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及激素受体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及激素受体状
态的相关性研究
顾菊红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图特征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激素受体状态的相关性以及年龄因素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99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术前超声影像,包括后回声特征与肿瘤边界.通过年龄分层,对超声图特征与病理组织学分级以及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状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后方回声衰减与未改变相比,跟低组织分级(P<0.05)和ER阳性状态(P<0.05)有相关性,尤其是老年患者;而后方增强与阴性ER状态有关(P<0.01),尤其是较年轻患者.非局限性边界和低组织分级及阳性ER、PR表达显著相关,尤其是在老年患者中.后方增强加局限边界对ER阴性状态有很强的预测力;而后方衰减合并非局限边界能很好的预测ER阳性状态.结论:超声图特征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组织学分级和激素受体状态有相关性,在不同年龄组患者中有一些差异.
【期刊名称】《交通医学》
【年(卷),期】2015(029)006
【总页数】4页(P562-565)
【关键词】乳腺癌;浸润型导管癌;超声;组织学分级;激素受体
【作者】顾菊红
【作者单位】海门市人民医院B超室,江苏226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9
[Key words]breast cancer;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ultrasound;histologic grade;hormonal receptors
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主要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和生物标记物,如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等密切相关[1-2]。

基于这些预后指标对乳腺癌进行早期精确的分型,对于治疗策略的制定是非常有益的。

在评估可疑的乳腺病灶时,由于超声检查经济简便且无创,是常用的辅助手段[3]。

乳腺肿瘤的声像图表现一定程度上反映其生物学特性,如病理组织学分级和激素受体表达状态[4-5],是其它诊断手段的一种有益补充。

以往研究乳腺浸润型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超声影像特征与预后指标相关性的报道并没有得出肯定的结论[6-8],部分原因可能与乳腺组织超声图特征的年龄特异性有关。

不同年龄的患者,乳腺组织超声表现有一些差别[9]。

目前,研究乳腺癌患者年龄对超声图特征与生物指标之间相关性影响的报道极少。

因此,我们进行了这项回顾性研究,以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图特征与肿瘤生物学特征的相关性,以及是否受患者的年龄影响。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病理确诊为浸润性
导管癌的患者中超声影像和临床病理学资料完整的99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9~87岁,中位年龄56岁。

考虑到年龄的临床相关性,根据年龄(中位年龄56岁作为分割点)作分层分析。

1.2 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SSA-660,探头频率为7~10MHz。

根据美国放射学会超声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标准,对后方回声特征,肿瘤边界特点等超声图特征进行评估[10]。

后方回声特征分为3类:衰减(肿
瘤后方回声在相同深度比周围乳腺组织暗),增强(比周围乳腺组织亮),无改变(在相同深度与周围正常组织无显著差别)。

如果肿瘤边界显示较清晰或光整,则
定义肿瘤边界为局限的。

切除的肿瘤组织经过固定、染色和镜检,基于WHO标
准决定其组织学类型。

根据浸润性肿瘤Nottingham分级系统1~3进行分级。

本研究中,1和2级考虑为低级别,3级考虑为高级别。

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定ER和PR状态(上海DaKo公司,1∶200)。

ER或PR状态阳性表示>10%的肿瘤细胞胞核有着色,若胞核着色介于1%~10%,则为临界,若胞核着色比例<1%则为阴性。

1.3 统计学处理对临床病理数据和超声图特征进行一般描述统计。

采用卡方检
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分析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为调查年龄和超声图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在卡方检验中把年龄作为一个分类变量。

如小于6例时,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

统计显著性检验为双侧,α=0.05。

使用SPSS 17.0执行所有分析。

2.1 肿瘤病理资料和超声图特征组织学分级:I,II级为67例,III级为32例;ER表达阳性70例,阴性29例;PR表达阳性62例,阴性37例;见表1。

后方
回声特性:后方回声特性为衰减或未改变的肿瘤常表现为低组织学分级和阳性的激素受体状态。

以未改变的后方回声作为参照,后方衰减与阳性ER状态明显相关,而增强则与阴性ER状态明显相关。

年龄大于56岁的患者中,衰减不仅对阳性ER,对低分级亦有很强的预测作用。

肿瘤边界:非局限性肿瘤显著更倾向于低分级,以及ER、PR阳性。

当对年龄进行分层,边界与分级的显著相关性仅仅局限于老年患者,但与ER和PR状态的相关性则没有受到年龄影响。

2.2 临床超声图特征、组织学分级及激素受体状态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进一步
对99例浸润性乳腺癌临床超声图特征、组织学分级及激素受体状态进行多因素分析,表2显示了以3种超声图特征和年龄为自变量,激素受体状态和组织分级分
别为因变量的多因素回归模型结果。

只有年龄增加跟组织学低分级显著相关,没有超声图特征可以显著预测组织学分级,尽管肿瘤局限性边界与高分级有边缘显著的
相关趋势(P=0.055),与单因素分析一致。

所有因素中,只有局限边界可显著预测阴性PR状态。

肿瘤边界和后方回声增强都能独立显著预测ER状态。

乳腺超声的一个主要作用是协助乳腺病灶的诊断和定性,尤其是区分良恶性。

如果通过影像特征能够预测组织学分级或激素受体状态将对治疗选择有所帮助。

以往研究观察到恶性乳腺肿块大多数具有后方衰减[7]。

但是,现在广泛认为IDC可能具有多种后方回声表现,从衰减到未改变到增强。

本研究结果显示后方回声特性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可能受年龄影响。

特别是后方衰减可能跟低组织学分级和ER阳性状态有关,尤其是老年患者。

我们也发现后方回声增强常跟阴性ER状态相关,尤其是较年轻的患者。

后方回声特性与组织学之间的联系较为复杂,可能跟多种因素有关,比如肿瘤间质成分,细胞结构,以及肿瘤细胞与周围正常乳腺组织形成界面的方式[11-12]。

根据组织学亚型、肿瘤分级、患者年龄和肿瘤所处的乳腺实质组织的类型不同,这些因子可能有所变化。

超声影像显示边界不清的病理基础是由于癌细胞沿结缔组织间隙蔓延并引起周边组织增生,伴有不同程度的间质反应。

过去认为,乳腺恶性肿块多表现为边界不清,其特征一般预示着预后不良。

但是,研究发现边界清楚可能更代表较高级别的肿瘤[6]。

我们的结果跟这些发现一致,本研究中非局限性的边界预示着低分级(尤其是对老年患者)。

另外,我们发现局限性肿瘤和阴性激素受体表达状态有较强的相关性。

多因素分析则显示后方增强和局限边界的组合对ER阴性状态有高度的预测力。

相反,后方衰减同时边界非局限则预示ER阳性状态。

*对于某一类超声图特征分组大于2的情况下,第一行P值为总体检验,如果总体检验有统计学显著差异,则与第一行特征进行两两比较,P值列在与第一行特征进行比较的特征后面。

NS:不显著。

总之,本研究发现超声图特征跟肿瘤分级和激素受体状态有相关性,在不同年龄组
患者中有一些差异。

后方衰减跟低组织分级和ER阳性状态有相关性,尤其是老年患者;相反,后方增强更常见于阴性ER状态。

非局限性肿瘤和低级别及阳性激素受体表达显著相关,尤其是在老年患者中。

后方增强加局限边界对ER阴性状态的预测力更强;相反,后方衰减合并非局限边界能很好的预测ER阳性状态。

这些发现可能会帮助临床医生基于超声图特征更加准确的预测组织学分级和激素受体状态,有助于早期制定诊疗计划。

【相关文献】
[1]KurosumiM,Tabei T,Inoue K,et al.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scoring system based on histological heterogeneity of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for node-negative breast cancer patients[J],Oncol Rep,2003,10(4):833-837.
[2]Stavros AT,Thickman D,Rapp CL,et al.Solid breast nodules:use of sonography to distinguish between benign and malignant lesions[J].Radiology,1995,196(1):
123-134.
[3]Teh W,Wilson AR.The role of ultrasound in the breast cancer screening.A consensus statement by the European Group for Breast Cancer Screening[J].Eur J Cancer,1998,34(4):449-450.
[4]马建月,张丹.乳腺癌超声征象与病理分型的相关性[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
7(2):758-760.
[5]田慧玉,王心佳,赵筱丹,等.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及ER、PR表达
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09,16(5):1521-1523.
[6]罗丽芳,郑小红,邓劲瑶,等.乳腺癌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类型及组织学分级的联系[J].
实用癌症杂志,2014,29 (5):574-576.
[7]李艳宁,李智贤,廖新红,等.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衰减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分级相关性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28(2):225-228.
[8]郭艳琴,雷成功,王玉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表现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对照研究[J].山
西医药杂志,2009,38 (5):418-419.
[9]Watermann DO,Tempfer CB,Hefler LA,et al.Ultrasound criteria for ductal invasive breast cancer are modified by age,tumor size,and axillary lymph node status [J].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05,89(2):127-133.
[10]Costantini M,Belli P,Lombardi R,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solid breast masses:use of the sonographic 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lexicon[J].J
Ultrasound Med,2006,25(5):649-659.
[11]Kobayashi T.Diagnostic ultrasound in breast cancer:analysis of retrotumorous echo patterns correlated with sonic attenuation by cancerous connective tissue[J].J Clin Ultrasound,1979,7(6):471-479.
[12]Kossoff G.Causes of shadowing in breast sonography[J]. Ultrasound Med Biol,1988,14(Suppl 1):211-2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