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储罐液压提升倒装法施工技术简介精选全文完整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2 大型储罐液压提升倒装法施工技术简介
2.1 液压提升成套设备构成表
2.1.1 BY160型提升机的主要技术性能
额定起重量(KN)160
提升高度(m) 2
提升下滑量(mm) 3
外型尺寸(mm)510 730 3520
质量(Kg)410
2.1.2 松卡式千斤顶的结构、特点
BY160型液压提升机的关键部分是SQD-160-100S.f型松卡式千斤顶(为国家专利产品),该千斤顶由上、下卡头和液压油缸组成(如图一所示)。
在上、下卡头中分别设置卡紧装置和松卡装置,这两种特殊装置使千斤顶既具有自锁性能,又具有松开卡块的性能;自锁性能可使该千斤顶能够满足步进式(连续、反复)提升重物的要求;松卡性能能满足重物提升到一定高度后,该提升机构又可降下来再进行下一次的提升工作;液压油缸采用双作用、双出杆等速小行程(100mm)油缸,具有良好的导向性能和密封性能。
2.1.3 液压控制柜
目前已有BY-36型(适用于1万m3以下储罐)和BY-60型(适用于1万m3以
上储罐)两种液压控制柜,其主要技术性能见下表:
2.1.4 胀圈
胀圈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保证罐体的圆度;二是设置提升支座,通过传力筋板来带动罐体上升,保证提升时的刚度。
胀圈一般采用型钢进行分段制作,用手压千斤顶沿储罐内壁胀紧。
2.2 液压提升倒装法施工工艺简介
2.2.1 液压提升倒装法原理
本工艺利用液压提升装置(成套设备)均布于储罐内壁圆周处,先提升罐顶及罐体的首层壁板,然后逐层提升组焊罐体的各层壁板。
采用自锁式液压千斤顶和提升架、提升杆组成的提升装置(液压提升机),通过液压控制系统,使液压千斤顶进油时,通过上、下卡头卡紧并举起提升杆和胀圈,从而带动罐体(包括罐顶)向上提升;当千斤顶回油时,其上卡头随活塞杆回程,此时其下卡头自动卡紧提升杆不会下落。
千斤顶如此反复运动使提升杆带着罐体不断上升,直到预定高度。
当下圈壁板组对焊接后,打开液压千斤顶的上、下卡头装置,松开上、下卡头将提升杆及胀圈下降到下一层壁板下部胀紧,焊好传力筋板,再进行提升。
如此反复,使已组焊好的罐体上升,直到最后一圈壁板组焊完成,从而达到倒装法施工工艺的要求。
2.2.2 大型储罐液压提升倒装法施工程序
3 液压提升成套设备的准备、安装
3.1 液压提升成套设备的准备
根据工期要求和施工组织的需要,液压提升成套设备按分别适用于1万m3储罐和2万m3储罐各一套进行准备。
3.1.1 液压提升机数量的确定
液压提升机数量(n)的确定主要依据液压提升机的承载能力(Q)、最大提升载荷(Pmax)、储罐周长(L)及提升架间距(S),即n1=Pmax/Q,n2=L/S,n=max(n1,n2)。
(1)BY-36型液压提升机的额定承载能力Q=160KN
(2)最大提升载荷(Pmax)的计算:
Pmax=K(P G+P附)
式中K──系数,一般取K=1.3
P G──罐体最后提升载荷(KN),
2万m3储罐:P G=2900KN;
1万m3储罐:P G=1920KN
P附──胀圈等附加载荷(KN),
2万m3储罐:P附=55KN;
1万m3储罐:P附=40KN
(3)提升架间距一般以5-6m为间,取S为5.5m
3.1.2 液压控制柜的确定
根据所需液压提升机的数量及液压控制柜的技术性能,确定选用BY-36型、BY -60型液压控制柜各1台,并据此确定所需的主油路胶管、环路胶管及分油路胶管等。
3.2 液压提升成套设备的安装就位
在储罐罐顶钢网壳安装之前,必须将液压提升成套设备放置储罐底板上。
3.2.1 液压提升架的平面布置
提升架应均匀布置在罐壁内侧,尽量靠近壁板,以减少提升架的弯矩。
每个提升架的稳定性影响整个罐体提升的稳定,必须平稳垂直固定,用两根斜支撑杆在提升架与底板之间进行加固,并用一根连到中心的径向水平拉杆( 16圆钢),使所有提升架呈辐射形连接。
这种布置方式既可使单个提升架有足够的刚度,又使所有提升架形成封闭系统,充分保证提升系统的稳定性。
3.2.2 胀圈制作安装
胀圈材料采用[250 78 8槽钢,根据罐壁的内径曲率,分四段进行卷圆制作,在其槽内设 =10mm弧形加强板,以提高胀圈的刚度,并用2m弧形样板检查,其间隙不得大于2mm。
安装时用四只10T手动千斤顶将胀圈沿罐内壁胀紧,在提升架的滑动托架两侧用传力筋板(龙门板)扣住分别焊在罐壁上。
为保证胀圈尽量处于壁板底部,在胀圈上设置提升支座。
3.2.3 液压控制系统布置
液压控制柜(即中央控制台)置于罐中心,由四条进、出主油路分别与相应的四条环路以及各分油路通过三通、带排气的三通以及针形阀与各千斤顶接通。
液压油路布置如图二、三、四、五所示:
3.2.4 试验
所有油路全部接通后,让千斤顶处于松卡状态即非工作状态,先进行全行程试验2-3次(不加压),然后再进行额定油压的试验,观察检查各油路系统是否有漏油等异常现象(还需注意各油路的排气),同时检查液压控制柜的工作是否正常。
若有不正常情况应立即排除,直至都正常为止。
试压后进行空载试验,检查千斤顶的往复运动,提升杆的步进动体以及上、下卡头的卡紧性能是否可靠,提升杆与滑动托架的运动是否正常等。
若有不正常,应作调整,包括提升架及千斤顶的位置等。
待一切正常后,就可将提升架底板与罐底板焊牢。
至此,液压提升成套设备的安装、就位工作已经完成,可正常进行液压提升施工。
4 液压提升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4.1 液压提升操作方法
液压提升成套设备安装就位、试验正常后,方可开始提升操作。
4.1.1 液压提升操作步骤
4.1.2 提升高度和环缝间隙调整方法
在提升过程中,当提升高度差较大时,可通过针形阀关闭其它千斤顶,单独提升较低部位的若干台千斤顶,使其达到相应高度时停止提升,保证提升高度的一致性。
用提升机调整环缝间隙,其方法是依间隙大小,逐个进行调整。
若环缝间隙过小,调整时关闭所有已到位提升机的进油阀,针对提升不到位的提升架进行提升操作,若荷载过大提升不动,可适当增加溢流阀压力或启动两侧若干个提升机进行辅助提升。
若环缝间隙过大,调整时关闭油泵,操作松卡装置松开下卡头,手动打开相应千斤顶的针形阀,该千斤顶的活塞杆带着罐体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到位后及时关闭针形阀;也可以采取松开下卡后点动下降按钮的方法进行调整过大环缝间隙。
4.1.3 胀圈复位
在每段胀圈的适当部位设置两个1吨导链,导链挂在提升架上部,挂钩与提升机的活动托架相连,当环缝焊接完成后,用专用扳手将松卡式千斤顶的上、下卡头的松卡装
置旋至松卡位置后,放松倒链、提升杆、滑动托架,胀圈即可放至原位,准备再次提升。
4.2 液压提升注意事项
(1)检查液压控制柜电机转动方向,从电机尾部看转向顺时针(即箭头方向),如发现反方向,必须立即停止运转,重新处理后方可继续操作。
(2)溢流阀的调定压力不得超过液压系统的最高压力。
(3)压力调节完毕后,应将压力表开关关紧,以延长压力表的寿命。
(4)首次运转时,应让电机无负荷转动10分钟左右,以排出油泵中的空气,避免气击现象发生。
(5)使用过程中,注意油温变化,当油温低于10°C或高于60°C时,应考虑采取加热或降温措施。
(6)油箱中的液压油应经常保持正常液面高度,在使用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液位计,并及时补充液压油。
(7)在连接液压胶管时,要注意接口处密封件是否有损伤,以免漏油;同时要注意管口清洁,严禁泥沙带入油路,损伤液压元件和千斤顶。
(8)施工前,要对千斤顶进行检查、保养,液压部分无漏油,卡头性能良好,整机处于完好状态。
(9)在插入提升杆时,将千斤顶处于松卡位置(即上、下卡头的松卡螺母上旋到位)时进行。
此时要注意提升机要与千斤顶基本同心,待正式工作时,才将上、下卡头复位,使千斤顶处于工作状态。
(10)操作时,每次提升、下降结束必须切换到空载运行状态;每次提升、下降需按满行程动作,以延长机器寿命;不得超压(超负荷)工作。
(11)液压提升机的安装必须平稳牢固,胀圈、传力筋板、辅助拉杆等的焊接质量必须满足强度要求。
(12)液压提升成套设备的使用要专门成立使用小组,负责安装、操作、拆卸及维护;在液压提升过程中,由1人专门操作液压控制柜,3-4人监控液压提升机的提升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