾、放牛、看社戏这三件事情
为例,让我们用发现的眼睛,去找寻“奇崛”,去探寻小朋
友们对迅哥儿的善意和友爱。
(短暂的阅读思考。
生举手)
生:“钓虾”中有这么一句话:“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
”
师故意重复读错:“这虾照例是归我们吃的”
生(齐):是“我”不是“我们”
师:为何?明明是大家一起钓的,劳动的果实却不大家
分享?
生(齐):体现出对“我”的优待。
师:只有这一个“我”字体现出来吗?
生:还有“照例”。
师:“照例”是?
生:就是形成规律了,就是没有例外了,就是虾从没有
给别人吃过,说明小伙伴们很喜欢“我”很尊重“我”。
师:很好。
那如果不要这句话,文字有何不同?
生:有钓虾的乐趣,但没有尊重和喜欢的情感。
师:这是一处补笔。
简简单单地交待把小伙伴们对客人
的欢迎、尊贵和喜欢的情感表达出来。
“放牛”的事情呢?
找到了吗?
(学生思维有暂时的阻滞)
师:同学们要善于从字里行间去挖掘信息,也许字面上
意思是嘲笑的,但是字底下却可以看出欢喜来。
生:是“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秩秩斯干’,却
全都嘲笑起来”这句。
师:分析一下。
生:这个嘲笑是善意的嘲笑,他们觉得黄牛和水牛都是
可爱的、可亲的、温顺的;他们和牛儿的关系是亲密无间的。
但是迅哥儿却觉得牛是很壮,很害怕的动物;和牛儿的关系是“不敢走近身”。
这种举动或者神情,看在小朋友眼中是可爱的,是惹人笑的。
师:不错。
所以嘲笑的是他的怯懦的可爱,实质是喜欢的。
所以,这儿是明贬实褒,显得生动有趣。
还有呢?
生:是“不再原谅”这几个字,证明之前大家是会原谅的。
师:那么猜测一下,会原谅什么呢?
生:可能对小伙伴们的日常生活,对农村生活不熟悉,不知晓,问过一些白痴问题,甚至可能还闹过一些笑话。
师:迅哥儿的日常又是什么?用本句话的原文回答。
生(齐):读“秩秩斯干”。
师:所以小伙伴们对这样一个文气的书生样的客人,是持理解的、宽容的、原谅的态度的。
可以看出平桥村孩子怎样的特点?
生(齐):淳朴、友善、纯真
师:本性纯良,待人宽容,友情就容易建立起来。
如果盯着别人的不足看,可能就没有迅哥儿和小伙伴的友情了,可能再好的友情也会玩完。
所以宽容真正是美好的并且是必备的品质。
看社戏呢?提醒大家一下,也是在细微处。
(学生静静地阅读)
生:“我”没看到戏时“小伙伴们叹息而且表同情”。
生:“我”看不到铁头老生翻筋斗时,双喜说:“晚上
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
师:把你的答案概括一下。
生:双喜怕“我”失望,解释情况。
师:怕我?意思就是说,“我”还没有表现出失望来,
双喜就已经考虑到了?所以在“解释”前应该加上一个什么
词语使表意更明确?
(学生七嘴八舌:善意、聪明、机智、主动)
师对生:选择一个你最认可的修饰语。
生:我觉得是主动地解释。
师:因什么而失望?你把答案合起来完整地说一遍。
生:双喜怕“我”因为没有看到铁头老生翻筋斗而失望,主动解释情况。
师:不错,还有呢,继续找。
生:“我”有些疲倦了,托桂生买豆浆去……,说“……现在去舀一瓢水来给你喝”(生整小段读完)师:读重要的一句呢。
是?
生:“现在去舀一瓢水来给你喝”这句。
师:概括一下呢。
生:豆浆没有卖的,桂生主动舀水给我喝。
师:请同学们留意一下,看社戏这件事情中有两个“主动”的行为,双喜主动解释,桂生主动舀水,在迅哥儿有这
种疑问或者需求,但还没有表现出来,双喜和桂生就已经预
知到了,这说明这些小伙伴们是?
生:聪明的、机灵的。
生:心细的。
生:善解人意的。
师:同学们很棒。
因为小伙伴是淳朴的纯真的本性,因
为小伙伴们对“我”友爱和尊重,所以这段友情给“我”留
下深刻的印象。
这篇小说是鲁迅先生41岁时所作,是先生
人到中年后对少年生活的寄怀;这篇小说也是鲁迅先生少见
的风格,一反惯常的凛冽犀利,充溢着淡淡的温情,明朗馨香。
要读出这个友情,我们不仅要分析大的事情,也要挖掘
细微情节的深意;不仅要抓住抒情达意,也要揣摩平淡中的
隽永真情。
镜头四:分析句子关系,把握人物性格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陈家尧
一、逻辑严谨:一句话读出双喜的“精明能干”
师:刚才学生们大致从双喜做事的角度对双喜作了分析,这些事,确实都能体现双喜精明、能干的性格。
其实除了从
事件、行为上来把握人物形象与性格,我们还可以有别的方
法来实现这一点,即通过分析人物语言之间的逻辑关系来把握。
我们先来看看双喜的一句话。
PPT:双喜……大声的说道,“我写包票!船又大;迅
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师:这里有一个方言词“包票”是什么意思?
生:我担保能成功。
生:我肯定不会出问题的。
师:这种表达与“我写包票”有什么区别?
生:我觉得课文的原文更简洁,更符合那种生活中的说话。
师:对,更简洁,更肯定,语气更强烈,更让人放心。
那么“我写包票”这一句该如何读呢?哪一位来读一下?
生:应该读得特别自信,信心满满的样子。
(生读)
师:读得很好。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一句与后面那几个语
句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生5:第一句“我写包票”是观点,后面几句是理由。
师:对。
光一句“我写包票”还不能让外祖母与母亲放心,还得来几条充分的理由来支撑。
那么,这几条理由之间
的顺序能调换吗?
生:不能。
因为船大才不容易翻,所以放在前面。
生:大船能提供最根本的安全保障,所以最重要。
师:那接下来的两点理由可以互换吗?
生:不可以。
因为担心的对象是迅哥儿,迅哥儿是主角。
生:迅哥儿不乱跑是第二重要的,在船大的情况下不乱
跑就一般不会掉到水里去了。
师:对。
那么第三句呢?
生:强调保护。
表明迅哥儿万一有危险,我们会救他上
来的。
师:对,这样我们来看双喜的这几句话:先摆明观点
“我写包票”,干净有力,自信满满。
再从三个方面谈理由:先说硬件条件好,船又大;其次软件也不错,迅哥儿不乱跑;退一万步说,迅哥儿乱跑了,不小心落水了,我们又都是识
水性的,我们还可以把它捞起来。
双喜的话思路极其清晰:
观点鲜明,逻辑严谨,层层深入。
而且,最为可贵的是,这
几句话,语言还极为干净利落。
能够说出这样话的人,一定
是一个--
这样,双喜的聪明、能干、细心、干练就走进了学生的
心底。
二、因果分析:阿发是“无私”的吗?
师:分析人物语句之间的关系就可以读出一个人的性格
特征,这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阿发是
个什么样的人?
生:阿发十分热情好客,不自私,憨厚淳朴。
师:不自私表现在哪些地方?
生:他在偷豆时,有六一公公家的,也有阿发自己家的,他选择偷自己家的。
生:阿发很大方,不自私,很热情,他主张偷自己家的,
而不是别人家的。
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阿发在提议之前有“往来的摸
了一回”,他摸到自己家的豆大,所以他就提议偷自己家的。
假如他摸到的是老六一公公家的豆大,他这句话可能会怎么说?
生:会说“偷六一公公家的吧,六一公公家的大得多呢”。
师:那他是不是就自私了呢?
生:我觉得不是,他这样说恰恰表现了他的诚实憨厚。
师:所以阿发作出偷豆决定的依据,不是根据豆是谁家
的来决定的,而是根据豆的大小来决定的。
“偷我们的罢”
是结果,“我们的大得多呢”是原因。
除了豆的大小,没有
别的考虑。
通过这个语句的分析,你们还认为阿发是无私的么?
生:不是。
他的心头可能没有自私与无私的这种考虑。
生:那个地方人特别好,谁家的豆都是可以用来招待客
人的,都是可以偷的。
师:从这点说,阿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淳朴的人。
生:有童真。
师:说得好,他是一个真正的纯粹的、淳朴的、童真无
邪的、超越了“自私”与“无私”观念的人。
三、话题转换:六一公公“问责”偷豆
师: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六一公公,看一看他有哪些性格
特征。
PPT:"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
不肯好好的摘,蹋坏了不少。
"
师:同学们,如果你是六一公公,你要去“问责”偷你
豆的人,吵上门去,你会怎么说?
生(气冲冲地):双喜,你们昨天偷了我的豆了,你以
为我不晓得。
你们说,怎么回事?
师:对,就应该是这样盯着“问责”。
但六一公公话与
我们想像的完全不是一样。
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偷豆”之后,马上跟了一句“又不肯好好的摘,蹋坏了不少”,这后
一句与前一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没有追究偷豆的事,而是心疼蹋坏了可惜。
师:这两句的重心,或者说话题不一致。
前一句是偷豆,后一句是蹋豆,话题很快就转换了,前轻后重。
这还是在他
不清楚双喜“偷豆”是招待客人的前提下说的话。
从中看出
六一公公是个怎样的人呢?
……
师:对,慈爱、热情、生性淳朴,这就是六一公公的性格。
其实,作者之所以说“真的,--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
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其
根本是忘不了那样一群人,聪明、能干、热情、友爱、童心、淳朴的一群人。
研读句子关系,才能真正读懂人物,这是这
一节课我们的收获。
镜头五:也说“乐土”平桥村的流行语:“写包票”
陕西汉中城固沙河营初中何定琴
师:《社戏》里有一个流行语“写包票”,即打包票,
表示对某件事有绝对把握。
请再次浏览课文,筛选信息:何时、何地、何人、因何事、给何人打包票?
生:傍晚,平桥村,迅哥儿的外祖母家。
生:双喜给迅哥儿的母亲和外祖母打包票。
师:包票的内容是--
生:迅哥儿和他们一起去看戏。
师:要保证的是--
生:迅哥儿的安全。
师:这群孩子是陪我去看社戏还是他们自己想去看社戏呢?
生:陪我。
师:因何要打包票?
生:外祖母和母亲担心我的安全。
师:外祖母和母亲为什么就相信了这群孩子的包票呢?
生:“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都是识水性的。
”
师:是啊,三个很充分的条件。
双喜是如何负责我的安全的?
生:他让我坐在舱中。
生:他让我干轻松的活,剥罗汉豆。
师:双喜完成包票内容了没有?
生:完成了。
师:按说双喜把迅哥儿送去看戏并且安全返回,就完成了任务。
可是双喜仅仅只“包”了这些吗?我们再读课文,包票里除了负责我的安全,双喜和小伙伴们还为我做了哪些事?
生:桂生为我买豆浆,没有豆浆时又去给我舀水喝。
师:在哪一段?你从这个细节中读出了哪些信息?
生:在19段,我读出了小伙伴们的热情好客。
师:好,后面我们就用这样的句式来回答。
生:26段,阿发让“偷”他们家的豆,我读出了小伙伴们的慷慨无私。
生:21段,双喜他们破口喃喃地骂老旦,我读出了小伙伴们对我的关心。
师:围绕着“包票”我们读出了小伙伴们热情好客、慷慨无私和对我的关心。
还有谁有新的发现?
生:10段,“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陪我坐在舱中”我读出了小伙伴们的能干和对我的照顾。
师:小伙伴们不仅负责我的安全,还对我体贴照顾有加,还有吗?
生:我从18段“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读出了双喜
对我的安慰。
生:我从21段“破口喃喃地骂”读出了小伙伴们对我
的关心和理解。
师:他们与我同声同气,心意相通,我的喜欢就是他们
的喜欢,我的不喜欢就是他们的不喜欢,他们以此来缓解我
着急和失望的心情,多么珍贵的友情啊!
生:23段“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一面加紧地摇
船”“那航船,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表
明船行的非常快,我读出了小伙伴对我的负责。
师:负责?能具体一点吗?
生:他们知道现在已经很晚了,我的母亲一定很担心,
因此加紧摇船,想早点把我送回去,免得大人担心,这是对
我负责。
师: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读文章,好!为我去看戏,他
们全力以赴、竭尽所能。
我们来小结一下,双喜的“包票”
里除了保证我的安全,还有--
生:友谊责任。
生:关心照顾。
生:体贴关怀。
生:无私忘我。
(板书)
师:双喜的包票里有着无尽的情义。
文中还有一个人也
说他“写包票”,这个人是谁?他“包票”内容是什么?
生:是六一公公,他保证迅哥儿将来一定要中状元。
生:不是,是保证迅哥儿的母亲将来一定有福气。
师:儿子中了状元就是母亲的福气。
来,咱们表演一下。
“这迅哥啊,可了不得……”
(生模拟)
师:双喜的包票有根有据,六一公公的“包票”有什么
现实依据呢?
生:小小年纪便有见识。
师:迅哥儿的“见识”从哪里体现出来的?
生:迅哥儿夸他的豆好吃。
生:迅哥儿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书人
生:迅哥儿“识货”。
师:“识豆”与“识字”是不相干的,据此判断能否中
状元毫无依据,六一公公的这个包票缺少实现的可能,六一
公公夸赞我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目的是夸他的豆好,因为我夸了他的豆好,他就认
为我有见识。
师:就因为夸他豆好,就说我将来一定中状元,夸我是
为了夸他的豆吗?来,我们把39段再读一下--
师:在你心中六一公公是怎样的人呢?
生:我觉得他淳朴好客、热情大方。
生:珍惜劳动成果。
生:对读书人很敬仰,读书人说的话,在他心中影响很大。
师:是啊,哪怕是个小孩,他也不掩饰敬意。
师:其实,科举制度早已废除,“状元”是二十年前的
事了,不可能实现。
六一公公的包票与其说是保证,不如说
是美好的祝愿。
平桥村的流行语“包票”里蕴含着真诚、热情、淳朴、善良、无私,这是一个具有人性美的童话般美丽
的“乐土”。
镜头六:为什么“我”的心“很重”?
安徽省六安市轻工中学:张初吴
学习快结束的时候,我请同学梳理一下课文,看看自己
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弄懂。
不久,有学生举手说:“我不明白,作者写‘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
出的大”,为什么说“我”的心很重呢?”
同学提出的这个问题,有点儿出乎我的意料,一时间,
我也没有反应过来,于是,我顺水推舟,请大家一起来探讨:师:作者说“很重的心”是什么意思呢?
生:“很重的心”应该是心情非常沉重的意思。
因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