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火灾事故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施工火灾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火灾发生的必然条件是同时具备氧化剂、可燃物、点火源,三要
素缺少任何一个,燃烧都不能发生或持续。

阻断这三种元素中的任何
一种都可以灭火。

建筑施工中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主要发生在储存、运输及施工过程中。

1、间接原因
(1)技术原因。

用于储存材料的仓库的设计和布局不符合消防规
范的要求;对易燃材料、易燃化学品认识不足,编制的防火防爆安全
措施不够全面。

(2)管理原因。

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施工管理人员疏于管理;消防制度执行不力,动火作业督促检查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和消除
火灾隐患;施工人员缺乏防火安全思想和技术教育,对消防安全知识
欠缺;未制定防火防爆应急救援预案或应急救援预案中未进行演练。

2、直接原因
(1)现场的设施不符合消防安全的要求,如仓库防火性能低、库
内照明不足、通风不良、易燃易爆材料混放;现场高压线下设置临时
设施和易燃材料;在易燃易爆材料堆放处实施动火作业。

(2)缺少防火、防爆安全装置和设施,如消防、疏散、急救设施
不全,或设置不当等。

(3)在高处实施电焊、气割作业时,操作周围和下方缺乏保护。

(4)雷击、地震、大风、洪水等天灾;雷暴地区季节性施工防雷
设施故障。

3、灾害扩展的原因
(1)操作员无法正确判断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处理。

(2)现场消防制度不落实,措施不落实,无灭火设备或灭火剂故障。

(3)延误报火警,消防队员未能及时赶到火灾现场灭火。

(4)因防火间距不足,可燃物数量多,在刮风的天气里,不可能
在短时间内把火扑灭。

在生产过程中,应全面、系统地分析火灾爆炸事故的各种原因,
有效地采取相应的防火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

火灾和爆炸的主要预防措施:
(1)对危险物质(易燃易爆)和点火源。

如明火、电火花及电焊、气焊和气割的焊渣等。

(2)合理布置施工现场,综合考虑防火要求。

如明确划分禁火作
业区(易燃、可燃材料的堆放场地)、仓库区(易燃废料的堆放区)
和现场的生活区,各区域之间按规定保持防火安全距离(禁火作业区
距离生活区不小于15米,易燃、可燃材料堆场与仓库、在建工程及其
他区域的距离不得小于20米,易燃的废品集中场地与在建工程和其他
区域的距离不小于30米)。

(3)在一、二级动火区域施工,施工单位必须认真遵守消防法律
法规,建立防火安全规章制度。

动火作业前必须申请办理动火作业票,动火作业票必须注明动火地点、动火时间、动火人、现场监护人、批
准人和防火措施。

动火作业没经过审批的,一律不得实施动火作业。

(4)电气防火防爆。

严格按照建设部行业标准《建筑施工现场临
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CJ46-2005)的要求,编制临时用电专项施
工方案,建立临时用电系统,以免引起电气火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