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表面积观课议课实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柱的表面积》观课、议课实录时刻:2011年3月4日
地址:武安市西石门铁矿学校会议室
讲课人:李爱平
观课、议课主持人:郭利学
观课、议课成员:郝晓丽、于淑玲、郭利学、韩丛梅、罗红霞
一、课后反思:
主持人:今天,咱们数学教研组的教师认真观摩了李爱平老师所作的六年级数学了《圆柱的表面积》一课,第一请李爱平老师做课后反思。
李老师:
一、合理灵活地组织和利用教材。
本课学生的达到目标是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教学时,我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程序,将这些内容从头组织,合理灵活地利用教材在一课时内完成了两课时的教学任务。
将侧面积计算方式的推导作为教学的重点;将侧面积展开图的多种情形作为难点来冲破。
教学设计和安排既源于教材,又不同于教材。
例题没有做专门的教学,但其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别离在练习进程中得以表现。
整个一节课,增加容量极大提高了调堂教学效率,表现了自能高效。
二、较好地表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统一。
一、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新课开始,教师通过圆柱直观演示,引导学生温习圆柱体的特征,
进而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
在教学侧面积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圆柱形纸筒进行实际操作,最后探讨出侧面积的计算方式。
二、讲练结合。
教学这节课,我改变了传统的先讲后练的教学模式,做到发觉问题和解决问题贯穿教学的始终。
再练习表面积的实际应历时,很自然进行了“进一法”的教学。
使讲练真正做到了有机结合,学生学得轻松,练得有趣。
三、较好地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体此刻鼓励学生斗胆猜想和实验,把圆柱形纸筒剪开,将曲面转化成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
通过观察和试探,探讨出侧面积的计算方式。
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中,较好地培育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最后的自测实物操作练习中,培育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不足的地方。
对学生活动放得不够,小组讨论时刻不太充分,组员不够踊跃。
这些都是我以后改良的地方。
二、个体议课
主持人:下面,咱们请观课教师从预备、倾听、互动、自主、达到5个视角谈一下个人观课情形。
郝老师:我从学生预备那个视角归纳观察情形如下:
第一,学生为本节课所做的学具预备超级充分。
据我观察,学生的讲义,练习本和所需材料都预备齐全,而且能够按照新课预备有
针对性的材料。
如:茶叶盒、透明胶盘等。
第二,学生的已知知识预备很充分。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特点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
如:圆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等都很娴熟。
以上两点说明学生的课前预备仍是超级充分的。
于老师:我从学生倾听那个视角将课堂观察情形作一汇报。
通过观察我发觉,在老师的讲解进程中,有90﹪的学生在认真倾听,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我注意看了看,恍如还在试探某个问题,没跟上老师的节拍。
我还观察到,各小组在讨论发言时,其他成员仍是会做出不同的回应。
在本堂课的蜻蜓进程中,24名学生都能踊跃回应老师提出的问题,师生互动达42人次。
我的汇报完毕。
郭老师:接着我从互动那个视角对观课情形给大家作一下汇报:本节课生生互动表现明显,李老师先让学生猜想圆柱的侧面可能是什么形状,然后让学生验证,得出圆柱的侧面积的方式等,充分表现了把时刻和空间还给了学生。
各个互动环节都牢牢围绕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之间主动交流,表现了和谐的团队精神,又激发了自主能动性,表现了资源共享。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展开试探,进程协调、有序,整堂课师生交流互动平等、和谐。
韩老师: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归纳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情
形。
第一,学生参与比较主动。
我观察到:本节课学生自主学习时刻可达25分钟,学生参与度也在90﹪以上。
在课堂教学中,一般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时刻为整节课的二分之一以上,所以我以为本节课学生的自主参与比例比较高。
第二,学生有多种自主学习形式。
我观察到:学生在本节课中有合作、探讨、观察试探、猜想验证等自主学习方式。
其中在上课前利用现有的学习经验,自主地制作了学具,课堂上又亲自动手,将圆柱体的侧面剪开,发觉了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探讨精神,而且培育了学生独立试探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高效。
我观察到:在课堂上,学生先自主发觉规律,又通过有梯度的练习解决了日常生活中不同情形下圆柱表面积的求法。
这些活动符合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规律,所以学生兴趣盎然,自主自能、有序高效。
罗老师:圆柱的表面积教学,重点在于通过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推倒出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难点是灵活运用侧面积、表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听了李老师这节课,我就从学生学习目标的达到那个视角来谈一谈。
第一,教师成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引路人。
本节课教师不是教思路、教方式,而是教学生找思路、找方式。
再也不教是什么,而是教为何。
教者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
第二,通过观察,发觉学生课堂气氛活跃,思维踊跃,完全摆脱了原来教学时学生对公式、计算的厌倦之情。
极大的调动了学生踊跃性,效果比较明显。
第三,充分表现自主探讨与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
正因为学生的合作交流是在充分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学生自主探索在合作交流中得以共享。
因此我以为目标达到效果较好,是堂成功的课。
我的汇报完毕。
三、集体议课
主持人:从预备、倾听、互动这三个观察视角来看,90%以上的学生都能参与本节课的学习,如何让学生提高参与意识?一直就是困扰咱们教师的一个问题。
今天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来展开议课。
李老师:在本节课中,我尽力创设问题的情景,引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如:例4教学中,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观点,都参与到解题中来。
选择大家关注的问题让学生来讨论,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增强参与意识。
韩老师:我以为若是教师在语言上做到抑扬抑扬、风趣幽默,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教学“进一法”时,若是说:“适才我听到有同窗偷偷地说老师的计算有问题,连四舍五入都不会,大家给评评理,看看我是不是被冤枉了?”如此做学生是不是感觉很新奇,参与意识大幅度提高。
郭老师:学生利用学具,咱们发觉,在操作进程中,眼、口、手、脑并用,使学生一方面掌握了知识,另一方面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意识,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使课堂高效。
郝老师:我感觉应该重视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参与合作。
有人曾说过如此一句话:“若是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互换,那么每一个人仍只有一个苹果;若是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互换,咱们每一个人就有了两个思想。
”那么这句话适当的说明了人们进行讨论和交流思想的意义和作用。
固然,我方才说的学生是一方面,那么老师就要鼓励学生斗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说出计算的原理,代替的思路,如此没名学生都能深刻理解知识的形成进展进程,使学生不但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达到思有源、有序、有目的,从而增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进展。
于老师:就在数学课堂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我以为创设情境自设问题超级重要,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自主高效课堂”大枣一个良好的开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常常质疑会使学生处于自发求知的状态,从而激发其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而学生对解决自己发觉、设置的问题远比教师要他们解决的问题所表现出的兴趣来得更浓厚,表现出的参与性也来的踊跃主动。
通过本节课,我观察到,导入环节,采用的是观察课题试探,并提出一个自己想明白的问题,有的想明白圆柱的表面积如何算?有的
想明白求圆柱的表面积需要什么条件等。
带着自己的质疑,开始了本节课的学习。
如此表现出了很高的探讨欲望,参与性大大提高。
罗老师:我需要强调的是让学生都参与进来,同时注意分层参与。
每一个学生都有受教育的权利,都有平等的进展权,作为教师咱们有责任让全部学生参与进来,但一个班级中,学生由于个体的不同,同意能力不一样。
针对这种不同,应设置有层次性的为问题,让不同程度的学生踊跃参与。
能够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增加学习的兴趣。
郝老师:还有就是在教学进程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缘,调动他们的踊跃性,就可以慢慢培育和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韩老师:我以为还能够采用小组计分比赛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主持人:总之,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场所,以学生为主体,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内因,鼓励学生踊跃参与,把课堂变成师生一路窗习的场所。
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参与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实践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研究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探索者,每节课都“表现自能,达到高效,”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赏心乐学之所,奇思妙想的地方。
数学教研组议课完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