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小马虎》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做小马虎》教学设计
《不做“小马虎”》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主题:我的好惯
课时:共两课时,第1、2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马虎的种种表现,知道XXX不仅添麻烦,而且危害大。

寻找为什么会马虎的原因。

2.学会避免XXX的方法。

不怕困难,乐于在别人帮助下战胜困难。

二、课程标准: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出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自身的道德需求,也是社会的要求。

它旨在使儿童形成对集体和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惯,为其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民打下基础。

《不做“小马虎”》一课
侧重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不马虎的好惯,因而体现了“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所反映的“学会做事、学会关心”中的第4条“认真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

三、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在研究中常常因马虎而抄错题、算错数,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因XXX做错事、耽误事。

这一方面是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中多数事情由父母或长辈代劳,对于马虎的危害基本没有认识,在研究中还没有重视“小马虎”产生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缺乏责任心,没有形成研究、做事认真、细心的良好惯。

教学中,为避免学生谈话显得空泛,需要时刻抓住孩子的事例,步步深入,分析马虎的原因,让孩子有切身的感受,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丰富评价语言和手段,让学生敢说话、说真话,渗透责任心的教育,使学生懂得马虎危害大,研究、做事时不能马虎,要认真、细心。

四、教材分析:
《不做“小马虎”》一课,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不马虎的好惯。

使学生懂得要做到不马虎,首先要把自己要做的事放在心上,才能做到研究、做事不马虎。

本课设计了两个主题,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马虎现象,了解马虎的危害,到学会不马虎的方法,围绕“不做小马虎”这一
话题循序渐进的展开。

教科书以第一个绘本“小马虎添麻烦”的故事导入,引导学生回味自己在生活中是不是个“小马虎”,达到讲真话的目的。

深入挖掘和贯穿学生的“马虎事例”这条主线,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对“马虎”的现象进行分类,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行为引导,让学生学会不马虎的好方法,养成认真细致的好惯。

最后,通过“马虎危害大”这一绘本的阅读和拓展,提醒学生不仅研究中的马虎会给我们带来麻烦,生活中的马虎也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危害,因此,从小养成不马虎的好惯非常重要。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生活中“小马虎”的种种表现,知道XXX不仅添麻烦,而且危害大。

2、寻找为什么会马虎的原因。

举动一:小马虎,真贫苦
情境创设:(师)今天XXX邀请一位一年级的小同伙和我们一起研究,他的名字叫XXX,我们一起跟他打个招呼吧!“hi,你好!”(出示小虎红着脸的图片)咦,XXX为什么事脸红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故事就知道了。

观看绘本故事:“小马虎添贫苦”。

说一说:谁能说说这个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爸爸为什么要叫他“小马虎”呢?(板书:“小马虎”)出示任务:生活中的“小马虎”,(课本第14页图),你发现了什么?反馈指导:
提问:小马虎最大的缺点是什么?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小组讨论,学生发言。

没有把要做的事情放在心上、做事不认真、粗心大意就是马虎。

交流:XXX坐地铁,因为赶工夫,坐反了方向,反而耽误了工夫。

老师也犯了XXX的毛病了。

找一找:你身边有“小虎”吗?XXX给我们的研究和生活带来了哪些麻烦?
(1)忘带书;
(2)试卷忘写名字;
(3)测验时漏题;
(4)穿衣服扣错扣子;
(5)丢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