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版)新人教 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大数据”无法触及诗词的本质
陈慧
刘慈欣的短篇小说《诗云》,讲述了一个外星超级智慧生命体试图用“大数据”征服中国古典诗词的故事。
小说想要表达的是,技术是反诗意的,对于依赖个体心灵和内在情感的诗歌来说,技术永远无法触及诗歌的本质。
日前,《清华附小六年级学生用大数据分析苏轼还写了论文》的报道又引发众人关注。
这促使我们思考两个问题:将诗词作为“数据”进行检索研究是否合理?让小学生通过大数据分析诗词是否合适?
诗词与大数据能否相得益彰,要从二者各自的特质说起。
无论从创作还是从赏析的角度,诗词都是一项主观性很强的艺术,正所谓各言其志,诗词中大多寄托着作者的情感体悟,而诗作的水准则由诗人的才性神思所决定。
诗词中的意象和兴味往往只可意会,需要在读者和作者之间达成某种精神上的默契。
对诗词的欣赏研究,不能一味寻章摘句,因为一首诗或词首先是一个有机整体,必须营造出自洽而完整的意境。
然而,大数据分析是一项纯客观的方法,是对客观数据的碎片化处理:如对苏轼全部诗词进行分词研究,再从中分析出高频词,此时苏轼的诗词是以“数据”形式呈现的,仅仅是一个个语词的序列,而非气脉浑成、寄托深远的活泼的整体——这不啻为对诗词的解构。
不可否认,大数据在检索、统计、定位方面的高效便捷对研究工作确有帮助,但再先进的技术手段也不能代替对作品本身的体察涵泳,正如捷径无法代替苦功。
对苏轼诗词中高频词的搜索定位,只能得出某些外在印象,无法细腻深刻地触及其内涵和意旨。
小学生应该接受怎样的诗词教育?事实上,我国古代一直有绵延不绝的“诗教”传统,古典诗词的关键功能在于涵养人的性情,使之归于温厚。
文学作品中包含了作家的全部人格,对读者的劝诫安慰如朋友兄弟般亲切。
伟大的诗人修辞立其诚,吐露真性情,读者阅读其诗,不仅会为其真情感动,也很容易为其人格及人生境界感动,而心向往之。
小学生使用大数据固然有助于培养科学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但这与诗词的教育旨趣相异。
拿苏轼诗词来说,让孩子们将其看作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从具体作品中感受苏轼的悲欢离合、开
朗豁达与家国情怀,并进一步培养起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感知力和理解力,不是比作为大数据视野下的客观对象而得出粗浅认知,要更有意义吗?
《庄子•天地》篇中激烈地拒斥技术,认为技术的滥用会导致心灵的遮蔽。
那么小学生使
用大数据没有技术的“滥用”之嫌?这个问题姑置不论,重要的是,孩子们的蓬勃诗心不要就此被
遮蔽。
(选自《文汇报》,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中国古典诗词的主观性极强,写的都是作者自己的人生故事,能流露出作者的人格。
B.对诗词的欣赏研究只能采取整体感知的方法,而大数据无法对诗词进行整体化处理。
C.大数据分析只是一项纯客观的技术方法,它无法触及诗词的内涵和意旨等本质特性。
D.用大数据研究诗词只能获得理性认识,而不能与诗词内外的自然生命发生情感共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以一篇小说和一则报道为例,提出了两个问题,表明了作者“反技术”的态度。
B.文章通过对诗词和大数据各自特质的分析,论证了大数据研究诗词的不合理性。
C.文章将体察涵泳与大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对比,论述了感性启发对诗词教育的意义。
D.文章论述两个论题之后,指出了大数据对孩子诗心的危害,回应了开头提出的疑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用大数据来处理诗词,没有注意到诗词主观性、整体性的特质,是对美的肢解。
B.诗词中的意象和兴味往往只可意会,所以读者无法感知、理解诗人的人文精神。
C.大数据分析容易使学生丧失“感动”能力,因而很难真正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
D.在诗词教育中通过情感教育来帮助人涵养性情,塑造人格,提升人生的境界。
(二)文学类文本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蚊子
张国平
他决定回趟老家,去看看年迈的老娘。
他怕以后再没机会了。
他没让司机老王和秘书小周陪同,也不敢自己驾车,客车也没敢坐,找了辆出租车回了老家。
老家离龙城不过一百里,到家的时候天还没黑透,看马上到了,他让出租车司机把车停在路边,想等等再回家。
他不想碰到父老乡亲。
不远处是座废堤坝,小时候上堤割草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他站在高处,远望彩霞飘浮,夕阳西下,心头不禁酸楚。
他好想留住当下,留住眼前的美好,可惜这一切已成奢望。
他不仅付了车费还预付了明天的车费,让出租车司机明天再来接他,他说明天要去趟更远的地方。
天黑透了,他步行回家。
他的突然出现让娘很意外,他从没有这个时间回家的,而且还是一个人。
娘问老王和小周呢,他说送到门口让他们回去了。
娘问他怎么回去,他说今儿不回去了,在家住一夜,陪陪娘。
他很久很久不在老家过夜了,每次回来都是来去匆匆。
娘高兴,一扭一扭地出去了。
他问娘去哪里,娘说回来你就知道了。
娘买了顶蚊帐回来,说老家蚊子多,没蚊帐你睡不着的。
娘的床上并没有支蚊帐,他问娘,娘说她习惯了,老胳膊老腿的,蚊子不咬她。
他知道,娘是舍不得花钱。
娘不缺钱,他也不会让娘缺钱,可是娘还是舍不得花。
他曾想给娘请个保姆,娘不让,说她能打能跳的,请啥保姆。
其实,娘既不能打也不能跳了,娘骨质增生,走路已不灵泛了。
他也曾想让娘跟他住一起,娘说不习惯,还是老家空气好,乡里乡亲的,有人拉呱。
城里有啥好的,街上车多人多,家里跟牢笼似的。
娘每次这样说他都想让她打住,“牢笼”很不吉利。
娘做好了玉米粥,好香好香的玉米粥,他足足喝了两大碗,喝得畅快淋漓。
碗筷是他刷的,娘不让他刷,他坚持要刷。
娘当然高兴,笑眯眯地在旁边看着。
晚饭后娘儿俩拉了很久的呱,芝麻核桃,陈年往事。
娘问他工作可好?孙子和媳妇可好?他支支吾吾地应着,心不在焉。
娘哪里知道,为了不连累儿子,他早将儿子和媳妇送到美国去了。
看天色晚了,娘给他支了蚊帐。
他让娘睡支蚊帐的那张床,娘不肯。
睡觉前他塞给娘两沓钱,娘吃惊地盯着他,问为啥留这么多钱?娘花不了这么多钱。
他让娘留下,说万一要用了也方便。
娘不肯,硬把钱塞回去,说没钱了难道不能找你要?
他回答不了娘的话,夜里偷偷将钱塞到铺盖下。
他脑子乱,睡不着,偏偏钻进一只蚊子,在他耳边嗡嗡嗡。
他身上痒,更睡不着。
他想开灯捉蚊子,但怕影响娘,只好忍着。
他奈何不了蚊子,蚊子更猖狂,他被咬了很多包。
已经后半夜了,他看娘睡熟了,实在忍不住,便开灯捉蚊子。
啪啪啪,他满蚊帐拍,却总是拍不到蚊子。
娘醒了,娘帮他拍蚊子。
娘说你别动。
娘一只手伸在蚊帐里,一只手留在蚊帐外,等蚊子落稳了,啪!一下将蚊子拍死了。
娘看看两掌血,说,它只要钻进来就跑不掉。
蚊子这物件钻进来就得吃饱,吃饱它飞不动了,非死不可。
一只手在里,一只手在外,两面一夹,一拍一个准。
娘的话让他出了一身冷汗。
他辗转反侧,心乱如麻,一夜未眠。
他很早起床,给娘做了早饭。
平常都是娘给他做饭,这是他第一次给娘做饭。
娘高兴,吃得很香,他却吃得很少,五味杂陈。
出租车司机很守信用,早早地来了。
他上了车对出租车司机说,回龙城。
出租车司机吃惊地问,不是要去更远的地方吗?
他回头望了望仍站在村头的娘,对出租车司机说,不,就回龙城。
(选自《啄木鸟》2018年1期,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小说开头部分“他”不让人陪同,自己打车夜晚见母亲,是因为他要到“更远的地方”,说明违法
乱纪的“他”已做好了出逃的打算。
B.“他站在高处,远望彩霞飘浮,夕阳西下,心头不禁酸楚”中动作、环境和心理描写表现了这美好
的当下已成人生奢望的内心之悲。
C.母亲不愿意和儿子一起生活,表面上好像是母亲喜欢乡村生活,不习惯城市生活,而实际上却是母
亲怕给儿子添麻烦,增加儿子负担。
D.回家见母亲,晚饭后坚持刷碗,给母亲留钱,早起给母亲做饭,“他”有这些行为举动的原因是想
在出逃前为母亲尽一次孝。
5.文中说“他辗转反侧,心乱如麻,一夜未眠”,请简述使他“心乱”的情感因素有哪些? (6分)
6.母亲拍死蚊子后说“它只要钻进来就跑不掉。
蚊子这物件钻进来就得吃饱,吃饱它飞不动了,非死不可”,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这句话有什么作用?(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材料一:
2018年1月2日,支付宝发布2017年全民账单。
数据显示,去年全国5.2亿支付宝用户移动支付占比为82%。
据统计,2017年,全国超过30个城市的公交、地铁先后支持支付宝;2亿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12大类100多种服务;4000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
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
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占比为19.0%,农村地区占比为17.0%。
(摘编自新华网2018年1月3日报道) 材料二:
2014一2020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
材料三:
所谓的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
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玛,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的二维码被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埋单走人………扫码支付手段,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
同时,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竞争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
为鼓励并规范金融创新,促进条码支付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印发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并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摘编自新浪网2017年12月28日报道) 材料四:
据介绍,我们进行扫码支付时,手机或者商户的收银机每次生成的条码都是不同的,对于这种动态条码支付,人民银行规定,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其中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
签名的,可以自主约定每天的累计交易限额;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但其中不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5000元;采用一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1000元。
而对静态条码支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商户贴在墙上或者打印好的二维码支付,无论采取什么交易验证方式,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
若个人客户需更多条码支付额度,可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方式对交易进行验证。
在不少移动支付用户看来,国家出台针对二维码支付的相关管理规范,在对日常使用影响降到最低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无疑是一件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大好事”。
(摘编自《南方日报》2018年1月4日报道)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据材料一可知,移动支付在大众中应用广泛,市民坐在家中也能享受多种便利服务。
B.据材料二可知,从移动支付用户同比增长走势来看,2020年将是2015年的两倍多。
C.条码支付在促进移动支付普及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现象。
D.新规无疑让条码支付更安全了,但对于部分消费的支付模式将会有一定的影响。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近年来,移动支付的方式已悄然涉及城乡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移动支付与以往新事物
的发展局面
一样,在我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
B.根据材料二图表中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可知,随着移动支付的逐渐普及和
应用场景拓
展,预计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持续稳定增长。
C.新要求实施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600元的大餐,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
款,也可以让
收银员扫消费者手机上生成的动态条码。
D.央行《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对扫码支付进行限额管理,采用动态条码支付时,同一个客
户单日累计
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
9.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请概括说明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优孟者,故楚之乐人也。
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
王惊而问其故。
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请以人君礼葬之。
”王曰:“何如?”对曰: “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
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王曰: “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 “请为大王六畜葬之。
以垅灶为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
”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
病且死,属其子曰: “我死,汝必贫困。
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
”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 “我,孙叔敖子也。
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优孟曰: “若无远有所之。
”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
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
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
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
优孟曰: “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
”庄王许之。
三日后,优孟复来。
王曰: “妇言谓何?”孟曰: “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
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
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
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
”因歌曰: “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
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
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
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
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
后十世不绝。
此知可以言时矣。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10.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B.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C.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D.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棺椁,棺材和外棺。
棺,套在棺外的外棺;椁,盛放死者的葬具。
棺椁可以显示死者的
地位。
B.太牢,是古代祭祀等级的一种,古代祭祀宴会时,若牛、羊、豕三牲具备则为太牢;
若少一牛,则
为少牢。
C.左右,文中指君王身边侍候的人,近臣。
D.《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
十四史”之首。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优孟有辩才,楚庄王想厚葬所爱之马,优孟投其所好,建议庄王以人君之礼葬马,使
楚庄王认识错
误,最终收回成命。
B.优孟识礼,他主张用六畜的礼仪来安葬楚庄王的爱马,先把马埋进土中,再用粮食稻
米来祭祀它,
最后火化。
C.优孟重情重义,孙叔敖生前善待优孟,临终前预料儿子必将贫困,要他到找优孟寻求
帮助,优孟果
然帮助了他。
D.优孟智勇双全,他装扮成孙叔敖的样子去见楚庄王,以假乱真,后又凭自己“优”的
身份以歌辞唱
出为官的无奈,使楚庄王醒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2)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
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小题。
古风•碧荷生幽泉
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
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 “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
青烟笼罩绿
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
也只能在满
天飞霜中无奈凋零。
D.诗歌语言清新自然,节奏轻快,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极富抒情性,体现了李白诗
歌浪漫主义风格。
15.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荀子在《劝学》中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例子设喻,并且很自然地引出
“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表明君子的智慧、道德可以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省而提升。
2.在《登高》中,杜甫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以抒发自己漂泊异乡,晚
年病苦的悲愁。
3.庄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逍遥游》),只有让中国和墨西哥两国人民的友
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中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题。
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_____________的行业,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谁来担此重任?
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_____________。
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_____________。
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滞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直到今年1月1日起
才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
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完善。
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
外卖平台虽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它并非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_____________,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显然,人们需要给外卖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
B.显然,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与外卖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C.显然,外卖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D.显然,不仅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监管,而且外卖也需要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
员”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司空见惯责无旁贷迫不及待一目了然
B.不可或缺义不容辞迫在眉睫一览无余
C.司空见惯义不容辞迫不及待一览无余
D.不可或缺责无旁贷迫在眉睫一目了然
19.文中加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B.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C.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D.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20.下面是一份求职信的正文部分,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10分)
日前惠顾贵校网站,得知招聘教师的消息,很希望能到贵校高就。
本人毕业于天一大学化学专业,是一名有四年工作经验的高中化学教师。
现附上我的简历,请您拜读。
如有意向,可以与我洽谈。
不胜感谢!
①_______ ___②_____ _____③_______ ___④____ ______⑤__ ________
21.下面是考研查分调剂复试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
(6分)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英国诗人瓦特·兰德: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印度小说家普列姆昌德:在人类生活中,竞争心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东西。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竞争可能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答案
1.C; 解析:A 项“写的都是作者自己的人生故事”错,无中生有,原文第二段只是说“诗词
中大多寄托着作者的情感体悟”,并没有说“写的都是作者自己的人生故事”。
B 项“只能采取整体感知的方法”错,表述绝对,原文第三段说“对诗词的欣赏研究……
必须营造出自洽而完整的意境”,可见“整体感知”是欣赏研究诗词应遵循的原则,
但不能说是唯一的方法。
D项“用大数据研究诗词只能获得理性认识”错,曲解文意,原文说“只能得出某些外在印象”,并没有说“只能获得理性认识”。
2.A;解析:本文并非持一种简单的“反技术论”,只是想强调不能滥用技术,不能遮蔽孩子
的诗心,原文中有“不可否认,大数据……确有帮助”“小学生使用大数据固然有助于培养科学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提示。
3.B; 解析:“读者无法感知、理解诗人的人文精神”错,由原文“让孩子们将其看作有血有
肉,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感知力和理解力”来看,读者是可以感知和理解诗人的人文精神。
4.C; 解析:“实际上是母亲怕给儿子添麻烦,增加儿子负担”错。
也许有这方面的因素,但母
亲不习惯城市生活也完全可能是真的。
5. ①美好的生活不再以及即将亡命天涯所引发的内心的酸楚之情。
②不能再见到母亲、不能再对母亲尽孝的愧疚之情。
③听到母亲拍死蚊子说的话后,内心忽然产生的恐惧之情和自首之念。
6. ①结构上,照应了文章标题,使文章有前后呼应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