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反刍兽疫病监测与防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6小反刍兽疫病监测与防控
罗布占堆
(改则县绒山羊良种扩繁场,西藏改则 859200)
摘 要:小反刍兽疫病出现于反刍动物的养殖过程中,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较高的致死率。
当绵羊等小反刍兽受到小反刍兽疫病的感染时,会表现出发热、腹泻、口炎、肺炎等发病症状。
因此,为保护羊只的健康和安全,应当在深入了解小反刍兽疫病的概况后,采取有效的监测与防控措施。
关键词:小反刍兽疫病;监测;防控
0 引言
由于小反刍兽疫病感染的对象为小反刍兽,例如绵羊、山羊、美国白尾鹿等,因此也被称为羊瘟。
该病在我国西藏地区首次爆发,随后依靠较强的感染性在我国普遍流行。
由于小反刍兽疫病具有高致死率,一旦病毒通过直接接触或病畜的排泄物在羊群内迅速传播,羊养殖产业将会遭受巨大的损失。
我国需要重视小反刍兽疫病的监测与防控工作,并使羊养殖产业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减少小反刍兽疫病发病的频率并降低其传播速度,实现规模化养殖的经济效益。
1 流行特点与临床症状
患病羊与隐性带毒羊在羊养殖场中产生分泌物和排泄物。
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含有大量小反刍兽疫病病毒,不仅污染了养殖场中的饲料、饮用水及周边的环境,还使健康羊在接触病毒后受到感染。
同时,隐性带毒羊生产出的小羊也会直接感染小反刍兽疫病病毒。
小反刍兽疫病能够在羊群中迅速传播,并导致养殖业中羊群的大面积死亡,危害十分严重。
当羊感染小反刍兽疫病病毒后,会在4~6d后出现口腔发炎、腹泻、肺炎、体温显著升高和出现大量分泌物等症状。
患病羊保持3~5d的高热状态后,会丧失正常饮食和休息的生活能力。
由于严重的腹泻和口腔黏膜溃烂所导致的唾液流失,患病羊在病发中后期会出现身体消瘦的情况。
除此之外,小反刍兽疫病还会使患病羊出现咳嗽和呼吸异常的临床症状,致死率高达60%以上,疫情的迅速传播和蔓延使羊养殖产业蒙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1]。
2 对于小反刍兽疫病的监测
通过对养殖场中病死羊的解剖可以发现,因患小反刍兽疫病致死的病死羊脾脏、肝脏肿大为原先的3~5倍,且在直肠和结肠会出现线状出血状况。
我国应当督促养殖户慎重对待病死羊的检查工作,通过宣传教育呼吁各级畜牧和兽医管理部门加强对小反刍兽疫病的监测力度。
同时,在实验室内进行对小反刍兽疫病病毒的抗原检测,研发控制疫情的病毒疫苗。
最后,国家及有关部门应积极引导养殖户科学监测并防控小反刍兽疫病,尤其注重对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兽的病情监测,在疫情传播之初便做好相应的防控工作[2]。
3 防控小反刍兽疫病的措施
3.1 加强对养殖环境的监控和清理
小反刍兽疫病通过含有病毒的病羊排泄物和分泌物进行传播,疫区应当严格管理区域内羊产品的交易和流动。
在处理废弃物和排泄物时,应当采用焚烧或密封发酵的无害化处理方法。
同时,小反刍兽疫病病毒在自然条件下,能够被2%的氢氧化钠溶液轻易杀死。
因此,全面的消毒工作能够降低小反刍兽疫病发生的概率。
疫区需要对仓库、检查站和羊产品进行全面消毒,从根源上杜绝病毒存活的可能性,在最大程度上控制病毒的传播。
在养殖的过程中,需要大面积施用适量的消毒液和消毒剂,为羊群创造健康的生存环境。
3.2 启用疫情紧急处理系统
当发现疫情出现后,疫情地区应当立即将病羊隔离、向国家动物防疫机构等上级部门报备疫情,并采取无害化处理患病动物、对养殖场所进行消毒等措施,将疫情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若患病动物确诊为患有小反刍兽疫病,疫情地区需要封锁养殖场所。
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对该区域内的其他羊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组织疫苗免疫接种工作,保证羊群的抗体水平达标。
在防控小反刍兽疫病期间,养殖场应当坚持进行消毒工作,并保留21d的时间观察无害化处理的结果,若疫情没有反扑,则可以取消对养殖场所的封锁命令。
3.3 规范并科学地进行疫苗接种
我国尚未研制出能够消除小反刍兽疫病的特效药物,小反刍兽疫病主要通过疫苗免疫接种的方式实现有效的控制。
养殖户应当积极主动配合上级部门的疫情防控工作,为养殖场中的羊群接种小反刍兽疫病弱毒疫苗。
在接种小反刍兽疫病弱毒疫苗时应当注意避免与其他种类的疫苗共同进行混合接种,如要接种其他种类的疫苗,应当保证与小反刍兽疫病弱毒疫苗接种的时间相隔在10d以上。
这样才能保证小反刍兽疫病弱毒疫苗单独反应。
该种疫苗的免疫期可达3年,且不会对接种羊群产生较大的副作用,因此受到了广泛的使用。
养殖户应当确保在羊群免疫的前后10d 内不适用抗菌、抗病毒和消毒类等药物,避免对免疫效果产生影响。
3.4 提升疫情地区配合防控的意识
疫情地区的养殖户重视对小反刍兽疫病的防范,并拥有配合防控的意识,能够通过提升养殖的技术水平,降低小反刍兽疫病疫情传播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动物防疫部门应联合养殖户进行检疫工作,全面监督羊群和其他动物的健康状况,在发现疫情时及时启用应急处理系统,争取将疫情所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
除此之外,有关部门还应当加强对养殖户的技术扶持,积极宣传防疫技术和防疫方法,提升养殖户配合防控的意识和技术。
4 结语
综上所述,深入研究小反刍兽疫病的发病症状和流行特点,并采用一系列科学合理的防疫措施,能够有效地加强对小反刍兽疫病的监测与防控,提升对小反刍兽疫病疫情的防范能力和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丹,刘冬冬,张夏萍,等.小反刍兽疫疫病的监测与防控[J].今
日畜牧兽医,2020,36(1):20.
[2] 肖友军.小反刍兽疫疫病的监测与防控[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
版),2017(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