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 蛙
莫言 蛙 读后感
![莫言 蛙 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5c66b29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32.png)
莫言蛙读后感《蛙》是莫言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对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家庭在政治风暴中的命运变迁,以及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扭曲与挣扎。
这部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做田晓霞的女孩,她的家庭在大革命时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她的父亲因为被认定为“右派”而被迫害,母亲则在政治运动中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田晓霞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她经历了家庭的破裂、父母的悲惨命运、自己的心灵挣扎,最终走上了一条充满痛苦和折磨的道路。
小说通过对田晓霞一家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大革命时期人们的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政治运动对人们的影响和摧残。
莫言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和隐喻,通过对蛙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在政治风暴中的无助和挣扎。
蛙在小说中象征着人们在政治运动中被迫害和扭曲的灵魂,它们无助地挣扎着,最终却被命运所摧残。
莫言通过对蛙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心灵状态,以及他们在政治运动中所受到的摧残和伤害。
小说的语言也是其艺术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莫言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方言和生活用语,使得小说的语言更加贴近生活,更加真实和鲜活。
同时,他还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小说的语言更加富有诗意和艺术感染力。
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使得小说的艺术魅力更加突出,更加深入人心。
《蛙》是一部充满人性关怀和思想深度的作品,它通过对一个家庭在政治风暴中的命运变迁的描写,展现了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扭曲与挣扎。
莫言通过对蛙的象征性描写,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人们在政治运动中所受到的摧残和伤害,以及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所经历的心灵挣扎。
同时,小说的语言也是其艺术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莫言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方言和生活用语,使得小说的语言更加贴近生活,更加真实和鲜活。
这部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莫言名著《蛙》读书笔记
![莫言名著《蛙》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f4d411300066f5335a812129.png)
莫言名著《蛙》读书笔记莫言名著《蛙》读书笔记【一】《蛙》作者莫言。
记得是生日的那一天,丽丽姐和滕雪来学校看我了,在食堂四楼的沙发上聊起了读书。
自动屏蔽一下滕雪~(多看书)丽丽姐聊到了她爱看的书,丽丽姐和我看的书的类型是完全不相同的的,她偏重于看文学类,而我更多的看的是实用型,当天晚上丽丽姐在网上看完王强关于读书的演讲。
丽丽姐说:天池,我看了王强的演讲读书改变了我。
感触是我觉得我读的那些书还是不错的读一流的书,读那些没有被历史淹没的书。
对我现在学的专业也是,精读古人的原书。
文字传递的那些真善美会通过这些倾尽了作者毕生心血的书传递到我们身上。
你也该读点文学作品。
嗯,好吧,一想也是,读书不能只读一类,要是只读一类,想想也可怕,所以在自己喜欢的领域要读的同时也要兼顾各个领域不同类型的书,健全一下自己的气质也好,情怀也罢。
于是买了这本书《蛙》,从一开始就被这本书的故事吸引了,因为文章中一开始姑姑这个人物形象塑造的真的是让人可以想象这个人在你的脑海里,长着一双可以平复孕妇心态的手,言语间透漏着干练,自带光环被他人崇拜,一辈子亲手接生几千名婴儿,以及自己可以被后生讲故事一般的传奇一生,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就这样串联起来,一切都在姑姑亲手接生下的这些人中展开,莫言笔下的《蛙》真真实实的反映出来,那个在计划生育年代下影响的社会一角,给人的感觉就是两个字:真实。
在计划生育这个大背景下反映出来的不同人家的态度,一部分真实的人性的弱点体现的淋漓尽致,翻开这本书,你就会进入这个年代,看到姑姑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以及这些老同学的一生,当阅读完这本书后,最大的感觉就是生命的可贵与宝贵,你不懂得在那个年代人们对生孩子的欲望,以及被计划生育克制的不能生育下的痛苦,其中最打动的莫过于偷生时的一句话:快生,只要生下来就是一条生命,不会让他死!生命可贵!《蛙》是莫言先生酝酿了十年的作品,文字真实,有趣,整体也不局限于第一第二第三人称的视角,感觉是上帝视角,可能这就是魔幻现实主义?现在知道了为什么丽丽姐会说有趣,在看《蛙》这个小说后才知道,嗯,确实里面的语言很有趣,真实的有趣。
2024年9 莫言《蛙》
![2024年9 莫言《蛙》](https://img.taocdn.com/s3/m/0638da42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7b.png)
2024年9月莫言《蛙》电子教案教学课件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莫言及其作品《蛙》的背景和主题。
2.培养学生分析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社会问题,培养关爱生命、尊重女性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分析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课件、收集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莫言及其作品。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莫言及其作品《蛙》。
2.学生分享对莫言及其作品的了解。
(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
(三)分析人物形象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2.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分析成果。
(四)探讨作品主题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社会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作品主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分析了《蛙》的人物形象和主题,谁能简要回顾一下?2.学生回答。
(二)深入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分析成果。
(三)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四)课后作业2.收集莫言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阅读。
五、教学反思2.学生反馈对本节课的教学评价,提出建议。
六、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开展关于《蛙》的读书分享会。
2.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解读莫言及其作品。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蛙》中的人物性格及其发展变化。
2.掌握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批判。
教学难点:1.分析《蛙》中复杂的象征手法及其深层含义。
2.理解并讨论作品中的性别议题和社会问题。
教学过程补充:第一课时(二)整体感知1.教师提问:“请大家谈谈对《蛙》开头的第一印象,它给你留下了什么感觉?”学生回答:“我觉得开头很压抑,有一种说不出的沉重感。
”2.教师引导:“很好,这种沉重感正是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
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故事的主要情节。
《蛙》经典语录(莫言)
![《蛙》经典语录(莫言)](https://img.taocdn.com/s3/m/f5745f322af90242a895e59f.png)
《蛙》经典语录(莫言)
更多书籍语录尽在微信公众号:中外名著语录全集(yuluquanji)每天了解一本书~作品简介:
《蛙》为中国当代作家莫言重要作品,出版于2009年,《蛙》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讲述了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也反映出中国计划生育的艰难历程。
该书秉承了作者乡土文学的一贯风格,以细腻的笔触、朴实的文字落脚于中国社会的一隅。
经典语录:(部分)1、所谓爱情,其实就是一场大病。
我的病就要好了。
2、其实,她说,蛙类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人跟蛙是同一祖先。
她说:蝌蚪和人的精子形状相当,人的卵子与蛙的卵子也没有什么区别;还有,你看没看过三个月内的婴儿标本?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与变态期的蛙类几乎是一模一样啊。
3、一个有罪的人不能也没有权利去死,他必须活着,经受折磨,煎熬,像煎鱼一样翻来覆去地煎,像熬药一样咕嘟咕嘟地熬,用这样的方式来赎自己的罪,罪赎完了,才能一身轻松地去死。
4、但那是历史,历史是只看结果而忽略手段的,就像人们只看到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等许多伟大建筑,而看不到这些建筑下面的累累白骨。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中国人用一种极端的方式终于控制了人口暴增的局
面。
5、想起母亲生前不止一次地说过,……女人的地位是生孩子生出来的,女人的尊严也是生孩子生出来的,女人的幸福和荣耀也都是生孩子生出来的。
一个女人不生孩子是最大的痛苦,一个女人不生孩子算不上一个完整的女人,而且,女人不生孩子,心就变硬了,女人不生孩子,老得格外快。
感兴趣的童鞋,可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外名著语录全集(yuluquanji),点击“已推书单”——“按字母分类”,查看该书全部书摘语录~。
莫言蛙简介
![莫言蛙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aec31526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b3.png)
莫言蛙简介莫言蛙是一种特殊的动物,属于两栖类动物中的青蛙科蛙属。
它得名于中国著名作家莫言,因其外貌与莫言有些相似,所以被人们戏称为莫言蛙。
莫言蛙体长约10厘米左右,身体呈绿色或褐色,具有很强的隐蔽能力。
它的眼睛大而圆,黄色的虹膜闪烁着机敏的光芒。
莫言蛙的四肢短小精悍,适应于水中和陆地两种环境。
它的后腿特别有力,能够跳跃远达10倍于身体长度的距离,给人以灵动的感觉。
莫言蛙属于肉食性动物,以小型昆虫、蚯蚓、甲虫等为主要食物。
它捕食的能力非常独特,其黏性舌头能够待到昆虫身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吞入口中。
莫言蛙也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它可以在水中游泳,在陆地上跳跃,并能在地下挖洞寻找庇护之所。
莫言蛙以其与众不同的外貌和行为习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对象。
为此,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专门成立了一个莫言蛙研究中心,希望能够揭开莫言蛙一些秘密。
近年来,通过基因科学的发展,人们也逐渐了解到莫言蛙的遗传基因具有独特的韧性,能够适应各种恶劣环境的生存。
总之,莫言蛙是一种独特而神奇的生物,它具有灵活的身体和出色的捕食能力,成为自然界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希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能够更多地了解莫言蛙的生态和生活习性,保护好这个独特的物种。
莫言蛙的分布范围广泛,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
在中国,莫言蛙主要分布在南方的湿润地区,如江南、长江流域等地。
它们繁殖于池塘、湖泊、河流等水域,在树丛下或者石块下安排巢穴,为自己和孩子们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
莫言蛙是一种冷血动物,它的生活方式受到温度的影响较大。
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莫言蛙活动频繁,而在寒冷干燥的环境中,则会进入冬眠状态。
它们有着良好的适应能力和生存机制,在极端环境下也能够生活和繁衍后代。
莫言蛙在人们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生态作用。
它们以昆虫为食,有效控制了害虫的数量,维护农田的平衡生态系统。
此外,莫言蛙的存在也为人们提供了美好的自然景观,使人们更加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处。
莫言长篇小说《蛙》的复调叙事
![莫言长篇小说《蛙》的复调叙事](https://img.taocdn.com/s3/m/6ca23586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2e.png)
莫言长篇小说《蛙》的复调叙事朱彦芳莫言是熟知巴赫金的复调理论的,他在创作中屡屡将这种理论渗透进自己的作品中,比如他的《酒国》《檀香刑》等小说。
2012年,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蛙》这部小说符合复调小说的本质要求。
在《蛙》中,混合的文体、人物的独立意识、以及主题的并置,令读者领略到了斑斓的叙事风貌和错落的意识风景。
一、文体的复调:合乎逻辑的“跨文体”叙事《蛙》全书由书信、小说、话剧这三种文体有规律地混搭组成。
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五封书信是全书的主体框架。
在书信中,蝌蚪向杉谷义人讲述姑姑的故事,而姑姑的故事以资料的方式,也即“小说体”的方式附在书信后面。
同时在书信中,早已铺垫好了蝌蚪会写一部话剧,而且用迟迟不能下笔作为理由,让这幕话剧出现在全书的最后一部分。
一切都显得合情合理,虽稍有刻意交代的痕迹,但仍很圆融。
因此,这部小说是以“跨文体“的方式结构全篇,却并非拼凑之作,各个文本内部具有逻辑和情节上的勾连和互文。
这里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叙述匠心。
在书信中,我对杉谷义人说道:我已经不好意思说是信了。
因为从体量上来说,讲述姑姑的小说已经膨大到了超出信的容量了。
书信中所写的内容,是全书所有情节与故事的总的铺垫。
在信中,“我”告诉杉谷义人,退休后将要和太太一起回乡居住,为后面的话剧剧本提供了素材的来源及情节的合理性。
同时,作者还借叙述人之口阐发了他的写作观念。
“那里,也许离文学最近。
”这里的“那里”指的是故乡。
故乡,是莫言文学创作的原点。
故乡赋予了他源源不断的鲜活素材,和贴近大地、贴近人本身的生命观点。
信中提到的回乡动因,是因为异乡人身份而被首都北京的泼妇辱骂,真实地揭示了现实中依旧存在的地域偏见和歧视。
在第五部《蛙》的话剧前,叙述人交代:先生,从明天起,我将铺开稿纸,用最快的速度,完成这部难产的话剧。
我给您的下一封信,将是一部也许永远也不可能上演的剧本:《蛙》。
小说行文中,在合适的空当,叙述人就会将写话剧的话题掺入进来,不时提醒读者,后面将有一部话剧。
19莫言《蛙》.电子优质教案教学优质课件.
![19莫言《蛙》.电子优质教案教学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bc60949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f2.png)
19 莫言《蛙》.电子优质教案教学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莫言先生代表作《蛙》。
具体内容涉及教材第19章,详细解读小说主要情节、人物性格以及作品所反映社会背景。
重点分析小说中象征意义和现实批判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蛙》故事情节,理解作品中人物形象和社会背景。
2.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主题、象征意义和现实批判能力。
3. 提高学生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小说中象征意义和现实批判精神。
2.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创作意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蛙》阅读笔记、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反映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图片,引发学生对这一历史时期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主题《蛙》。
2. 新课导入:让学生回顾小说主要情节,简要介绍故事背景。
4.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象征意义,如“蛙”象征意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分析小说中现实批判精神。
7.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作品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蛙》主要人物:姑姑、蝌蚪、小狮子等故事背景:计划生育政策象征意义:蛙、姑姑等现实批判:生育观念、人性扭曲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结合教材,分析《蛙》中象征意义。
(2)谈谈你对小说中现实批判精神理解。
2. 答案:(1)象征意义:蛙象征着生命、繁衍,姑姑象征着计划生育政策下悲剧命运。
(2)现实批判:小说通过揭示计划生育政策对人们生活影响,批判当时社会现象,如生育观念扭曲、人性异化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蛙》这部作品。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节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莫言其他作品,解莫言创作风格,提高文学素养。
莫言与《蛙》研究分析解读
![莫言与《蛙》研究分析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317cf9e558f5f61fb73666bd.png)
(三)《蛙》的主题意蕴
作品的主要矛盾:是国家意志与中国人传
宗接代的传统观念之间的矛盾冲突。
具体说来,就是国家控制人口无限制增长
的计划生育政策、民族整体利益与人类自然 繁衍之间的矛盾冲突。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一个大是大非问题。
是国家政府经过多少年的思考和论证,经过
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做出的决定。但没有哪 一个人敢说: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绝对正
袁腮与“代孕公司”(牛蛙养殖场) 作品也涉及到其他许多方面的社会现实。
莫言的《蛙》显然不想漫画化、戏剧性地处理这个题材,也不是要
理论性地评判计划生育本身的功过是非,而是要通过一个身处基层的 计划生育工作者的真实经历,形象地思考这一问题。 他把计划生育处理成一个精神事件,以此来表现其对中国人的生存、 生命、灵魂和精神世界的深刻影响。
“姑姑坚定地对我说:孩子,你什“蛙”的象征寓意
“在我的印象中,姑姑胆大包天,这世界上似乎没有她怕的人,更 没有她怕的事。但我和小狮子却亲眼见到她被一只青蛙吓得口吐白沫、 昏厥倒地的情景。” “蛙”意象在叙事中一出场便径直指向我姑姑万心的内心世界。
莫言:《蛙》的寓意是生育。“蛙”是多子多育的繁衍不息的象征。“生 育繁衍,多么庄严又多么世俗,多么严肃又多么荒唐。”
(三)《蛙》的人物形象塑造
作品的主要人物:
我大爷爷万六府 姑姑万心 我(蝌蚪) 泥塑大师郝大手、秦河 牛蛙养殖场老板袁腮 我前妻王仁美 我妻子小狮子 陈鼻、陈眉(陈鼻的女儿) 王肝、王胆(兄弟) 张拳、耿秀莲(夫妇) “姑姑”(万心)形象 光荣出身: 传奇经历: 天才的产科医生: 在农村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中 的出色表现:
姑姑:“是娃娃的‘娃’,还是青蛙的‘蛙’?” 蝌蚪:“暂名青蛙的‘蛙’,当然也可以改成娃娃的‘娃’,当 然还可以改成女娲的‘娲’。女娲造人,蛙是多子的象征,蛙是 咱们高密东北乡的生殖图腾,我们的泥塑、年画里,都有蛙崇拜 的实例。”
莫言蛙的读后感
![莫言蛙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6cf2ac1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32.png)
莫言蛙的读后感《莫言蛙》是林徽因创作的一篇文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智慧的莫言蛙与凡人的天知鱼之间的对话和互动。
本文以寓言的方式展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交流,在揭示人性的同时,也传递了深刻的哲理。
这篇文言故事以一个奇特的角度出发,将普通的动物蛙和鱼拿来讲述。
作者通过蛙和天知鱼的对话,点出了人性的弱点和缺陷。
蛙问天知鱼能否用水来灭火,鱼回答自己只知道水的作用是滋润,无法灭火。
蛙追问是因为不会还是不肯回答,鱼回答不知道。
通过这个对话,作者告诉读者,人应该懂得自己的能力和局限性,不应妄自菲薄或妄自尊大。
故事的主旨是告诉读者要心怀谦虚,蛙的问题也是作者对读者的告诫。
通过蛙和鱼的对话,作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引导读者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局限性。
故事还点出了勤奋和智慧的重要性。
蛙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天知鱼的赏识和赞美。
在故事中,蛙是一个聪明而又自负的角色,他自以为是无所不能的,但又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天知鱼,鱼的智慧在蛙看来是受限的,但鱼也不敢妄自给自己增添能力。
通过这两个角色的对比,作者将人性的自负和谦虚展现得淋漓尽致,引导读者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
蛙和鱼的对话中,我最喜欢的是鱼的回答:“我是鱼,我并不能掐死害虫,也不能灭火。
”这里,作者通过鱼的回答告诉读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局限性,不能凡事都想做到最好。
这是一种谦虚和自知之美,也是对人的一种启示和提醒。
通过《莫言蛙》,我受到了很多的启发。
首先,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局限性。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应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能力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
其次,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我应该保持谦虚的态度,虚怀若谷,善于倾听和学习。
最后,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应当有勇气和智慧去克服困难,化解危机,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和逃避。
总的来说,《莫言蛙》是一篇极富哲理的寓言故事。
通过对话和互动,作者向读者传递了智慧、谦虚和勇气的重要性。
读莫言《蛙》读书笔记二
![读莫言《蛙》读书笔记二](https://img.taocdn.com/s3/m/cd6ac5e890c69ec3d4bb75c1.png)
读莫言《蛙》读书笔记二读了获诺贝尔文学奖《蛙》,给我第一感受是,莫言此人胆大心细,坦诚直率,敢于直言国策——计划生育,叙述信马由缰,结构新颖奇特,很值得玩味。
《蛙》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
小说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四封长信和一部话剧构成,讲述了姑姑——一个乡村妇产科医生的人生经历,在用生动感人的细节展示上个世纪六十年间乡土中国波澜起伏的计划生育史的同时,毫不留情地剖析了当代知识分子卑微的灵魂。
《蛙》的书名就令人费解,“为什么‘蛙’与‘娃’同音?为什么婴儿刚出母腹时哭声与蛙的叫声十分相似?为什么我们东北乡的泥娃娃塑像中,有许多怀抱着一只蛙?为什么人类的始祖叫女娲?‘娲’与‘蛙’同音,这说明人类的始祖是一只大母蛙,这说明人类就是由蛙进化而来,那种人由猿进化而来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这是小说中姑姑对“我”说的一段话。
可以理解为是莫言让小说最主要的人物“姑姑”解释了“蛙”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而作者也正是这样解释的:它是娃娃的“娃”,“女娲”的“娲”的同间字,“蛙”在民间也是一种生殖崇拜的图腾。
很多的民间艺术上都有“蛙”的图案,因为蛙是多子多育的繁衍不息的象征。
《蛙》是一部对中国当代乡村的现实看得很深、思考得很透的作品。
大家都知道,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在中国具有合法性和必然性,因为人口是一个国家走向繁荣的前提,而控制人口又是后发展现代国家实现艰难的现代转型的无奈但必要之举。
生育,是人的基本权利;而控制生育,又是人实现理性生存的必要手段——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曾经的半工业化的农业国家,也面临着国际上从“人权”角度而来的种种责难与批评,而在此国策的具体执行过程中更是由于文化、传统、伦理、政治、权力、金钱等各种因素而变得异常复杂。
在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作品中,计划生育一方面被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进步事业”得到充分肯定,另一方面,则成为90 年代以来主旋律乡土文学突出乡村基层政治尴尬现状和困境的点缀性情节。
莫言《蛙》的观后感
![莫言《蛙》的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2efe19c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f0.png)
莫言《蛙》的观后感读完莫言的《蛙》,心里头那个滋味儿啊,真是五味杂陈,跟吃了盘大杂烩似的,啥味儿都有。
这书,就像是个老朋友,跟你聊着聊着,就把那些年的事儿,一股脑儿地倒了出来,让人感慨万千。
《蛙》里头讲的是一个叫万心的妇产科医生,她的故事,就像咱们村里那棵老槐树下的故事一样,既平凡又传奇。
万心这人,性格跟那山东大葱似的,又直又辣。
她一心扑在工作上,接生娃娃,那可是她的看家本领。
在那个年代,娃娃就是家里的希望,是香火的延续,万心这一双手,可是托起了不少家庭的未来。
可话又说回来,世事无常,人心更是难测。
万心在计划生育的风口浪尖上,成了那个“刽子手”。
她亲手给那些超生的孕妇做引产,心里那叫一个煎熬啊。
她心里头明白,这是国家的政策,可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那些未曾面世的小生命,就像梦魇一样缠绕着她,让她夜不能寐。
书里头,莫言把人物刻画得那叫一个生动。
万心的丈夫郝大手,是个捏泥人的高手,他的手,就像是有魔力一样,能把一坨泥巴变成活灵活现的小人儿。
可郝大手心里也有个过不去的坎儿,那就是他老婆万心的工作。
他理解万心,可他也心疼那些被引产的孩子,于是,他就用泥人儿来寄托自己的情感,那些泥人儿,就像是他对那些未出生生命的哀悼和祈福。
看《蛙》的时候,我就像是跟着万心和郝大手一起,走过了那段风风雨雨的日子。
有时候,我会气得咬牙切齿,觉得那些政策太无情;有时候,我又会感动得热泪盈眶,觉得他们夫妻俩真是太难了。
这种情感的起伏,就像是坐过山车一样,刺激又让人难以忘怀。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万心晚年的时候,她开始反思自己的过去。
她觉得自己就像是那个时代的缩影,既参与了历史的进程,又承受了历史的代价。
她开始给那些被引产的孩子建坟立碑,用这种方式来弥补自己内心的愧疚。
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万心那颗被岁月磨砺得不再锋利,却依然温暖如初的心。
《蛙》这本书,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的光辉和阴暗,也照出了那个时代的无奈和挣扎。
它让我思考,让我们这些后人,在享受现在美好生活的同时,也不要忘记那些曾经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默默奉献和牺牲的人们。
莫言与《蛙》研究分析
![莫言与《蛙》研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76fe038e2bd960590c6779c.png)
“我仰望着(送子)娘娘塑像。她面如圆月,发如乌云。细眉入鬓, 慈目含情。身着一袭白衣,项配珠宝璎珞。右手持长柄团扇,扇面斜 扣肩头;左手摸着一个骑鱼童子的头顶。‛‚我罪过地联想到,这白 衣娘娘的体态面相,与我姑姑年轻时颇有几分相似啊!‛
袁腮与“代孕公司”(牛蛙养殖场) 作品也涉及到其他许多方面的社会现实。
莫言的《蛙》显然不想漫画化、戏剧性地处理这个题材,也不是要
理论性地评判计划生育本身的功过是非,而是要通过一个身处基层的 计划生育工作者的真实经历,形象地思考这一问题。 他把计划生育处理成一个精神事件,以此来表现其对中国人的生存、 生命、灵魂和精神世界的深刻影响。
莫言与《蛙》
(一)莫言简介
长篇小说11部:
《红高粱家族》 《天堂蒜薹之歌》 《十三步》 《酒国》 《食草家族》 《四十一炮》 《丰乳肥臀》 《红树林》 《生死疲劳》 《檀香刑 载、三易其稿、潜 心创作的第11部长 篇小说,2009年12 月由上海文艺出版 社出版。 2011年8月获得第 八届茅盾文学奖。 获得2012年诺贝尔 文学奖。
《蛙》的主要内容: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 背景,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波澜壮阔‛ 的人生经历,形象地描述了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 育国策所走过的艰难历程,结合计划生育过程中出现的诸多复杂的社 会现象,以及叙述人蝌蚪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卑微、尴尬、纠结、矛盾 的精神世界,对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当代中国乡村的社会现实进行 了深入思考,对人性的复杂性进行了深度透视,完成了对姑姑精神矛 盾的探寻。所以,《蛙》不仅表现了姑姑精神救赎的艰难历程,更有 着强烈的现实批判力量和寓言意味。
莫言蛙的读书笔记
![莫言蛙的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010e21d9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f2.png)
莫言蛙的读书笔记《莫言<蛙>的读书笔记》最近读了莫言的《蛙》,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和思考还真不少。
《蛙》围绕着乡村医生姑姑的一生展开,以多重视角呈现了计划生育政策在乡村推行的复杂过程。
姑姑作为一名忠诚的计划生育工作者,她坚定不移地执行着政策,却也在这个过程中遭遇了无数的挑战和内心的煎熬。
书中对于姑姑年轻时接生场景的描写,那叫一个细致。
姑姑双手沾满鲜血,眼神专注而坚定,她的每一个动作都仿佛带着一种使命感。
她大声地指挥着周围的人,声音在产房里回荡,“快,把热水拿来!”“使劲,再使劲!”产妇的呻吟声,家属们焦急的踱步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紧张而又充满希望的画面。
姑姑额头上的汗珠不停地滚落,她顾不上擦拭,全身心地投入到迎接新生命的战斗中。
而当计划生育政策开始推行,姑姑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她从迎接生命的天使,变成了阻止生育的执行者。
记得有一个情节,姑姑带领着计生队伍,在夜晚去追捕一名怀孕的妇女。
那夜,月亮躲在云层后面,只透出微弱的光。
乡间的小路上寂静无声,姑姑他们的脚步声显得格外沉重。
当他们终于找到了那名妇女,姑姑的脸上露出了复杂的神情。
一方面是职责所在,必须要执行政策;另一方面,面对孕妇那恐惧和哀求的眼神,她的内心又充满了矛盾和痛苦。
还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场景,是一个男人为了保护自己怀孕的妻子,不惜与姑姑他们对抗。
他手里拿着锄头,眼睛里充满了愤怒和绝望,大声吼道:“你们别想带走她,除非从我尸体上跨过去!”那一刻,人性的挣扎和家庭的温暖在这小小的冲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姑姑在这样的场景面前,也有过一瞬间的犹豫,但最终还是咬咬牙,坚持了下去。
莫言在书中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真的是太绝了。
姑姑在面对自己亲手扼杀的那些未出世的生命时,内心的愧疚和不安如影随形。
她常常在夜晚被噩梦惊醒,梦中那些婴儿的哭声仿佛在指责她的无情。
而她在清醒的时候,又不断地用“这是政策,是为了国家和未来”这样的理由来安慰自己,试图减轻内心的负担。
莫言 蛙 读后感
![莫言 蛙 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d35674c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27.png)
莫言蛙读后感《蛙》是莫言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故事。
小说以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为背景,通过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荒诞和荒谬。
莫言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笔法,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历史背景与个人命运紧密结合,展现了一幅真实而深刻的历史画卷。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做田小娥的女孩,她的成长经历与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历史事件紧密相连。
在小说中,田小娥经历了家庭的破裂、父亲的被迫害、自己的被迫害等一系列不幸遭遇,但她始终坚强勇敢,不断挣扎,最终走向了自己的命运。
通过田小娥这个形象,莫言展现了当时中国农村的生活状态和人们的精神面貌,以及他们在历史巨变中的无奈与坚韧。
小说中还描绘了许多其他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遭遇和命运。
有的是因为自己的信仰而坚守不移,有的是因为利益而出卖良知,有的是因为无奈而选择逃避……这些形象的丰富和多样,使整个小说更加丰富和生动,也更加真实地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莫言在《蛙》中运用了大量的对话和描写手法,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和具体。
他用朴实的语言和真切的情感,描绘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那个特殊时期的生活状态和人们的内心世界。
同时,莫言还通过一些细节和象征,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矛盾和荒谬,使整个故事更加深刻和震撼。
《蛙》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思想的小说,它不仅仅是一个个人命运的故事,更是一幅中国社会历史的写照。
通过对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再现,莫言深刻地反思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荒谬,以及人们在历史巨变中的选择和抉择。
小说中的一些对话和情节,如“蛙”这个象征性的形象,都富有深刻的启示和思考,使读者在阅读中不仅仅得到了情感上的震撼,更得到了思想上的启迪。
总的来说,《蛙》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和丰富内涵的小说,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笔法,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荒诞和荒谬,以及人们在其中的挣扎和坚韧。
通过对个人命运和历史事件的再现,莫言使整个故事更加真实和生动,也更加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价值。
莫言《蛙》读后感
![莫言《蛙》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24610a6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d5.png)
《蛙》读后感
读完莫言的《蛙》的读后感,我对这本小说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这本书通过描绘蛙的故事,向读者传达了关于社会现实、人性和家庭的思考,让我明白了这些主题的复杂性和深刻性。
《蛙》是一本充满社会现实和人性思考的小说。
书中通过描绘蛙的故事,传达了关于社会现实、人性和家庭的思考。
这本书让我思考了社会现实的复杂性、人性的多样性以及家庭的影响。
首先,这本书让我思考了社会现实的复杂性。
蛙所处的社会环境充满了各种问题和挑战,包括政治腐败、社会不公和道德沦丧等。
这让我明白了社会现实的复杂性,社会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积极行动,才能够实现社会的进步和改变。
其次,这本书让我思考了人性的多样性。
蛙和其他人物展现出了不同的人性特点,包括善良、贪婪、勇敢和软弱等。
这让我明白了人性的多样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需要理解和包容他人的不同,以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最后,这本书让我思考了家庭的影响。
蛙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家庭的影响,家庭的教育和价值观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让我明白了家庭的重要性,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可以培养出优秀的个体,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的来说,我对莫言的《蛙》的读后感这本小说给予了我对社会现实、人性和家庭的深刻思考。
通过描绘蛙的故事,这本书向读者传达了关于社会现实、人性和家庭的思考。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这些主题的复杂性和深刻性。
莫言《蛙》赏析 读后感
![莫言《蛙》赏析 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d1f9e2e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92.png)
莫言《蛙》赏析读后感莫言的小说《蛙》通过对文化大革命时期农村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普通农家的命运历程,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人性的善恶与无奈。
通过阅读《蛙》,我深切感受到了莫言的独特魅力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小说以一个农村干部的视角,揭示了中国社会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动荡和变革。
小说中的“蛙”一词寓意着人们对权力的态度和对权力斗争的暗喻,莫言巧妙地将一个以“蛙”为中心的故事延展开来,通过一家人的生活经历,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面对权力与革命的挣扎与纷争。
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生动地再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农村普通家庭的生活状态。
小说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形象鲜明,他们的命运与人性的善恶的表达也非常真实和深入。
作者在人物中注入了丰富的情感,使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和真实,使读者更容易被吸引和感动。
小说的故事情节安排紧凑,起承转合自然流畅。
小说通过一系列的事件和发展,展现了主人公及其家庭成员在动荡的年代中生活状态的变迁,以及他们思想和精神上的转变。
这种逐渐升华的叙事手法,使得整个故事情节更加紧凑和有力。
同时,作者通过对细节的描写,使得读者更能够深入地体验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变迁。
在《蛙》这部作品中,莫言采用了独特的语言和叙事风格,以及鲜明的意象和隐喻。
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描写,他呈现出了一幅深邃的人性画卷。
在这个故事中,人性中的善恶、温情与冷酷交织在一起,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真实而有力。
作者强调了人性的复杂性,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对人性有更深入的思考。
通过阅读莫言的《蛙》,我不禁想到了中国历史上那段痛苦的文化大革命时期。
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虽然是虚构的,但却展现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苦难和无奈。
莫言通过对历史的再现,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的悲剧和人性的扭曲。
总的来说,《蛙》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思想价值的小说。
莫言通过对历史和人性的探索,呈现出了一个普通人在特殊时代中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变化。
他以独特的叙事手法和细致入微的描写,使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变革和人性的善恶。
读莫言〈蛙〉有感
![读莫言〈蛙〉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9af8dcc9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46.png)
读莫言〈蛙〉有感〈蛙〉读后感1在莫言的《蛙》中,我仿佛踏入了一个充满复杂情感与深刻思考的文学世界。
《蛙》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中国计划生育时期的历史画卷。
莫言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写,将那个特殊时代的人们的挣扎、痛苦与无奈淋漓尽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小说中的姑姑,这个曾经坚定的计划生育执行者,在岁月的流转中,内心也经历了无数的波澜。
她的形象既让人敬佩又让人心疼,她的坚持与纠结,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矛盾与冲突。
书中对生命的尊重与思考令人动容。
在计划生育的大背景下,每一个生命的诞生与消逝都承载着沉重的意义。
莫言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故事,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脆弱。
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于生育权利、人性以及社会发展的深入思考。
这部作品让我们明白,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使命和挑战。
而对于当代青少年来说,我们也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
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繁荣且充满机遇的时代,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坐享其成。
我们应当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要学会尊重生命,关爱他人。
无论是身边的亲友,还是陌生人,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我们去呵护和珍惜。
在面对社会问题时,我们不能冷漠旁观,而应积极参与,用自己的行动传递正能量。
我们可以参与志愿者活动,关心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同时,我们也要有担当精神,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社会矛盾等。
我们不能逃避这些问题,而应勇敢地站出来,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为解决这些问题贡献自己的方案。
莫言的《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它让我们反思历史,珍惜现在,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应当以积极的态度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努力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蛙〉读后感2读完莫言的《蛙》,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小说以一种冷峻而又充满温情的方式,讲述了中国计划生育政策下的种种故事。
莫言《蛙》
![莫言《蛙》](https://img.taocdn.com/s3/m/136b5d47fe4733687e21aa78.png)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谢谢!
《蛙》简介
《蛙》主要讲述的是乡村医生姑姑的一生。姑姑接 生的婴儿遍布高密东北乡,可丧生于姑姑之手的 未及出世的婴儿也遍布高密东北乡。姑姑一面行 医,一面带领着自己的徒弟们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让已经生育的男人结扎,让已经生育的怀孕妇女 流产,成了姑姑的两件大事。步入中年的姑姑跟 专捏泥娃娃的手工艺人郝大手结婚,是某种意义 上的忏悔。这时候,姑姑不可能再有自己的孩子, 但她对孩子充满从未有过的期盼,于是,她几乎 是不择手段地让自己的侄儿和徒弟得到了一个孩 子。
莫言
_____《蛙》
莫言简介
莫言(1955年2月17日- ),原名管谟业,生于
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 誉文学博士。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 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 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 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 乡的“传奇”。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 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 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 色彩。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 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蛙-书名含义
作者解释说:它是娃娃的“娃”,“女娲”的“娲” 的同间字,“蛙”在民间也是一种生殖崇拜的图腾。 很多的民间艺术上都有“蛙”的图案,因为蛙是多子 多育的繁衍不息的象征。 为什么“蛙”与“娃”同音?为什么婴儿刚出母腹时 哭声与蛙的叫声十分相似?为什么我们东北乡的泥娃 娃塑像中,有许多怀抱着一只蛙?为什么人类的始祖 叫女娲?“娲”与“蛙”同音,这说明人类的始祖是 一只大母蛙,这说明人类就是由蛙进化而来,那种人 由猿进化而来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这是小说中姑姑对“我”说的一段话。可以说是莫言 让小说最主要的人物“姑姑”解释了“蛙”在小说中 的象征意义。
莫言蛙读后感
![莫言蛙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1577ba3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c9.png)
莫言蛙读后感《莫言蛙》读后感。
《莫言蛙》是一部由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该小说以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为背景,通过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展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在政治运动中所经历的磨难和痛苦。
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叙事手法,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心灵,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
小说的主要情节围绕着一个叫做蛙的普通农民展开。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蛙被迫参加了一场政治运动,而他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的父亲被打成了右派,家庭陷入了困境,他自己也被迫背负起了沉重的思想压力。
小说通过蛙的视角,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痛苦和无奈,以及他们在政治运动中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
蛙的命运也让人们深刻地反思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扭曲。
莫言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和对话,使得整个故事显得非常真实和生动。
他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他们在政治运动中所承受的痛苦和煎熬。
同时,莫言还通过对农村生活的描写,展现了那个时代农民的艰辛生活和对未来的渴望。
这些细节描写不仅使得故事更加有说服力,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在阅读《莫言蛙》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莫言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把握。
他通过对蛙的命运的描写,让人们看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痛苦和无奈,也让人们深刻地反思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扭曲。
同时,莫言也通过对农村生活的描写,展现了那个时代农民的艰辛生活和对未来的渴望。
这些细节描写不仅使得故事更加有说服力,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通过阅读《莫言蛙》,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痛苦和无奈,也让我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扭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我也对莫言的写作手法和对人性的洞察力深感敬佩。
他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对话的运用,使得整个故事显得非常真实和生动。
他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他们在政治运动中所承受的痛苦和煎熬。
这些都让我对莫言的写作手法和对人性的洞察力深感敬佩。
《蛙》为什么能获得诺贝尔奖
![《蛙》为什么能获得诺贝尔奖](https://img.taocdn.com/s3/m/c291f204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28.png)
《蛙》为什么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的《蛙》这个作品是由于大胆创新而成功的,他的作品主要利用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并且结合许多的神话,传说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也就是这些综合的因素。
蛙所反应的社会现实。
莫言的蛙是很多人都读不懂得,因为他在很多程度上他反应了非现代社会的一些社会现实。
使人们重视书信、戏剧也可用来丰富小说的文化内涵,这种写法很少。
在过去的一年里,这种模式使人们认识到其新颖性和价值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言经典作品赏析
莫言小说十大经典名句精选
对于莫言这位中国大陆第一位诺贝尔文 学奖获得者,但对于他的作品,笔者相信很 多朋友也没有认真拜读过。笔者整理莫言小 说中部分富有生活哲理或发人深省的的语句 ,现分享与诸位热爱莫言文化的朋友,让我 们共同感知这位文学大师的文学风采吧:
莫言经典作品赏析
莫言小说十大经典名句精选
4、当时光碾过青春,我将以快乐注解悲伤。 5、我总喜欢逆着时光 ,寻找我青春的足迹。 6、无论多么落寂和苍茫,那些身影总会过目不 忘。
7、 因此,在那个习惯于悲春伤秋的年代, 你陪我看了多少个日薄西山的景致,我 陪你看了多少个破晓阑珊的夜,我们彼 此静默的坐着,不言朝夕。
莫言经典作品赏析
莫言小说十大经典名句精选
书评
《蛙》的叙事和语言对比莫言过去的作品 无疑是干净而内敛的,莫言放弃了他最擅 长的泥沙俱下的描述性语言流,也没有利 用众声喧哗的民间口语,而是力求返璞归 真,用超然的第三者视角。朴素、简洁、 干净的讲述催人泪下的故事。这也许是莫 言在批判与责疑声中的自我改造与升华吧 。
社会影响
• 在《南方周末》评选的年度致敬文化原创榜中,莫言的《蛙》获得 2009年度文学致敬作品。 • 致敬理由:第一次深入触及中国特色的计划生育问题。超常的想象 力,结构的新颖与缜密,可见出莫言对小说表现形式坚持不懈地探索 。作品状写近在眼前的历史和身处其中的现实,聚集生育政策引发的 种种情状,呈现出矛盾的人物、尖锐的问题、困惑的思考和文学的悲 悯。对于莫言来说,处理即使是计划生育这样的具体主题,人以及人 性仍是小说的不变主旨。在《蛙》中,莫言收敛了刺激感官的澎湃语 言,节制了飞离地面的不羁想象,选择更加平和、从容的书信体叙述 方式直面主题,以一个作家所具有的最真诚和最谦卑的态度,毫无保 留、不加矫饰。整部小说围筑一种宽广、深沉的情感之中,试图将历 史实践中的创痕抚平。
莫言经典作品赏析
制作人:12文秘班彭梦梦
作品图片
莫言经典作品赏析
莫言作品集
《透明的红萝卜》 《四十一炮》
《酒国》
《红高粱家族》 《丰乳肥臀》
《藏宝图》
He is a very hardworking writer and has received lots of prizes in China before.
பைடு நூலகம்
书评
•
同时,小说中也嵌入了不同的文体,例如,每 个章节都以主人公蝌蝌(万小跑)和日本友人杉谷 义人的通信形成对下面故事情节的某种“预叙” ,又能从一个比较超然的现在进行时角度,对这 些历史中发生的故事进行审视。而在小说结尾, 莫言则用戏剧的形式,对整部小说的某些故事(如 陈眉代孕的悲惨经历)构成某种程度的“补叙”。 可以说,不同的历史场景、不同文体之间的互文 性冲突、镶嵌、改写和融合,不但没有产生出互 相消解的解构作用,使文本呈现出主体间性的交 流与对话,反而使得文体狂欢转化成了更为强烈 的批判焦虑,强化了潜在的叙述主体的现实批判 力量与对人性美的深沉呼唤。
书评
《蛙》的主题是通过几个典型人物来实现的。姑姑、陈 鼻、陈眉、王仁美等人物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堪称新世 纪乡土小说中不可多得的典型形象。主人公姑姑是一位复 杂的女性形象,她所有的人生理想和追求都化为了“一半 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奇异人生。她是英雄,又是罪人 ;她活人无数,给无数婴儿接生;她又“害”人无数,用 双手强制性将无数孕妇流产,甚至造成过“一尸两命”的 悲剧。小说没有简单化地认识计划生育,而是用知识考古 学般的勇气和热情,努力挖掘数十年来计划生育政策所呈 现出来的历史细节。生命之痛、人性之痛与个人的善恶人 性和道德无关,姑姑是高度符号化了的时代英雄,是以忘 我的甚至无我的“螺丝钉”精神去服务革命或进步事业的 ,她没有选择,没有退路,她追求人生至善的理想。姑姑 最后嫁给郝大手。 《蛙》不仅表现了精神救赎的艰难历程,更有着强烈的现 实批判力量和寓言意味。
书评
• 特别是小说结尾出现的九幕剧《蛙》更是出彩,它不但再 现了小说中陈眉和陈鼻的悲惨遭遇,而且让陈眉打破时空 限制,打破舞台的限制,以古代人的口吻出现在现代派出 所,以现代人的身份出现在了电视剧中的民国公堂,在历 史痕迹的缠绕互文中,以一种朴素的民间道德姿态,既控 诉了袁腮之流不择手段的当代物质崇拜,也反思了中华民 族为繁荣和富强所付出的巨大牺牲,批判了在中国充满悖 论的现代化进程中顽固的国民性痼疾以及由此而来的人性 悲剧宿命化的延续性。
《蛙》_图书简介
• 《蛙》是莫言酝酿十多年、笔耕四载、三易其 稿、潜心创作的第十一部长篇小说,2009年12 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 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是: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 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通过讲述从事妇产 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 在形象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 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的同时,成功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感人至深 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并结合计划生育过程中 的复杂现象,剖析了以叙述人蝌蚪为代表的知 识分子卑微、尴尬、纠结、矛盾的精神世界。
8、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 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 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 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9、一个好铁匠,总是盼望着一块好钢的出世, 然后用奇特的方式,使它服从自己的意志,变 成一把宝刀。 10、即使世界遗忘了你,也总会有那么 几个人在你生命的伊始之日,道一声: 生日快乐!
1、月光下,我用繁冗拖沓的文字祭奠我的青春,纪 念我死去的友情和迟到的爱情。 2、在那个习惯于悲春伤秋的年代,你陪我看了多少 个日薄西山的景致,我陪你看了多少个破晓阑珊的夜,我 们彼此静默的坐着,不言朝夕。 3、有些人,在不经意间,就忘了;有些人, 你想方设法,都忘不了。
莫言经典作品赏析
莫言小说十大经典名句精选
《蛙》图书简介
小说结构新颖而缜密,由剧作家写给蝌 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五封信构成 。前四封信附有当了50多年妇科医生的 姑姑的长篇叙事,当中也加入了蝌蚪本 人的生活故事;第五封信则附有一部关 于姑姑和蝌蚪自己的话剧。
小说小说
书名含义
• 作者解释说:它是娃娃的“娃”,“女娲”的“娲”的同 间字,“蛙”在民间也是一种生殖崇拜的图腾。很多的民 间艺术上都有“蛙”的图案,因为蛙是多子多育的繁衍不 息的象征。为什么“蛙”与“娃”同音?为什么婴儿刚出 母腹时哭声与蛙的叫声十分相似?为什么我们东北乡的泥 娃娃塑像中,有许多怀抱着一只蛙?为什么人类的始祖叫 女娲?“娲”与“蛙”同音,这说明人类的始祖是一只大 母蛙,这说明人类就是由蛙进化而来,那种人由猿进化而 来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书评
在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作品中,计划生育一方面被作 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进步事业”得到充分肯定, 另一方面,则成为90年代以来主旋律乡土文学突出 乡村基层政治尴尬现状和困境的点缀性情节。于是, 被不理解、不支持的农村群众撵的到处跑的“乡镇 干部”形象,就在几分黑色幽默的喜剧色彩中,将 计划生育政策与人性的冲突轻松地嫁接为“分享艰 难”的主旋律阐释。
书评
《蛙》是一部对中国当代乡村的现实看得很深、思 考得很透的作品。“蛙”到底象征着什么呢?那些不断鸣 叫、有着旺盛的繁殖能力却又是如此“低贱平常”的生物 ,承载着莫言的深刻思考。在这些思考的背后,则是对中 国现代性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反思——这也是莫言小说的一 贯主题。小说的题材有着独特意义和相当的敏感性。计划 生育作为基本国策,在中国具有合法性和必然性,因为人 口是一个国家走向繁荣的前提,而控制人口又是后发展现 代国家实现艰难的现代转型的无奈但必要之举。生育,是 人的基本权利;而控制生育,又是人实现理性生存的必要 手段——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曾经的半工业化的农业国家 ,也面临着国际上从“人权”角度而来的种种责难与批评 ,而在此国策的具体执行过程中更是由于文化、传统、伦 理、政治、权力、金钱等各种因素而变得异常复杂。
莫言经典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