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颅脑创伤合并蝇蛆感染1例诊治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医学2018年第40卷第18期
秦德广
黄文勇
杨灵
开放性颅脑创伤合并蝇蛆感染1例诊治体会
doi :10.12056/j.issn.1006-2785.2018.40.18.2017-1254
作者单位:528429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通信作者:秦德广,E-mail :qindg75@
蝇蛆病是由蝇类幼虫侵害人体所致,一般发生在贫困、落后、卫生条件差的地区。

人体眼、鼻、耳、胃肠、尿道、阴道、皮下及受伤创面等部位均可发生蝇蛆病,其中皮下蝇蛆病和眼蝇蛆病较为多见,创伤性蝇蛆病较为少见。

本院收治了1例严重开放性颅脑创伤合并蝇蛆感染的患者,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患者
男性,25岁。

因“失踪3d ,被发现左
侧额颞部外伤合并蝇蛆感染1h ”于2014年4月1日入住本院。

查体:神志清,精神差,左侧颞额部有一约3cm ×6cm 的伤口,深约3cm ,创缘呈苍白色,创腔呈黑色,创腔及其周围有大量蛆虫爬行,有炎性分泌物,颅骨外露,见图1a 。

4月1日行颅脑CT 检查:(1)左侧额颞骨粉碎性凹陷性骨折伴颅内多发积气,部分骨碎片嵌插于脑组织;(2)左额颞部少量硬膜下出血,出血量约
2ml ;(3)左侧额颞叶多发脑挫裂伤;(4)左额颞部软组织挫裂伤伴部分头皮缺损。

在急诊全麻下行清创术,术中见较多蛆虫经骨折缝钻出。

清除碎骨片,脑内可见一约2cm ×4cm ×2cm 的创腔,较多蛆虫爬行。

给予彻底清除坏死污染组织、碎骨片及蛆虫,脑创面仅反复冲洗,不予清创开放创面,创腔填塞纱条引流。

取头皮创面及脑创面的污染组织送细菌培养。

术后给予拉氧头孢+甲硝唑抗感染治疗,丙戊酸钠片抗癫痫治疗。

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换药,每次换药留取标本送细菌培养,未见蛆虫。

4月7日行颅脑CT 增强扫描检查:左侧额颞叶脑挫裂伤坏死,边缘强化,见图1b 。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创面清洁,血常规、C 反应蛋白、D-二聚体、降钙素原等检查结果正常,多次细菌培养阴性。

4月9日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清创、凹陷骨折整复、脑脓肿全
切、轴形皮瓣修复术,见图1c 。

术中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4月13日病理诊断为脑脓肿。

术中头皮下组织及脑脓肿送细菌培养,4月12日分别培养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均对万古霉素敏感。

4月12日患者发热,根据药敏实验结果调整抗生素为注射用盐酸去甲万古霉素(国药准字H13020286,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每8h 静脉滴注1次(0.4g/次)。

4月19日体温降至正常。

多次腰穿检测颅内压正常,脑脊液性状逐渐正常,脑脊液细菌培养均阴性。

4月29日伤口甲级愈合出院,无神经功能障碍,继续抗癫痫治疗。

11月6日再次住院行颅骨修补术,11月21日康复出院,无神经功能障碍,无癫痫发作。

继续抗癫痫治疗1个月,逐步减量停药。

12月26日复查颅脑CT 良好,脑室系统正常,未见脑脓肿复发,见图1d 。

讨论
我国蝇蛆病发病率较低,呈散在发
病。

根据相关统计结果,1995至2013年我
国共发生蝇蛆病398例,其中皮肤蝇蛆病和眼蝇蛆病约占80%,而创伤性蝇蛆病发生率仅占1%左右[1-2]。

1995至2015年共发
生创伤性蝇蛆病7例,其中膝部、足部及手指伤口感染各1例,头部伤口感染4例(其中1例为开放性颅脑创伤蝇蛆感染,
但未损伤脑组织)[3-9]。

患者多为伤后睡卧
野外或伤口严重且疏于管理,苍蝇叮咬产卵,导致创面生蛆。

以上7例患者均通过
大量0.9%氯化钠溶液、双氧水或1∶1000新吉尔灭溶液反复冲洗和彻底清创,可迅速清除蛆虫;再给予换药和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或通过皮瓣覆盖缺损区,伤口一般很快愈合。

早在16世纪,人们发现战伤中滋生蛆虫非但不会加重感染,反而有利于愈合。

1931年Baer 首次采取蛆疗的方式成功救治了89例顽固性骨髓炎患者[10]。

近年来研究表明蛆虫可吞噬并消化细菌,蛆
图1开放性颅脑创伤合并蝇蛆感染患者诊治过程(a :入院时肉眼所见;b :4月7日颅脑CT 增强扫描检查;c :脑脓肿整块切除;d :12
月26日复查颅脑CT )a b c d
荫病例报告
·2073·
浙江医学2018年第40卷第18期
[8]
Rowbotham MC,Yosipoviteh G,Connolly MK,et al.Cutaneous innervation density in the allodynie form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J].J Neuro-biol Dis,1996,3(3):205-214.doi:10.1006/nbdi.1996.0021.
[9]Fields HL,Rowbotham M,Boron R.Irritable nocieeptors and dea-fferen ration[J].J Neumbiol Dis,1998,5(4):209-227.doi:10.1006/
nbdi.1998.0204.
[10]Petersen KL,Fields HL,Brennum J,et al.Capsaiein evoked pain
and allodynia in post-herpetic neuralgia[J].J Pain,2000,88(2):125-133.doi:10.1016/S0304-3959(00)00311-0.
(收稿日期:2017-05-27)
(本文编辑:陈丹)
(上接第2068页)
虫分泌物中含有抗菌肽分子,能在细菌细胞膜上穿孔而形成离子孔道,造成细菌细胞膜结构破坏,引起胞内水溶性物质大量渗出,最终导致细菌死亡[11-12]。

同时,蛆虫能分泌蛋白水解酶,使坏死组织降解和液化,但对正常组织无害。

此外,蛆虫肠道会产生多种生长因子,以促进肉芽组织生长;而蛆虫在创面上不断爬行,也能刺激肉芽组织生长。

目前,蛆虫清创治疗糖尿病足溃疡、腿部溃疡、褥疮等疾病,效果良好[13]。

2004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和英国
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将蛆虫认证为首种能用于人体的活体动物。

因此,开放性颅脑创伤合并蝇蛆感染貌似严重、令人恶心,实则通过蛆虫吞噬坏死组织及细菌、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为患者后续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

本病治疗的关键是彻底清创、控制感染,选择合适的时机消灭创面。

首次清创时用大量0.9%氯化钠溶液及双氧水反复冲洗,细心钳取蛆虫及虫卵,清除污染失活的头皮及颅骨,必要时适当扩大创口;但对脑组织创面不要贸然清创,以反复冲洗为主,电凝出血点。

切忌因止血困难,向脑深部延伸并打破原来形成的脑组织炎性反应增生带,这会导致感染向脑深部扩散。

术后创腔填塞引流,换药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合并院内感染。

待创面炎症完全控制,行增强螺旋CT 检查示脑组织感染坏死边界基本清楚后,尽早行二
期手术。

二期手术应从正常组织开始全面扩大清创(包括头皮、颅骨、硬脑膜),沿脑组织感染坏死的边界整块切除,周围防止脓液及创面冲洗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创面尽量避免放置明胶海绵,减少异物。

取自体筋膜修补硬脑膜缺损,避免使用人工硬脑膜。

采用推移皮瓣或转移皮瓣一期封闭修复创面。

反复多次的细菌培养很有必要,应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及时调整抗生素。

开放性颅脑创伤合并感染患者极易并发癫痫,因此需给予严格抗癫痫治疗半年以上。

半年以后且在不影响头皮血运的情况下,尽量另行切口作颅骨修补术,以避免激活切口内残留细菌,减少术中分破硬脑膜发生率。

开放性颅脑创伤合并蝇蛆感染患者经一系列正确的综合治疗,往往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1]
蒋次鹏,薛纯良.1995-2002年我国107例人体蝇蛆病综合分析[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3,21(1):55-56.[2]曹小丽,桑拥花,杨娅丽,等.2003-2013年
我国291例人体蝇蛆病病例综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8):37-39.[3]
朱列荣,林容冰.膝关节舍蝇蛆病一例报告[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9,17:349.
[4]张磊.罕见的蝇蛆病2例[J].中国社区医师,
2003,19(21):43.
[5]
张峰.颅脑蛆病[J].罕见疾病杂志,2005,12(1):37.
[6]周光学,罗东.头皮外伤至化脓性感染并蛆虫生长1例[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9,22(1):62.
[7]张向文,薛在利,赵青.头部大面积伤口感染蛆虫愈合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8):7046-7047.
[8]罗俊生,牛一琪.重型开放性颅脑外伤并蝇蛆病1例报告[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284):206.
[9]刘树兵.手指外伤后伤口感染并蛆虫生长繁殖1例治疗体会[J].创伤外科杂志,2012,14(2):168.
[10]王江宁,王寿宇,赵贵庆,等.蛆虫疗法修复
严重感染创面的应用体会[J].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4,15(6):294-296.[11]Lerch K,Linde HJ,Lehn N,et al.Bac-treia ingestion by blowfly larvae:an in vitro study[J].Dermatology,2003,207(4):362-366.
[12]高磊,伊叶锋,王寿宇,等.纯化蛆虫分泌
物抗菌肽对糖尿病大鼠溃疡创面的抗菌作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24):4437-4440.
[13]王爱萍,蒋克春,蔡鹰,等.糖尿病足溃疡治
疗中的MDT 技术效用的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27(6):482-484.
(收稿日期:2017-06-01)
(本文编辑:陈丹)
·20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