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语言习得两大理论研究范式述评_杨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语⾔习得两⼤理论研究范式述评_杨旭
语⾔理论研究
odern chinese
2013.01
⼉童语⾔习得两⼤理论研究范式述评
□杨旭
摘 要:迄今为⽌的⼉童语⾔习得理论研究的范式可以归结为⽣成语⾔学的普遍语法和认知语⾔学基于使⽤的建构语⾔理论。
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成语⾔学家认为语⾔具有客观性,应该找到适合全⼈类的普遍语法,但⽆法解释⼉童是怎样运⽤普遍语法解决具体语⾔⾥具体问题的;以托马斯诺为代表的认知语⾔学家强调语⾔是基于使⽤的,语⾔知识源于语⾔的使⽤体验,语⾔习得依靠⼈的⼀般认知能⼒。
虽然⽬前对该理论的研究刚开始起步,但它具有较强的解释⼒和说服⼒。
本⽂以这两派的主要观点进⾏述评,期望藉此深⼊探索⼉童语⾔习得的难解之谜。
关键词:普遍语法基于使⽤难解之谜
⼀、引⾔
⼉童语⾔习得是⼀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同时⼜是
⼀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
不同年龄阶段的⼉童其语
⾔呈现不同的特征。
到⽬前为⽌,对⼉童语⾔习得的研究
有多种理论解释和假说,其中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是
以乔姆斯基(Chomsky)为代表的天赋论派和以托马斯诺
(Tomasello)为代表的基于使⽤的建构论派。
乔姆斯基把
⼉童语⾔习得的成功解释为⼉童对抽象语法原则的掌握,
由于⼉童⽣活环境中语⾔资料的贫乏,所谓的普遍语法只
可能是天⽣的;相反,托马斯诺激烈地批判⽣成语⾔学中
普遍语法的观点,⽀持认知语⾔学,从社会语⽤学的视⾓
提出了基于使⽤的⼉童语⾔习得理论。
他认为⼉童在⽇常
交际中的解读别⼈意向和探求语⾔模式能使他们掌握更多
的语⾔构式,这些构式最终成为他们交际时运⽤的语⾔。
⼉童语⾔习得是先天的还是基于使⽤建构的已成为众多学
者不断研究的焦点。
本⽂尝试以乔姆斯基天赋论的语⾔习
得观和基于使⽤的认知功能语⾔习得观加以评述。
⼆、乔姆斯基天赋论的语⾔习得观
在乔姆斯基看来,⽆论⼀个⼉童出⽣的背景和习得
语⾔的环境有多⼤的不同,他们最终都能达到⼤致相同的
语⾔⽔平,天⽣就具备某种学习语⾔的潜能。
⼉童在智⼒
还未发展成熟的情况下能较好地习得母语,他们输出的话
语是符合语⾔系统规律的。
虽然⼉童接触到的母语刺激是贫乏的,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效成功地习得母语的知识体系。
他们不仅可以理解在本族语中从未听说过的句⼦,⽽且还能够造出以前从未听过的句⼦,所以⼉童能在较短的不会语⾔的,但他们天⽣具有渐进式习得语⾔的能⼒,这与他们天⽣学⾛路的能⼒⼀样,说话也是⼀种⼈类固有的⾏为活动。
乔姆斯基认为⼈的语⾔知识是由普遍语法和个别语法
两部分组成(Chomsky N,1965),普遍语法是全⼈类语⾔所共有的,是⼈类通过⽣物进化和遗传先天获得的,
没有地域和种族差别的⼈类种属特征。
原始语法在语⾔
经验的刺激下被激活,成为⽬的语的参数。
他从先天的
语⾔知识构成的⾓度研究语⾔的⽣物属性,强调语⾔的
⽣物属性是⼀个独⽴于其他认知能⼒和知识系统的⾃⾜
系统,各系统之间以模块的形式相互独⽴、相互作⽤。
在语⾔模块的内部,语⾳知识、词汇知识、句法结构之
间也相互独⽴。
乔姆斯基把经验⽆法解释的东西归于语
⾔知识的天赋性,把天赋看成⼈的⽣物禀赋。
⽽个别语
法是各民族语⾔所特有的,是⼈出⽣后在⼀定的语⾔环
境中通过学习掌握的。
乔姆斯基认为,如果没有天赋结构,外部环境对语⾔发展的作⽤就⽆从谈起,⼈就不可
能从胚胎成长为⼈,其语⾔官能就不可能达到决定其⾏
为的成熟能⼒状态。
⼉童拥有了天赋结构,才会按天赋
决定的基本路线发展,最终得以成熟。
乔姆斯基认为⼈天⽣的语⾔能⼒由两部分组成:第⼀
个部分为初始状态,其语⾔为内在化的语⾔,⼤约在⼈的成熟期前后形成;第⼆个部分为稳定状态,其语⾔能⼒由第⼀部分的初始状态成长、发展⽽来,是初始状态在个别环境中的特定产物。
他强调先天的初始阶段的语⾔能⼒处于⾸要地位,为⼈类各种不同语⾔的共同基础和来源,⽽稳定状态的语⾔能⼒(实际运⽤语⾔的能⼒)是居于次要语
⾔理论研究
odern chinese M
37
XIANDAI YUWEN
2013.01
地位的。
初始状态的语⾔能⼒决定稳定状态的语⾔能⼒。
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同样摆脱不了唯理论的语⾔哲学观,与唯理主义者所主张的“天赋⾄上,理性⾄上”的观点⼀致,从这个⾓度来说“普遍语法理论是语⾔学界哲学上的唯理论的回潮”(杨秀珍,2004)。
乔姆斯基想⼒图⽤普遍语法理论来回答哲学认识论的问题,即⼈的能⼒和知识是来⾃何处,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乔⽒的观点与笛卡尔和莱布尼兹所倡导的观点有相⼀致的地⽅。
乔姆斯基认为普遍语法是⼈类掌握语⾔的决定因素,语⾔材料或后天的语⾔环境只是起触发作⽤,这⼀观点与柏拉图感性经验促进知识回忆和笛卡尔感性经验确认天赋观念的观点有相同之处。
如果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原则的确存在,那么可以设想以下情况将会发⽣:其⼀,没有接触到任何现实语⾔的⼉童,⽐如狼孩,在与⼈类分离的情况下能⾃发地创造⼀种语⾔,它代表着普遍语法。
这与乔姆斯基普遍语法不仅是与⽣俱来的,⽽且对于全⼈类⽽⾔是⼀致的观点是不相符的;其⼆,每个⼈的语⾔能⼒都是相同的,因为他们拥有相同的先天语⾔功能;其三,语⾔始终是不会发展的,即使有发展也是随机的、杂乱⽆章的,因为古今⼈类的语⾔能⼒应该是⼀致的,⽽且把天⽣的普遍语法规则代⼊什么样的参数完全是个⼈的选择;其四,在⼉童语⾔习得这⼀复杂的过程中,若只把所谓的“参数”代⼊先天的普遍语法原则,就不可能出现先有“独词句”和“双词句”的由简单到复杂的语法学习的过程。
天赋论引起了学界极⼤关注,反对者有之,但称赞者更有之。
在称赞者看来,乔姆斯基的语⾔天赋论很有价值:
(⼀)⼉童在⾃然环境下轻松习得母语的事实令语⾔学家颇费思忖。
如果⼉童没有天赋语⾔知识,那么他们学习母语就会和学习别的语⾔⼀样,接触什么便习得什么,听到错句便习得错句,然⽽事实并⾮如此。
⼉童不可能根据有限的语⾔输⼊⽤归纳、概括、类⽐、联想或其他普通程序获取全部语⾔知识,也就是说,有些语⾔知识不是学会的。
因⽽,⼉童的语⾔习得问题⾃然成了语⾔学家必须解释的逻辑问题。
(⼆)乔姆斯基认为,⼈具有天赋的理性能⼒和理性原则,它们作为禀赋、潜能⽽存在于⼈的⼼灵之中,这种潜在的能⼒和原则是通过外界的对象和后天的经验来“唤醒”的;语⾔学习也是⼀种天赋,是⼀种内在的机能,⼈之所以习得和使⽤语⾔,这是⼈与⽣俱来的⼀种能⼒,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这种能⼒需要得到后天的触发。
因此,语⾔学最终应该为⼈类探求和解答⼈脑的奥秘作出贡献。
乔姆斯基虽不是第⼀个把语⾔和⼈类⼼理学联系起来的⼈,但他是第⼀个详细地从语⾔性质去阐明⼤脑性质的⼈。
乔姆斯基关于在⼈脑⼦⾥有⼀种与⽣俱来的内在的语⾔机制的看法,已引起脑科学领域、认知科学领域的学者的⼴泛注意。
既然⽣成语法是把⼈脑的语⾔遗传机制确定为理论对象,⽽⼈脑的形式属性在⼈类现有的认识⽔平上⼜⽆法通过经验的或实证的⽅法去认识,通过语⾔进⾏间接研究便成为⼤脑研究的⼀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三)尽管乔式的唯理主义也是以“刺激贫乏”为起点来推断知识的天赋性,但是在研究知识是如何获取得的问题上,柏拉图和笛卡尔研究的都是较为笼统的知识。
在乔姆斯基看来,语⾔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语⾔习得的问题就能解决知识的获得问题。
从这点可知,乔式对语⾔的研究⽅法似乎更具可操作性。
(四)乔姆斯基的理论渗透着天赋思想。
他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语⾔天赋论本⾝具有重⼤的意义,它使哲学家、⼼理学家、⽣物学家和⼤众都开始关注起语⾔学,使语⾔学和⽣物学有可能结合起来,使语⾔学对教育、医学和社会政策产⽣了强烈影响。
从这个⾓度看,天赋论是有积极意义的。
(杨秀珍,2004)
语⾔发展的确需要⼤量的语⾔输⼊,但是⼤量⾼深的语⾔习得规律也很难完全归因于语⾔的输⼊。
从语⾔学理论发展的历程来看,乔姆斯基学说的影响是巨⼤的。
我们要避免将天赋论错误地理解为神赋论或天才论,也不应过分地夸⼤天赋论⽽忽视后天的因素。
三、基于使⽤的认知功能语⾔习得观
Tomasello在吸收众多语⾔习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童语⾔习得领域中⼤量的实证研究为出发点,提出了基于⽤法建构的语⾔习得理论。
该理论主要来源于认知语⾔学研究的成果,强调⼉童语⾔习得是基于使⽤的,以构式学习为中⼼的,同时全⾯系统地阐述了⼉童语⾔习得的机制和规律,批判⽣成语⾔学理论对⼉童语⾔习得过程做出的不切合实际的解释。
该理论是在彻底的功能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应⽤了⽪亚杰的发⽣认识理论和当代⼼理学在社会认知领域的研究成果,多⾓度揭⽰了语⾔获得的规律和机制。
(⼀)⽣态系统的语⾔习得观
关于⼉童语⾔习得的因素和规律,众多学派从不同侧⾯进⾏了研究。
基于⽤法建构理论的语⾔习得从⽣物的种系发⽣过程、社会⽂化历史演化过程和个体发⽣过程三个层⾯阐释⼉童语⾔习得是有机统⼀的。
1.⽣物种系发⽣过程。
⼈类个体在较短的时间内习得语⾔符号系统,这⼀奇特的⽣物适应性⼤⼤好于其他物种,可以把其归为⼈类长期进化的结果。
乔姆斯基从⼈类的⽣物适应性⾓度出发,把其归结为“普遍语法”,⼉童经过环境和经验的交互作⽤,在接触少量具体语⾔材料后,完成具体语⾔“参数”设定,从⽽获得具体的语⾔(Chomsky N,2002)。
⽣物的种系发⽣过程对“先天论”进⾏了合理的肯
语⾔理论研究
odern chinese
2013.01
基的理论肯定⼈类先天遗传⽣物基础⽆疑是合理的。
语⾔习得建构论更倾向于⽪亚杰的观点,认为这种
⽣物适应性与⼈类有机体⾃我调节的适应机制有关。
⼈类⽣物适应性是有机体的⽣物素质和对⼈类社会环境适应的“双重遗传”的表现,⼈类个体有建⽴在⽣物遗传基础上
的社会认知技能和⼀般的信息加⼯的认知技能。
这些⽣物适应性是⼈类能够真正获得语⾔的内在基础。
2.社会⽂化历史演化过程
维果斯基的社会⽂化历史论在语⾔获得建构理论中
得到肯定,⼈类习得语⾔的过程是⽂化学习的⼀个⽅⾯,⽂化学习对⼈类个体更具有⼴泛的适应作⽤和普遍意义。
⼈类具有其他物种所不及的⽂化技能,能理解他⼈的主观意图和⼼理状态,能理解语⾔符号所牵涉的各种意义,习得与⼈类⽂化、思维⽅式、习俗等⽔乳交融的语⾔符号系统。
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化环境中,从开始与他⼈使⽤语⾔符号进⾏交流时,就主动地⽤其⼀般的认知技能将语⾔符号组织为更便于交流的更⼤单元的符号序列,进⾏语法化的建构。
⼈们使⽤语⾔符号交流,牵涉多个参与者,参与者的
主观意图和⼼理状态不同,具体的情境不同,交流中“聚焦点”、视⾓和层⾯复杂多样。
某个特定⽂化社区的⼈在⽇常交流中要考虑到此情此景的“共享”语境,选择适合
的特定的⽅式来组织语⾔符号系统,传给后⼈以较复杂功能的语⾔符号,⽽⼈类的这种建构⽅式的差异,经过历史的积淀和“遗传”,成为语⾔分化和语⾔差异性的原因之⼀。
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前还不能较好地解释不同“参数”值的来龙去脉,不能解释具体语⾔的实际差异以
及⼉童习得具体语⾔的个体间的差异问题。
⽤法建构理论从⽂化学习和范畴化过程找到了答案。
⼉童语⾔习得的过程是个体⼼理不断发展和趋于成熟
的过程。
语⾔习得建⽴在⼉童认知发展的基础上,同时⼜建⽴在具备⼀定的认知技能的基础上,⼉童语⾔的发展也促进了⼉童认知和整个⾝⼼的发展。
(⼆)⼉童语⾔习得的⼼理认知观
⽤法建构的语⾔习得理论采纳了“⼤认知”的观点
(弗拉维尔,2001),认为语⾔习得的过程与语⾔加⼯的过程是统⼀的。
语⾔习得过程需要⼀般信息加⼯的认知技能和社会认知技能,即模式发现(范畴化)与意图解读(⼼理理论)两个⽅⾯。
⼉童语⾔习得的过程是⼤认知的加⼯过程,与⼈类其他的学习加⼯机制相同,并没有表现出特殊性。
1.意向解读
⼤量研究表明,⼀岁左右的婴⼉没有语⾔交际的概
念,但他们已具有主观意向的能⼒,开始同成⼈关注同⼀幼⼉是在关注成⼈正在关注的物体习得语⾔的,形成幼⼉、成⼈和物体间的三⾓关系,⼉童理解了成⼈的交际意向,模仿成⼈做出针对物体的有意识⾏为,建构习得作为交际⼯具的语⾔符号。
2.类⽐
⼉童构建抽象的构式是通过利⽤探求模式的技能逐步
将话语层⾯的具体构式抽象化,⽽探求模式的⼿段主要是类⽐和分布分析。
通过⼤量地接触、使⽤、⽐较以词语为基础的构式,⼉童逐渐归纳出语句的各种成分以及这些成分之间的构式,如双及物构式句间的成分,最后学会适⽤于这些成分的词语构式。
随着⼉童⽣活的丰富和认知⽔平的提⾼,⼉童抽象构式成分进⾏“组合”,然后形成以具
体的语⾔项⽬为基础的⽤法结构,⼉童的⾔语就由模仿到套⽤最终达到⾃如交流。
总之,在Tomasello看来,语⾔使⽤是语⾔发展的基
础,所有语⾔知识——不管它最终变得如何抽象—都源⾃⼉童某⼀次在某⼀特定环境下对某⼀特定句⼦的理解和产出。
⽽另⼀⽅⾯,早期句法发展体现了意图阅读和模仿学习、类推和结构映射、结构组合这些⼀般性认知过[6]。
四、结语
现代⼉童语⾔习得研究主要受乔姆斯基的⽣成语法的
影响,如果说⽣成语⾔学抚育了⼉童语⾔习得的研究,那
么,基于使⽤的认知功能语⾔习得观的出现则提供了⼉童
语⾔习得研究丰富的理论⼟壤。
乔姆斯基天赋论的语⾔习得观与基于使⽤的认知功
能语⾔习得观各⾃研究的⾓度不同,对⼉童语⾔习得的关
注点就⼤相径庭。
前者强调先天的语⾔知识,后者强调语
⾔环境、使⽤以及⼀般性认知过程在⼉童语⾔习得中的作
⽤。
虽然两派的主张针锋相对,但两派的研究毫⽆疑问地
促使我们必须以多元的研究视⾓深⼊探索⼉童语⾔习得,
揭开其语⾔学史上的难解之谜。
参考⽂献:
[1]Chomsky N.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M].Cambridge:MIT Press,1965.
[2]杨秀珍.普遍语法真的存在吗?[J].国外外语教学,2004,(2).
[3]戴曼纯.⽣成语法研究中的天赋论、内在论和进化论观点[J].外
语教学与研究,2002,(4).
[4]Chomsky N.语⾔与⼼智研究新视野[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2002
[5]弗拉维尔.认知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学出版社,2001.
[6]Tomasello,M.Do young children have adult syntactic competence?[J].Cognition,2000a,(74):209~253.
(杨旭昆明云南师范⼤学外语学院 65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