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12-2013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某省某某市2012-2013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试卷说明:时间:100分钟分值:100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24分)
1、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
....的一组()(2分)
A.伶.仃(lín) 点缀.(zhuì)厄.运(è)扒.窃(pá)
B.堕.落(duò)雏.形(chú)玷.污(zhān)蹂.躏.(róu lìn)
C.风韵.(yùn)盘虬.(qiú)洗濯.(zhuó)猝.然(cù)
D.堕.落(duò)丰硕.(shuò)玲珑.(lóng)剔.透(tì)
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一丝不苟绝处缝声冉冉升起举世无双
B、浪子回头碌碌终生不可磨灭回味无穷
C、心痛如豁多愁善感问心无愧海天相吻
D、心旷神怡举世无双多姿多彩可望不可既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2分)
A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
....以后,我喜爱它们又甚于那些老鸟。

(因为整个形体非常细致,所以显得很微小。


B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
....。

(各种各样欢快的音乐声。


C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

(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D从我丈夫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获益匪浅
....。

(得到的好处很多。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2分)
A.小明今天没来上学,班长估计他肯定是生病了。

B.观众听完他美妙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都深深地折服了。

C.那些无视他人健康而吸烟的人,难道不应该受到责备吗?
D.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到
了很大的教育。

5.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不当的一项是:()(1分)
A、《天净沙.秋思》是元代散曲作家马致远的作品,《天净沙》是曲牌名。

B、《秋天》是现代诗人流沙河创作的诗歌。

诗人用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描绘了农家丰收、
渔家晨归和少女思念三个情境,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C、《童趣》一文的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

作者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将眼
前的事物放大了若干倍,从而享受到一种独有的乐趣。

D、《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著名的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等。

《春》是一
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

6、从修辞角度,选出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1分)
A.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B.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花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地笼罩着我。

C.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D.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7、默写(6分)
(1),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2)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5),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6) , 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8、名著阅读(4分)
《》《》是冰心在()(国籍)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诗集,以“爱的哲学”为主题,她认为()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例如: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9、综合性学习(4分)
大自然是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有千姿百态的山川溪流,种类繁多的花草、树木、庄稼、鸟兽、鱼虫,它们以自然美的形态展现,给人以美的享受。

生活中,人们常被自然景物的色彩、形态、声音所吸引。

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感受自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很多古诗句描写了自然之趣,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季节。

(2分)
[示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季节:春季
A.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季节: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季节:
(2)续写句子。

人们都爱春天,爱它的风和日丽,爱它的鸟语花香,人们都爱秋天,爱它的,爱它的。

(2分)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13分)
孩子,其实你不必这样
距离中考还有20多天,初三复习进入了白热化的状态。

这天,一个叫程海的初三男生来找我,嗫嚅地说:“老师,我写了一篇作文,想麻烦您给我看看。

”我欣喜地接过作文,我不教他,但我一直在留意他。

他长得又瘦又小,但成绩十分优异;他是“特困生”,三年的学费全免。

那是一篇写得挺不错的作文,我很喜欢,就边改边将它敲进了电脑。

当我将一篇打印稿交给程海时,他喜出望外地看着我,一叠声地说了七八个“谢谢”。

后来,从他班主任那里得知,他对自己很苛求。

他生活那么困难,却不肯接受大家的捐助。

每次买饭,都是二两米饭,半份素菜。

初三这么苦,这么累,我不由得有点心疼和担心。

过了两天,我特意到初三的售饭区等候程海。

程海来得很迟,我知道他特别惜时,晚一些来为的是错开排队的高峰。

程海往打卡机里插卡的时候,我看到显示屏上清晰地跳出了61.50元的字样。

他买了一份饭、半份菜,还剩下60元钱。

我和他边聊边往就餐区走。

当我确信周围没有人注意我们时,我把自己的饭卡递到程海面前,假装很随意地说:“我们交换一下好吗?别紧X,我需要减肥,你需要长肉,咱们一起努力,到中考那天,你把我饭卡里的钱用完,我把你饭卡里的钱用完,你说好不好?”程海有些手足无措,低声说:“老师,我的……钱,够用。

”我说:“我看见你的卡里还有多少钱了。

别让我着急了,咱俩其实是互相成全。

好了,把你的卡给我吧。

”程海说了声“谢谢”,就和我交换了饭卡。

我的饭卡里存有200元钱,足够他这20天用了。

那之后,当我去食堂买饭,偶尔遇到往初三售饭区走的程海,我都会向他做一个“V”型手势,鼓励他努力吃,努力学。

中考来了。

中考又走了。

程海到学校来找我,X重地将饭卡还给了我,并真诚地向我道谢。

我也找出他的饭卡,笑着说:“我的任务完成不赖,你可不如我。

你看你,还是那么瘦!”程海说:“其实我长肉了,偷着长的,老师看不出来。


很快,中考成绩下来了,程海的成绩非常优异。

作为关爱着他的老师和关注着他的朋友,我就像自己又经历了一次金榜题名一样高兴。

临近放假的一天,我到食堂去买饭。

我将饭卡插进打卡机,显示屏上居然显示出了140元的字样!我一下子懵了。

我把饭卡抽出来,到储款机那里去查询,结果是这X饭卡近期没有储过款!也就是说,在中考前的20天里,程海仅仅花去了他“自己”的那60元钱!
我捏着那X饭卡,突然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

我惊问自己:是不是,我在无意中伤害了这个十分要强的孩子?
此刻,如果程海出现在我面前,我将对他说些什么?我想我可能会说:孩子,穷,本不是你的错,不要用自己羸弱的身体去给“穷”这东西殉难,它不值得。

如果一个人,表示愿意和你并肩迎击困难,你自然可以分析他的用心是否真纯;而当你明白地知晓他原是揣了一颗善心,并希望用这颗善心给你温暖的时候,你就应当赐给他一个机缘。

要知道,有人会把你欣然领会一份善意看成是对他的至高奖赏。

他期待着你幸福地体察到他的良苦用心,他也期待你日后同样成为慷慨地赠予他人温暖的人。

孩子,我们之间曾发生过一个美丽的故事:你的一篇作文给我们共同创造了一份有价值的记忆。

相比之下,如今被我捏在手里的这X饭卡是多么的不幸,它本是想殷勤地编织一个动人的故事的,岂料却留下了一处败笔。

孩子,你在高中还好吗?买饭的时候,别总去得那么迟,早一点去,可以买到热一些可口一些的饭菜。

10、与程海交换饭卡时,“我”先“确信周围没有人注意”,然后才“假装很随意”地对他
说了“我”的意思。

“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2分)
11.当发现程海仅花去他自己的60元钱时,为什么“我”“突然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
(2分)
12.文中三次写到了程海对“我”的感谢。

请结合文意,谈谈它们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活动。

(3分)
(1)他喜出望外地看着我,一叠声地说了七八个“谢谢”。

(1分)
(2)程海说了声“谢谢”,就和我交换了饭卡。

(1分)
(3)(程海)X重将饭卡还给了我,并真诚地向我道谢。

(1分)
13、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涉及到“我”帮助程海修改作文一事。

从全文结构看,这样写有哪些
作用?(3分)
14.文章后三段的议论抒情部分有不少发人深省的精彩语句,请摘录一句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写出你的心得体会。

(3分)
句子
心得体会
(二)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13分)
把茄子认真演好
高中毕业后,他没有考上大学,于是,从某某某某农村老家来到某某找工作。

在人才济济的大某某,他这个仅有高中文凭的年轻人找了几个月,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眼看带来的钱就要用完了,他心情非常郁闷。

由于他身高一米八三,长得也很精神,最终,在老乡的帮助下,他去了一个高档住宅小区做保安。

做保安,不但值班辛苦,挣钱也不多,还非常“受刺激”,因为整天看着业主们住豪宅开好车,他心情特别不好,越想越觉得自己这份收入微薄的工作没有什么干头,越想越觉得活得很憋屈,于是,上班的时候无精打采的。

后来,他被安排到一栋楼的大门口值班。

见他工作没有精神,整个人显得自暴自弃,一天,住在这栋楼的一个电影导演从他面前经过的时候,停了下来,导演拍了拍他的肩,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了一句话,他的脸一下子红了,然后连连冲导演道谢。

从此,他工作认真起来。

执勤的时候,遇到老年业主出入不便,他总是热情地过去搀扶。

遇到下雪天,他总是大清早起来,把整栋楼的周围清除得干干净净,业主们看在眼里,心里暖暖的,觉得这个保安工作真是负责,一些业主就开始给小区物业公司打表扬他。

他值班的时候,不但围绕着这栋楼巡视,还经常仰起头向上看,看看这栋楼的高层住户家里有没有异常情况。

同事都觉得他工作认真得过分了,根本没有必要向上看,也不嫌脖子疼!上面除了阳台还是阳台,有什么好看的?
但是,他觉得一个好保安应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应该多方面观察。

他不顾同事的嘲笑,值班的时候,依然抬头用眼睛警惕地扫视这栋楼的高层。

一天,当他习惯性地
....仰头X望的时候,还真地发现了新情况:十三层,一个三岁左右的孩子身子正吊在阳台的外面,两手抓着阳台的水泥护栏,情况非常危急!孩子的力量很有
限并且也难以持久,随时都有坚持不住而松手坠落的可能,他以惊人的速度飞奔过去,站在孩子的正下方。

就在他刚刚到达这个位置时,两手再也支撑不住自身体重的孩子坠落了下来,他眼睛死死地盯着快速下落的孩子,伸出胳膊去接。

孩子掉下后,砸在他伸出的双臂以及肩膀上,由于惯性而产生的的巨大冲力,他被砸晕在地,但是,这个三岁的女童只是受了点惊吓,居然没有受到任何的皮外伤。

后来经过了解,这个女孩的母亲见孩子在熟睡,于是悄悄地出去到市场买菜,没有想到,她走后,孩子很快醒了,孩子找不到妈妈,很着急,在慌乱中,居然爬过阳台的护栏,出现了惊险的一幕……
小区保安惊险救女童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整个小区,又通过报纸传遍了整个城市,他一下子出名了。

他工作的物业公司见他工作这么认真,平时的口碑也非常好,临危的时候表现得如此果断勇敢,于是,提拔他为保安队长。

当了保安队长后,他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加强了小区巡逻,以前对进入小区的外来人员,登记只是流于形式。

他做了保安队长后,对来客登记加强了管理,并且亲自抽查监督来客登记情况。

从此,小区的治安彻底好了起来,他做保安队长后,小区再也没有发生过入室盗窃的情况。

很快,他这个保安队长就出了名。

一家物业公司见这个小伙子工作如此认真负责,就聘请他过来作副总,负责小区的安全保护以及小区停车场的管理。

一个月薪九百的普通保安经过六年的努力,成为了月薪八千的物业公司副总,当初那个导演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命运。

导演当初是这么说的:“小伙子,把茄子认真演好,所有带紫色的角色都会来找你。

”这句话说得非常对,他成为了一个优秀的保安之后,保安队长、负责安保的物业公司的副总等角色,真的都来找他了……
15、本文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请简要概括。

(2分)
16、“一天,当他习惯性地
....仰头X望的时候,还真的发现了新情况”,其中加点的“习惯性地”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17、最后一段的画线句“把茄子认真演好,所有带紫色的角色都会来找你”耐人寻味,请
谈谈你的理解。

(3分)
18、本文的题目“把茄子认真演好”,有哪些妙处呢(3分)
19、若文中的导演是位著名的画家(音乐家、建筑设计师、教授……),他会怎么鼓励小保
安呢?(2分)
导演说:“小伙子,把茄子认真演好,所有带紫色的角色都会来找你。


_____说:“小伙子,。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0分)
论语(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20、《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的一部书。

(1分)
2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2分)
(1)不亦说.乎 (2)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分)
四、作文。

(40分)
24、任选一题作文
(一)、题目:心里美滋滋的
(二)以“我与的亲密接触”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第二题的题目补充完整;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

某某四中2012—2013学年上期七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