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二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时演练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页作业(三十二)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解析:①③是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的过程,能进行①或③的生物属于生产者,②④分别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中都有生物能进行该过程;有些只进行无氧呼吸的生物(如乳酸菌)不能通过②过程获得能量;在酵母菌中,既可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所以②④可在生物体的同一细胞中进行。
答案:A
2.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生产者呼吸释放量②分解者呼吸释放量③消费者呼吸释放量④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量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④表示
B.②的量越小,说明该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
C.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量的多少可用③表示
D.该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与消耗量相等
解析:④表示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可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分解者呼吸越旺盛,释放的CO2量越多;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量大于③表示的呼吸量;该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小于消耗量,这是因为还有一部分能量储存在生物体内。
答案:A
3.(2013·潍坊一模)对下列两条食物链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玉米→人②玉米→牛→人
A.一个吃玉米的人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
B.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升高而逐级递减
C.长期坚持素食可缓解世界粮食短缺问题
D.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某重金属盐,则②中的人比①中的人重金属积累少
4.如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甲代表生产者,其同化作用类型为需氧型
B.丙每增加1 kg的体重,至少需要25 kg的甲
C.该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可表示为:甲→乙→丙→丁
D.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甲、乙、丙、丁、戊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解析:图中甲为生产者,戊为CO2库,乙、丙为消费者。
甲的同化作用类型为自养型;该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甲、乙、丙、丁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含戊)。
丙每增加1 kg体重,至少消耗甲(能量传递按20%)1÷20%÷20%=25 kg。
答案:B
5.如图是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图中方框的大小可表示该营养级生物所具有能量的相对值
B.图中C所具有的能量为B的10%~20%
C.图中A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 .图中A 具有的能量是B 、C 、D 的能量之和
解析:在此能量流动的图解中,方框的大小可表示该营养级生物所具有能量的相对值;能量的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所以C 具有能量为B 的10%~20%;生物群落中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A 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 具有的能量有三种去向:流向B 、自身呼吸、流向分解者,B 、C 、D 能量之和小于A 具有的能量。
答案:D
6.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三大功能类
群。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丙处于两个营养级,是杂食性动物
B .图中表示出了两个食物链
C .图中的箭头可以表示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方向
D .乙→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解析:本题的关键词为“三大功能类群”,所以指的是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而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中的营养级。
答案:C
7.科学家对生活在某生态系统的一个蜘蛛种群的能量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了能量流经这种肉食动物的有关数据如下图所示(能量以种群的质量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储存在猎
物种群有机物中=
的能量
886.4 g
⎩⎪⎪⎨⎪⎪⎧ 被蜘蛛捕获的10.3 g =⎩⎪⎨⎪⎧ 被吃下的7.93 g =⎩⎨⎧ 同化的7.3 g =⎩⎪⎨⎪⎧ X 2.7 g 呼吸代谢 4.6 g 未被同化的0.63 g 未被吃下的 2.37 g 未被蜘蛛捕获的876.1 g
①被蜘蛛吃下未被蜘蛛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中的一部分 ②在食物链中,蜘蛛至少位于第三营养级 ③图中X 代表用于蜘蛛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④根据图中的
数据不能算出生猎物种群和蜘蛛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8.(2013·某某一模)下图是北方某草原生态系统模式图(数字代表某一时期统计的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
下列有关该生态系统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丙可构成食物链,碳元素在甲、乙、丙及分解者之间的传递形式是有机物B.甲到乙的能量传递效率高于乙到丙
C.各营养级的生物输出能量之和比输入该营养级的能量少,这种情形与秋天的季节特征相符
D.与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解析:甲到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乙到丙的传递效率是10%。
各营养级的生物输出能量之和比输入该营养级的能量少,说明还有一部分能量未被利用,这种情形与夏天季节特征相符。
答案:C
9.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的能量为n,羊粪便中的能量为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 )
A.羊同化的能量为64%n
B.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n
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n
D.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4%n
解析:生态系统某营养级生物摄入的能量=同化的总能量+没有吸收利用的能量(存在于该动物粪便、食物残渣等中的能量);生物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答案:A
10.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A.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B.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①中的部分能量
C.④是指第二营养级遗体残骸中蕴含的能量
D.一般情况下,③+④之和为②的10%~20%
解析:生产者的同化量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①是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来自初级消费者,属于初级消费者同化量的一部分;次级消费者是第三营养级,④是其遗体残骸中蕴含的能量;一般情况下,两个营养级之间的同化量之比是能量传递效率,③/②为10%~20%。
答案:B
11.在右图食物网中,a表示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若要使鸟体重增
加x,至少需要生产者的量为y,那么x与y的关系可表示为( )
A.y≥90xa+10x B.y≤20xa+5x
C.y≥20xa+5x D.y≥100xa+10x
解析:根据能量流动效率为10%~20%,如果能量流动效率为20%,则y为:xa÷20%÷20%+x(1-a)÷20%=20xa+5x;如果能量流动效率为10%,则y为xa÷10%÷10%+x(1-a)÷10%=90xa+10x;所以20xa+5x≤y≤90xa+10x。
答案:C
12.下表是有机物从植物传递到植食动物鳞翅目幼虫过程中能量流动情况,根据表中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项目能量/J
被鳞翅目幼虫吃掉的植物419
鳞翅目幼虫粪便含有的能量209.5
鳞翅目幼虫呼吸消耗的能量146.65
用于鳞翅目幼虫生长的能量62.85
A.食物中的能量15%用于了幼虫自身的生长
B.鳞翅目幼虫摄入419 J的食物至少需要第一营养级同化1 047.5 J的能量
C.某一只最高营养级消费者与一只低营养级消费者相比,获得的能量较少
D.鳞翅目幼虫从第一营养级获取的能量有一部分以呼吸热的形式散失,因此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不可能循环的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3.(2013·潍坊一模)下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乙为其中部分营养结构。
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过程①表示________,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哪些成分________(用字母表示)。
(2)图甲②③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乙图中的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蟾蜍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这属于________调节,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
(4)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8×109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3×108kJ,则人最多能获得能量________kJ。
(5)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到3/4,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1 kg,人能比原来多增重________ kg。
(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答案:(1)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只答光合作用得分) D、B
(2)含碳有机物CO2(3)负反馈(反馈) 自我调节
(4)2.46×108(5)2
14.右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__________箭头是不应存在的。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初级消费者自身生命活
动所消耗的能量是__________。
(3)食草动物排出的粪便中仍含有部分能量,这部分能量被分解者
所利用的过程应属于哪个箭头?__________。
(4)图中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有__________个营养级。
属于第三营养
级的是__________。
(5)图中⑬所指的是________,E代表的成分是________。
(6)④中的能量大约只有③中能量的__________。
(7)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
解析:从图解可知E为分解者,生产者不能从分解者获得能量,故⑪不应存在。
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①,初级消费者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为⑤,食草动物的粪便中残留的能量并未流入初级消费者,仍属于生产者的残体,它被分解者利用的箭头为⑫,食物链一般是指捕食链,图中食物链为A→B→C→D,共4个营养级,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为C。
⑬为生产者呼吸消耗的能量,④中的能量约为③的10%~20%。
答案:(1)⑪(2)①⑤(3)⑫(4)4 C (5)生产者呼吸消耗的能量分解者(6)10%~20% (7)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5.调查研究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
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关系,对某野外四个物种在一天中的平均活动时间(活动时间以%表示)进行观察和
记录,结果如下表。
其他
休息与其他物种关系进食
活动
物种甲20% 15%追逐物种乙55%吃植物10%
物种乙20% 25%被物种甲追逐45%吃植物10%
物种丙75% 15%吃物种甲10%
物种丁75% 20%吃植物丙5%
(1)组成一个典型的生态系统,除表中涉及的成分外,还应有__________。
(2)画出该生态系统中可能的食物网。
(3)无机环境中的碳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作用进入该食物网的。
(4)下图1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向物种甲后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
图2中a1~d2表示物种甲和物种丙在能量流动过程中不同去向能量的相对值。
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图1
图2
①图1中的A表示物种甲同化的能量,则C、D表示的含义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图2中c1=a2+b2+c2+d2,则从物种甲到物种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5)据观察发现近几年该地区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显著减少。
下表是科学家调查研究该地区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及其比例。
原因哺乳动物鸟类
偷猎31% 20%
丧失栖息地32% 60%
生物入侵17% 12%
其他20% 8%
①根据这些数据绘制柱形图,横轴表示每类动物受威胁的各种原因,纵轴表示数值。
②根据两类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原因,请提出你的保护建议(至少要答两点)。
答案:(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非生物成分)、分解者
(2)植物物种甲→物种丙→物种丁物种乙
(3)光合
(4)①分解者利用的能量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②c1/(a1+b1+c1+d1)×100%[或(a2+b2+c2+d2)/(a1+b1+c1+d1)×100%]
(5)①见下图
②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法制教育;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偷猎等。
(答案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