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中学II部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淮安中学II部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一、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1-4题。

想像
(英国)凯•杰罗姆
①记得那天,我到大英博物馆去查阅有关接触性枯草热的治疗情况,我猜我大概得了这种病。

②取下一本医书,我一口气读完了所有的相关内容。

然后,我懒散地胡乱翻着书页,粗略地研究起疾病来。

没等看完一连串的病症征兆,我便意识到自己恰恰得了这种病。

③我坐在那里呆呆地发愣,陷入绝望之中。

过了好一会儿,我又拿起那本书,翻了起来。

翻到伤寒——仔细看了它的各种症状,我发现我又得了伤寒,想必我得此病已经好几个月了,竟然还茫然不知。

不知我还患有其它什么疾病﹖
④翻到舞蹈病,我发现,正如我预先料想的那样,我也患有这种疾病。

我开始对自己的病情产生了兴趣,并决定一查到底。

我开始按字母顺序逐个检查——翻到疟疾,我知道自己已经出现了疟疾的某些症状,两个星期后进入急性发作期;翻到肾小球肾炎,我心中稍微感到一丝安慰——我得的只是其中较轻一种,就目前状况而言,我还可以活上几年。

此外,我还染上了霍乱,并伴有严重的并发症。

而白喉对我来说似乎是与生俱来的疾病。

我不厌其烦地按照26个字母统统检查了一遍,结果发现,惟一没有得上的疾病就是髌前囊炎。

⑤起初,我对此颇有些伤感,心中似有几分失落。

为什么我没有得上髌前囊炎呢﹖不过,过了一会儿,我的心渐渐变得开朗起来。

我想,从药理学讲,我不是已经得了其它各种常见的疾病了吗﹖没有得上髌前囊炎那就算了吧!反正痛风已经处于恶性晚期了。

⑥我陷入了沉思。

我想,从医学角度来说我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病例,对于医学院学生来说,我更是一个极为难得的病例!如果学生们有了我,他们也就无须到医院去实习了——我就是他们的“实习医院”。

他们所要做的就是在我身上研究研究,然后就可以拿到他们的毕业文凭了。

⑦我不知道自己究竟还能活多久,我得做一番自我检查。

我摸了摸自己的脉搏。

起初,我什么也摸不着,不久那脉搏又突然跳了起来。

我掏出怀表,测算脉搏的次数,大概每分钟147次。

我又摸了摸心脏,竟然发现它已经停止跳动了!后来,我渐渐意识到我的心脏还在那里,想必也没有停止跳动。

只是我对此无法解释而已。

我看了看自己的舌头——我尽量把舌头伸得长长的,闭上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来检查。

我只能看见自己的舌尖,得到的惟一收获是:我比以前更加确信我得了猩红热。

⑧走进阅览室的时候,我是一个健康快乐的人,出来的时候我变成了拖着衰弱病躯的重症病人。

⑨于是,我去看了医生。

他是我的一位好友,他摸了摸我的脉搏,又看了看我的舌头,后来不知怎么地谈起了天气。

之后他问:“你究竟哪里不舒服﹖”
⑩我说:“老兄,我不会告诉你我得了什么病,让你白费那么多时间。

不过,我可以告诉你我没有得什么病——我没有得髌前囊炎。

除此之外,什么病我都有。


⑾我还把自己是如何发现这些疾病的过程如实告诉了他。

⑿随后他解开我的衣服,紧握着我的一只手腕,在我胸部一阵乱敲;又把脑门贴到我的身上。

最后他坐了下来,开了一个处方,然后把它叠起来递给我。

我接了过来,随手揣进衣兜里,走了出去。

⒀我径直来到一家最近的药店,药剂师看了看处方,又将它退了回来。

⒁他说他不收这种处方。

⒂“你不是药剂师吗﹖”我问。

⒃“我是药剂师。

如果我经营一个合作商店兼营家庭旅馆的话,我倒是可以为你效劳。

可我只是一个药剂师,我无能为力。


⒄我看了看那处方,上面写道:“一磅牛排,外加一品脱苦啤酒,每隔6小时服用一次;每天早晨散步10英里;每天晚上11点上床睡觉。

此外,不要满脑子都装些你不明白的东西。


【注】品脱:英国计量单位
1、小说主人公称自己是“实习医院”,请谈谈它的意思和表达效果。

(4分)
2、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4分)
答:
3、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中画线部分作简要分析。

(8分)
答:
4、结合小说主旨,你怎样理解医生为“我”开出的“处方”?小说以“处方”作结有何妙处?(6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董师傅游湖
宗璞
董师傅在一所大学里做木匠已经二十几年了,做起活儿来得心应手,若让那些教师们来说,已经超乎技而近乎道了。

他在校园里各处修理门窗,无论是教学楼、办公楼、教师住宅或学生宿舍。

都有他的业绩。

在一座新造的仿古建筑上,还有他做的几扇雕花窗户,雕刻十分精致,那是他的杰作。

董师傅精通木匠活儿,也对校园里的山水草木很是熟悉。

若是有人了解他的知识,可能聘他为业余园林鉴赏家,其实他自己也不了解。

一年年花开花落,人去人来;教师住宅里老的一个个走了,学生宿舍里小的一拨拨来了。

董师傅见得多了,也没有什么特别感慨的。

家里妻儿都很平安,挣的钱足够用了,日子过得很平静。

校园里有一个不大的湖,绿柳垂岸,柳丝牵引着湖水,湖水清澈,游鱼可见。

董师傅每晚收拾好木工工具,便来湖边大石上闲坐,点上一支烟,心静如水,十分自在。

不知为什么,学校里的人越来越多,校园渐向公园靠拢。

每逢节日,湖上亭榭挂满彩灯,游人如织。

一个“五一”节,董师傅有一天假。

他傍晚便来到湖边,看远处楼后夕阳西下,天渐渐暗下来,周围建筑物上的彩灯突然一下子都亮起来,照得湖水通明。

他最喜欢那座塔,一层层灯光勾勒出塔身的线条;他常看月亮从塔边树丛间升起。

这时月亮却看不见。

也许日子不对,也许灯太亮了。

他并不多想,也不期望。

他无所谓。

有人轻声叫他,是前日做活儿那家的女工,是他的大同乡,名唤小翠。

她怯怯地说:“奶奶说我可以出来走走,现在我走不回去了。

”董师傅忙灭了烟,站起身说:“我送你回去。

”想一想,又说:“你看过了吗?”小翠仍怯怯地说:“什么也没看见,只顾看路了。

”董师傅一笑,领看小翠在熙攘的人群中沿着湖边走,走到一座小桥上,指点说:“从这里看塔的倒影最好。

”通体发光的塔,在水里也发着光。

小翠惊呼道:“还有一条大鱼呢!”那是一条石鱼,随着水波荡漾,似乎在光辉中跳动。

又走过一座亭子,那是一座亭桥,从亭中可以环顾四周美景。

远岸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更加似雪如金,近岸海棠正在盛期,粉嘟嘟的花朵挤满枝头,好不热闹。

亭中有几幅楹联,他们并不研究。

董师傅又介绍了几个景点,转过山坡,走到那座仿古建筑前,特别介绍了自己的创作——雕花窗户。

小翠一路赞叹不已,对雕花窗户没有评论。

董师傅也不在意,只说:“不用多久,你就惯了,就是这地方的熟人了。

大家都是这样的。

”他顿了一顿,又说:“可惜的是,有些人整天对着这湖、这树,倒不觉得好看了。


俩人走到校门口,董师傅在一个小摊上买了两根冰棍。

俩人举着冰棍,慢慢走。

一个卖花的女孩跑过来,向他们看了看,转身去找别人了。

不多时,小翠说她认得路了。

董师傅叮嘱小翠,冰棍的木棒不要随地扔,自己转身慢慢向住处走去。

他很快乐。

5、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4分)
答:
6、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

(7分)
7、按照下面的要求,分析这篇小说中的表现手法。

(6分)
(1)董师傅每晚到湖边闲坐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答:
8、这篇小说意蕴丰富,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

请结合作品,分别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8分)
(1)文末说“他很快乐”。

请举例说明董师傅快乐的缘由。

(说出两点即可)
答:
(2)小说中将“校园渐向公园靠拢”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请结合这一背景,谈谈这篇小说给你带来什么启示。

(围绕某一方面谈即可)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记住回家的路
周国平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

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

我想,人生也是如此。

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支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

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

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

机会诱惑着人去尝试,压力逼迫着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

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

年轻的心灵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

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

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

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

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

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

一个人唯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宁静的需要。

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

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同一个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

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

外面的世界布满了纵横交错的路,每一条都通往不同的地点。

那只知死死盯着外部生活的人,一心一意走在其中的一条上,其余的路对于他等于不存在。

只有不忘外部生活且更关注内心生活的人,才能走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同时始终是走在他自己的路上。

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寻找到回家的路。

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

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

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

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

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有意义的事,并且一心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

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以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

我们
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有删改)
9、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答:
10、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4分)
⑴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定有路途。

(2分)
答:
⑵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

(2分)
答:
11、结全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记住回家的路”的理解。

(4分)
答:
12、文章最后一段说:“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

”请结合全文,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发。

(6分)
答: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3-16题。

时间怎样地行走
迟子建
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着的一道风景。

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因为它常梦着时间,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

到了指定的时间,我们得起床上学,得做课间操,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觉。

虽然说有的时候我们还没睡够不想起床,在户外的月光下还没有戏耍够不想回屋睡觉,都必须因为时间的关系而听从父母的吩咐。

他们理直气壮呵斥我们的话与挂钟息息相关:“都几点了,还不起床!”要么就是:“都几点了,还在外面疯玩,快睡觉去!”这时候,我觉得挂钟就是一个拿着烟袋着我们脑门的狠心的老头,又凶又倔,真怒把他给掀翻在地,让它永远不行走。

在我的想象中,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古板。

但有时候它也是温情的,在除夕夜里,它的每一声脚步都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可以在子时钟声敲响后得到梦寐以求的压岁钱,想着用这钱可以买糖果来甜甜自己的嘴,真想在雪地上畅快地打几个滚。

我那时天真地以为时间是被一双神秘的大手放在挂钟里的。

它每时每刻地行走着,走得不慌不忙,气定神凝,不会因为贪恋窗外鸟语花香的美景而放慢脚步,也不会因为北风肆虐大雪纷飞而加快脚步。

它的脚,是世界上最能禁得起诱惑的脚,从来都是循着固定的轨迹行走。

我喜欢听它前行的声音总是一个节,好像一首温馨的摇篮曲。

时间在挂钟里,与我们一同经历着风霜雨雪、湖源湖落。

我上初中以后,手表就比较普及了。

我看见时间躲在一个小小的圆盘里,在手腕上跳舞。

它跳得静悄悄的,不像墙上的挂钟那么清脆悦耳,“滴答——滴答——”的声音不绝于耳。

手表里的时间给我一种鬼鬼崇崇的感觉,少了几分气势和严,以明明到了上课时间,我还会磨赠一两分钟再进教室,手表里的时间也就因此显得有些落实。

后来,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时间栖身的地方就多了。

项链坠可以隐藏着时间,台历上镶嵌着时间,玩具里放置着时间,至于电脑和手提电话,只要我们一打开它们,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有时间。

时间如果是一样到处闪烁着,它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显得匆匆了。

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

我在梳头时发现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的雪一样了我的眼睛。

我知道时间其实一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

我还看见,时间在母亲的口腔里行走,她的牙齿脱落得越来越多。

我明白时间让花朵绽放的时候,也会让人的眼角绽放出花朵——鱼笔纹。

时间让一棵青春的小树越来越枝繁叶茂,让车轮的辐条越来越沾染上锈链,让一座老屋逐渐鸵了背。

时间好似变戏法的魔术师,突然让一个活生生的人瞬间消失在他们辛勤劳作过的土地上,我的祖父、外祖父和父亲,就让时间给无声地接走了,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脚印,又能在黑令的梦中见到他们依稀的身影。

他们不在了,可时间还在,它总是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着——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在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在梦中。

我终于明白挂钟上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

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

我们和时间如同一对伴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13、怎样理解“它在清晨的曙,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在文中的含意?(4分)
答:
14、文章是围绕人的成长与对时间的感受来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6分)
答:
15、文章描绘了“时间”的各种行走方式,请简要概括。

(6分)
答:
16、文章写到“不朽”的“时间”“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请根据文意简要分析作者对“人”和“时间”关系的观点和态度。

(6分)
答: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季羡林
①我从来没有喜欢过雾。

②抵达加德满都的第二天凌晨,我一起床,推开窗子:外面是大雾弥天。

昨天下午我们从加德满都的大街上看到城北面崇山峻岭,层峦叠嶂,个个都戴着一顶顶的白帽子,这些都是古雪峰,在阳光下闪出了耀眼的银光。

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这种景象,我简直像小孩子一般地喜悦。

现在大雾遮蔽了一切,连那些万古雪峰也隐没不见,一点影子也不给留下。

旅馆后面的那几棵参天古树,在平常时候,高枝直刺入晴空,现在只留下淡淡的黑影,衬着白色的大雾,宛如一张中国古代的画。

昨天抵达旅馆下车时,我看到一个尼泊尔妇女背着一筐红砖,倒在一大堆砖上。

现在我看到一个男子,手里拿着一堆红红的东西,我以为他拿的也是红砖。

但是当他走得近了一点时,我才发现那一堆红红的东西簌簌抖动,原来是一束束红色的鲜花。

我不禁自己笑了起来。

③正当我失神落魄地自己暗笑的时候,忽然听到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咕咕的叫声。

浓雾虽然遮蔽了形象,但是却遮蔽不住声音。

我知道,这是鸽子的声音。

当我倾耳细听时,又不知从哪里传来了阵阵的犬吠声。

这都是我意想不到的情景。

我万万没有想到,我在加德满都学会了喜欢的两种动物――鸽子和狗,竟同时都在浓雾中出现了。

难道浓雾竟成了我在这个美丽的山城里学会欣赏的第三件东西吗?
④世界上,喜欢雾的人似乎是并不多的。

英国伦敦的大雾是颇有一点名气的。

有一些作家写散文、写小说来描绘伦敦的雾,我们读起来觉得韵味无穷。

对于尼泊尔文学我所知甚少,我不知道,是否也有尼泊尔作家专门写加德满都的雾。

但是,不管是在伦敦,还是在加德满都,明目张胆大声赞美浓雾的人,恐怕是不会多的,其中原因我不甚了了,我也没有那种闲情逸致去钻研探讨。

我现在在这高山王国的首都来对浓雾大唱赞歌,也颇出自己的意料。

过去我不但没有赞美过雾,而且也没有认真去观察过雾。

我眼前是由赞美而达到观察,由观察而加深了赞美。

雾能把一切东西:美的、丑的、可爱的、不可能的,都给罩上一层或厚或薄的轻纱,让清楚的东西模糊起来,从而带来了另外一种美,一种在光天化日之下看不到的美,一种朦胧的美,一种模糊的美。

⑤一些时候以前,当我第一次听到模糊数学这个名词的时候,我曾说过几句怪话:数学比任何科学都更要求清晰,要求准确,怎么还能有什么模糊数学呢?后来我读了一些介绍文章,逐渐了解了模糊数学的内容。

我一反从前的想法,觉得模糊数学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

在人类社会中,在日常生活中,在社会
科学和自然科学中,有着大量模糊的东西。

无论如何也无法否认这些东西的模糊性。

承认这个事实,对研究学术和制订政策等等都是有好处的。

⑥在大自然中怎样呢?在大自然中模糊不清的东西更多。

连审美观念也不例外。

有很多东西,在很多时候,朦胧模糊反而更显得美。

月下观景,雾中看花,不是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吗?在这里,观赏者有更多的自由,自己让自己的幻想插上翅膀,上天下地,纵横六合,神驰于无何有之乡,情注于自己制造的幻象之中;你想它是什么样子,它立刻就成了什么样子,比那些一清见底、纤毫不遗的东西要好得多,而且绝对一清见底、纤毫不遗的东西,在大自然中是根本不存在的。

⑦我的幻想飞腾,忽然想到了这一切。

我自诧是神来之笔,我简直陶醉在这些幻象中了。

这时窗外的雾仍然稠密厚重,它似乎了解了我的心情,感激我对它的赞扬。

它无法说话,只是呈现出更加美妙更加神秘的面貌,弥漫于天地之间。

(选自《中华散文珍藏本从书·季羡林卷》,有删节)
17、文章的第②、③自然段中着重写到了关于鲜花和动物的细节。

从本文的主旨来看,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雾的哪些特点?从艺术表达效果来看,这些细节描写又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8、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第⑤自然段的主要观点,不超过20字。

(3分)
答:
19、“月下观景,雾中看花,不是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吗?”根据第⑥自然段的内容,谈谈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5分)
答:
20、本文以雾为线索展开,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6分)
答: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
大地苍凉而贫瘠,宕泉河已经干涸,只剩时间和风在河床上流淌。

一段最鲜活的历史就住在这贫瘠的表皮下……
这是历史的另一种写法。

我,越过历史上那些小脚婆姨的时代,越过阉割了的宦官的时代,走进地层,走进敦煌,一下接通我
们文明的另一个源流。

时光早已远去,那些曾经吹过旷野的风还留在衣带上;描绘的手早已化入尘埃,从他们手底流溢出来的色彩还在;丰美的水草已成荒漠,从那里生长起来的繁荣却留在洞窟里。

一场色彩与线条的盛会:灵动的肢体,飘飞的衣带,蘸着宝石的颜色自如地流转。

在古中国的历史上,漫漫黄沙下,原来掩藏着这般自由的灵魂,这般高扬飘逸,这般酣畅淋漓,这般辉煌壮丽!当一个美丽的飞天曳着长长的衣带绕楼穿窗而过时,我们的灵魂也跟着飘飘悠悠,仿佛鱼鳝从水中一滑而过,人怎么可以把一根带子舞成这样,像一条河,像一道绵长的波浪线,像沙丘上飞舞的风,一个民族用它的灵魂在这根带子上舞过千年。

洞窟外面,风把沙丘牵动过一轮又一轮,一千多年的风一直在上面吹拂,河水跟着它在流淌。

桑叶上的阳光在上面闪烁,生命在上面歌唱,从绸带的飘飞里,我听到一股强劲的音乐。

那是生命的狂欢。

生命在洞壁上奔涌了
一千年。

一匹迈着舞步的马。

绘画人将灵魂里的歌声流泻到马步上--大地就是琴键,马蹄踩踏在音乐上,一股泉流般的乐音从马蹄下升起,把你和马一起浸入其中。

一位美丽的女菩萨。

一千多年前的泥土,竟然塑造出这般鲜活的肉体,认人油然而生爱心。

她就像是邻居家年轻的少妇,脸上洋溢着愉快的光辉,丰腴的手臂叫人想偷偷伸过手去摸上一摸。

瞧她那隐然含笑的样子,应该是不会生气了。

神和佛在这里传达着人间的欢娱。

一幅童子嬉戏图。

嬉戏中的儿童,那份童稚天真,那份童趣,或许他们天生地一下就接近了真正的经
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