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抛锚式教学模式在鲁迅作品教学中的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抛锚式教学模式在鲁迅作品教学中的运用
抛式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构主义学习理论下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
谓抛锚式教学,是要求学建立在有感染力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通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凭借学生的主动学习、生成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出目标到达到目标的全过程。
这类实事例或问题就作为“锚”,建立和确定这些事件或题就可形象地比喻为“抛锚。
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整个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而确定了。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作品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作品数也渐为古今中外名家之首。
但由于迅的作品既富于思想深度,又比较视行文的技巧,在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遍认为鲁迅的文章往往比较难教学生则觉得较难理解。
在教中,我发现抛锚式教学是一个比较的策略。
其主要的方法,就是从织“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入手来展开教学,鼓励学生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并在此过程中寻求对作品理解。
抛锚教学的过程结构可用以下简式示:
创设情境→确定问题→主学习→协作学习→果评价
一、创设情境
所谓创设情境,就使学生的学习能在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似的情境中发生。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通过获取直
接经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教师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
抛锚式教学的最本要求,就是要创设一个有感染的真实事件或问题的情,也就是设计一个宏观情境下的锚”。
二、确定问题
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
选出的事件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就是“抛锚”。
例如《记念刘和珍君》课,根据“抛锚”这思路,我们可以先让学生思考下几个问题:
1.刘珍是什么人?为什么要纪念她?请文中找出刘和珍不平凡的事迹来
2.这篇文浓缩了作者的真切的感情你能了解这种情感怎样的吗?在文中找出作者所予的深厚感情。
这两个题相当于为学生设计相的有感染力的真实事或真实的问题——一“真实宏观情境”的“”。
而这些问题都是生比较容易感兴趣,并且也能从课文中寻找答案有了这些设计,学生理解课文容易多了。
事件清楚,作者的思想感情基调就一了然,而文章的教学难点也就以迎刃而解。
三、自学习
在抛锚式教学中,不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当如何去解决面临问题,而是由教师向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线索,鼓励学生围绕“锚”自己发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收集信息确定完成任务的子目、利用并评价有关信息与材料、提解决问题的假设等。
教师则应在学遇到困难时提供一定
的“手架”,以使学生的解进一步深入。
例如,《祝福》运了鲁迅小说最常用“归乡”模式,这情节结构模式的特点是:叙者在讲述他人的故事同时,也在讲述自己的事,两者互相渗透,构成一个复。
作者选择了一个独特的视角,用了第一人称叙述方式。
这里,恰当的视角作者展开故事与读者理解作品关键。
在《祝福》中作者为什么选择“我”这一个远离乡的知识分子作为叙述人,而不其他人,如鲁四老爷四婶、冲茶的短工或是柳妈呢?学习中,可让学生围绕这个“锚”去收集材,从而获得对作品的理解。
四、协作学习
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这是协作学的要旨。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应该鼓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特别是后者)的讨论或对话从多个角度寻求解决“锚中问题的可能办法提高学生的合作、流的能力。
例如,《乡》一文中写了三个“故乡”一个是回忆中的,个是现实的,一个是理中的。
小说突出描绘的是现实故乡。
现实的“故乡”是什么样呢?它与回忆中的理想中的故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呢?它由哪些不同的人及其精神关系构成呢?怎样概括自对这个“故乡”的具体感受呢?“故乡”与迅心目中的“祖国”有何系呢?这些问题,就需要通过同学间和师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才能到对作品的充分的解。
五、果评价
抛锚教学要求学生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题的过程,即由该过程可以直接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
价往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过程的专门检测,只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
抛式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决“锚”中的问题,而且要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自主地成学习目标,自主地解决杂背景中的真实问题,以及与他人作、交流、相互评价和自我反的能力。
与大多数思想内容丰富的作品一,鲁迅作品的阅读理解不可能是一次性完成的鲁迅作品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鲁的原作,与鲁迅直接进行心灵对话与交流。
教师的讲解只是一桥梁,目的是使学生真地读鲁迅作品,懂得方面、多角度地理解作品内涵,从而得到感悟体会,形成自己的看法与评价。
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抛锚式教学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学习的途径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