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种质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已经召开了几次多部门参加的协调会,达成了一定的 共识
加入《条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各方的共同 努力下,将尽快完成这个过程
1. 中国的作物种质资源管理体系 2. 中国作物种质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现状及影响 3. 中国对全球作物种质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行动的贡献 4. 中国作物种质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的当前政策 5. 中国种质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的程序与实践
3.1 支持《粮食与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的目标
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 公平公正分享由利用这些资源产生的利益 与《生物多样性公约》宗旨相一致 促进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
3.2 重视多边体系的建立
所有缔约方均遵守相同的规则 《条约》建立一个多边体系,旨在:
国际用户 开展种质资源双边交换 开展联合鉴定,共享相关资源 通过协作网活动,成员间共享种质资源
5.3 中国的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成功模式
1. 中国-俄罗斯种质资源合作交换模式 首先双方通过接触,均对种质资源交换感兴趣 达成一份合作协议 通过执行协议,实现种质资源交换 完成了几千份材料的交换 开展了联合鉴定 组织了联合研讨会\互访
1. 中国的作物种质资源管理体系 2. 中国作物种质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现状及影响 3. 中国对全球作物种质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行动的贡献 4. 中国作物种质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的当前政策 5. 中国种质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的程序与实践
2.1 种质资源交换的现状
1973年 -2008年, 中国向124个国家和CG中心提供 了50,000 多份各类作物种质资源,包括200多个 种,如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大麦、高粱、食 用豆、牧草等
5.3 中国的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成功模式
2. 中国-巴西种质资源合作交换模式 首先双方通过接触,均对种质资源交换感兴趣 达成一份合作协议 通过执行协议,实现种质资源交换 直接交换了几千份材料 开展了联合考察 开展了互访和交流
5.3 中国的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成功模式
3. 东亚植物种质资源协作网交换模式 成为东亚植物遗传资源协作网的成员 同其他成员就共同感兴趣种质资源交换和评价达成合作 协议 执行合作项目 成员(中国、日本、韩国)间交换了红小豆资源 成员(中国、日本、韩国)间交换了苡薏资源
田间收集品: 38,800 份 试管苗收集品: 1,800份
Seed cllection
Field collecrion In vitro collection
1.3 国家作物种质资源活动
在国家农业部支持下,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 究所组织和协调全国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活动: 收集与保存 鉴定和评价 信息汇编 材料分发 创新利用
的有效进展 在谈判中,中国代表团一直主张促进植物遗传资源的方
便获取和惠益分享 中国也积极参加了”标准材料转移协议(SMTA)“的讨论,
由此提高了资源方便获取和惠益分享的可操作性
3.4 中国加入《条约》取得进展
中国政府认识到《条约》的重要性,正在研究加入该 条约的法律程序
农业部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包括环保部、外 交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林业局、国务院法律事 务办公室等
玉米
利用从美国引进的 Mo17 玉米自交系, 培育出了众多玉米 杂交种,其中”中单 2号“累计种植面积 达2000多万公顷
2.3 中国作物种质资源在国外的影响
在东南亚和非洲国 家,中国水稻资源 广泛用于水稻育 种,中国的杂交稻 直接用于水稻生产
2.3 中国作物种质资源在国外的影响
含有抗线虫、耐湿和 高产基因的中国大豆 资源满足了美国、巴 西、阿根廷等国家的 大豆育种需求
1.1 国家作物种质资源管理体系
农业部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
中心
原生境保护:
- 作物野生近缘植物保护点 - 作物地方品种农场保护
非原生境保护:
- 种子基因库(长期 & 中期) - 田间基因库 - 试管苗基因库 - 超低温基因库
1.2 国家作物种质资源收集品
长期收集品: 357,000 份 其中250,000 份在中期 库保存,用于分发
4.1 建立了相关法律体系
种子法 ( 2000年12月1日颁布) 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条例(2003年10月1日颁布) 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1997年1月1日颁布) 进出口动植物检疫法 (1992年4月1日颁布)
4.2 获取种质资源的一般条件
中国非常愿意与各国和CG中心交换作物种质资源 可以向以研究为目的相关组织提供 不收取费用 需要签署”标准材料转移协议(SMTA)“
2.3 中国作物种质资源在国外的影响
当前世界各国小麦 育种利用的抗黑穗 病基因主要来自中 国的小麦种质资源
2.4 种质资源交换的总体影响
全球农业生产的历史证明,种质资源交换和利用 给所有国家的粮食和农业发展带来个好处
没有一个国家仅靠自己的资源就能满足农业发展 的需要
1. 中国的作物种质资源管理体系 2. 中国作物种质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现状及影响 3. 中国对全球作物种质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行动的贡献 4. 中国作物种质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的当前政策 5. 中国种质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的程序与实践
作物种质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
--中国的相关政策、程序和实践经验
王述民1, 张宗文2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2 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东亚办事处
汇报提纲
1. 中国的作物种质资源管理体系 2. 中国作物种质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现状及影响 3. 中国对全球作物种质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行动的贡献 4. 中国作物种质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的当前政策 5. 中国种质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的程序与实践
4.3 惠益分享的一些考虑
尊重知识产权 共享信息 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 向提供者分享可能的货币收益
1. 中国的作物种质资源管理体系 2. 中国作物种质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现状及影响 3. 中国对全球作物种质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行动的贡献 4. 中国作物种质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的当前政策 5. 中国种质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的程序与实践
中国从116个国家和CG中心引进40,000 多份各类作 物种质资源,包括200多种,如水稻、小麦、玉米、 大豆、大麦、高粱、食用豆、棉花、果树、牧草等
2.2 外国种质资源在中国的影响
• 提高了产量
玉米 棉花 甘蔗 花生 芒果 香蕉 甘薯 马铃薯 西红柿 向日葵 橡胶 蔬菜
水稻
• 提高了产量 引自日本的水稻品种 “农垦58”, 曾经年种植 面积达到了373万公顷
促进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的方便获取 公平公正分享由利用这些资源产生的效益 制定了作物名单(64个属或作物) 这些作物对粮食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各国对这些作物种质资源也是相互依赖的
3.3 为《条约》谈判作出了贡献
中国代表团参加了16次与《条约》谈判有关的会议 中国代表团在每次会议上都积极参与讨论,促进了谈判
水稻
从国际水稻所引进的
水稻品种”IR 8“,在
IR 8
中国直接用于生产,
曾经年种植面积达
118万公顷
旱稻
1992年从巴西引进 的陆稻品种在江西、 河北、山东等省大 面积种植
苹果
1979年从日本引进 的”红富士“苹果,ຫໍສະໝຸດ 至尽仍占中国苹果 栽培面积的50%
小麦
• 培养新品种
利用从智利引进的 Orofen小麦品种作亲 本,培育出了245 个 小麦新品种,在中国 大面积种植
5.1 获取中国种质资源的程序
提出申请,并注明用途和感兴趣的材料清单 提供进口许可证明 报农业部审批 签署协议(SMTA) 进行病虫害检疫 寄出材料
5.2 中国种质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的实践经验
国内用户 主动向育种家和研究人员分发 通过展示,促进资源的获取 通过开展联合鉴定,与合作伙伴共享相关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