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负数
课时(一):认识负数
【教学内容】
负数的意义,负数的读写法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负数产生的过程、意义,对负数有初步认识。

2、能正确地读写负数。

3、能对生活中有关负数的事物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含义。

2、结合具体情境,说明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设备、温度计等。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方法:引导法、探究法、讨论法、交流总结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

)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

(板书:相反。

)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

)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 1.8千克。

④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

(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3)展示交流。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 -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

“+”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

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

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2)试一试。

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

写完后,交流、检查。

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1)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教学例2。


(2)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

①同桌交流。

②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这样的正、负数能写完吗?(板书:……)
强调指出:像过去我们熟悉的这些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正数,也叫正整数、正小数、正分数;在它们的前面添上负号,就成了负整数、负小数、负分数,统称负数。

4、进一步认识“0”。

(1)看一看、读一读。

谈话: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屏幕:这是去年12月份某天,部分城市的气温情况(课件出示)。

哈尔滨:-15 ℃~-3 ℃
北京:-5 ℃~5 ℃
深圳: 12 ℃~23 ℃
温度中有正数也有负数,请把负数读出来。

(2)找一找、说一说。

我们来看首都北京当天的温度,“-5 ℃”读作:“负五摄氏度”或“负五度”,表示零下5度;5 ℃又表示什么?
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出这两个温度所在的刻度吗?(课件出示温度计,没有刻度数)为什么?
现在你能很快找出来吗?说一说,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到了?
(3)提升认识。

请学生观察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

(或负数都表示零下温度,正数都表示零上温度。


“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强调:“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总结归纳。

如果过去我们所认识的数只分为正数和0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可以对“数”进行重新分类:
(完善板书。


5、练一练。

读一读,填一填。

(练习一第1题。


6、出示课题。

同学们,想一想,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认识了哪位新朋友?你能为今天的数学课定一个课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选择板书课题:认识负数。

7、负数的历史。

(1)介绍。

(2)交流: 简单了解了负数的历史,你有什么感受?
三总结.
1、学生交流收获
2、简要、具体地评价学生的收获,并强调:关于负数,生活中还有更广泛的应用;走进负数,还有更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相信同学们在今后
的生活和学习中会有更多的收获。

教学反思:
课时(二):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认识数轴,负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数轴和数轴上的数的排列规则。

2、借助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能正确比较负数的大小。

3、使学生能运用负数表示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负数大小的比较,掌握比较负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直尺等。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集体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是负数?
2、读一读,填一填。

-8 +10 -0.5 120 300 -97 -12.5 -
11
25
正数 负数
3、说一说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3。

实物投影呈现例题情境图。

问题一: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呢?
(1)学生尝试画直线表示。

(2)教师巡视课堂,了解情况。

引导学生用数轴表示。

(3)学生汇报,教师启发、引导。

如:以大树为起点,向东为正,向西为负,
-3m -2m -1m 1m 2m 3m
大树
直线上0右边的数是正数,左边的数是负数上面这样的直线叫数轴。

问题二:在数轴上表示出-1.5,如果你想从起点到-1.5处,应如何运动?
(1)学生口头回答,教师板书配合说明。

(2)如果从-2处到2处,应如何运动?
(3)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填空: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而正数都比0(),负数都比正数()。

三、巩固练习:完成书上做一做习题。

四、课堂小结
(1)数轴上的数的排列有什么特征?
(2)如何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反思:
课时三:《认识负数》练习课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练习一的4、5、6、7题。

【教学目标】:
1、本节课教材是通过练习一第4、5、6、7题,反复借助数轴让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已达到巩固负数的意义,正确理解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能熟练的比较大小的目的。

2、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练习中渗透有关科学的知识。

【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数量。

【教学难点】: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数,是什么数呢?(负数)经过前几次的学习,你现在知道负数的哪些知识了?(回忆整理负数的内容)今天,我们来进行相关的练习。

二、基本练习
1、引入:我们的“天气预报员”给我们调查了明天几个城市的天气情况,我们一起听一听,当当记录员。

(1)一个学生报天气预报,其他的学生进行记录。

(2)从记录的情况中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反馈。

(复习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写法,比较温度的高低,知道温差的大小)
(4)同桌合作,互相启发,提出数学问题,请同桌解答。

2、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时候会用到正数和负数,请同学们一起来举例说一说。

学生:知识竞赛扣分用负数表示。

学生:向前走用正数表示,向后走就可以用负数表示。

学生:收入和支出分别可以用正数和负数表示。

三、指导练习
1、练习一第4、5、6题。

2、实践题记录小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以平均身高体重为标准记为0m或(0kg)。

超过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四、课堂作业
1、用正、负数表示。

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

水结冰时的温度是____。

2、判断。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X”)
(1)—a一定是负数。

()
(2)0是自然数。

()
(3)没有最小的正数。

()
五、思维训练
写出比—5大但不大于3的所有整数。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