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Vault MD3600f:SMB存储用之有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owerVault MD3600f:SMB存储用之有道本文摘要
不久前,戴尔推出了PowerVault MD存储系统家族的第一款FC存储产品MD3600f/3620f,填补了与EMC的合作实质破裂后的空白;对于广大SMB用户而言,重要的是PowerVault MD36x0f及其同门兄弟MD32x0(i),是否适合作为第一台专用的外部存储系统?CBSi企业解决方案中心通过对PowerVault MD3620f的深入测试,为您揭示SMB存储的使用之道……
正文:
SMB需要什么样的存储系统?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小型企业(SMB)的存储需求是很不容易被满足的。
原因当然有很多,单是要在满足SMB用户预算的范围内,提供符合企业存储要求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如双控)的同时,具有足够的可扩展性,就是一件相当不易的事情。
作为存储设备服务的主要对象,服务器的门槛要低很多。
特别是现在一些服务器厂商提出了“第一台服务器”的解决方案,一两万元便可以买到一台还算不错的服务器,价格还不到入门级网络存储系统的五分之一。
所以,无论从价格还是使用模式来说,SMB用户没个几台x86服务器,是不大可能考虑网络存储系统的(很显然,JBOD和SOHO类NAS等产品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之内)。
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有4600万家中小型企业,每年有上百万家因竞争力不足而倒闭……他们的数据存储状况如何呢?
然而,即使在拥有了五台乃至更多x86服务器之后,用户也未必会选择网络存储系统。
至少在中国的SMB用户中,不乏坐拥十多台服务器而没有专用存储设备者。
你可以说集中存储便于共享、存储利用率高,他们可以说虽然存储系统有双控但可能导致单点故障;你可以说他们缺乏存储意识,他们可以说如果没有合适的应用需求,服务器内部的存储就够用了……
对网络存储系统的需求可以来自于性能,也可以来自于应用模式。
譬如说,服务器虚拟化就是一种有助于网络存储的应用,特别是VMware的vSphere,需要有可以让集群中的源和目标主机都能访问到的共享存储,才能实现虚拟机vMotion、Storage vMotion等功能。
虽然最新推出的vSphere 5.0,随vCenter提供了VSA(vSphere Storage Appliance,vSphere存储设备)的软件功能,有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对共享存储设备(主要是网络存储系统)的依赖,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还不可能成为主流。
LSI CTS2600入门级存储系统控制器特写,内存条旁边最大尺寸的那颗散热片下面的芯片是控制器的核心——16端口6Gb/s SAS RoC(RAID on Chip,片上RAID)LSISAS2116 至于性能,这里是个比较广义的概念。
如果单论处理能力,一台服务器内置的RAID卡可能并不逊于某些入门级网络存储系统(甚至就基于同样的处理核心,下图即为一例),但在支持驱动器的数量和动态扩展能力上,即使所谓的“存储服务器”也难以与专业的网络存储系统相比。
至于依托在存储系统硬件上的快照、远程复制等软件功能,还有前面提到的共享存储能力,更拉开了两者间能力的差距。
作为一款16端口6Gb/s SAS RoC,LSISAS2116集成了800MHz的PowerPC 440处理器内核,据称具有1.9倍的效率,相当于1.5GHz XScale处理器的性能。
LSISAS2116理论上也可供RAID卡使用,但被LSI用于其16端口6Gb/s SAS HBA(没有启用RAID功能)所以,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当SMB用户决定要买一台专业的存储系统,除了IOPS、带宽等狭义的性能指标外,应该把关注点更多的放在扩展能力和软件功能上。
特别是SMB用户往往缺乏专职的存储管理人员,存储系统一定要易于管理。
前面说了这么多,有没有具有足够代表性的例子来具体说明一下?有的。
LSI公司今年转让给NetApp公司的Engenio外部存储业务,是IBM入门级存储系统的OEM供应商,并常年为戴尔(Dell)的PowerVault MD3000系列提供控制器。
考虑到控制器是存储系统的灵魂,将IBM与戴尔两家的入门级存储系统一起统称为“Engenio派”不算过分。
戴尔今年夏天推出的PowerVault MD3600f存储系统,采用高带宽、低延迟的8Gb/s FC 主机端口,面向中小型企业的关键业务应用、光纤(FC)存储网络的现有客户以及磁盘备份的应用环境
从3Gb/s SAS时代的戴尔PowerVault MD3000/3000i和IBM System Storage
DS3200/3300/3400,到去年推出基于6Gb/s SAS技术的PowerVault MD32x0/32x0i 和DS3500,“Engenio派”的两大“3000系列”,在与EMC的AX系列和惠普OEM自Dot Hill的P2000 MSA的“大厂入门级存储系统”之争中,占得“半壁江山”不在话下,代表性是足够的了。
年初,在我们策划的《成长型企业存储宝典》专题中,专门安排了“Engenio派”的嫡系传人——LSI CTS2600 6Gb/s SAS存储系统——的评测,作为最后的高潮。
奈何造化弄人,刚刚完成了LSI CTS2600的架构解析,就传出LSI将Engenio外部存储业务卖给NetApp 的消息,机器未及评测便被拉走了……好在苦心人天不负,半年之后我们拿到了戴尔新推出的PowerVault MD3620f,可以较为系统的展示给大家一些我们认为值得关注的表现啦。
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了,在上一页,我们将中小型企业称为“成长型企业”。
这不是我们的发明,但不妨碍我们认同此种说法。
中小型企业(SMB)是每一家企业必经的阶段,从群体来看,是数量最为庞大的一个;从个体上来看,是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特别是小型企业,固然“阵亡率”很高,可一旦生存下来,很快就会壮大为中型企业,两者间的界限是非常模糊的。
正如之前我们所说,小型企业最初往往从服务器内部存储开始,并没有外部共享存储的概念。
随着他们向中型企业迈进,业务量的迅猛增长往往会急剧提升对IT应用及数据的依赖程度,转向外部存储设备的可能性逐渐增加。
不过,在完成存储的整合之后,这“第一台存储系统”的状态最好能保持一段时间(仅指生产系统,通过备份等应用防止存储系统单点故障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而不是很快就要更换或购买第二、三台存储系统,构成资金和管理上的压力。
戴尔PowerVault MD3200/3600系列全家福,不同型号间只是驱动器类型及控制器的主机接口子卡不同,理论上可以通过更换主机接口子卡,实现从SAS到iSCSI、FC的升级也就是说,存储系统应具有较强的扩展能力,以满足性能和容量需求的快速增长。
存储系统控制器的处理能力只是一方面,扩展能力至少同等重要。
固态盘(SSD)对于多数预算有限
的中小型企业而言仍然过于昂贵,增加(硬盘)驱动器的数量还是获得更高性能和更大容量的主要手段。
虽说存储系统支持的驱动器数量未必越多越好,但在之前的一代产品中,不论戴尔PowerVault MD3000(i)的最多45个,还是DS3200/3300/3400的最多48个,似乎都不如EMC CLARiiON AX4(60个)和HP StorageWorks MSA2000 G2(60个3.5英寸)那般更接近SMB用户对扩展潜力的需求。
以PowerVault MD3600f为代表的MD3200/3600系列,在关键规格上比MD3000系列有了至少一倍的提升(注:SAS的速率应为3Gb和6Gb,以B代b的写法不够严谨)随着控制器核心架构所采用的技术从3Gb/s SAS和PCI-X升级为带宽和效率更高的6Gb/s SAS和PCI-E,去年夏天推出的PowerVault MD3200系列(MD3200/3220和
MD3200i/3220i)有能力将支持的驱动器数量翻了一番,达到最多96个,理论上可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满足SMB用户对扩展能力的需求。
不同于IBM DS3000家族的“全盘照搬”,PowerVault MD3000家族只有控制器来自于Engenio。
PowerVault MD3000(i)控制磁盘柜和MD1000扩展磁盘柜均为3U机架规格,而非“正统”Engenio入门级存储系统的2U机架规格。
考虑到2U机架规格能够很好地兼顾2.5英寸和3.5英寸驱动器的安置,MD3200系列也加入到2U的阵营中来。
采用3.5英寸驱动器的MD3600f(下)和采用2.5英寸驱动器的MD3620f(上)。
可以看到,MD3200/3600与MD3220/3620在磁盘背板往前是完全不同的,包括两种驱动器规格导致的长度差(56.1cm - 50.8cm = 5.3cm)
从前面的介绍中已经可以看到,PowerVault MD3200系列包括4个型号。
按照支持的驱动器规格,可以分为3.5英寸的MD3200和2.5英寸的MD3220;根据采用的主机端口,可以分为6Gb/s SAS的MD32x0和1Gb/s iSCSI的MD32x0i。
其实Engenio的控制器设计包括了8Gb/s FC的选项,只要更换相应的主机接口子卡即可,但当时戴尔还在转销EMC 的AX4(戴尔AX4-5),所以PowerVault MD3000家族不能有FC主机端口的产品。
戴尔收购Compellent之后,入门级的PowerVault在FC主机接口上的限制得以解除随着戴尔收购Compellent,与EMC的转销合作已经名存实亡。
今年夏天,戴尔先是低调推出了支持10Gb/s iSCSI的PowerVault MD3600i,可能是考虑到具备10Gb以太网(10GbE)基础设施的SMB用户相对较少,并没有大肆宣传。
稍后问世的PowerVault MD3600f就不同了,其采用8Gb/s FC主机接口,可以填补AX4-5逐渐淡出留下的空白。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MD3600系列看起来像是新一代产品,但得益于Engenio的可更换主机接口子卡设计,实际上只是主机接口的规格比MD3200系列高出一个层次,必要的话可通过现场升级来获得增强的主机连接能力。
从左至右,MD3200系列和MD3600系列,本质上是同一代产品,区别主要在于主机接口
的能力不同
也就是说,除了主机接口以外,PowerVault MD3600系列与MD3200系列基本相同,包括管理和绝大部分软件功能。
所以,看了我们的PowerVault MD3620f评测报告,就可以对这两个系列(乃至整个“Engenio派”入门级存储系统)的状况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
MD3600f 控制器:8GFC 主机接口子卡写真
戴尔PowerVault MD3200/3600系列存储系统的控制器来自Engenio,因此外形尺寸和主体结构与NetApp E2600(原LSI CTS2600)及IBM DS3500是一样的,只是在主机端口等细节上有所不同。
对于控制器的主体结构,CBSi企业解决方案中心今年早些时候所做
的LSI CTS2600架构解析已经有详细介绍,本页着重结合PowerVault MD3600f/3620f 的独有之处加以补充完善。
PowerVault MD3600f(3620f)是戴尔PowerVault家族的第一款FC存储系统,被冠以“第四代”的名号,应该是把之前转销EMC的几代CLARiiON AX系列产品也算上了,从这个角度来看,MD3600f的确是全新的架构。
与MD3200/3600系列的其他产品相比,MD3600f/3620f的不同之处皆由FC主机端口带来:硬件上只是把主机端口换成了8Gb/s FC,软件上远程镜像仅支持FC主机端口——也就是说,远程复制是MD3600f/3620f独
有的功能
除了高带宽的8个(每控制器4个)8Gb/s FC主机端口和可选的远程复制功能,
MD3600f/3620f与PowerVault MD3200/3600系列的其他产品没有什么不同。
但也是在
控制器的设计上,PowerVault MD3200/3600系列较之NetApp E2600(LSI CTS2600和IBM DS3500)去掉了一个管理网口和全部两个x4 SAS主机端口,后者是戴尔认为用户基本不会有同时使用SAS主机端口和iSCSI或FC主机端口的需求。
PowerVault MD3600f的控制器,左边是一个x4 SAS扩展口(连接扩展盘柜,带宽24Gb/s)和4个8Gb/s FC主机端口(没有放入SFP),右边是一个RJ-45端口(千兆管理)和一个维护用的PS/2串口。
在它们中间,去掉了什么?
PowerVault MD3600f的控制器内部图,可以看到右侧的8Gb/s FC主机接口子卡(4个端口),左上角红色椭圆框中是去掉一个RJ-45端口(用于管理,左侧还有一个)和2个SFF-8088连接器(外部x4 SAS主机端口)后留下的空位
PowerVault MD3600f控制器内部全貌,上面是保留8Gb/s FC主机接口子卡时的“完整版”,拧开接口子卡上的指旋螺丝将其卸下,再把控制器旋转180度,就得到了下面的部
分
MD3600f的8Gb/s FC主机接口子卡,提供4个8Gbps FC主机端口(没有插上SFP)
PMC-Sierra的PM8032C四通道8Gbps FC控制芯片,8Gb/s FC主机接口子卡的核心MD3620f、8GFC HBA及服务器
各种机缘巧合,我们先后获得了PowerVault MD3600f与MD3620f的实物,并录制了视频节目。
不过MD3600f只是走了个过场,MD3620f才是最后的评测对象。
配置了6个500GB 7200RPM SAS硬盘驱动器(Seagate Constellation ES)的PowerVault
MD3600f
测试中的PowerVault MD3620f,配置了10个146GB 10000RPM SAS硬盘驱动器
(Seagate Savvio 10K.3)
测试环境拓扑图,两台运行ESX 4.1的机架式服务器通过QLogic的FC HBA访问戴尔PowerVault MD3620f。
在性能测试的环节,我们只用了一台ProLiant DL380 G7服务器,通过8Gb/s FC HBA QLE2562访问MD3620f
为配合PowerVault MD3600f的测试,我们使用了来自QLogic的8Gb/s FC HBA——QLE2562。
拆包前的QLogic QLE2562 8Gb/s FC HBA,可以看到里面附有适用于2U服务器的LP
(MD2)型挡板,必要时可更换
QLE2562是一款双端口的8Gb/s FC HBA,PCI-E x8电气接口,工作在第二代速率(PCI-E 2.0)时x4,第一代速率时x8,总带宽都是2.0GB/s(单向),完全可以满足两个8Gb/s
端口(单向约1.6GB/s)的需求
QLE2562使用的双8Gbps FC端口控制芯片ISP2532
QLE2562附带的8G SFP+模块来自JDSU(原Finisar)。
顾名思义,SFP+光收发器是SFP 的升级。
SFP在1Gb、2Gb、4Gb FC上已得到广泛应用,SFP+为了适应更高的数据速率,设计了增强的电磁屏蔽与信号保护特性,并且制定了新的电接口规范,但外形保持兼容
QLE2562(下)与4Gbps单端口HBA QLE2460(上)挡板处对比特写,可以看到端口速
率是2、4、8Gbps自适应的
测试的服务器平台包括惠普送测的ProLiant DL580 G7,但性能测试不需要这么高的配置,我们选择了低一档的ProLiant DL380 G7,主要参数为:双路Intel至强E5620(2.40GHz,12MB L3,5.8GT/s)、12GB DDR3内存、4个146GB 10000RPM硬盘驱动器(MBD2147RC)组成RAID 5。
惠普ProLiant DL580 G7服务器
易用为先(一):企业管理与阵列管理
在文章开头我们已经指出,易于操作和管理对于面向成长型企业的存储系统非常重要。
就硬件的安装和连接而言,PowerVault MD3620f简单得很,而且基本上可以一劳永逸。
管理界面才是用户日常操作的主要对象,包括容量的扩展与分配,因此管理软件的易用性格外值得关注。
与我们四年前测试过的PowerVault MD3000i一样,MD3200/3600系列也支持带内和带外两种管理方式。
对于MD3600f来说,带外方式可以利用专用的RJ-45端口,通过标准的以太网管理,且不影响存储系统的正常操作,是非常便利的首选途径。
在PowerVault Modular Disk Storage Manager管理软件的“企业管理”窗口中搜索到未命名的可管理阵列并命名。
有DHCP服务器的网络中,利用“自动查找”功能,不到1
分钟即可搜索到本地子网内的存储阵列
PowerVault MD3000家族(包括3200系列和3600系列)的管理软件名为Dell PowerVault Modular Disk Storage Manager(MDSM,模块化磁盘存储管理器),安装包不到1GB,过程很简单,一路Next就差不多了。
安装完成之后运行,会出现一个“企业管理”窗口(Enterprise Management Window,EMW)。
这个窗口包含“设备”和
“设置”两个选项卡,我们要用到的第一个功能通常是借助它来搜索可管理的MD3000家族存储系统。
“企业管理”窗口中,既可以在“设备”选项卡里右键点击存储阵列,呼出右键菜单来调用
阵列管理的基本功能;
也可以在“设置”选项卡里,行使大部分主要功能,包括选择要管理的存储阵列……按照戴尔的说法,“企业管理”窗口(EMW)提供高级别的存储阵列管理,包括同时看到可管理的所有存储阵列。
要管理具体的某一个存储阵列,可从EMW启动“阵列管理”窗口(Array Management Window,AMW)。
如果要管理不同的存储阵列,可同时启动多个AMW,互不干扰。
“阵列管理”窗口包括6个选项卡,在“设置”中可以执行整个存储阵列层面上的一些管理功能,包括通过“闪烁存储阵列”帮助维护人员在机架上找到相应的MD3000家族存储
系统……查看或启用存储阵列的高级功能
我们测试的这台PowerVault MD3620f“高级功能”开启的情况,可以看到MD3600系列支持64个存储分区(测试时已建立了一个),RAID 6功能已开启(后面会有相应测试),
但没有提供快照等相对更为高级的软件功能
“阵列管理”窗口的“摘要”选项卡,可以看到控制器和盘柜数量、驱动器数量、容量使用状况、磁盘组和LUN、映射的主机和存储分区等信息
“阵列管理”窗口的“物理”选项卡,可以看到每个驱动器、控制器和盘柜的状况“阵列管理”窗口是我们接下来的使用中主要打交道的界面,确切的说,是除了上面提到“摘要”、“物理”、“设置”和没提到的“支持”以外的两个选项卡——“逻辑”和“映射”……
易用为先(二):光纤存储不难管
提起光纤存储,不知多少SMB用户视之为畏途。
一方面是可能要添置相应的基础设施(FC 交换机和HBA),一方面是担心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由于本次测试的环境很简单(2台服务器,1台存储),所以我们采用了服务器(加上FC HBA)直连MD3620f的方式,
省去了FC交换机的环节。
而从MD3620f自身的管理来看,并没觉得需要用到什么特定的知识和技能。
“阵列管理”窗口的“逻辑”选项卡,MD3620f还没进行配置,右键点击未配置的空间,可以选择创建磁盘组(RAID组)、虚拟磁盘(LUN),也可以查看相关物理组件……OK,就让我们从实际创建并分配存储空间的过程中,去体会一下管理过程是否易于掌握吧。
此处的“相关物理组件”与上一页“物理”选项卡中显示的内容有何不同呢?妙处就在于“相关”二字。
也就是说,它显示的不是整台存储系统的物理硬件(可能有8或16个盘柜之多),而是选中的RAID组(磁盘组)或未分配空间所对应的驱动器及其所在的盘柜
我们知道,MD3200/3600系列支持两种扩展盘柜,分别是12个3.5英寸驱动器的MD1200,和24个2.5英寸驱动器的MD1220。
虽然MD3200/3600系列的RAID组支持多达30个驱动器(RAID 5和6,RAID 0和1可达96个),也就是可以跨盘柜构建RAID组,但考虑到3.5英寸与2.5英寸硬盘驱动器的特性不同(大容量与高I/O),最好还是用同一种类型的驱动器来构建RAID组。
创建磁盘组(RAID组)的向导式对话框,这是第二步(第一步是简要说明,无实质性内容)。
由于没有提供企业密钥管理器(EKM)的许可,所以“创建受保护的磁盘组”不可选。
在驱动器和盘柜数量不是很多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特定需求,选择“自动”就可以了
“创建磁盘组”向导的第三步,选中一个RAID级别后,就会出来相应的物理磁盘(驱动器)组合选项(如果停留在“- 选择-”,相应位置为空)。
我们选择用所有10个2.5英寸驱动器做RAID 5,没有热备盘(最大化性能),可用容量约1.2TB
磁盘组创建完毕之后,向导会询问是否在之上创建虚拟磁盘,当然以后创建也行。
这是“创建虚拟磁盘”向导的第二步(第一步是确认选定的可用空间),可以指定虚拟磁盘(LUN)的容量和名称,如果“高级虚拟磁盘参数”选择默认的推荐设置,创建过程就到此为止了……为了让大家看到更多选项,我们采用自定义设置
用户可以根据卷上保存数据的应用类型选择文件系统、数据库、多媒体等典型的I/O特性,也可以自定义,图中显示的是默认参数……至此虚拟磁盘(LUN)创建完成,如果所属磁盘组还有可用空间,向导会提示是否继续创建虚拟磁盘
在磁盘组上建立的两个虚拟磁盘,可以在右键菜单中选择“查看物理组件”(由于在一个磁盘组上,所以看到的东西应该是一样的),或者删除该虚拟磁盘
易用为先(三):存储分配很简单
在前面建立磁盘组和虚拟磁盘的环节,确实没有看出光纤盘阵在管理上有什么特别。
别急,在把LUN分配给主机的时候,多多少少要和FC HBA打个交道,但也很简单,无需专门的知识。
“定义主机”向导帮助用户把虚拟磁盘(LUN)分配给指定的主机,默认使用存储分区功
能,便于在多个主机之间共享虚拟磁盘
选择以主机上FC HBA的哪个端口(我们用的是双端口的QLogic QLE2562)访问该虚拟磁盘,从最上面的文字描述亦可以看出,就是在这点上,FC与iSCSI也并没有本质的不同,
不涉及专用的技能
告诉MD3600f的控制器,访问该虚拟磁盘的主机采用何种类型的操作系统。
除了传统的Windows和Linux,VMware也被加入进来,可见服务器虚拟化的重要地位……关于VMware环境下的管理,本文将在最后的部分做简要的介绍
定义主机组,选择“是”可以让多个主机共享存储分区中同一虚拟磁盘,对VMware的用户格外重要。
这在本文最后介绍,此处先选择“否”
这个虚拟磁盘所属的存储空间就被分配给了特定的主机,用户可继续分配其他主机
把虚拟磁盘映射到现有存储分区中的主机,也可以是主机组——但此处还没有创建
在“映射”选项卡可以看到虚拟磁盘的映射状况,注意此处定义了主机组
易用为先(四):动态调整更灵活
PowerVault MD3200/3600系列的易于管理还体现在设置的动态更改上,这降低了前期规划的压力,也有助于适应业务的弹性。
譬如,当应用所在的生产卷需要更高的数据保护级别时,我们可以把磁盘组的RAID级别从RAID 5在线迁移到RAID 6,而不必中断应用的运行——当然,迁移过程中该磁盘组的I/O性能多少会受一些影响。
在磁盘组的右键菜单中的“更改”子菜单中,可以选择将RAID 5在线迁移为包括RAID 6
在内的其他RAID级别
动态归动态,但有些物理定律是不能违反的——RAID 6比RAID 5多用掉一个硬盘驱动器的存储空间来保存二次校验数据,所以整个磁盘组的可用空间会减小,这就要求磁盘组上面有足够的未分配空间(不小于一个硬盘驱动器的容量),而不是全都分配给了虚拟磁盘。
在迁移之前,我们已经在RAID 5的磁盘组上建立一个1TB的虚拟磁盘,注意剩余的226GB
可用容量
更改RAID级别的操作,一旦开始执行,就无法终止,所以要再次确认
注意:迁移开始了!虽然迁移过程还未完成,磁盘组及上面的1TB虚拟磁盘已显示为RAID
6……可是,没看出什么“异常”么?
原先226GB的可用容量依然显示为RAID 5,表明转换过程仍在进行……怎么?下面居然多出来约90GB的可用容量?难道物理定律要打破不成?
这“新增”的约90GB可用容量,RAID级别也是6,与已有的虚拟磁盘容量相加,正是迁移到RAID 6之后的磁盘组的容量。
显然,这90GB可用容量是从原来226GB的“可用容量”中分出来的,才是迁移到RAID 6之后剩下的可用容量,两者之差正是一个146GB驱动器的容量(算法不同的缘故,DSDM中显示为136GB)
经计算,在没有任何工作负载的情况下,从RAID 5迁移到RAID 6的这个过程,用了1小时59分,还算蛮快的,但与所用的都是小容量的10000RPM硬盘驱动器有很大关系。
如果换成2TB的7200RPM硬盘驱动器,这个过程肯定要长很多,而实际应用中RAID 6也主要是为7200RPM的大容量硬盘驱动器准备的……
虚拟磁盘的分段尺寸也可以在线更改,但只能改到相邻的级别(128KB向下64KB,向上256KB),相距太远则不能一步到位,不过一般也不会有这样的需求(较小的分段尺寸相对利于随机I/O如数据库,较大的分段尺寸相对利于流式传输如多媒体)
除了在线迁移RAID级别,其他能够动态改变的还有虚拟磁盘(RAID条带化)的分段尺寸和高速缓存设置等重要参数。
虚拟磁盘可更改的高速缓存属性
关闭写入高速缓存时的确认对话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