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岳麓版)新探究一轮课件(含2019新题):第九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单元综合提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名称 项目 目的
美国罗斯福新政 维护资本主义正常的民主 统治秩序 缩减农业, 部分控制企业的 经营自主权,整顿金融 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苏俄新经济政策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恢复发展农业,部分地 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 权,实行自由贸易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措施
手段
栏目 导引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解析:选 B。依据题意,这股“改革与重组之潮”是指二战后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仍然是经济改革,没有转向政治改 革,故 A 项错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扩大了政府经济管 理职能, 故 B 项正确; 二战后西方国家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而非自由主义思想,故 C 项错误;美苏“冷战”以争夺世界霸 权为目的,与题意无关,故 D 项错误。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解析:选 A。据材料“都是从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建设这种设 想出发的”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原因是向社会主义过 渡的急于求成的心理,故 A 项正确;B 项与材料“社会主义建 设”无关, 故 B 项错误; 据材料“多半(我甚至不记得有什么例 外)都是从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建设这种设想出发的”可知, 当 时人们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困难,而是主张直 接过渡, 故 C 项错误; 材料“革命的发展、 斗争的发展的道路, 既可能是比较短的,也可能是漫长而艰辛的”是对革命斗争道 路做两手准备,而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故 D 项错误。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对点训练]
1.列宁在 1921 年指出:“我们那时已经认为,革
命的发展、斗争的发展的道路,既可能是比较短的,也可能是 漫长而艰辛的。但是,在估计可能的发展道路时,我们多半(我 甚至不记得有什么例外 ) 都是从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建设这种 设想出发的。 ” 这段话表明,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原因包括 ( )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急于求成的心理 B.对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性质认识不足 C.对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困难有充分认识 D.对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结果做两手准备
第九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单元综合提升
第九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一、苏俄(联)经济体制的探索与调整 探索调整 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主要内容 农业:余粮征集制。工业:国有化。商贸:取消 自由贸易。 分配: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 农业:固定的粮食税。工业:部分恢复私营经济。 商贸:允许自由贸易。分配:按劳分配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对点训练]
2.(2019· 桂林模拟)霍布斯鲍姆把 1914~1991 年这
一时期定义为“极端的年代”, 他认为经历了 1914~1945 年的 “大灾难”时期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兴起了一股重大的改革 与重组之潮。这股“改革与重组之潮”的共同之处是( A.由经济改革转向政治改革 B.扩大政府经济管理职能 C.继续推行自由主义思想 D.以争夺世界霸权为目的 )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美国罗斯福新政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名称 项目 美国罗斯福新政 苏俄新经济政策 战 时共产主 义政策严 重 脱离了生 产力发展 的实际, 导致了严重的 经济政治危机
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政府 异 背景 推行的自由放任政策下,出 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栏目 导引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探索调整 斯大林体制
主要内容 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建 立集体农庄,建立集体所有制 侧重农业,削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收购价 格,扩大农庄和农场自主权,提倡种玉米等 重点在工业上,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了一些 调整 初期进行经济改革,后又转向政治改革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重商主义
自由主义
凯恩斯主义 有利于资本主 义经济的规模 经营和良性发 展,但无法克 服资本主义制 度的基本矛盾
兴 衰 原 因
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富 为私营企业的发展 国强兵和资本主义原 消除了障碍,自由 始积累的需要,但不 资 本 主 义 盛 极 一 利于机器大工业的经 时,但无法调整企 营 业间的无政府状态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各国经济业资本主义
凯恩斯主义
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的发展,加紧对商 影 促进工场手工业的发 品市场、原料和投 响 展;加紧殖民扩张和 资场所的争夺,促 贸易争夺 使资本主义世界市 场的形成
推动战后资本 主义各国经济 的飞速增长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发展工商业,鼓励 对外贸易,多储备 金银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重商主义
自由主义
凯恩斯主义 加强对经济的
实 践 措 施
鼓励建立手工工场, 拓展海外贸易,积极 抢占殖民地
宏观管理,政 资本家自由经营, 府直接投资高 消除关税壁垒 风险工业,不 同程度地推行 国有化政策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认识 (1)社会主义模式不可能固定不变,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应与时俱 进,从国情出发 (2)改革要从实际出发,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合理的改革 措施 (3)苏联的解体只能说明斯大林模式的失败,不能说明社会主义 运动的失败 (4)社会主义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社会主义制度在改革中逐步 完善
第九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名称 项目
美国罗斯福新政
苏俄新经济政策 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 市场经济和多种经济成 分并存,发展社会主义 经济 社会主义的经济改革
在保证私 有制经济 的前提 异 特点 下,强调国家干预,发展国 家垄断资本主义 性质 资本主义的经济改革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几大经济政策 重商主义 阶段 16~18 世纪 自由主义 18 世纪末~ 20 世纪 20 年代 凯恩斯主义 20 世纪 30~ 70 年代 政府从信贷、 自由经营、自由竞 投资、生产、 争、自由贸易 销售等各方面 干预经济
核心 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