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下)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以及凋亡都是对生物体有利的过程
B.同一个体的肝细胞和肌肉细胞中的DNA相同,蛋白质种类完全不同
C.衰老细胞内基因难以表达与染色质收缩、有关酶的活性下降有关
D.致癌病毒的基因组能整合到寄主细胞的DNA上,从而诱发细胞癌变
2.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都需要在显微镜下观察
B.观察线粒体、质壁分离和有丝分裂的材料始终处于生活状态
C.根据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可提取出叶绿体中的色素
D.模拟细胞大小和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表明细胞体积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越高
3.呼吸商(RQ)=.如图是生物氧化分解葡萄糖过程中呼吸商与氧分压的关系,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呼吸商越大,细胞呼吸产生的CO2越多
B.b点有氧呼吸强度大于a点
C.为延长水果的保存时间,最好将氧分压调至c点
D.c点以后细胞呼吸强度不随氧分压变化而变化
4.玉米的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宽叶杂交种(Aa)玉米表现为高产,比纯合显性和隐性品种的产量分别高12%和20%;玉米有茸毛(D)对无茸毛(d)为显性,有茸毛玉米植株表面密生茸毛,具有显著的抗病能力,该显性基因纯合时植株幼苗期就不能存活.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高产有茸毛玉米自交产生F1,则F1的成熟植株中()
A.有茸毛与无茸毛比为3:1 B.有9种基因型
C.宽叶有茸毛类型占D.高产抗病类型占
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①细胞中的染色体与DNA的比值一定等于1
②没有线粒体的生物一定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③所有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一定是ATP
④细胞呼吸每个阶段都有能量产生
⑤含有该物种全套遗传信息的细胞都具有全能性
⑥Aa的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不一定是3:1
⑦在光的补偿点时,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A.0项B.1项C.2项D.3项
6.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B.分裂间期DNA含量和染色体数都加倍
C.分裂间期有DNA和中心体的复制
D.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54分)
7.如图甲是连续分裂的细胞在不同时期DNA含量的测定结果,图乙是具有四条染色体的某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简图,请据图回答:
(1)甲图中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用字母表示),就乙图来说,作为一个细胞周期还缺少处于期的细胞.
(2)甲图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发生在段,对应于乙图中图.
(3)乙图中染色体数目开始加倍发生在图所示时期,对应于甲图中的段.
(4)甲图中cd段染色体的变化特点是,ab段细胞内的主要变化是.
(5)从图中可见,母细胞和子细胞中DNA的含量是稳定的,其意义是.
8.某植物花瓣中的蓝色和红色色素合成途径如图所示,下图中,A﹣E代表酶,他们相应的基因可以用相应字母来表示,植物花色由这5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第三条途径在正常情况下不参与花瓣中色素的合成,而是在D酶作用下形成复合物,但是当中间产物3的浓度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C酶作用转变为红色色素合成途径中的黄色中间产物.(注意:中间产物1,中间产物2,中间产物3和复合物不是色素,蓝色和红色色素混合形成正常的紫色,蓝色和黄色混合形成绿色,白色的花瓣式完全缺乏色素的结果.)
(1)第三条途径在正常情况下不参与花瓣中色素的合成,因为含有基因.紫色中一定含有的基因:;红色植株一定含有的基因:;白色植株一定没有的基因:.
(2)AABBCCDDEE和aaBBCCDDee杂交,F1再自交,写出F2的表现型及比例:.
(3)现有两个基因型不同的品系杂交,且每个品系中仅有一对等位基因是隐性,其余四对都是显性纯合,当F2中出现9紫色:3绿色:4蓝色的分离比时,两杂交亲本的基因型是.
9.对农作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研究,可以指导我们的农业生产.下面是某研究小组以番茄为材料所做的相关实验及其结果,请回答相关问题.
(1)由甲图可推知,与P点相比,Q点限制单株光合强度的外界因素是(写出两种).
(2)种植番茄的密闭大棚内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如图乙所示.BF段CO2浓度下降的原因是.据图分析,一昼夜内植株是否显示生长现象?并说明理由.乙图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密闭大棚种植作物时要注意.
(3)将对称叶片左侧遮光右侧曝光(如图丙),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12小时后,从两侧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a 和b(单位:g).则b与a的差值所代表的是.右侧曝光部位细胞内能合成ATP的结构是.
(4)装置丁(如图)可用来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根据该图的材料及设置,可以确定该实验的因变量应该是,自变量是.
10.回答下列问题:
(1)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中均用到的有机试剂为(填名称),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中该试剂的作用是.
(2)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实验中,使用的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作用是,以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作为检测试剂时,此实验的因变量是.
(3)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可以观察到内质网.内质网的功能可概括为:.
2015-2016学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下)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以及凋亡都是对生物体有利的过程
B.同一个体的肝细胞和肌肉细胞中的DNA相同,蛋白质种类完全不同
C.衰老细胞内基因难以表达与染色质收缩、有关酶的活性下降有关
D.致癌病毒的基因组能整合到寄主细胞的DNA上,从而诱发细胞癌变
【考点】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分析】1、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细胞坏死是由外界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非正常性死亡,对生物体是不利的.
3、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癌细胞的特点:无限增殖;细胞形态和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解答】解:A、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以及凋亡都是对生物体有利的过程,A正确;
B、同一个体的肝细胞和肌肉细胞中的DNA相同,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B错误;
C、衰老细胞内基因难以表达与染色质收缩、有关酶的活性下降有关,C正确;
D、致癌病毒的基因组能整合到寄主细胞的DNA上,从而诱发细胞癌变,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凋亡和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特点及实质;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能与细胞坏死进行比较;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及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叙说.
2.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都需要在显微镜下观察
B.观察线粒体、质壁分离和有丝分裂的材料始终处于生活状态
C.根据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可提取出叶绿体中的色素
D.模拟细胞大小和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表明细胞体积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越高
【考点】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检测脂肪的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考查有关实验方法或试剂使用的相关知识,先阅读题干找出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并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
【解答】解:A、脂肪滴的鉴定需要显微镜,但脂肪液的鉴定不需要显微镜,A错误;
B、观察有丝分裂的材料处于死亡状态,B错误;
C、根据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可分离出叶绿体中的色素,C错误;
D、模拟细胞大小和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表明细胞体积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越高,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要求学生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
3.呼吸商(RQ)=.如图是生物氧化分解葡萄糖过程中呼吸商与氧分压的关系,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呼吸商越大,细胞呼吸产生的CO2越多
B.b点有氧呼吸强度大于a点
C.为延长水果的保存时间,最好将氧分压调至c点
D.c点以后细胞呼吸强度不随氧分压变化而变化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有氧呼吸:C6H12O6+6O26CO2+6H2O,无氧呼吸:C6H12O62C2H5OH(酒精)+2CO2.如图当呼吸商等于1时只进行有氧呼吸,大于1时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解答】解:呼吸商越大只表明释放的CO2量/吸收的O2量的大小,不会表示细胞呼吸产生的CO2的量,A错误;
B、b点氧分压高于a点,故b点有氧呼吸强度大于a点,B正确;
C、为延长水果的保存时间,最好将氧分压调至c点以前,总呼吸强度最小时的氧气浓度,C 错误;
D、C点以后只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速率同样随氧分压变化而变化,坐标不能正确反应,D 错误.
故选:B.
【点评】考查呼吸作用是高考的重点,解题的重点是理解坐标呼吸商(RQ)的实质是呼吸作用释放的CO2和吸收的O2量的比值,加强对坐标的分析能力的训练.注意理解识记.
4.玉米的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宽叶杂交种(Aa)玉米表现为高产,比纯合显性和隐性品种的产量分别高12%和20%;玉米有茸毛(D)对无茸毛(d)为显性,有茸毛玉米植株表面密生茸毛,具有显著的抗病能力,该显性基因纯合时植株幼苗期就不能存活.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高产有茸毛玉米自交产生F1,则F1的成熟植株中()
A.有茸毛与无茸毛比为3:1 B.有9种基因型
C.宽叶有茸毛类型占D.高产抗病类型占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玉米的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玉米有茸毛(D)对无茸毛(d)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有茸毛玉米植株表面密生茸毛,具有显著的抗病能力,该显性基因纯合时植株幼苗期就不能存活,说明有茸毛玉米植株的基因型只有Dd一种.因此,高产有茸毛玉米的基因型为AaDd.据此答题.
【解答】解:A、有茸毛的基因型是Dd(DD幼苗期死亡),无茸毛基因型为dd,子代植株表现型及比例为有茸毛:无茸毛=2:1,A错误;
B、由于DD幼苗期死亡,所以高产有茸毛玉米AaDd自交产生的F1中,只有6种基因型,B错误;
C、高产有茸毛玉米AaDd自交产生的F1中,宽叶有茸毛类型为AADd和AaDd,占
+=,C正确;
D、高产有茸毛玉米AaDd自交产生的F1中,高产抗病类型为AaDd,占=,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遗传定律的应用和遗传概率的计算,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
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①细胞中的染色体与DNA的比值一定等于1
②没有线粒体的生物一定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③所有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一定是ATP
④细胞呼吸每个阶段都有能量产生
⑤含有该物种全套遗传信息的细胞都具有全能性
⑥Aa的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不一定是3:1
⑦在光的补偿点时,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A.0项B.1项C.2项D.3项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的原因及其应用;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1、经过染色体复制,染色体与DNA的比值由1变为;
2、某些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如蓝藻;
3、生物的表现型受环境的基因的共同控制;
4、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基础是每个细胞该物种全套遗传信息.
【解答】解:①在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染色体与DNA 的比值等于,①错误;
②好氧性细菌没有线粒体也能进行有氧呼吸,②错误;
③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但不是唯一的直接能源物质,③错误;
④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释放能量,④错误;
⑤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物质控制的,理论上讲含有该物种全套遗传信息的细胞都具有全能性,⑤正确;
⑥生物的表现型受环境的基因的共同控制,Aa的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不一定是3:1,
⑥正确;
⑦在光的补偿点时,整个植物不从环境中吸收和释放气体,但是植物的某些部位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就叶肉细胞而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⑦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的全能性、生物性状与基因和环境的关系,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难度适中.
6.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B.分裂间期DNA含量和染色体数都加倍
C.分裂间期有DNA和中心体的复制
D.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解:A、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末期,A错误;
B、分裂间期DNA含量加倍,分裂后期染色体数加倍,B错误;
C、分裂间期的主要特点是完成DNA的复制和蛋白质合成,同时中心体完成复制,C正确;
D、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间期,消失于分裂后期,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54分)
7.如图甲是连续分裂的细胞在不同时期DNA含量的测定结果,图乙是具有四条染色体的某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简图,请据图回答:
(1)甲图中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f~l(用字母表示),就乙图来说,作为一个细胞周期还
缺少处于间期的细胞.
(2)甲图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发生在bc(hi)段,对应于乙图中B图.(3)乙图中染色体数目开始加倍发生在图A所示时期,对应于甲图中的de(jk)段.
(4)甲图中cd段染色体的变化特点是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赤道板上,ab段细胞内的主要变化是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5)从图中可见,母细胞和子细胞中DNA的含量是稳定的,其意义是保持亲代细胞和子细胞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
【分析】分析甲图:图甲是连续分裂的细胞在不同时期DNA含量的测定结果,其中ab段和fh段表示分裂间期;bc段和hi段表示前期;cd段和ij段表示分裂中期;de段和jk段表示分裂后期;ef段和kl段表示分裂末期.
分析乙图:A细胞处于后期;B细胞处于前期;C细胞处于中期;D细胞处于后期.
【解答】解:(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即甲图中f~l;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乙图中各细胞都处于分裂期,还缺少分裂间期的细胞.
(2)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发生在前期,即甲图中的bc(hi)段,对应于乙图中的B图.(3)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后期,即乙图中A细胞所在的时期,对应于甲图中的de(jk)段.
(4)甲图中cd段表示有丝分裂中期,此时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赤道板上;ab段表示间期,此时细胞内的主要变化是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5)图中母细胞和子细胞中DNA的含量是稳定的,说明有丝分裂能保持亲代细胞和子细胞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故答案为:
(1)f~l间
(2)bc(hi)B
(3)A de(jk)
(4)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赤道板上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5)保持亲代细胞和子细胞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区段所处时期及细胞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8.某植物花瓣中的蓝色和红色色素合成途径如图所示,下图中,A﹣E代表酶,他们相应的基因可以用相应字母来表示,植物花色由这5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第三条途径在正常情况下不参与花瓣中色素的合成,而是在D酶作用下形成复合物,但是当中间产物3的浓度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C酶作用转变为红色色素合成途径中的黄色中间产物.(注意:中间产物1,中间产物2,中间产物3和复合物不是色素,蓝色和红色色素混合形成正常的紫色,蓝色和黄色混合形成绿色,白色的花瓣式完全缺乏色素的结果.)
(1)第三条途径在正常情况下不参与花瓣中色素的合成,因为含有D基因.紫色中一定含有的基因:B和E的基因;红色植株一定含有的基因:A和B或C和B;白色植株一定没有的基因:A、E和C基因.
(2)AABBCCDDEE和aaBBCCDDee杂交,F1再自交,写出F2的表现型及比例:紫色:红色=12:4=3:1..
(3)现有两个基因型不同的品系杂交,且每个品系中仅有一对等位基因是隐性,其余四对都是显性纯合,当F2中出现9紫色:3绿色:4蓝色的分离比时,两杂交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CCDDEE和
AAbbCCDDEE.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各种色素的合成途径,其中基因E存在时,产物1能转化为蓝色素;基因A存在时,产物2能转化为黄色素;基因B存在时,黄色素能转化为红色素;当D基因存在时,产物3只转化为白复合物,但D不存在时,产物3也会在C基因控制下转化为黄色素.红色与蓝色混合呈现紫色,蓝色与黄色混合呈现绿色.
【解答】解:(1)第三条途径在正常情况下不参与花瓣中色素的合成,而是在D酶作用下形成复合物,因此是含有D酶基因的缘故.由于蓝色和红色色素混合形成正常的紫色,因此紫色中一定含有的基因:B酶和E酶的基因.基因A存在时,产物2能转化为黄色素、产物3也会在C基因控制下转化为黄色素,基因B存在时,黄色素能转化为红色素.红色植株一定含有的基因:A和B或C和B;当D基因存在时,产物3只转化为白复合物,因此白色植株一定没有的基因:A、E和C基因.
(2)P:AABBCCDDEE×aaBBCCDDee→F1AaBBCCDDEe F2的A_BBCCDDE_(紫色)、A_BBCCDDee(红色)、aaBBCCDDE_(紫色)、aaBBCCDDee(红色),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色:红色=12:4=3:1.
(3)F2的分离比为9紫色:3绿色:4蓝色,后代中没有黄色和红色,因此没有A基因和B 基因,又已知”每个品系中仅有一对等位基因是隐性,其余四对都是显性纯合“,这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CCDDEE和AAbbCCDDEE.
故答案为:
(1)D B和E的基因A和B或C和B A、E和C基因
(2)紫色:红色=12:4=3:1
(3)aaBBCCDDEE和AAbbCCDDEE
【点评】本题结合各种色素的合成途径图解,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自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和题图信息判断基因型及表现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再根据题中具体要求答题,注意逐对分析法的应用.
9.对农作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研究,可以指导我们的农业生产.下面是某研究小组以番茄为材料所做的相关实验及其结果,请回答相关问题.
(1)由甲图可推知,与P点相比,Q点限制单株光合强度的外界因素是光照、CO2浓度(写出两种).
(2)种植番茄的密闭大棚内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如图乙所示.BF段CO2浓度下降的原因是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据图分析,一昼夜内植株是否显示生长现象?并说明理由生长因为一昼夜内大棚内的CO2浓度有所下降,说明光合作用积累了有机物.乙图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密闭大棚种植作物时要注意及时补充CO2.
(3)将对称叶片左侧遮光右侧曝光(如图丙),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12小时后,从两侧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a和b(单位:g).则b与a的差值所代表的是12小时内右侧截取部分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右侧曝光部位细胞内能合成ATP的结构是细胞质基质、叶绿体、线粒体.
(4)装置丁(如图)可用来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根据该图的材料及设置,可以确定该实验的因变量应该是一定时间内圆叶片浮起的数量,自变量是灯泡距烧杯的距离.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分析】图甲中,随种植密度增大,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都变差,故与P点比,限制Q点光合强度的外界因素是光照、CO2浓度.
图乙中,B点和F点为二氧化碳的平衡点,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在6~18h之间二氧化碳之所以不断下降,是因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比较图中的A点和E点,可以看出一昼夜后即F点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因此表现出生长现象.
图丙中,可视为一组对照实验,照光与不照光部分的生理过程中差别是光合作用是否进行.装置丁可用来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因变量应该是反映光合作用强度的指标是叶片上浮速率或一定时间内圆叶片浮起的数量.
【解答】解:(1)由图甲可知随种植密度增大,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都变差,故与P点比,限制Q点光合强度的外界因素是光照、CO2浓度.所以甲实验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栽培农作物时要注意合理密植.
(2)图中B点和F点为二氧化碳的平衡点,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在6~18h之间二氧化碳之所以不断下降,是因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导致吸收的CO2多于产生的CO2.比较图中的A点和E点,可以看出一昼夜后即E点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该二氧化碳用于合成有机物储存于植物体中,因此表现出生长现象.乙图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密闭大棚种植作物时要注意及时补充CO2.
(3)照光与不照光部分的生理过程中差别是光合作用是否进行,但同时它们都进行呼吸作用,b=叶片原重量+总光合作用﹣呼吸消耗,a=叶片原重量﹣呼吸消耗,因此b﹣a=总光合作用.右侧曝光部位细胞既进行呼吸作用,又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此时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4)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或灯泡距烧杯的距离,因变量应该是反映光合作用强度的指标是叶片上浮速率或一定时间内圆叶片浮起的数量,而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其他因素都是无关变量.
故答案为:
(1)光照、CO2浓度
(2)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吸收的CO2多于产生的CO2)
生长因为一昼夜内大棚内的CO2浓度有所下降,说明光合作用积累了有机物
及时补充CO2
(3)12小时内右侧截取部分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
细胞质基质、叶绿体、线粒体
(4)一定时间内圆叶片浮起的数量(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