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土地资源》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土地资源》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2、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
3、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4、学会运用图表资料,获取有效地理信息,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学会正确评价我国土地资源的利与弊;培养利用各种地理图表和文字材料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教学,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
2、通过身边的事例,说明我国土地资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我国地大物博的观念,对我国土地资源的优点和缺点缺乏客观、全面的认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教学难点
由于生活经验、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缺乏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感性认识,无法更透彻地理解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的作用,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真正认识如何做到因地制宜利用我国的土地资源,即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课堂练习法、讨论对话法、引导分析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
请同学们回忆,什么是自然资源?什么是可再生资源?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再生吗?(学生作答,教师给予总结并引入新课。
)
用投影仪打出小诗——赞土地
土地是山川之根
土地是万物之本
土地是人类的衣食父母
土地是一切财富之源
所有的物华天宝都是土生土长
土地是过去的一切,也是将来的全部。
(提问)请同学们解释一下这几句话的涵义。
(同学们会从各个角度说出很多)
(教师总结)土地,给人类提供了山川、万物、衣食、财富;过去的一切得益于它,它更影响着人类的未来。
这就是土地,这就是土地资源。
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土地资源的有关内容。
(承转)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土地,我们会如何利用它呢?
【推入新课】
一、土地资源的利用
(活动设计一)模拟土地开发活动——“我的地盘我做主”
情景创设:教师利用多媒体屏幕展示出“的疆域图”,在图中标出A、B、C、D四个地方,假设你现在是国土资源部部长,那么你将如何利用这一片片土地来发展咱们的未来事业?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
A地——耕地: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人们在这里种植水稻、油菜等农作物,发展种植业。
主要地形类型为平原。
B地——林地:这里是山区,地形崎岖不利于耕作,但森林茂密,适宜发展林业。
主要地形类型为山地。
C地——草地:这里是内蒙古草原,水草肥美,人们在这里放牧牛羊,发展畜牧业。
主要地形类型为高原。
D地——建设用地:这里是城市,高楼林立,道路如网,到处是住宅、商店和工矿企业。
(如:浦东国际机场、东方明珠塔、滨江大道、科技馆、金茂大厦)(教师总结)结合教材P66图 3.6“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通过观察可以看出,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同,人们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途径也就不同。
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不同类型。
其中,耕地、林地、草地属于农业用地,而建设用地属于非农业用地。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沙漠、戈壁、冰山石山、雪山等难利用的土地。
(黑板板书)
耕地
土地资源的利用林地农业用地
草地
建设用地——非农业用地
(承转)我们知道了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那么,我国土地资源有何特点呢?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呢?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这些图表和文字材料,分析、归纳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下面材料:
资料1:我国五种地形面积比例图(高原26%、山地33%、平原12%、盆地19%、丘陵10%);
资料2:课本统计图3-7“部分国家人均耕地的比较”,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13亿人口,人均土地不足世界平均的 1/3 ,人多地少。
资料3:课本图3-8“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从图中可以看出: 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这是我国土地资源的现实状况.因此,国家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资料4:课本阅读材料“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匮乏”
学生阅读后分组,每组重点分析一部分材料,从中归纳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由组内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全班评议。
(教师总结)总量丰富和类型齐全的土地资源,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等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黑板板书)
总量丰富
类型齐全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分析讨论我们发现,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对农业发展不利。
(黑板板书)
人均耕地占有量小——人与耕地矛盾突出
我国土地资源的劣势
比例构成 — 耕地、林地少— 后备土地
难利用土地多 资源不足
(承转)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以及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可以说喜忧参半。
那么耕地、林地、草地等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二、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屏幕展示)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
(提问)我国耕地、林地、草地、难利用的土地都分布在哪?
(屏幕展示)教师边讲边展示耕地、林地、草地、难利用土地的分布,并且结合“地形图”、“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和“我国的干湿地区图”讲解,最后通过表格归纳(学生讨论归纳)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牧业)
(提问)水田和旱地的分布以什么地方为界,大致接近哪条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 (屏幕演示)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以北地区主要是旱田,以南地区主要是水田。
(承转)大家知道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及半湿润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线把东部地区分为北方和南方地区,这就使北方、南方出现了农业差异。
(课堂活动)读教材70页第2题“我国北方和南方水土资源的比较图”,思考我国水土配合是否合理?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北方地区,降水少,以旱田为主,南方地区,降水多,以水田为主,即气候差异(降水差异)造成了农作物品种的差异。
但土地资源是北方多南方
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势
少,水资源北方不足,南方有余,这种匹配对农业生产来说是不合理的,易发生水旱灾害。
(承接)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如果合理利用能够供人们永续利用,如果利用不当会出现什么问题呢?我们身边的土地利用都合理吗? 咱们自己有没有直接或间接破坏土地资源的行为?
(课堂活动)展示几幅有关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问题的漫画,然后分别叫几名同学解释其含义。
从而得出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过度放牧、乱占耕地、乱垦森林、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
这些说明了我国各类土地资源破坏严重,这也是我国土地资源的一大劣势。
(黑板板书)劣势:各类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承接)这都是由于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要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屏幕展示)教材73页一组漫画:请同学们谈看法。
(教师小结)
第一幅图“小鸟的哀求”:由于人类滥伐森林,小鸟失去了家园——破坏生物的多样性
第二幅图“小草的哀求”:过度放牧,造成草场退化——荒漠化加速
第三幅图“飞来的山峰”:人口增长,非农业用地增加,造成耕地减少——加剧了人与耕地的矛盾。
(农民的忧虑,农民要失业)
(讲述)面对这些问题,国家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国家制定了《土地管理法》、《草原法》、
《森林法》等,并且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启发引导)你还有哪些保护土地资源的建议?可以参考教材72页,然后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以形成共识。
【课堂小结】
土地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虽然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它又是有限的资源,一旦破坏很难恢复。
而我国又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要解决这些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须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作为中学生,要积极宣传我们的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切记:保护土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布置作业】
填充图册:P26-27
【板书设计】
耕地
一、土地资源的利用林地农业用地
草地
建设用地——非农业用地
总量丰富
优势类型齐全
人均耕地占有量小——人与耕地矛盾突出我国土地资源特点
劣势比例构成—耕地、林地少—后备土地
不尽合理难利用土地多资源不足
各类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二、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教学反思】
本节课建立在学生的模拟土地开发试验基础上,让学生从试验中去发现、认识、感悟,从而真正地掌握和理解土地资源的知识。
课堂中师生互动教学开展得也比较好,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共建新课程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学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