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鸟击航空器事件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180
160
2006年 2007年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中等以上损伤程度占全部鸟击事 件的百分比 严重损伤 中等损伤 轻度损伤 无损伤
图 6.1 2007 年航空器受鸟击的损伤程度
100 80 60 40 20 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40 鸟击次数 事故征候次数
35
30
25
20
15
10
5
0 停放
滑行
起飞
爬升
巡航
下降
进近
着陆
图 5.1 鸟击事件发生的飞行阶段
16 14 12 10
8 6 4 2 0
0-100
鸟击次数 事故征候次数
101-1000
1001-2500
2500以上
图 5.2 鸟击事件发生的飞行高度
由于我国大多数鸟击事件发生的飞行阶段和高度不详,根据我国的鸟类活动 受迁徙行为影响大的特点,鸟击事件集中发生在鸟类迁徙季节,而中高度层是鸟 类长距离迁飞及猛禽飞行活动的高度层,因此这一高度区域的鸟击防范工作也不 可轻视。对于 100 米以上的中高空区域,机场管理人员缺乏直接有效的驱赶手段,
50 鸟击次数 事故征候次数
40 30 20 10
0 东北 华北 华东 西北 西南 新疆 中南
图 3.1 中国民航鸟击事件发生的地区分布
四、鸟击事件发生的时间
2007 年的 326 份报告中,仅 54 起报告了鸟击发生时间,占鸟击事件总数的 16%,其中发生在机场责任区范围内的 2 起事件报告了鸟击发生时间,分别是黎 明和黄昏。自 2002-2007 年对中国民航鸟击事件的统计中,平均高达 83%的鸟击 事件报告未提供鸟击事件发生的时间信息。
年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表 1.1 2002-2007 年中国民航鸟击事件统计
鸟击次数/次
万架次率
全部机场鸟防责任区全部机场鸟防责任区
事件 事故征候 事件 事故征候 事件 事故征候 事件 事故征候
94
36
3
3
0.444 0.170 0.014 0.014
79
18
4
3
0.373 0.085 0.019 0.014
119
27
8
3
0.446 0.101 0.030 0.011
180
39
13
6
0.589 0.128 0.043 0.020
227
44
13
1
0.622 0.129 0.040 0.003
326
50
9
5
0.827 0.127 0.023 0.013
由表 1.1 分析,2003 年以来,中国民航鸟击事件和事故征候数量呈上升趋 势,但事故征候占鸟击事件总次数的百分比呈逐年略降趋势。这一方面表明了中 国民航鸟击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也表明了近年来各民航单位积极落实鸟击事 件报告制度,鸟击相关单位对提交鸟击事件报告的认识程度和积极性有所提高。 而以前则是有了损伤才报告,报告的多是造成中等以上损伤的鸟击事件,忽略报 告无损伤和轻微损伤的鸟击事件。分析我国机场责任范围内发生的鸟击事故征候
综合飞行阶段和飞行高度两方面数据,2007 年中国民航鸟击事件遵循以往 规律,较多发生于低高度和地面,我国现阶段鸟击防范的重点应放在低高度和地 面区域,机场、航空公司、空管部门、地方政府、科研单位等鸟击相关单位相互 配合,加强研究鸟击防治技术和策略,做好机场及其周边的环境治理,合理规划 土地利用,同时关注鸟类迁徙活动,尽量做好本场区域的鸟情预测预报,采取相 应的主动驱避措施。
40
30
20
10
0
月 一
月 二
月 三
月 四
月 五
月 六
月 七
月 八
月 九
月 十
一月 十
二月 十
图 2.1 2002~2007 年鸟击事件的季节规律
2007 年的数据显示与历史数据规律基本相同(图 2.1)。近年的数据均表明, 在我国发生的鸟击事件具有显著的季节特点:春秋季为明显的鸟击事件高发期。 我国地处欧亚大陆东部,在动物地理区划中位于古北界和东洋界的交界区域,具 有候鸟比例大、鸟类物种丰富的特点,每年春、秋季都有大批候鸟进行迁徙活动, 各种鸟类习性复杂,给鸟击防范工作带来极大难度。候鸟的迁徙是我国鸟类活动 的一大特点,也是形成鸟击航空器事件高发规律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民航鸟击 事件在 4-5 月份出现第一个高峰期,这是因为 3 月中下旬候鸟的迁徙开始,鸟 击事件的数量开始增加,在 4-5 月达高峰;7-8 月是雏鸟学飞、成鸟换羽时期, 鸟的飞翔能力较差,造成鸟击事件增多;9-11 月,鸟类已繁衍到当年数量的最 高峰,候鸟秋季的迁徙开始,因此发生鸟击事件的数量也到达全年的最高峰。由 于我国疆域南北跨度较大,物候差异显著,全国各地鸟类迁徙活动规律具有一定
2
差异,因此同一时期鸟击事件发生的规律及原因也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
三、鸟击事件发生的地区分布
2007 年我国报告的 326 起鸟击事件中有 137 起能够确定发生区域。由现有 数据发现鸟击事件高发区域为华东和中南地区(图 3.1)。结合生态环境和航班运 营情况分析认为,华东和中南地区处于我国东、南及沿海地区,生态环境多样, 鸟类种类和数量十分丰富,并且这部分区域经济发达、航班量较大。因此在这些 区域发生的鸟击事件和事故征候显著较多,区域内各机场的鸟击防范任务较为艰 巨,必须提高机场鸟击防范水平,并加强对这些区域威胁飞行安全的鸟类活动和 相应防范措施的研究。
i
一、概述
根据总局航空安全信息网、民航维修网和中国民航鸟击航空器防范信息网的 信息,2007 年 1~12 月,全国各机场、航空公司和飞机维修公司等有关部门共 上报在大陆地区发生的鸟击事件 326 起,其中事故征候 50 起;确定发生在机场 责任范围内的鸟击事件 9 起,构成事故征候 5 起。
2002~2007 年中国民航鸟击事件与事故征候万架次率及发生在机场鸟击防 范责任区内的鸟击事件与事故征候万架次率如表 1.1 所示。通过民航总局、各地 区管理局及各机场等相关单位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实现了 2007 年民航总局安 全工作会议制定的机场区域发生的鸟击飞行事故征候万架次率不超过 0.3 的安 全工作目标。
7
七、造成鸟击事件的物种
在 2007 年上报的 326 起鸟击事件中,仅 9 起事件经识别或鉴定后报告了发 生撞击的物种信息,约占报告总数的 2%,其中 50 起鸟击事故征候中仅 1 起鉴定 并报告了撞击物种信息。在明确撞击物种信息的 9 份报告中,7 份来自机场报告, 2 份来自安办发布的不安全事件中的机组描述。报告发生鸟击的物种有:麻雀 3 起,雉鸡 1 起,家燕 1 起,家鸽 1 起,夜鹭 1 起,老鹰(俗称)1 起及蝙蝠 1 起。
2007 年中国民航 鸟击航空器事件数据分析报告
民航总局机场司 民航总局航空安全技术中心
二零零八年三月
目录
一、概述............................................................1 二、2007 年中国民航鸟击事件季节规律 .................................2 三、鸟击事件发生的地区分布..........................................3 四、鸟击事件发生的时间..............................................3 五、鸟击事件发生的飞行阶段和飞行高度................................4 六、鸟击给航空器造成的损伤程度和后果................................6 七、造成鸟击事件的物种..............................................8 八、主要机场或其周边地区发生的鸟击事件.............................10 九、鸟击事故征候分析...............................................12 十、2007 年中国民航鸟击事件特点 ....................................13 十一、2008 年鸟击防范工作计划 ......................................14
5
需要机场、航空公司、空管部门、科研人员共同配合解决:一方面进行中国鸟类 迁徙规律和路线的研究,寻求主动驱避对策,管理机场及附近地区中高度层的鸟 类活动,降低鸟击概率;另一方面,还需要地方政府与机场加强配合,继续做好 机场及其周边环境的治理工作,控制草地、池塘,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减少航线 集中区域的鸟类活动,尽量减少中高空的鸟击事件。
十一2008年鸟击防范工作计划自2001年民航总局机场司制定并实施机场鸟击防范研究实施计划以来在总局机场司的指导下民航总局航空安全技术中心先后建立了鸟击防范信息网鸟击报告及分析系统鸟类识别系统机场鸟情信息系统完成了一系列鸟击防范技术资料的编写翻译出版工作编写了中国民航鸟击防范工作指导手册机场一线人员培训教材开展了鸟击防范征文活动召开了多次推动鸟击防范工作的会议参加了多次国际性鸟击专业会议和学术交流并进行了驱鸟方法和设备的调研制定了机场生态调查操作规程开展了夜间鸟类活动调查和防治方法研究制定并开展了机场鸟击防范工作评估这些工作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民航鸟击防范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
4
行阶段”和“飞行高度”其中一项数据,综合此二项判断,低高度和地面区域(高 度 100 米以下或起飞、着陆阶段)发生鸟击事件 61 起,事故征候 12 起,大多数 发生在机场责任区以外区域,因此鸟击防范工作不仅需要机场加强采取有效的鸟 击防范措施,还需要与航空公司、空管部门、地方政府、科研单位等相互配合, 缓解低高度和地面区域的鸟击威胁。
1
占机场责任范围内发生的鸟击事件的比率,2007 年机场责任范围内发生的鸟击 事件中事故征候比率较高(56%),再次表明了机场鸟击防范工作的重要性和机场 鸟击防范的严峻形势。
二、2007年中国民航鸟击事件季节规律
70
2007年鸟击次数
2000-2006年平均鸟击次数
2007年鸟击事故征候次数
60
50
六、鸟击给航空器造成的损伤程度和后果 按航空器受鸟击的损伤程度,鸟击事件可划分为四个等级:严重损伤、中等
损伤、轻度损伤和无损伤。严重损伤指航空器严重损坏、更换发动机或更换 6 片以上叶片;中等损伤指航空器出现破洞或发动机叶片损伤;轻度损伤指航空器 出现凹坑。
由图 6.1 可以看出,2007 年报告的鸟击事件造成的航空器损伤程度与 2006 年的分布情况基本相同,多为轻度损伤或无损伤,中等以上损伤程度的鸟击事件 占全部鸟击的比例自 2002 年以来一直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图 6.2),2007 年为 20.5%,较 2006 年略有下降。
图 6.2 1991-2007 年中等以上损伤的鸟击事件占总数的比例
2007 年上报的 326 起鸟击事件中,共导致非计划性着陆 5 起、中断起飞 4 起,换机 10 起、航班延误 10 起、航班取消 11 起。由于民航维修网的升级,自 2005 年 8 月开始,其统计信息中不再包含鸟击事件对飞机造成的后果,即换机、 航班延误、航班取消等信息,现有报告中的此类信息来自于报告中的描述,由于 各报告中描述的详尽程度不同,因此全年因鸟击导致的换机、航班延误、航班取 消等的实际次数应更高。
五、鸟击事件发生的飞行阶段和飞行高度
2007 年 1~12 月份鸟击事件发生的飞行阶段和飞行高度分布分别如图 5.1 和 图 5.2 所示。在 326 起鸟击事件中,有 130 起报告了鸟击发生的飞行阶段,不到 鸟击事件报告总数的 50%;仅有 37 起报告了鸟击发生的飞行高度,约占鸟击事 件报告总数的 11%。利用现有数据分析,在 130 起鸟击事件中,起飞、爬升、下 降、进近和着陆阶段均为鸟击多发的飞行阶段,特别是起飞、着陆阶段共发生 53 起鸟击事件;在 37 起确定鸟击发生飞行高度的报告中,0~100 米发生的鸟击 事件有 14 起,另 23 起发生在 100 米以上的高度层。由于部分报告仅包含了“飞
3
夜晚 41%
鸟击事件
黎明 9%
夜晚 25%
鸟击事故征候
黎明 34%
白天 37% 黄昏
8%
黄昏 13%
白天 33%
图 4.1 鸟击事件发生的时间分布
对 2007 年能够确定发生时间的鸟击事件进行分析(图 4.1),在鸟击事件和 事故征候中,夜间和晨昏发生比例均超过 60%,发生在夜间的事故征候占 25%, 高于 ICAO 和美国 FAA 统计的夜间鸟击事件 25%左右的比例;而由于大部分鸟 击报告没有明确发生时间等原因,实际我国夜间发生的鸟击事件可能更多。在夜 间与晨昏等光线条件较差的情况下,鸟类活动的探测和驱除难度较大,发生鸟击 对航空安全威胁也较大。防范在夜间与晨昏等光线条件较差情况下的鸟击威胁已 成为国内外鸟击防范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180
160
2006年 2007年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中等以上损伤程度占全部鸟击事 件的百分比 严重损伤 中等损伤 轻度损伤 无损伤
图 6.1 2007 年航空器受鸟击的损伤程度
100 80 60 40 20 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40 鸟击次数 事故征候次数
35
30
25
20
15
10
5
0 停放
滑行
起飞
爬升
巡航
下降
进近
着陆
图 5.1 鸟击事件发生的飞行阶段
16 14 12 10
8 6 4 2 0
0-100
鸟击次数 事故征候次数
101-1000
1001-2500
2500以上
图 5.2 鸟击事件发生的飞行高度
由于我国大多数鸟击事件发生的飞行阶段和高度不详,根据我国的鸟类活动 受迁徙行为影响大的特点,鸟击事件集中发生在鸟类迁徙季节,而中高度层是鸟 类长距离迁飞及猛禽飞行活动的高度层,因此这一高度区域的鸟击防范工作也不 可轻视。对于 100 米以上的中高空区域,机场管理人员缺乏直接有效的驱赶手段,
50 鸟击次数 事故征候次数
40 30 20 10
0 东北 华北 华东 西北 西南 新疆 中南
图 3.1 中国民航鸟击事件发生的地区分布
四、鸟击事件发生的时间
2007 年的 326 份报告中,仅 54 起报告了鸟击发生时间,占鸟击事件总数的 16%,其中发生在机场责任区范围内的 2 起事件报告了鸟击发生时间,分别是黎 明和黄昏。自 2002-2007 年对中国民航鸟击事件的统计中,平均高达 83%的鸟击 事件报告未提供鸟击事件发生的时间信息。
年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表 1.1 2002-2007 年中国民航鸟击事件统计
鸟击次数/次
万架次率
全部机场鸟防责任区全部机场鸟防责任区
事件 事故征候 事件 事故征候 事件 事故征候 事件 事故征候
94
36
3
3
0.444 0.170 0.014 0.014
79
18
4
3
0.373 0.085 0.019 0.014
119
27
8
3
0.446 0.101 0.030 0.011
180
39
13
6
0.589 0.128 0.043 0.020
227
44
13
1
0.622 0.129 0.040 0.003
326
50
9
5
0.827 0.127 0.023 0.013
由表 1.1 分析,2003 年以来,中国民航鸟击事件和事故征候数量呈上升趋 势,但事故征候占鸟击事件总次数的百分比呈逐年略降趋势。这一方面表明了中 国民航鸟击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也表明了近年来各民航单位积极落实鸟击事 件报告制度,鸟击相关单位对提交鸟击事件报告的认识程度和积极性有所提高。 而以前则是有了损伤才报告,报告的多是造成中等以上损伤的鸟击事件,忽略报 告无损伤和轻微损伤的鸟击事件。分析我国机场责任范围内发生的鸟击事故征候
综合飞行阶段和飞行高度两方面数据,2007 年中国民航鸟击事件遵循以往 规律,较多发生于低高度和地面,我国现阶段鸟击防范的重点应放在低高度和地 面区域,机场、航空公司、空管部门、地方政府、科研单位等鸟击相关单位相互 配合,加强研究鸟击防治技术和策略,做好机场及其周边的环境治理,合理规划 土地利用,同时关注鸟类迁徙活动,尽量做好本场区域的鸟情预测预报,采取相 应的主动驱避措施。
40
30
20
10
0
月 一
月 二
月 三
月 四
月 五
月 六
月 七
月 八
月 九
月 十
一月 十
二月 十
图 2.1 2002~2007 年鸟击事件的季节规律
2007 年的数据显示与历史数据规律基本相同(图 2.1)。近年的数据均表明, 在我国发生的鸟击事件具有显著的季节特点:春秋季为明显的鸟击事件高发期。 我国地处欧亚大陆东部,在动物地理区划中位于古北界和东洋界的交界区域,具 有候鸟比例大、鸟类物种丰富的特点,每年春、秋季都有大批候鸟进行迁徙活动, 各种鸟类习性复杂,给鸟击防范工作带来极大难度。候鸟的迁徙是我国鸟类活动 的一大特点,也是形成鸟击航空器事件高发规律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民航鸟击 事件在 4-5 月份出现第一个高峰期,这是因为 3 月中下旬候鸟的迁徙开始,鸟 击事件的数量开始增加,在 4-5 月达高峰;7-8 月是雏鸟学飞、成鸟换羽时期, 鸟的飞翔能力较差,造成鸟击事件增多;9-11 月,鸟类已繁衍到当年数量的最 高峰,候鸟秋季的迁徙开始,因此发生鸟击事件的数量也到达全年的最高峰。由 于我国疆域南北跨度较大,物候差异显著,全国各地鸟类迁徙活动规律具有一定
2
差异,因此同一时期鸟击事件发生的规律及原因也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
三、鸟击事件发生的地区分布
2007 年我国报告的 326 起鸟击事件中有 137 起能够确定发生区域。由现有 数据发现鸟击事件高发区域为华东和中南地区(图 3.1)。结合生态环境和航班运 营情况分析认为,华东和中南地区处于我国东、南及沿海地区,生态环境多样, 鸟类种类和数量十分丰富,并且这部分区域经济发达、航班量较大。因此在这些 区域发生的鸟击事件和事故征候显著较多,区域内各机场的鸟击防范任务较为艰 巨,必须提高机场鸟击防范水平,并加强对这些区域威胁飞行安全的鸟类活动和 相应防范措施的研究。
i
一、概述
根据总局航空安全信息网、民航维修网和中国民航鸟击航空器防范信息网的 信息,2007 年 1~12 月,全国各机场、航空公司和飞机维修公司等有关部门共 上报在大陆地区发生的鸟击事件 326 起,其中事故征候 50 起;确定发生在机场 责任范围内的鸟击事件 9 起,构成事故征候 5 起。
2002~2007 年中国民航鸟击事件与事故征候万架次率及发生在机场鸟击防 范责任区内的鸟击事件与事故征候万架次率如表 1.1 所示。通过民航总局、各地 区管理局及各机场等相关单位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实现了 2007 年民航总局安 全工作会议制定的机场区域发生的鸟击飞行事故征候万架次率不超过 0.3 的安 全工作目标。
7
七、造成鸟击事件的物种
在 2007 年上报的 326 起鸟击事件中,仅 9 起事件经识别或鉴定后报告了发 生撞击的物种信息,约占报告总数的 2%,其中 50 起鸟击事故征候中仅 1 起鉴定 并报告了撞击物种信息。在明确撞击物种信息的 9 份报告中,7 份来自机场报告, 2 份来自安办发布的不安全事件中的机组描述。报告发生鸟击的物种有:麻雀 3 起,雉鸡 1 起,家燕 1 起,家鸽 1 起,夜鹭 1 起,老鹰(俗称)1 起及蝙蝠 1 起。
2007 年中国民航 鸟击航空器事件数据分析报告
民航总局机场司 民航总局航空安全技术中心
二零零八年三月
目录
一、概述............................................................1 二、2007 年中国民航鸟击事件季节规律 .................................2 三、鸟击事件发生的地区分布..........................................3 四、鸟击事件发生的时间..............................................3 五、鸟击事件发生的飞行阶段和飞行高度................................4 六、鸟击给航空器造成的损伤程度和后果................................6 七、造成鸟击事件的物种..............................................8 八、主要机场或其周边地区发生的鸟击事件.............................10 九、鸟击事故征候分析...............................................12 十、2007 年中国民航鸟击事件特点 ....................................13 十一、2008 年鸟击防范工作计划 ......................................14
5
需要机场、航空公司、空管部门、科研人员共同配合解决:一方面进行中国鸟类 迁徙规律和路线的研究,寻求主动驱避对策,管理机场及附近地区中高度层的鸟 类活动,降低鸟击概率;另一方面,还需要地方政府与机场加强配合,继续做好 机场及其周边环境的治理工作,控制草地、池塘,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减少航线 集中区域的鸟类活动,尽量减少中高空的鸟击事件。
十一2008年鸟击防范工作计划自2001年民航总局机场司制定并实施机场鸟击防范研究实施计划以来在总局机场司的指导下民航总局航空安全技术中心先后建立了鸟击防范信息网鸟击报告及分析系统鸟类识别系统机场鸟情信息系统完成了一系列鸟击防范技术资料的编写翻译出版工作编写了中国民航鸟击防范工作指导手册机场一线人员培训教材开展了鸟击防范征文活动召开了多次推动鸟击防范工作的会议参加了多次国际性鸟击专业会议和学术交流并进行了驱鸟方法和设备的调研制定了机场生态调查操作规程开展了夜间鸟类活动调查和防治方法研究制定并开展了机场鸟击防范工作评估这些工作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民航鸟击防范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
4
行阶段”和“飞行高度”其中一项数据,综合此二项判断,低高度和地面区域(高 度 100 米以下或起飞、着陆阶段)发生鸟击事件 61 起,事故征候 12 起,大多数 发生在机场责任区以外区域,因此鸟击防范工作不仅需要机场加强采取有效的鸟 击防范措施,还需要与航空公司、空管部门、地方政府、科研单位等相互配合, 缓解低高度和地面区域的鸟击威胁。
1
占机场责任范围内发生的鸟击事件的比率,2007 年机场责任范围内发生的鸟击 事件中事故征候比率较高(56%),再次表明了机场鸟击防范工作的重要性和机场 鸟击防范的严峻形势。
二、2007年中国民航鸟击事件季节规律
70
2007年鸟击次数
2000-2006年平均鸟击次数
2007年鸟击事故征候次数
60
50
六、鸟击给航空器造成的损伤程度和后果 按航空器受鸟击的损伤程度,鸟击事件可划分为四个等级:严重损伤、中等
损伤、轻度损伤和无损伤。严重损伤指航空器严重损坏、更换发动机或更换 6 片以上叶片;中等损伤指航空器出现破洞或发动机叶片损伤;轻度损伤指航空器 出现凹坑。
由图 6.1 可以看出,2007 年报告的鸟击事件造成的航空器损伤程度与 2006 年的分布情况基本相同,多为轻度损伤或无损伤,中等以上损伤程度的鸟击事件 占全部鸟击的比例自 2002 年以来一直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图 6.2),2007 年为 20.5%,较 2006 年略有下降。
图 6.2 1991-2007 年中等以上损伤的鸟击事件占总数的比例
2007 年上报的 326 起鸟击事件中,共导致非计划性着陆 5 起、中断起飞 4 起,换机 10 起、航班延误 10 起、航班取消 11 起。由于民航维修网的升级,自 2005 年 8 月开始,其统计信息中不再包含鸟击事件对飞机造成的后果,即换机、 航班延误、航班取消等信息,现有报告中的此类信息来自于报告中的描述,由于 各报告中描述的详尽程度不同,因此全年因鸟击导致的换机、航班延误、航班取 消等的实际次数应更高。
五、鸟击事件发生的飞行阶段和飞行高度
2007 年 1~12 月份鸟击事件发生的飞行阶段和飞行高度分布分别如图 5.1 和 图 5.2 所示。在 326 起鸟击事件中,有 130 起报告了鸟击发生的飞行阶段,不到 鸟击事件报告总数的 50%;仅有 37 起报告了鸟击发生的飞行高度,约占鸟击事 件报告总数的 11%。利用现有数据分析,在 130 起鸟击事件中,起飞、爬升、下 降、进近和着陆阶段均为鸟击多发的飞行阶段,特别是起飞、着陆阶段共发生 53 起鸟击事件;在 37 起确定鸟击发生飞行高度的报告中,0~100 米发生的鸟击 事件有 14 起,另 23 起发生在 100 米以上的高度层。由于部分报告仅包含了“飞
3
夜晚 41%
鸟击事件
黎明 9%
夜晚 25%
鸟击事故征候
黎明 34%
白天 37% 黄昏
8%
黄昏 13%
白天 33%
图 4.1 鸟击事件发生的时间分布
对 2007 年能够确定发生时间的鸟击事件进行分析(图 4.1),在鸟击事件和 事故征候中,夜间和晨昏发生比例均超过 60%,发生在夜间的事故征候占 25%, 高于 ICAO 和美国 FAA 统计的夜间鸟击事件 25%左右的比例;而由于大部分鸟 击报告没有明确发生时间等原因,实际我国夜间发生的鸟击事件可能更多。在夜 间与晨昏等光线条件较差的情况下,鸟类活动的探测和驱除难度较大,发生鸟击 对航空安全威胁也较大。防范在夜间与晨昏等光线条件较差情况下的鸟击威胁已 成为国内外鸟击防范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