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文言文翻译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教案
1、落实《考试说明》“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力”的训练,集中训练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

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和原则,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中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掌握解题步骤、翻译方法,学以致用。

3、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教学步骤】
一.课堂导入
文言文的阅读离不开翻译,高考中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所占的分值也较大,而考生平均得分多为分值的一半,可见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既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呢?这就需要我们掌握好中考文言文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二、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和原则
1.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
“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2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愿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三、文言文翻译方法
1、翻译的基本方法是“对”,即“对译”,要求逐字逐句的落实。

如:古(古代)学者
(求学的人)必(一定)有(有)师(老师)
2、具体方法为“换”、“留”、“删”、“补”、“调”五字诀
①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及专有名词。

其中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国号、庙号、谥号、书名、器物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
等都保留不译,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词语可保留。

②换:就是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文言词汇。

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
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等。

③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某些虚词。

如发语词“夫”、“盖”,某些助词,如衬音助词“之”,陈述语气助词“也”,提顿语气助词“者”,某些承接连词“而”“以”以及偏义复词中的虚设成分等,它们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

④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或隐含的内容。

如句中省略的主、谓、宾以及介词“于”、词语活用相应的部分、代词所指的内容、使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等。

⑤调:就是调整语序。

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翻译时把这些倒置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前三种方法是用于解词,后二种方法是用于调整文言文特殊句式造成的语序不合现代规
范现象。

四.文言句子翻译题的解题步骤:
(一)总体分五步:
第一步:通读语句、整体理解第二步:找得分点、发现“生词”
第三步:理清句式、调整语序第四步草拟底稿、连词成句第五
步:调整至答卷
(二)分步解析:第一步:通读语句、整体理解
这一步其实是很重要的,翻译的第一步要从整体理解句意入手,不要一拿到题目就一个字一个字的去抠,会出现前后不照应、句意不通顺等毛病,而且也这样容易走入死胡同。

初次读句,只要理解句子的大意就行,这为下面推断词义打下基础。

第二步:找得分点、发现“生词”
这一步是关键,因为高考挑出来让考生翻译的句子,一定有几个得分点,突破这些点是解题成功的关键。

另外,每个人由于情况不同,在这些句子中总有几
个字是他们一时难以断定词义甚至根本不知词义的“生词”。

在这一步中,先用笔
把这些字圈出来,然后逐个解决。

具体解释词语时,可以用下面的方法:
第三步:理清句式、调整语序
有很多情况下,因为没有看出句子中所隐藏的特殊句式,导致很多学生翻出来的句子很乱,不合现代文的句子规范。

所以,翻译句子一定要把语序理顺。

要掌握以下几种文言文特殊句式:
①主谓倒置句②宾语前置句③状语后置句④定语后置句⑤省略句⑥被动句第四步:草拟底稿、连词成句
这一步可以在草稿纸(考试时可以在试卷上)上先大致草拟一下答案,结合上面几步连词成句。

第五步:调整至答卷
这最后一步即把第四步的草稿再作调整,然后誊写到答卷上,这样既可以保证答案的思路清晰,又可以保持卷面清洁。

总结规律:①做翻译题的时候,应该有踩点得分的意识,要洞悉命题者关键想考查你哪些地方。

要抓住翻译的两个关键点:一是关键词,二是特殊句。

② 借助字音、字形判断;借助成语(词语)判断;借助课内文言知识积累;借助上下语境推断;借助语法结构推断⋯⋯五.文言句子翻译方法:
(一)“留”字诀☆指定学生翻译下面一个句子: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晋太原年间,有一个武陵人以捕鱼为生]师生归纳该句翻译特点:保留法——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

课堂练习:
①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南阳刘子骥,是品德高尚的人士。


②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 庆历(宋仁宗)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

](二)“换”字诀
☆指定学生翻译下面一个句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妻子”和“绝境”的古今意义差别很大,不能套用今义去理解。

)师生讨论归纳该句翻译特点:替换法——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

古汉语中还有一些词类的活用现象,也应该用现代汉语的相应的词语加以置换。

课堂练习: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译: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浅陋,委屈了自己降低了身份(前来拜访我)。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

(三)“补”字诀
☆指定学生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②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

师生讨论归纳该句翻译特点:增补法——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
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得通顺。

省略句中应补充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

课堂练习: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③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四)“删”字诀虚词,只在句中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现代汉语里也没有相应的词语对应,就可以删去不译。

例如:“⋯⋯者⋯⋯也”是文言文常见的判断句式的标志。

“者”起提顿作用,“也”表示判断语气。

翻译时,“者”、“也”都可删去不译。

句首尾的语气词、连词、
副词。

如:果然鹤也
课堂练习: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②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③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五)“调”字诀
文言文特殊句式。

在翻译时要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来调整语序。

例如:何以战?(宾语前置)
——您凭借什么应战呢?
还自扬州。

(状语后置)
——从扬州回家。

课堂练习:
① 孔子云:何陋之有?
②宋何罪之有?
③甚矣,汝之不惠!
四、教师归纳总结:《文言文句子翻译歌》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字字落实。

切勿漏译,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完整。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
一气。

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五、布置作业
(见附卷)
附卷:
课外综合练习
1、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焉。

”他日,
董祁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

”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

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

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注】①系援:(作为)绳梯攀援(上去)。

这里指通过婚姻关系往上爬。

②董祁:范献子妹妹,嫁给董叔后,改称董祁。

③纺:系
① 范氏富, 盍已乎!(2 分)
译:
②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3 分)
译:
③欲而得之,又何请焉?(3 分)
译:
2、齐人伐燕,胜之。

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不取,必有天殃。

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
取之。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 以迎王师,岂有它哉?避水火也。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3、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
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
译:
②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译:
4、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曾子衣敝衣以耕。

鲁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

” 曾子不受。

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① 曾子衣敝衣以耕。

译:
② 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译:
③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