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环境保护》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与环境保护》教学设计
第一篇:《化学与环境保护》教学设计
《化学与环境保护》教学设计新华三中陈晓东【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了解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危害。

2、了解大气臭氧总量减少的原因、产生的危害和保护臭氧层的措施。

3、理解酸雨的形成原因,了解我国主要的酸雨分布区以及防治酸雨的主要措施。

(二能力目标:
1、联系实际,调查当地大气污染情况,提出防治措施。

2、学会应用有关图表和资料,揭示问题,总结规律,进行综合分析。

(三情感目标: 认识环保的意义,树立“ 环境意识” ,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树立“ 全球意识” ,认识参加国际合作在保护大气环境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大气环境问题的危害、产生的原因及保护的措施。

【教学难点】
1、臭氧层破坏的原因
2、对学生各种活动在方法上的指导和在时间上的调控。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具准备】漫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大气是我们生存的环境, 大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

但是, 目前的大气环境存在着许多问题,我们应怎样保护大气环境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气环境保护》。

(进入新课
在地球赤道和国际日期变更线交界的南太平洋上, “ 镶嵌” 着许多风景绮丽的岛国, 人们将他们形象地喻为“ 一串璀璨的明珠” ,在这串“ 明珠” 之中,位于斐济以北的图瓦卢便是其中亮丽的一颗。


里第一眼看上去, 一派典型的热带岛国景象:穿着蓝色衬衫和短裤的警察光着脚走在街上, 孩子们在珊瑚礁围成的湖中嬉戏,渔夫们用网捞上新鲜的金枪鱼。

下午时光,常常在吸烟、品尝酸椰汁和小憩中度过。

在很多人眼里,图瓦卢真的像一个“ 世外桃源”。

然而,这个国家的居民却在 2002年开
始进行了举国搬迁,科学家预测,再过50-100年,这些美丽的小岛将永远被海水淹没,消失在湛蓝苦涩的太平洋中。

(设问:图瓦卢居民为什么要举国搬迁?(引导学生回答:搬迁---被海水淹没→ 海平面升高→ 全球变暖。

(学生讨论是什么原因引起全球变暖的?
一、全球变暖(板书
1、原因:①自然原因
②人为原因:化石燃料燃烧→ 二氧化碳;毁林(设问全球变暖会带来什么影响?(学生回答略
⒉影响:①海平面升高:海水膨账:冰融化
②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中纬-干旱----农业退化成草原高纬--降水增多-适宜温带作物生长.(举例:海平面上升对沿海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威胁。

(设问人类该采取什么措施给地球“ 降温” 呢?
3、措施:①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设问能否禁止二氧化碳的排放? ②保护森林、植树造林③加强国际合作
(设问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光靠一个国家能行吗?美国为什么拒绝旨在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京都议定书》上签字?(过渡中国古代有个“ 女娲补天” 的传说,美丽善良的女娲历尽艰辛填补了天上的窟隆,挽救了人类。

时至今日,在人类进步发达的21世纪,天空中却真的出现了洞---“ 臭氧层空洞”(学生活动读图 2.29从这张图上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二、臭氧层的破坏和保护
(设问臭氧洞是怎么样产生的?
1、原因:①自然
②人为:使用空调、冰箱释放氟里烃
(设问:臭氧具有吸收紫外线的作用,从而保护地球上的人类与其它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被誉为“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然而,这把伞却破了,那会带来什么伤害呢?
2、危害:①人体健康② 生态环境③农、林、牧、渔业
(设问同学们能举例说明臭氧层破坏带来的危害吗?(教师补充例子过量紫外线照射使人体免疫系统受到破坏,容易产生晒斑,皮肤老化,皮疹等, 甚至产生皮肤癌,刺激眼睛,易形成白内障,造成眼睛失明。

据南极考察的科学家们介绍,那里的瞎子动物特别多, 他们在奔跑过程中, 不小心就容易撞伤或撞死。

科学家在野外考察时常能捡到这些动物,称之为“ 意外收获”。

(设问:既然臭氧层破坏给地球上的人类和生物带来了如此大的危害力, 我们该如何去保护臭氧层呢?
3、措施:①减少并逐步禁止排放氟里烃②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举例:有氟冰箱→ 无氟冰箱(过渡:展示漫画《“ 雨” 中的垂钓》(设问为什么钓上来的鱼没有肉呢?这幅图反映了哪类大气环境问题?
(引导学生回答:酸雨
三、酸雨
1、概念:PH ﹤ 5.6的雨水(设问:酸雨是怎样形成的?
2、形成原因--燃烧化石燃料→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3、酸雨类型:硫酸型(中国、硝酸型
(师生活动阅读图2.31,找出PH ﹤5.0的重酸雨区(分析为什么南方的酸雨比北方严重?(设问酸雨会带来什么危害?
4、危害:①生命体
②无生命的→ 建筑,文化古迹
(举例:北京故宫太和殿台阶的栏杆,浮雕大多模糊,有的已腐蚀成光,甚至失去造型轮廓。

(设问我们可采取什么措施防止酸雨呢?
5、措施:①根本途径: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②有效措施: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小结随着经济的发展, 大气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而大气污染是无
国界, 因此保护大气环境需要全球共同行动。

假如你是县环保局长, 你将采取哪此措施改善我市的大气环境?作为一个中学生又该怎么做呢?(最后讲述虽然我们平时总是将忧患意识挂在嘴边,但没有多少人真的落实行动。

我希望“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不仅是口号,更是行动。

(课堂练习
1、导致酸雨和二氧化碳增多的共同原因是(A、制冷工业B、森林遭破坏 C、大量使用矿物能源 D、新能源的使用
2、下列名胜受酸雨影响不明显的是(A、埃及金字塔B、四川乐山大佛
C、纽约自由女神像
D、巴黎的艾菲尔铁塔
3、关于“ 南极臭氧层” 的正确说法是(A、表明在南极地区已无臭氧分布 B、出现在对流层 C、纯属人为原因造成 D、其大小随季节变化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全球变暖,会使降水增加,农作物增产B、保护大气环境,需要独立努力
C、保护热带雨林,是减少 CO2含量的有效措施
D、我国远离南极,可不参与臭氧层保护
第二篇: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教学设计.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一、教学背景
二、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探究
(二课堂独立-合作-应用探究
(三课后延伸
三、教学评价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学案
一、学习目标
了解环境污染问题,并能够用现有知识分析和提出解决方法了解绿色化学概念,能够从原子利用率的角度定量分析
二、课前预习探究
1、查找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
2、知识回顾:(1有关原电池的知识回

例:以Zn + Cu2+ = Zn2+ + Cu为例设计出原电池并写出对应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电解质溶液_________正极材料_______,电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极材料_________,电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关物质分离提纯方法的知识回顾例:如何分离以下混合物: 乙醇和水的混合物_________ KCl和CaCO3混合物__________ NaCl和I2混合物_________ NH4Cl和Na2SO4混合物_________乙酸乙酯和碳酸钠溶液_______(3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知识回顾: Fe3+____________________Fe2+_____________________NH4+__________ __________ SO42-______________________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自主-合作探究
1、分析普通干电池的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以及对应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已知:干电池的总反应为:Zn+2MnO2+2NH4+=Zn2++Mn2O3+2NH3↑+H2O, 正极:_________,电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极:_________,电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解质溶液: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普通干电池的内部结构和电极反应,设计实验,回收利用其中有用物质
已知:锌的熔点为419.4℃,干电池为了将电解质溶液的流动性减弱,一般是用淀粉和电解质溶液调和成为流动性差的糊状。

(1碳棒:______________用途:________________(2锌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MnO2的回收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NH4Cl和ZnCl2的回收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上以乙烯为原料合成环氧乙烷的途径主要有2种方法:(1、(2)、请评价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请计算这两种方法的原子利用率原子利用率=目标产物的质量×100% 产物的总质量之和=目标产物的质量×100%反应物总质量之和
四、课后延伸作业
1、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

在发展工业的同时,还必须注意生态环境。

请回答下列问题:城市工矿企业等排放的有害物质,除使大气污染加重外,还导致气候的变化。

①排入大气的气体,产生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②排入大气的和的氧化物,会造成酸雨危害(填元素符号)。

③大气中的 SO2 将直接危害陆生高等植物的叶组织,目前有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是:用直升飞机喷撒CaCO3 分解成的 CaO 与空气中 SO2 等物质反应最后生成 CaSO4 降解其污染,请写出 CaO CaSO4 的中涉及到得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________.
2、“绿色化学”是指从技术、经济上设计可行的化学反应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下列化学反应不符合“绿色化学”概念的是:A 消除硫酸厂尾气排放:SO2+2NH3·H2O=(NH42SO3+H2O B 消除制硝酸工业尾气的氮氧化物污染NO+NO2+2NaOH=2NaNO2+H2O C 制CuSO4 Cu+2H2SO4=CuSO4+SO2+H2O D 制 Cu(NO32 2Cu+O2=2CuO、CuO+2HNO3=Cu(NO32+H2O
3、某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准备从废旧电池中回收碳棒、MnO2、NH4Cl、ZnCl2 等物质,整个实验过程如下。

试回答下列问题:(1干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干电池的工作原理是:Zn+2MnO2+2NH4+ =Zn2 +Mn2O3+2NH3↑+H2O,则干电池工作时-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正极反应前后经历了下列两个反应,即 2NH4++2e =H2↑ +2NH3↑,2MnO2+H2=H2O+Mn2O3,由以上两个反应式可知,正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2锌皮和碳棒的回收:用钳子和剪刀剪开干电池的锌筒,将锌皮和碳棒取出,并用毛刷洗干净,将电池内的黑色粉末移入烧杯中。

(3NH4Cl、ZnCl2 的提取、检验和分离:① 如何从黑色粉末中提取 NH4Cl、ZnCl2 晶体的混合物?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

②用什么方法可将 NH4Cl、ZnCl2 晶体的混合物分离开?。

③最后剩余的黑色残渣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锰,还有炭黑和有机物等。

可用方法除去杂质以得到二氧化锰。

6
第三篇: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教学设计
学校:临清三中学科:化学编写人:李军
审稿人:张磊
第二节
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这一视角,进一步阐明化学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与上节内容相辅相成。

纵观历史,从使用火到水、木材、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人类能源的来源全部都是从自然界中得到,其中的大多数资源属于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

仅仅注重资源开发是远远不够的,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到合理开发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资源,还要保护好环境。

而化学不仅在资源开发上能发挥重要作用,在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环境保护方面同样大有用武之地。

因此,在学习第一节内容之后,教材又安排了第二节内容,能使学生对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

2.能力目标:
(1).以聚乙烯为例,了解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及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加强环保意识并培养绿色化学的理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特别是石油的利用;通过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加强环保意识并培养绿色化学的理念。

难点:石油裂化的原理。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尽管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有差距,但不影响本节教学,因为本节教学重在使学生做到了解和体会,知识教学不必过分加深、拓宽。

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方法
可利用图表、数据、观看有关录像资料、研讨或结合当地情况组织学生参观化工厂、炼油厂、科研院所、环保部门。

结合当地或其他地方污染或污染治理情况,展开调查,组织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开展相关的研究性学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相应内容,填写课前预习学案2.教师的教学准备:精心备课,制定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工业生产需要大量原料,消耗大量能源,在得到产品的同时产生了大量废气、废水、废渣。

处理不当就会造成环境污染。

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和赤潮等全球性和区域性环境问题,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保护自然环境已成为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几种重要的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有关内容。

学习目标见学案。

[板书] 第二节
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讲述]迄今为止,煤、石油和天然气仍是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如何实现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提高利用率,减少化石燃料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

[过渡]现在我们首先学习有关煤的综合利用的相关知识。

[板书]
1、煤的综合利用
[讲述]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所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此外还含有少量的氢、氮、硫、氧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

[板书](1)煤成分:复杂的混合物;含有:碳、氢、氮、硫、氧等元素。

[投影]
[讲述]煤的综合利用主要是通过煤的干馏、煤的液化和汽化获得洁净的燃料和化工原料。

[板书](2)煤的综合利用:干馏、液化和汽化。

[讲述]煤的干馏是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它分解的过程。

在煤干馏的过程中,可以生成焦炭、煤焦油、粗氨水和焦炉气等。

其中焦炭是冶金工业的重要原料;煤焦油中含有各种烃的同系物和酚类,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焦炉气中含有甲烷、乙烯、一氧化碳等气体燃料,是重要的燃料;粗氨水可以生产化肥。

这样,煤就可以得到综合利用。

[板书] 煤的干馏: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它分解的过程。

产品:焦炭、煤焦油、粗氨水和焦炉气。

[投影]表4-2 煤干馏的主要产品和用途
[讲解]煤的汽化原理:有机物转化为可燃气体。

[板书] 煤的汽化:C(s)+H2O(g)
CO(g)+H2(g)
[讲解]煤的液化原理:直接液化、间接液化。

[板书]
[过渡]提问天然气主要成分? [板书]
2、天然气
[讲述]天然气的主要用途:化石燃料、化工原料。

[板书](1)化石燃料(2)化工原料:合成氨、生产甲醇、合成多个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

阅读]资料卡片---甲烷水合物
[例题]最近,新华社的一条消息中披露:我国南海海底发现巨大的“可燃冰”带,能源总量估计相当于中国石油总量的一半;而我国东海“可燃冰”的蕴藏量也很可观……“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一水合甲烷晶体(CH4·H2O).请结合初中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CH4·H2O晶体中水是溶剂
B.CH4·H2O的组成元素有3种
C.CH4·H2O中CH4和H2O的质量比为1:1
D.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
(2)可燃冰的发现为我国在新世纪使用高效新能源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你认为能开发利用的新能源还有(至少填写二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讲解](1)溶剂是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溶剂与溶质间没有固定的组成,而CH4·H2O的组成固定故A不正确.CH4中含C、H 二元素,H2O中含H、O二元素,故CH4·H2O由C、H、O三元素,组成B正确.CH4·H2O分子中CH4与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而其式量不等则C不正确.CH4·H2O可燃是由于分解产生CH4的原因,故D不正确.
(2)新能源是指以新技术为基础,系统开发利用的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能、风能、地热能、氢能源等.
[复习] 初中有关石油的知识。

[讲述] 石油主要是由各种烷烃、环烷烃和环烷烃所组成的混合物。

石油的大部分是液态烃,同时在液态烃里溶有少量的气态烃和固态烃。

石油主要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同时还含有少量的硫、氧、氮等元素。

石油的化学成分随产地不同而不同。

[板书]
3、石油
(1)石油的成分:碳氢化合物混合物;元素碳、硫、氧、氮等。

[讲解] 石油的炼制:
原油成分复杂,还含有水和氯化钙、氯化镁等盐类。

原油必须先经过脱水、脱盐等处理过程,才能进行炼制。

经过脱水、脱盐的石油主要是烃类的混合物,因此没有固定的沸点。

给石油加热时,低沸点的烃先气化,经过冷凝先分离出来。

随着温度升高,较高沸点的烃再气化,经过冷凝也分离出来。

这样继续加热和冷凝,就可以把石油分成不同沸点范围的蒸馏产物。

这种方法叫做石油的分馏。

工业上分馏石油是在分馏塔中进行。

石油通过分馏的方法获得汽油、煤油和柴油等轻质液体燃料。

但产量不高,仅占石油总质量的25%左右。

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特别是提高汽油的产量,在石油工业上采用了裂化的方法。

裂化就是在一定条件下,把分子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分子量小、沸点低的烃的过程。

[板书](2)石油的炼制:
分馏---利用原油中各成分沸点不同,将复杂的混合物分离成较简单更有用的混合物的过程。

裂化---在一定条件下,把分子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分子量小、沸点低的烃的过程。

[投影]
[板书]规律:生成等量的烷烃与烯烃,目的:提高汽油的产量。

[讲解] 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里,常用石油分馏产品(包括石油气)作原料,采用比裂化更高的温度(700~800℃,有时甚至高达1000℃以上),使具有长链分子的烃断裂成各种短链的气态烃和少量液态烃,以提供有机化工原料。

工业上把这种方法叫做石油的裂解。

所以说裂解就是深度裂化,以获得短链不饱和烃为主要成分的石油加工过程。

[板书]裂解:使具有长链分子的烃断裂成各种短链的气态烃和少量液态烃,以提供有机化工原料。

重整: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链状烃转化为环状烃。

[讲解]三大合成材料与煤、石油、天然气的关系,聚乙烯塑料的合成及应用。

[投影]图4-6原油的分馏及裂化产品用途示意图
[讲解]聚乙烯的生成原理:在适当温度、压强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乙烯双键里的一个键会断裂,分子里的碳原子能互相结合成为很长的链。

CH2=CH2+CH2=CH2+CH2=CH2+…… →-CH2-CH2-+-CH2-CH2-+-CH2-CH2-+ ……
→-CH2-CH2-CH2-CH2-CH2-CH2-……
[板书](3)石油重要产品:
[投影]聚乙烯颗粒:
[讲述]聚乙烯及聚丙烯与白色污染关系,提醒同学们爱护环境,不
乱丢塑料垃圾。

[投影]图4-8塑料制品的回收与利用
[思考与交流]
1、回收利用废旧合成材料的途径?
2、通过必要的数据论证限制生产使用聚苯乙烯快餐盒的意义。

[阅读]科学视野———壁虎的脚与胶粘剂
壁虎能在光滑的墙壁上行走自如,甚至能贴在天花板上。

这表明,壁虎的“脚”底与物体表面之间必定存在很强的特殊黏着力,但这种力量究竟从何而来呢?
科学家对壁虎进行了研究,发现它的每只“脚”底部长着大约50万根极细的刚毛,而每根刚毛末端又有约400 ~1000根更细的分支。

这种精细结构使得刚毛与物体表面分子间的距离非常近,从而产生“范德瓦尔斯力”。

据计算,一只大壁虎的4 只“脚”产生的总作用力压强相当于10个大气压。

而这种力的产生靠的是分子间的范德华力人们从壁虎脚的附着力得到的启示今后有可能派上用场,如用于研制爬墙机器人,或研制世界上第一种乾性粘合剂。

[小结]略 [作业]见学案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一、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1、煤的综合利用
(1)煤成分:复杂的混合物;含有:碳、氢、氮、硫、氧等元素。

(2)煤的综合利用:干馏、液化和汽化。

煤的干馏: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它分解的过程。

产品:焦炭、煤焦油、粗氨水和焦炉气。

煤的汽化:C(s)+H2O(g)
CO(g)+H2(g)
2、天然气
(1)化石燃料(2)化工原料:合成氨、生产甲醇、合成多个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

3、石油
(1)石油的成分:碳氢化合物混合物;元素碳、硫、氧、氮等。

(2)石油的炼制:
分馏---利用原油中各成分沸点不同。

将复杂的混合物分离成较简单更有用的混合物的过程。

裂化---在一定条件下,把分子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分子量小、沸点低的烃的过程。

规律:生成等量的烷烃与烯烃,目的:提高汽油的产量
裂解:使具有长链分子的烃断裂成各种短链的气态烃和少量液态烃,以提供有机化工原料。

重整: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链状烃转化为环状烃。

(3)石油重要产品:
第二课时
[复习]煤的干馏及石油的炼制原理 [图片导学]
[板书]
二、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讲解]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对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工农业和人类生活造成的环境污染。

对环境情况的监测、三废治理、寻找源头治理环境污染的生产工艺等,都是当今化学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板书]
1、环境问题:化学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交流1]自己掌握的有关环境监测的一些内容。

[讲解]要了解环境污染情况,消除和控制污染以及研究污染物的形态、含量等进行分析鉴定,提供可靠的分析数据。

化学工作者正承担着繁重的环境监测工作。

[交流2]导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有那些?
[讲解]除了自然因素外,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和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及携带的颗粒物;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废液)往往含有复杂成分,任意排放会导致土壤水源污染,需经过多步处理才能达到排放标准。

废渣等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兼有减少环境污染及资源回
收两个重要目的。

化学在治理三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板书]
2、大气污染物、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废渣等固体废弃物。

[思考与交流]1.硫氧化物(SOX)和氮氧化物(NOX)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元凶,工业上常利用一些廉价易得的化学物质反应加以控制、消除或回收利用。

请举例说明这些方法的原理和类型。

[学生汇报]利用化学方法可以控制硫和氮氧化物,进而控制酸雨等危害。

例如,针对我国以煤炭为主、酸雨类型属于硫酸型的特点,主要采取燃料预脱硫、炉内脱硫和烟囱排气除硫等措施,用CaCO3、CaO、Ca(OH)
2、NH3水等吸收脱硫。

CaO(s)+SO2(g)
CaSO3(s)
2CaSO3(s)+O2(g)
2CaSO4(s)SO2 + 2NH3+H2O===(NH4)2SO3
[板书]
3、酸雨控制:生石灰脱硫
[思考与交流]2.含有大量氮、磷的污水排向湖泊、水库和近海海域,造成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出现藻类大量繁殖形成赤潮、水华等严重污染问题。

你认为在农村和城市造成的这种水体污染各有什么特点,查阅资料了解有关污染和治理的情况。

[学生汇报]工业生产废水和污水的不适当排放、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以及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会造成严重水体和水源污染。

例如,我们日常使用的合成洗涤剂常用多聚磷酸盐作为助洗剂,在水体中经藻类的微生物催化后,容易水解为磷酸盐,成为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物。

[板书] 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物:氮、磷化合物。

[投影]水华图片并讲解:水华的形成原理、水华与赤潮的关系。

[讲解]为尽最大限度避免污染,我们应首先实行清洁生产及采用绿色化学原理。

清洁生产可以概括为:采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材料,通过清洁的生产过程,制造出清洁的产品。

清洁生产把综合预防的环境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