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历史故事-关闸事件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历史故事-关闸事件的故事
1945年,澳葡当局⽆理地将原有关闸向中国内地越出33⽶,并设置岗哨派兵把守,企图蚕⾷边界。
中华⼈民共和国成⽴后,澳葡当局不将关闸外的岗哨撤回关闸内,致使驻守岗哨的澳门葡兵与中国边防军发⽣冲突。
下⾯⼩编给⼤家讲⼀讲中国近代历史故事-关闸事件的故事。
关闸事件
新中国成⽴后,葡萄⽛政府尚未与我国建交。
从内地去澳门,经过拱北海关,迎⾯有⼀座牌坊式的建筑,这便是着名的关闸。
古关闸是明代的中国政府修建的,⽬的是为了限制澳葡再向北扩张,关闸每⽉只开放六次,仅仅是为了从内地向澳门输出粮⾷,⽽平⽇就⽤六张封条封住。
新中国成⽴后,由于历史的缘故,澳门暂时仍归属葡萄⽛殖民者管理。
在关闸,中澳双⽅都设有岗哨:这边是澳门,那边是华界,各有四五个哨兵。
1952年7⽉15⽇,⼀宗鸡⽑蒜⽪的⼩事差点引发⼀场⼤祸,酿成中葡之间的⼤战。
这就是有名的关闸事件。
当时进驻拱北的解放军属于华南军区司令员叶剑英的部下,刚刚换防不久的⼠兵,有许多从来没有见过外国⼈。
驻守关闸的葡兵之中,有些是⾮洲兵团的⿊⼈,他们与解放军哨兵的岗位相距只有⼏⼗⽶。
⼀天,⼀名⿊⼈葡兵突然内急,在炮楼外拉开裤⼦就随地撒起尿来,两位解放军哨兵从没见过⿊⼈⼩便,忍不住哈哈⼤笑起来。
⿊⼈⼠兵⼀见解放军笑,以为是有意取笑,不由分说便端着枪发起怒来。
他怒骂不断,这边解放军也⿊着脸,虽然语⾔不通,但都从双⽅脸⾊上看出了不友好。
结果,⿊⼈哨兵越来越⽓,拿起步枪“啪”的⼀枪就打过来了。
两名解放军⼠兵急忙还击,还投了⼿榴弹以⽰警告。
随后双⽅分别向各⾃的上司报称受到突然袭击,要求增援。
最后,双⽅竟然动⽤了野战炮和重机枪开战。
葡军哪是⾝经百战的解放军的对⼿?⼏个回合下来就死伤累累。
冲突爆发之后,解放军部队封锁了边界,澳门每天依赖内地供应的粮油副⾷很快就出现短缺,陆路交通也马上中断。
关⼀闭,澳门即刻变成了死城,粮⾷、⽔、菜等民需物资都成了⼤问题。
⼀时间,澳门居民惊恐万分,谣⾔漫天。
有的说中共已调来⼀个师的兵⼒,在关闸北⾯架起了⼤炮;有的说中共要将澳门封锁起来,以后连⽔也没得喝了。
澳督史伯泰感觉到事情的严重,赶忙叫经济局长罗保给与中共有联系的南光公司打电话。
谁知对⽅答复说,公司的负责⼈都上⼴州开会去了,⽆法与之联系。
澳督想了⼀下,对罗保说:“你即刻跟商会的⼈联系⼀下,让他们给中共传个⼝信,说澳门政府⽆意将事态扩⼤,希望中共⽅⾯也加以克制。
”
深夜,罗保找到澳门商会会长马万祺,将澳督的意思告诉他,希望他与中共⽅⾯联系,寻求解决的办法。
马万祺便于当夜打电话到⼴州,向中共华南分局统战部部长饶彰风报告了澳门⽅⾯的消息。
就在澳门⽅⾯紧张地找关系与中⽅接头时,在⼴州梅花村30号中共华南分局的会议室⾥,叶剑英等⼈正在紧张地开会讨论。
会上⼤家情绪都很激动,有⼈主张⼲脆调⼀个师的部队去,造成⼤兵压境的形势,向澳门政府⽰威;也有⼈主张索性封锁边境,不运粮⾷、副⾷品过去,对他们进⾏经济制裁。
叶剑英⼀直没有发表意见,只是认真地倾听⼤家的发⾔。
与会者议论了好⼀阵,才发现书记始终没表态,于是便不约⽽同停了下来,把⽬光都集中到叶剑英⾝上。
这时,叶剑英从容不迫地说道:“新中国成⽴了,西⽅帝国主义对我们怀恨在⼼,搞重重封锁,想卡我们、压我们。
⼤家憋了⼀肚⼦⽓,有情绪是可以理解的。
况且这⼀次是澳葡⽅⾯先开枪挑衅,⼤家提出要惩治他们,很有道理啊!”
但是,叶剑英顿了顿,话锋⼀转:“可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葡萄⽛与那些⾄今仍到处称王称霸的帝国主义毕竟有区别。
⽑主席说过,在处理与这些国家的关系时,要区别对待,⼤国从严,⼩国从宽,最⼤限度地团结⼀切可以团结的⼈,以集中⼒量对付主要敌⼈。
澳门的居民多是我们的同胞,闭关、制裁,受害的还是我们的同胞!对关闸事件我们要慎重处理。
”
“如何处理呢?”有⼈问。
叶剑英端起茶呷了⼀⼝,继续说道:“我看,这只是个地⽅事件罢了,⽤不着⼤动⼲⼽。
”
正在这时,统战部长饶彰风匆匆⾛进会议室,附在叶剑英⽿边轻声嘀咕了⼀阵,叶剑英点点头,马上对着⼤家说:“刚才澳门商会马万祺先⽣来电话,说澳门当局希望双⽅接触,商量解决事件的办法,我看可以派⼈去和他们谈。
⽬前我国和葡萄⽛没有建⽴外交关系,不宜与澳门当局直接接触,可以叫他们委派两名民间代表来和我们谈。
”
最后会议决定,派港澳⼯委副书记黄施民和省外事处处长曹若茗,与澳门⽅⾯谈判。
在这次会上,⼤家商议,提出了三个谈判的条件:⼀是澳门当局必须保证不再发⽣此类事件;⼆是就关闸事件作出正式的书⾯道歉;三是赔偿损失。
黄曹⼆⼈于当天晚上就搭乘花尾渡到了中⼭⽯岐。
第⼆天⼀早,他们由⽯岐奔赴拱北关闸。
南光公司总经理柯正平,却⽐他们早⼀天赶回澳门。
此时知道黄施民和曹若茗已到,便再次驱车来到拱北。
三⼈经协商后,由柯正平通知澳督府罗保派⼈来谈判。
罗保得讯后,想到的最合适的⼈选,除了马万祺,就是澳门中华总商会理事长,被称作“澳门王”的何贤。
何贤接到罗保的电话时,正准备上床⼊睡。
关闸发⽣的事件,昨天他已知道全部经过,也听马万祺说过被罗保请去咨询的事。
于是,他在电话⾥说:“现在政府⼀⽅到底持什么态度呢?”
罗保在电话⾥谈了澳督的意见,说:“谈判只求不要将事态扩⼤,但要避开事件的责任,谁对谁错的问题免谈。
”
何贤⼀听,忍不住叫起来;“喂,⼤佬,这没得谈。
你碰撞了⼈家,好话都不说⼀句,你叫我怎么谈?”
罗保也知此事难以这样搪塞过去,只好对何贤说:“我也不能作主,您就当帮我解围吧!⽼实讲,哪⼀次有⿇烦都得劳你贤哥出马,你反正说丑说好都⼀样解决了,不是吗?”
何贤⽿根⼦软,禁不住罗保⼀再劝说,不好意思再计较,便只好答应去试试。
但是,他临了⼜加上⼀句:“我何贤⾯⼦再⼤,也要看帮得是否有道理。
没有道理,就没了⾯⼦,丑⼈我做不了啊!”
第⼆天⼀早,何贤会同马万祺⼀道,到了拱北关闸。
双⽅在海关⼀见⾯便开始谈判,由于何贤带来的澳⽅⼝信与中⽅要求相去甚远,会谈还没有深⼊进⾏,何贤⼆⼈便被顶回来了。
当天下午,何贤和马万祺只得⼜赶回澳门。
何贤回到家中已是晚上⼋点多钟,他顾不上吃饭,马上给罗保打电话转述了中⽅的态度和要求。
罗保马上把何贤的话转告澳督史伯泰,但是,史伯泰只是答应了保证不再发⽣类似事件这⼀条,其余两条都不答应。
罗保⼜把澳督的意思转告何贤,再求助的好话还未讲出⼝,何贤就说:“我是看在澳门⼏⼗万居民的份⼉上,才答应再去的。
你也不⽤多提我们,倒是应当多向澳督进⾔,请他早点改变态度才好解决。
”
何贤⼜说他要和马万祺亲⾃见澳督。
在澳督府,何贤转述了中⽅的意见,然后,劝史伯泰说:“其实,中⽅已经作了相当的让步。
他们想要困住澳门,只不过是举⼿之劳,轻⽽易举的事。
如果真搞僵⾛到这⼀步,⼈家再提出什么要求,你们都只得乖乖答应,那时更没⾯⼦!⼀⼈让⼀步,双⽅有个坦诚态度,您的态度缓和了,我看,这才是解决⽬前困难的办法。
”
澳督史伯泰听了何贤的话,久久不表态。
最后,他才说:“让我再考虑⼀下,明天早上答复你们。
”
第⼆天早上,罗保打来电话,说澳督同意了中⽅提出的全部条件。
何贤、马万祺⼜启程前往拱北关闸。
事后多年,何贤回忆这⼀段历史说:“我那次上内地作传达,去过⼆⼗⼏次,⼀⽇两三次的情形都有……那时两国⽆邦交,我们夹在中间没法明着向谁,⾃⼰是中国⼈,却代表着葡⼈政府,怎么办?唯有两头讲好啦!”
这⼀天,谈判终于成功了。
澳门当局正式向中⽅递交道歉书。
拖了⼀个⽉的关闸事件,终于得到和平解决。
背景资料
1949年10⽉中华⼈民共和国成⽴后,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宣布,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庄严申明⾹港、澳门⾃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主张在条件成熟时,通过和平谈判的⽅式来解决这⼀历史遗留问题。
在未解决前,暂时维持现状。
鉴于⾹港、澳门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提出了在⾹港、澳门实⾏“长期打算,充分利⽤”的⽅针。
⼴东解放后,为了⽀持解放海南岛和⼴西,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书记、⼴东省⼈民政府主席叶剑英指⽰柯麟、柯正平在澳门成⽴贸易机构——南光有限公司,设法筹集解放军急需物资,通过澳门进⼊⼴州。
南光公司公开注册时间较晚,为1950年5⽉,后来澳葡当局承认为中国在澳门的代表机构。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为了冲破美国的“禁运”,叶剑英指⽰加快南光公司的发展,由南光公司负责聘请何贤、马万祺等爱国知名⼈⼠协助,筹措中国⼈民志愿军急需的战略物资。
长期以来,中共在澳门⼀直有党组织和党员在秘密活动。
新中国成⽴初期,中共在澳门的组织处于秘密状态。
但在抗美援朝后,中共在澳门的有组织活动逐步半公开化。
在澳门,设有中共澳门分党委,直属港澳⼯委领导,⽽港澳⼯委的上级则是叶剑英为第⼀书记的华南分局。
澳门分党委的对外活动由南光公司总经理柯正平出⾯。
葡萄⽛澳门当局承认柯正平是中国政府在澳门的代表。
⼴东解放初期,中国和葡萄⽛澳门当局⼀直相安⽆事。
但没有料到,1952年7⽉却因澳门关闸事件,引起中葡关系⼀度相当紧张。
由于叶剑英正确地贯彻执⾏了⽑泽东的指⽰,因此得到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