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十九中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测试(有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生活中的很多热现象可以用物理知识来解释,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体温计给发烧病人测量体温后放在o 20C 的室内,体温计一直显示着o 39C 的示数,说明水银这种物质具有“热胀冷不缩“的反常特性
B .课本上说,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o 0
C ,弦外之音,就可以解读为:冰的熔点与气压有关
C .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蒸发带走热量
D .湿衣服挂在阴凉处也能变干,是因为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2.如图所示,甲容器内装有水,乙试管内也装有水,并通过甲容器密封盖上的孔插入甲容器的水中,且乙试管与密封盖紧密接触。

现给甲容器加热,则经过一段时间后( )
A .甲容器内的水先沸腾
B .乙试管内的水先沸腾
C .甲容器、乙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
D .甲容器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会沸腾
3.关于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的区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体温计与常用的液体温度计仅是长短不同而已
B .体温计和常用液体温度计的结构都相同
C .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可离开人体后再读数,但常用的液体温度计读数时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D .不仅使用体温计前需用力甩动,而且使用常用的液体温度计前也要甩动
4.天津一年四季分明、美景如画。

如图所示的自然美景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 .春天,冰雪消融 B .夏天,露珠晶莹 C .秋天,大雾弥漫 D .冬天,霜满枝头
5.自然界水循环的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的是( )
A .雨水汇入江河流向大海
B .积雪熔化成水汇入江河
C .云中小水滴变成小冰晶
D .海洋中水蒸发升上天空
6.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
A.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50℃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10℃
C.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39℃D.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20℃
7.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放热的是()
A.春天到来,冰雪消融B.夏天中午,干冰保鲜
C.秋天早晨,大雾散去D.冬天夜晚,霜挂树枝
8.根据表中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物质熔点°C沸点°C
酒精-11778
水银-39357
铅3281740
A.酒精温度升高到90°C变成液态
B.南极气温接近-60°C时,应选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
C.铅的凝固点是328°C
D.水银在-39°C熔化时吸热,温度升高
9.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物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2017年1月习主席向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屠呦呦研究员颁奖。

2019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勋章﹣﹣“共和国勋章”。

屠呦呦在60年代尝试用加热青蒿水溶液的方法使其沸腾,从而去除水分以提取药物,但提取效果并不理想,她猜想: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药物被破坏掉了,对此,可采用的方法是
()
A.用微火加热使溶液慢慢沸腾
B.用旺火加热缩短沸腾的时间
C.减小容器内的气压
D.增大容器内的气压
10.下列自然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A.冰雪消融
B.薄雾缥缈
C.露珠晶莹
D.霜满枝头
11.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烧杯内可直接使用100℃的沸水
B.甲、乙两图都会发生碘的升华现象
C.甲图实验比乙图实验更合理
D.乙图碘锤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比甲图碘锤中多1种
12.我国漠河以北地区最低温可达-52.3℃,下表为一些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根据下表判断,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应选用()
水水银酒精乙醚
凝固点/℃0-39-117-114
沸点/℃1003577835
A.酒精温度计B.乙醚温度计
C.水温度计D.水银温度计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体温计的测量范围(量程)是______℃,分度值是______℃,其测得的体温值为______℃。

14.在测量温度时,有时需要考虑温度计本身吸热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如被测物体的质量很小,但温度较高时,温度计吸收热量就会使被测量物体温度___________(选填“上
升”、“降低”或“不变”)。

为了使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应选择___________(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

(两种温度计玻璃泡的容积相同)[已知c酒精=2.4×103J/(kg•℃),ρ酒精=0.8×103kg/m3,c水银=0.14×103J/(kg•℃),ρ水银=13.6×103 kg/m3] 15.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可知通常情况下:
物质名称固体水银固体酒精固体煤油铜钢
熔点/℃-39-117-3010831515
(1)酒精在-113℃时是______态;
(2)南极的最低温度可达-90℃,在那里可以用______温度计;
(3)铜块掉入钢水中______熔化。

(填“会”或“不会”)
16.环保冰箱利用环戊烷代替氟利昂,压缩机通过______方式使其发生______(物态变化),再送入冰箱内______(物态变化)带走内部热量。

17.如图所示,是两种固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图甲所对应的固体属于 __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理由是 ________ ;
(2)图乙是某固体的熔化图像,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的是图中的 ________ 段,在此过程中,混合物需要 ________ 热量。

18.日光灯管用久了两端会发黑,是因为管内钨丝中的钨______(填物态变化)而形成的。

钨是晶体,它的熔点为3410℃,则它的凝固点为_______℃,凝固过程中需要_______(选填“吸热”、“放热”),温度______。

(选填“升高”、“降低”、“不变”)19.伽利略曾说过:“一切推理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

宋老师在实验室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记录下来温度—时间关系并描绘了如图所示的图像,请你由图像分析:甲物质的沸点_____(选填“一定”、“一定不”或“不一定”)是80℃;乙物质在6~10min内_____(选填“一定”、“一定不”或“不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20.如图,一个充满气体的细长颈的球形瓶,倒插在装有红色液体的容器中,红色液面清晰可见,这是伽利略在1603年制作的世界上的第一支气体温度计,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判
断,细管上的最大刻度值应在管的________(选填“上”或“下”)端。

三、解答题
21.夏天,小佳与小林一起去喝饮料,在温度适宜的饮料室内,小佳点了杯热咖啡,小林点了杯冰柠檬茶,如图所示。

过了一会儿,他们发现各自的杯壁上都出现了小水珠。

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判断两只杯子上的水珠分别出现在杯壁的内侧还是外侧,并分别说明其原因。

答:______。

22.图是八年级小敏同学开展的一次课外小实验.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她将冰块放人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
......
低于
.....请你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对上述加点的文..,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
..0℃
字作出解释:
(1)_____;(2)_____.
23.人们常将新鲜蔬菜装在塑料袋内并密封,放在冰箱冷藏室中保存.在夏天,当把装有蔬菜的塑料袋从冰箱中取出后,看到塑料袋内、外都有水珠.请解释这个现象.
24.夏天,持续数日的高温天气,下了一场急雨,雨后,山林中升起了飘渺的白雾,请分析说明白雾形成的原因。

25.小汽车和客车后面的玻璃上贴有一些平行的线条,对此,小明认为是为了美观,小丽认为跟后边车辆射来的灯光有关,为此他们采访了小车司机,没想到司机叔叔只知道它们是一整根金属线,通电可以发热,除此之外也不知道它有什么作用.你能帮他们解释吗?________-
26.如图,晴朗的夏天,刚从游泳池出来的人却感觉很冷,如果吹来一阵微风,会感觉更冷。

你能解释原因吗?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20C的室内,A.体温计是利用水银的热胀冷缩原理,体温计给发烧病人测量体温后放在o
39C的示数,是因为玻璃泡上方有一个弯曲的缩口,体温计离开身体体温计一直显示着o
后,液柱不会立刻回到玻璃泡,故A错误,A符合题意;
B.课本上说,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o0C,弦外之音可以解读为冰的熔点与气压有关,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蒸发吸热,所以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湿衣服挂在阴凉处也能变干,是因为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B
解析:B
甲容器为密封结构,类似高压锅,因为液体的沸点跟液面处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所以甲容器中水沸点超过了100℃,此时乙试管中的水已经沸腾。

故乙试管中的水先沸腾,故B项符合题意。

故选B。

3.C
解析:C
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在结构上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体温计的玻璃泡与毛细管连接处的管径特别细,且略有弯曲,而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没有这一结构;正因为这个区别,体温计离开被测物体时,液柱在弯曲处断开,保证示数不变,所以,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可离开人体后再读数,常用的液体温度计读数时不能离开被测物体;由于体温计液柱不能自己进入玻璃泡内,所以用体温计前需用力甩动,而常用的液体温度计不能甩动;可见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的区别不仅是长短不同。

故选C。

4.D
解析:D
【分析】
解答此题要知道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要根据物质变化前后的物态特征判断是否属于凝华现象。

A.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C
解析:C
A.雨水汇入江河流向大海,这个雨水的位置是发生变化的,这是机械运动,不涉及到放热或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
B.积雪熔化成水汇入江河,雪是固体,熔化时要吸收热量,故B不符合题意;
C.云中小水滴变成小冰晶,从液态水凝固成固态冰晶,凝固要放出热量,故C符合题意;
D.海洋中水蒸发升上天空,液态水汽化成水蒸气,汽化要吸收热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C
解析:C
A.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水还在沸腾温度约为100℃,故A不符合题意;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低于0℃,故B不符合题意;
C.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39℃,故C符合题意;
D.加冰的橙汁饮料没有凝固,温度不会低于0℃,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D
解析:D
A.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
B.干冰保鲜,是利用干冰升华来致冷,升华吸热,故B不符合题意;
C.大雾散去,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C不符合题意;
D.霜挂树枝,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C
解析:C
A.90°C的酒精应该是气态,因为由表中数据可知:酒精的沸点是78°C,故A错误;B.南极气温接近-60°C时,不能用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因为在这时,水银已经凝固,故B错误;
C.由表可知,铅的熔点是328°C,晶体得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故C正确;
D.-39°C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水银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此时温度就是-39°C,故D错误。

故选C。

9.C
解析:C
AB.用微火和旺火加热液体,液体沸腾时温度都是相同的,不能降低沸点,故A错误,B 错误;
C.减小容器内的气压,可以降低液体的沸点,使药物在低温下蒸发,故C正确;
D.增大容器内的气压,可以降升高液体的沸点,使药物在高温下蒸发,药物被破坏,故D错误。

故选C。

10.A
解析:A
A.冰雪消融的过程属于熔化,该过程吸收热量,故A符合题意;
B.雾的形成属于液化,该过程放出热量,故B不符合题意;
C.露珠的形成属于液化,该过程放出热量,故C不符合题意;
D.霜的形成属于凝华,该过程放出热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D
解析:D
A.因为碘的熔点为113.7℃,高于沸水的温度,故可以使用100℃的沸水,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甲、乙两图都会发生碘的升华现象,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D.甲图,“碘锤”在水中加热,热水的温度约为100℃,碘的熔点为113.7℃,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所以碘不会熔化;碘颗粒吸热会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则该物态变化为升华;图乙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800℃,高于碘的熔点113.7℃,碘吸热可能升华,可能熔化而且熔化后的液态碘还可能汽化;所以图甲的加热方式更合理;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2.A
解析:A
我国漠河以北地区最低温可达-52.3℃,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所用的物质凝固点应低于这个温度;在温度较高的地方温度会超过40℃,物质的沸点应高于这个温度;为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使用,由表可知酒精温度计符合要求。

故选A。

二、填空题
13.35~4201368
解析:35~420.136.8
[1]从图中可以看到,体温计最左端是35℃,最右端是42℃,那么它的量程是35~42℃。

[2]再观察35℃~36℃之间,有10个刻度,即1℃里有10个刻度,那么分度值是0.1℃。

[3]从图中可以看到,体温计的液面在36℃与37℃之间第8个刻度,那么其测得的体温值
为36.8℃。

14.降低水银
解析:降低 水银
[1]当被测物体温度较高时,该物体就会和温度计发生热传递,自身的温度降低。

[2]若体积相同的水银和酒精吸收相同的热量,则
c c V t V t ρρ∆=∆水银水银水银酒精酒精酒精
代入数据整理得
120=119
t t ∆∆水银酒精 所以等体积的水银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高,所以为了使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应选择水银温度计。

15.液酒精会
解析:液 酒精 会
(1)[1]由于固态酒精的熔点为-117℃,-113℃高于酒精的熔点,所以此时为液态。

(2)[2]-90℃时,水银、煤油、铜、钢等都处于固态,酒精处于液态,所以可以用酒精温度计。

(3)[3]钢的熔点高于铜的熔点,钢为液态时温度高于或等于1515℃,远高于铜的熔点,因此铜会熔化。

16.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气体体积液化汽化
解析: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气体体积 液化 汽化
[1][2]电冰箱在工作时,通过压缩机压缩环戊烷气体的体积使其液化变为液体。

[3]液态环戊烷进入到冰箱后汽化吸收热量,将冰箱内的热量带走。

17.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没有保持不变BC 吸收
解析:非晶体 熔化过程中,温度没有保持不变 BC 吸收
(1)[1][2]由图甲知,此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在升高,没有保持不变,所以是非晶体。

(2)[3][4]由图乙知,此固体在BC 段温度保持不变,是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在熔化过程中,温度虽然不变,但需要不断吸热。

18.升华3410放热不变
解析:升华 3410 放热 不变
[1]日光灯在发光时温度较高,钨丝表面的钨会升华变成气态,在灯熄灭时温度降低,气态的钨又会凝华变成固态附在灯的内壁。

[2]同一种晶体,它的凝固点与熔点是相等的,故钨的凝固点也为3410℃。

[3][4]晶体凝固时放出热但温度不变。

19.不一定不一定【分析】晶体的熔化和液体的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解析:不一定 不一定
【分析】
晶体的熔化和液体的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1]甲乙两种物质不能确定其本身的状态,不知道是晶体的熔化还是液体的沸腾,故不能确定是熔点还是沸点。

[2]由于不能确定图像是晶体的熔化还是液体的沸腾,故不能确定乙物质在6~10min内的状态。

20.下
解析:下
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球形容器中的空气受热膨胀推动液柱下降;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球形容器中的空气遇冷收缩液柱在大气压作用下升高。

所以空气温度计的最大刻度值在下方,最小刻度值在上方。

三、解答题
21.见解析
小佳杯中装的是热咖啡,杯内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杯子的内壁,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杯子的内壁上;小林杯中放的是冰柠檬茶,杯外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杯子的外壁,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杯子的外壁上。

22.有杂质的冰的凝固点低于0℃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
【解析】(1)测得易拉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的原因是:将冰块放人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使冰中参入杂质,降低了冰的熔点,使冰容易熔化;
(2)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在易拉罐的外底部形成霜。

点睛:本题考查了晶体的特点,主要是考查熔点与杂质是否有关,以及凝华现象,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要有所认识。

23.把装蔬菜的塑料袋放入冰箱后,塑料袋内蔬菜蒸发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在塑料袋内侧形成小水珠;把装蔬菜的塑料袋从冰箱中取出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塑料袋液化,在塑料袋外面形成小水珠.
【解析】
答:把装蔬菜的塑料袋放入冰箱后,塑料袋内蔬菜蒸发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在塑料袋内侧形成小水珠;把装蔬菜的塑料袋从冰箱中取出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塑料袋液化,在塑料袋外面形成小水珠.
24.见解析
急雨过后,空气温度还较高,雨水会快速蒸发,产生大量的水蒸汽;蒸发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空气的温度逐渐降低;水蒸汽遇冷液化形成大量小水珠聚在一起,形成白雾。

25.答:冬天气温太低时,空气中水蒸气会凝华成小冰晶或液化成小水珠沾在玻璃上,妨碍视线,危害行车安全,给电热丝通电,可除去小冰晶和小水珠.
【解析】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
解答:答:冬天气温太低时,空气中水蒸气会凝华成小冰晶或液化成小水珠沾在玻璃上,妨碍视线,危害行车安全,给电热丝通电,可除去小冰晶和小水珠.
26.见解析
液体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且液体表面上方的气流速度影响蒸发快慢;游泳的人从水中上岸后身上沾有水,水蒸发会从皮肤上吸热导致体表温度降低,所以会感到有些凉;风一吹,加快了水分的蒸发,所以会感到更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