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卷(B卷)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卷(B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0分)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一把伞,是开在雨中的一朵花;两把伞,就是顺水携行的一枝并蒂(dì)莲。
B. 黄昏,漫步林间,常常被一树鸟声,一地落叶,一缕清香绊(bàn)住脚步。
C. 初夏,栀子花开,蝶儿翩飞,翠绿的藤蔓也按捺(nài)不住爬上白墙的冲动。
D. 踏着熟悉的林荫道,逝去的日子在眼前流动,往事历历,不觉湿了眼眶(kuàng)。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驯良潮汛文质彬彬眼花瞭乱
B. 贻误忠贞沁人心脾鬼鬼祟祟
C. 粗拙竣工通霄达旦辗转反侧
D. 褒奖揉躏张惶失措千钧一发
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秋风萧瑟,孤独的老屋,寂寞的院子,断壁残垣,枯枝萎叶,一地狼藉。
B. 伴着几声鸟鸣踏进林子,几缕阳光从枝叶间洒落,清晨的林间静谧而美好。
C. 夜幕下,城市的霓虹灯照亮了四通八达的立交桥,也照亮了鳞次栉比的街道。
D. 保持消防安全通道畅通,是最基本的安全常识,部分居民不以为意,照旧乱停
乱放。
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哲学,一门深奥晦涩的学科;儿童,一个直接简单的群体。
这两者似乎风马牛不相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因此,不少思想家认为:儿童天生就是哲学家。
①不少大人都对哲学退避三舍,小孩子就更没办法学。
②而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爱提问的儿童无时无刻不表现出一种“爱智慧”的天性。
③因此,不少人初听到“儿童哲学”这个名词时,都觉得不可思议。
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和大多数对世界司空见惯、冷漠麻木的成人相比,儿童离哲
学要近得多。
⑤实际上,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就是对智慧的热爱与追求。
A. ③①⑤②④
B. ⑤②③①④
C. ⑤④②①③
D. ③①②⑤④
5.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____
A. 本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的故事。
B. 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此寄托他的美好理想,又表现他理想无法实现
的无奈。
C. “不足为外人道也”,短短几个字,却能表现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
品质。
D. 本文以“忘路之远近”开篇,到“遂迷,不复得路”结尾,渲染了桃花源的神
秘虚幻。
6.微塑料:“微”不足道却影响世界
在2018年欧洲消化医学会肠胃病学学术会议上,臭地利科学家报告,在人类的粪便样品中首次发现微塑料,引发了人们新的担忧。
国际上普遍将环境中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定义为微塑料。
这种物质在自然界本来是不存在的,完全是人造的结果。
自然界中的微塑料有两种来源。
一种是原生来源,即塑料在制造出来时,就是体积很小的塑料微粒,如牙膏、磨矽洗面奶等日用品中的柔珠。
柔珠有助于增加液体密度、去除角质,同时也让产品变得新鲜好看。
另外还有在生产和运输的过程中因泄露而进入环境的塑料徽粒。
另一种是次生来源,主要是塑料废弃物在进入海洋环境后,受到风浪和紫外线的影响和海洋生物的吞食,逐渐破碎而形成的微小颗粒。
海洋微塑料极易被生物误食。
研究表明,小至浮游生物,大到鲸鱼,它们和塑料遭遇的结果往往是致命的。
微塑料能进入动物血液,淋巴系统,甚至肝脏,造成肠道甚至生殖系统的损害。
那微塑料会危害人体健康吗?有研究认为,人类摄入的微塑料,尽管大部分随粪便排出,但仍会有少量的存留在体内,长期的蓄积,就可能造成危害。
直径小于20微米的微塑料是可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这些细小的颗粒如果进入血液,危害就难以预料。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微塑料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它可以积聚持久性有毒污染物,同时也可作为传播有毒或致病微生物的载体,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目前,每个成人每年通过呼吸、饮用水、食用贝类所摄取的微塑料颗粒可高达32000个。
尽管微塑料对于人类的影响还没有定论,但潜在的危险是存在的。
面对日益严重的塑料污染,全球范围的禁塑行动陆续展开。
近段时间,英国呼吁在全球范国内禁止柔珠。
柔珠很小,很难被过滤系统拦截,被排放到河流、湖泊和海洋中,造成环境污染。
在美国纽约,每年大约有19吨的柔珠被冲进下水道。
最终,柔珠成为海洋垃圾,被海洋生物误食,存留在他们的体内。
有研究证实,每盘牡蛎平均就有50颗柔珠。
我国海南省宣布自2019年起分类逐步推进全面禁塑行动。
全面禁止在海南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加快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应用。
海南还将建立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示范基地,组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引进先进企业与本地企业合作,形成岛内一次性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生产能力,培育良好的产业和市场环境,保障一次性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替代生产和禁塑工作的顺利实施。
对于短期内无法替代的饮料瓶、洗发水瓶等一次性塑料标准包装物,海南省提出推行生产者責任延伸制度,采用国际普遍实施的押金回收制度,建设回收体系进行回收,提高资源化回收利用效率。
这是国际最前沿的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政策措施。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1月5日,《新民晚报》2019年2月25日等,有删
改)
【链接材料1】
(选自新浪网)
【链接材料2】
塑料袋早已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弃之不用”并不容易。
与其等到不得不付出惨重代价,不如现在就采取有效措施,长远规划,统筹安排,将塑料“绳之以令”。
具体而言:一要“堵”,从源头上遏制;二要“疏”,让各方共同参与。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6月9日““民生•民声”专栏,有删改)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_
A. 从来源看,海洋里的水生物误食的微塑料都属于次生的微塑料。
B. 存留在人体内的微塑料,经过长期的蓄积,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C. 微塑料既可以通过海洋贝类进入人体,也可以通过呼吸、饮用水进入人体。
D. 海洋塑料垃圾占全球垃圾的一半以上,对海洋生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7.默写填空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__________。
(《诗经•蒹葭》)
(2)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章》)
(3)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4)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
(5)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6)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杜甫在《望岳》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自己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8)一轮明月,惹动几多情思。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对自己的宽慰;
“__________,__________”是对亲人的祝愿;“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是对友人的思念。
(从《相见欢》《游山西村》《水调歌头》三首诗词中选择最恰当的一句作答)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8.请参照画线部分,再补写两个句子。
要求能从不同角度揭示“关怀”的内涵,表送
具体形象。
什么是关怀?在我的字典里,关怀是这样的:它有斗朵,听到叹息和悲伤;____,____;它有手,拥抱凄冷与孤独;____,____。
9.综合性学习
2019年4月起,重庆市开展了“晒文化•晒风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动,意在宣传重庆的美景、美食、民俗、名人、历史等。
为响应此次推介活动,你所在学校拟开展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策划栏目】
(1)学校要制作一本活动宣传手册,请你仿照栏目一,再设计两个栏目名称。
栏目一:赏美景,愉悦身心
栏目二:____
栏目三:____
【展开调查】
(2)假如你是学校的一名小记者,请你围绕“晒文化•晒风景”活动,从下列采访对象中任选一位,拟两个采访的问题。
备选对象:路人、校长、当地分管文旅推介活动的领导
采访对象:____
采访问题一:____
采访问题二:____
四、名著导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0.名著阅读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____
A.《无常》里讲到作者在故乡看大戏,戏里的无常颇具人情味。
阿嫂死了儿子,十分悲伤,无常同情阿嫂,放其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阎王捆打四十。
B.“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这是鲁迅第一次在日本的同乡会看到的范爱农,当时两人因志趣相投,结为好友。
C.《昆虫记》一书中,法布尔用生动活泼、轻松诙谐的笔调,让笔下的虫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尊重。
D.《昆虫记》中法布尔没采用解剖法,而是采取观察与实验的方法,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现象、本能和习性,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昆虫世界。
(2)《朝花夕拾》里除了有对人和事的颂扬,还有冷静的批判。
请从《五猖会》或《二十四孝图》中举出一例,指出作者批判的内容。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0.0分)
11.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
①阡陌交通____
②便要还家____
③便扶向路____
④处处志之____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文中描绘了陶渊明心中理想的生活图景,春秋时期的老子也有类似的描述,试结合链接材料,指出它们的相似点。
【链接材料】
至治之极①,甘②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八十章注:①至治之极:国家治理得好极了。
②甘:美味,以为甜美。
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60.0分)
13.雪夜的老人
叶骑
①雪花平平仄仄落下来,散在我的脸上,像针,刺入肌肤。
这痛告诉我,自己还在
这个城市活着。
②寒冷,是这个城市,在这个夜晚,留给我唯一真实的印记。
③三年了,一千多个日夜,我告别父母,远走他乡,在这个城市开始自己的事业。
但最终,三次创业换来的结局,是最初的壮志雄心成了今晚口袋里仅剩的十五块钱。
我淡淡发笑,索性把这十五块钱,再换成三罐啤酒。
一无所有,大概,不过如此吧。
④我拿出手机,突然有领诉的欲望。
但打给谁呢?爸妈?万万不能。
朋友?能说真
心话的又有几人。
不如,就跟眼前的夜相对无言吧,何必倾诉,谁愿倾听?我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着这城市的灯火,突然忘了,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你捂住嘴巴,它们就会从眼晴里跑出来。
⑤夜越来越深,气温几乎跌至冰点,整个公园除了自己这个失意人,已经找不到其
他行人。
⑥我独自对着这茫茫夜色,雪花漫天飞舞。
不知道什么时候,对面的长椅上来了一
个老人。
⑦老实说,一开始,我并没有注意到老人的到来。
兴许,他恰巧从这里路过,或是
心里也藏着一点儿事,而看到我,一个年轻人在这里坐着,他干脆也坐上片刻。
这么冷的天,他不会待得太久。
⑧我沉浸在三年创业的岁月里,分不清哪是雪,哪是泪。
老人一直在我对面坐着,
偶尔用目光打量一下我,像问候,像关怀,似乎也没有离开的意思。
⑨我渐渐对这个老人有些好奇,不知道他这样跟我面对面坐着,是巧合,还是另有
用意。
⑩我前几天看报纸,说这附近的一个社区,成立了一个老年服务队,专门给需要帮助的陌生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莫非,他是这个服务队的成员,怕我一时做出什么傻事?
⑪或者,是我长得像他的孩子,而他也曾在深夜里,看见自己的子女在生活面前声泪俱下、遍体蜂伤,眼前的这一勾起了他内心深处的回忆?
⑫抑或,他是自己一个远方未曾谋面的亲人,我不认得他,而他记得我。
在这孤独的夜晚,有他无声的陪伴?
⑬我黑色幽默般地放飞想象,希望求得一丝慰藉。
但最终,悲伤如雪花般向我袭来,生活的痛楚,再次将我包围。
⑭终于,夜色已深,是离开的时候了。
眼前这个老人到底是谁,又何必在意。
⑮我站起身,朝自己的出租房走去。
⑯没走几步,我隐隐察觉到,身后的老人也起了身子。
⑰我转过头,恍惚中,看见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到长椅旁,弯腰,捡起地上的三个空啤酒罐,微微向我致意,然后,安静地离开了公园。
⑱我怔怔地站在原地,突然明白过来,却怎么也不敢相信:
⑲这是一个拾荒老人,他用雪地一晚的守候,换来了三个易拉罐。
⑳我望着老人远去的方向,蓦地记起他坐在公园长椅上,任由雪花飘落的那份倔强。
或许,在他的一生中,还经历过无数个这样的夜晚,雪花可以落在他的头上,可以刺进他的肌肤,但大雪,从未将他掩埋。
㉑四风雪愈紧了。
㉒我拨通母亲的电话,告诉她,今年生意没做好,但自己所在的城市下了一场大雪,家乡有句老话,瑞雪兆丰年,明年一定会是一个好年成。
(选自《2018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根据小说内容,请将表格补充完整。
请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含义。
①寒冷,是这个域市,在这个夜晚,留给我唯一真实的印记。
②雪花可以落在他的头上,可以刺进他的肌肤,但大雪,从未将他掩埋。
请联系上下文,阅读第④段画线句,具体分析人物的心理。
但打给谁呢?爸妈?万万不能。
期友?能说真心话的又有几人部不如,就眼眼前的夜相对无言吧,何必倾诉,谁愿倾听?
误会是小说在情节设置中常用的手法。
请找出文中设置的误会,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研读第②段中“我”打给母亲的电话内容,请说出其中揭示了哪些人生道理。
14.微塑料:“微”不足道却影响世界
在2018年欧洲消化医学会肠胃病学学术会议上,臭地利科学家报告,在人类
的粪便样品中首次发现微塑料,引发了人们新的担忧。
国际上普遍将环境中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定义为微塑料。
这种物质在自然界本来是不存在的,完全是人造的结果。
自然界中的微塑料有两种来源。
一种是原生来源,即塑料在制造出来时,就是体积很小的塑料微粒,如牙膏、磨矽洗面奶等日用品中的柔珠。
柔珠有助于增加液体密度、去除角质,同时也让产品变得新鲜好看。
另外还有在生产和运输的过程中因泄露而进入环境的塑料徽粒。
另一种是次生来源,主要是塑料废弃物在进入海洋环境后,受到风浪和紫外线的影响和海洋生物的吞食,逐渐破碎而形成的微小颗粒。
海洋微塑料极易被生物误食。
研究表明,小至浮游生物,大到鲸鱼,它们和塑料遭遇的结果往往是致命的。
微塑料能进入动物血液,淋巴系统,甚至肝脏,造成肠道甚至生殖系统的损害。
那微塑料会危害人体健康吗?有研究认为,人类摄入的微塑料,尽管大部分随粪便排出,但仍会有少量的存留在体内,长期的蓄积,就可能造成危害。
直径小于20微米的微塑料是可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这些细小的颗粒如果进入血液,危
害就难以预料。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微塑料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它可以积聚持久性有毒污染物,同时也可作为传播有毒或致病微生物的载体,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目前,每个成人每年通过呼吸、饮用水、食用贝类所摄取的微塑料颗粒可高达32000个。
尽管微塑料对于人类的影响还没有定论,但潜在的危险是存在的。
面对日益严重的塑料污染,全球范围的禁塑行动陆续展开。
近段时间,英国呼吁在全球范国内禁止柔珠。
柔珠很小,很难被过滤系统拦截,被排放到河流、湖泊和海洋中,造成环境污染。
在美国纽约,每年大约有19吨的
柔珠被冲进下水道。
最终,柔珠成为海洋垃圾,被海洋生物误食,存留在他们的体内。
有研究证实,每盘牡蛎平均就有50颗柔珠。
我国海南省宣布自2019年起分类逐步推进全面禁塑行动。
全面禁止在海南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加快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应用。
海南还将建立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示范基地,组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引进先进企业与本地企业合作,形成岛内一次性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生产能力,培育良好的产业和市场环境,保障一次性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替代生产和禁塑工作的顺利实施。
对于短期内无法替代的饮料瓶、洗发水瓶等一次性塑料标准包装物,海南省提出推行生产者責任延伸制度,采用国际普遍实施的押金回收制度,建设回收体系进行回收,提高资源化回收利用效率。
这是国际最前沿的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政策措施。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1月5日,《新民晚报》2019年2月25日等,有删
改)
【链接材料1】
(选自新浪网)
【链接材料2】
塑料袋早已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弃之不用”并不容易。
与其等到不得不付出惨重代价,不如现在就采取有效措施,长远规划,统筹安排,将塑料“绳之以令”。
具体而言:一要“堵”,从源头上遏制;二要“疏”,让各方共同参与。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6月9日““民生•民声”专栏,有删改)
选文划线处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针对链接材料2的说法,请你概括选文中海南省禁塑行动的内容加以印证。
有人认为,微塑料与个人无关,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1谈谈你的看法。
七、作文(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0分)
15.分数,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可以是别人评分,也可以是自己打分;可
以出现在试卷上、竟赛中,也可以隐身于日常生活里。
课程学习、活动参与、待人处事、家务劳动……都会获得一个或高或低的分数。
这些分数,构成了我们丰富的人生。
请以“我的最高分,我的最低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16.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萤火虫
小小流萤,在黑沉沉的暮色里,
你多么欢乐地展开你的翅膀。
你不是太阳,你不是月亮,
你点亮了自己的灯。
你冲破了黑暗的束缚,
你微小,却并不渺小,
因为宇宙间一切光芒,都是你的亲人。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汉字的读音。
要做好本题,就要认真阅读选项中每一个加点
字的读音,特别是字形相似,而读音不同的字。
这样就一定能够选出正确的
答案。
【解答】ABD正确;
C有误,“按捺”中的“捺”应读作“nà”;
故选C。
2.【答案】B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
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
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解答】A.有误,“眼花瞭乱”的“瞭”应为“缭”。
故A不正确。
B.正确。
C.有误,“通霄达旦”的“霄”应为“宵”。
故C不正确。
D.有误,“揉躏”的“揉”应为“蹂”,“张惶失措”的“惶”应为“皇”。
故D不正确。
故选B。
3.【答案】C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词语的正确使用能力。
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词语
积累,还要结合句意理解,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
考虑,确定正确选项。
词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到、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狼藉”杂乱不堪;乱七八糟。
用在这里符合语境。
故A词语使用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