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资源学(2)(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中药资源的分析和评价:分析:一、种类、蕴藏量分析:将资源调查中获取的各样地上样方汇总的统计资料与以往的调查资料进行比较,结合当地药材收购部门的历年收购情况,对调查地的中药资源种类及蕴藏量或某种中药资源的储量做出合理的推断与确定。

二.从药用价值、分类学意义、分布与生境要求、野生资源量、野生资源减少速度、栽培状况、保护现状和综合利用现状等八个方面提出量化评价标准。

将其分为珍、稀、濒危、渐危等级别。

评价:一.经济效益(生产效率:生产效率=年实际采收量/年允收量、经济效率:经济效率=年实际采收量/年消耗总量)二.生态效益:生态效率=(年允收量-年实际采收量+资源恢复或更新量)/年实际采收量三.社会效益:(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1.调查区域中药产业产值在当地国民生产总值所占比重2.资源人均占有量3.中药产业劳动力吸纳量4.中药文化状况P39
2. 中药区划:一.目的和任务: 1.正确评价中药资源特点,为合理开发中药资源,尤其是充分发挥地道药材优势,提供科学依据 2.深入开展适宜区的分析研究,为变野生资源为家种、家养提供科学依据
3.揭示各地中药资源与药材生产的地域性特点,为调整药材生产结构和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4.合理确定不同地区药材生产发展方向,为制定药材生产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二.中药区划的原则和依据: 1.原则:中药生产条件的相对一致性,中药生产特点的相对一致性,中药生产发展方向、途径和措施的相对一致性,中药区划与农业区划相协调,不同等级的区划相衔接,保持一定的行政区划单元的完整性 2.创建依据:以各地的自然生态指标和对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与中药生产有直接影响的社会经济指标为依据。

对各地区代表品种的资源状况地道性、生产和应用流通历史、生产布局、资源开发方向及途径措施加以重点研究,进行合理的分区划片 3.分区系统及命名规则:我国中药区划采用二级分区系统。

一级区:地理方位+热量带+药材发展方向70%以上二级区:地理位置+地貌类型+优势中药资源品种名称50%以上
三.内容简介:。

P84
3. 地道药材的概念和含义:地道药材是指经过长期中医实践证明,特定产地出产的著名优质药材。

核心要素:1.中医的实践检验,经过长期的中药用药检验,在中医药界得到肯定的优质药材 2.特定的产地出产,也就是特定的生态气候环境(气候、土壤、生物)
3.质量优良,指经过中医用药检验,其疗效好、质量稳定,不是指单一化学成分含量的高低P92
4. 各地的地道药材名录:1.四川:川穹、川贝母、川附子、川厚朴、川黄柏、川牛膝、川楝子、黄连 2.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广藿香、砂仁、巴戟天、陈皮、化橘红、肉桂、蛤蚧、槟榔、建泽泻 3.云南、贵州:三七、云木香、茯苓、黄精、天麻、杜仲
4.河南、山东: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金银花、北沙参、薄荷
5.浙江:杭白菊、杭白勺、杭白芷、行麦冬、山茱萸、浙玄参、温郁金、元胡、白术、凤丹皮、宣木瓜
6.东北:人参、辽细辛、五味子、关防风、关黄柏、关龙胆、刺五加、鹿茸
7.河北、山西、内蒙古中部地区:酸枣仁、黄芩(qin)、北柴胡、知母、苦杏仁、甘草
8.西北地区:黄芪、党参、当归、麻黄、肉苁蓉、枸杞子、紫草
9.华中地区:半夏、莲子、吴茱萸、女贞子、蕲(qi)蛇、龟板、南沙参、明党参、太子参、木瓜10.青藏高原:冬虫夏草、大黄、甘松、雪莲、红景天、麝(se)香P125
5. 中药资源开发的层次:1.一级开发:以发展药材和生产原料为主的发 2.二级开发:以开发中药产品和保健产品为主3,三级开发:以开发天然化学药为主的深开发或开发多产品为主的综合开发P127
6. 对中药资源进行产品的开发和利用:中药新药的开发思路:1)加强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研究,从中寻找一类新药2)进行新药开发3)从古方、验方研发中药新药4)加强中药有效部位研究5)将生物技术应用于中药新药的研究6)现代制剂工艺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7)扩大药用部位,增加新产品8)充分利用各类化学成分9)天然化合物的结构修饰P129
7. 扩大和寻找新的中药资源的方法和途径:一.偶然发现:1.从食物中发现新药和新药资源2.非常规过程发现新药和新药资源二.主动寻找:随机筛选法、系统研究法、民族生物学方法、文献研究法P147
8. 中药资源的更新和可持续利用:一.更新:自然更新、人工更新药用植物的更新包含三个方面:1.种群更新,也就是种群内个体的更新与繁殖 2.群落更新,即一个群落演替为另一个群落 3.器官或药用部位的更新二、可持续利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与自愿的再生、繁殖、换代、补偿的能力相适应
9. 所讲述过的中药的药用部位、主要活性成分、繁殖方式及加工方法
药用部位
活性成分
功效繁殖方式
加工方法
三七P187
(又叫田七,三年一个生长期)
干燥根
人参皂苷Rb1、Rg1
散瘀止血、定痛消肿
用种子繁殖,主要采用育苗移栽
分开主根、支根及茎其,暴晒至半干,用力搓揉,再暴晒,重复数次,置麻袋中打蜡加光天麻P194
干燥块茎
天麻素
镇静、安眠
既能无性繁殖,也能种子繁殖
洗净,蒸透,敞开低温干燥;或润透后切薄片干燥。

置于通风干燥处贮藏,防住
浙贝母P200
干燥鳞茎
贝母碱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
生产上一般采用鳞茎繁殖
置于特制木桶里,撞去表皮每50克加入熟石灰,使均匀涂布于贝母表面吸去撞出的浆液,晒干
菊花P274
干燥头状花序
挥发油、黄酮类
散风清热、清肝明目
扦插、分株、嫁接、压条、播种
一般以扦插为主
毫菊:花瓣洁白时,连茎杆扎成小捆,置通风干燥处至八成干时,用硫磺熏白摊晒一天干燥
白果P282
干燥成熟种子
白果酸、氢化白果酸、白果醇、漆树酸、β-谷甾(zi)醇、β-谷甾醇-葡萄糖甙(dai)、松醇,还有黄酮类,4`-甲氧基吡哆醇(白果的毒性成分)
敛肺定喘,止带浊,缩小便
播种、分蘖(nie)、扦插、嫁接(主要)
将种子铺地晾4~~5天,使外种皮腐烂,除去外种皮,洗净晒干
石斛P302
新鲜或干燥茎
香豆素化合物、菲累化合物、双苄基化合物等
益胃生津、滋阴清热、润肺止咳、明目强身
播种、分株(主要)
鲜用者除去根及泥沙,干用者除去杂质,烘软,再边搓边烘晒,至叶鞘搓净,干燥。

灵芝P334
干燥子实体
灵芝酸A、B、C、D等三萜(tie)类,多糖类,生物碱,牛磺酸,甘露醇等
益精气、心肺,安神补肝,强筋骨,利关节,止咳平喘。

对神经衰落,冠心病,心绞痛,糖尿病有显著疗效
孢子繁殖
出去杂质,晒干(单个排列,经常翻动,夏季7~9天)最后的含水量11%~~12%为宜
10. 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途径:1.增强法制观念,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调查现有野生资源状况,整理、保存稀有物种,为可持续利用奠定物质基础 3.研究野生变家种技术,筛选高效产品,提高利用效率 4.规范生产大宗和市场紧缺品种 5.科学营造适宜药用植物的生长的生态环境,合理采收与更新药用植物种群 6.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和生物技术发展中药资源(1.利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加快中药资源的发展 2.利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开发中药资源 3.借助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发展中药资源)P179
11. 本省中药产业的优势、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资源保护措施等:优势:1.我省中药加工企业多、强 2.中药材是我省特色农产品,其中"浙八味"在全国享有盛誉 3.我国唯一一座药用植物种质库在浙江 4.我省比较重视中药材的发展
存在的问题:投入少、管理不严,还存在着企业生产规模小,中药材资源开发不够,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品种不纯,缺乏标准和生产规模,质量检测技术落后,采收加工技术更新慢,市场竞争力不强
资源保护措施:通过野生变种研究、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扩大濒危资源的生态辐,逐步恢复生态平衡,使中药资源得以可持续利用
补充:
一、名词解释。

中药资源:按照中医理论用于预防、治疗疾病或具有保健作用的各种植物、动物和矿物及其蕴藏量的总和。

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蕴藏量、地理分布、时空变化、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科学。

天然药物:指自然界生长、繁育、分布、存在着的植物、动物、矿物等保持自然物理、化学特性的药物。

冬虫夏草: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虫草蝙蝠蛾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离体保护:即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来保存药用动、植物体的某一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
异地保护:又称迁地保护,是在自然生境以外的地方保护对象进行保护。

即将珍稀濒危药用生物迁出其自然生长地,保护在保护区、动物园、植物园、种植园内,并进行引种驯化研究。

就地保护:通过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生长环境,以保护受威胁的药用资源种类
中药资源保护:指保护药用动物、药用植物和药用矿物及其密切相关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以保证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药用动植物的生物多样性,挽救珍稀濒危的药用动植物物种。

药膳:通过日常膳食的方法达到治疗疾病、预防疾病、滋补机体和强壮身体的作用
中药保健食品:指经过适当加工而成的适应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而不是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民族药:我国少数民族使用的、以本民族传统医药理论和实践为指导的药物(名解)必考踏查:也称概查,是对调查地区或区域进行全面概括了解情况,目的在于对调查区域中药资源的范围,边界,气候,地形,土壤,以及中药资源种类和分布的一般规律进行全面了解。

(全局)
中药资源样方调查记录表内容包括:、高度、盖度、密度、生物量、利用部位的生物量、物候期、胸径、冠径。

(判断,选择,名词解释)
中药区划的概念:是以中药资源和中药生产地域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中药资源区域分布和中药生产规律,从自然、社会经济、技术发展角度,进行生态环境、地理分布、区域特征、历史成因、时空变化、区域分异、以及中药资源的数质量等相关因素的综合研究,按区域相似性和区际差异性,将全国划分成不同等级的中药资源保护和中药生产区域。

(名解必考)
储藏量:指某一时期内一个区域某种中药资源的总利用部位生物量。


地道药材:是指经过长期中医实践证明,特定产地生产的著名优质药材。

(名解必考)
二、填空题。

1、中药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现场调查、路线调查哦、访问调查、野外调查
2、中药资源的特性:再生性、共存性、地域性、时效性、多用性、脆弱性
3、中药四大鉴定方法:基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
4、中药资源调查的工作程序分为:准备工作、调查工作、总结工作
5、现场调查分为:踏查、详查
6、路线的布局方法分为:路线间隔法(地形规则)、区域控制法(地形复杂)
7、取样三个原则:两个步骤、三个一致、五个接近
8、取样的两个步骤:先踏查,后详查
9、取样三个一致:外貌一致,种类成分一致,生境特点一致
10、取样五个接近:种类成分接近,结构形态接近,外貌季接近,生态特征接近,群落环境接近
11、取样方法可分为:无样地取样、有样地取样
12、客观取样有哪三种:随机取样,规则取样,分层取样
13、由于地下器官不能连续直接观察,需采用何方法:定期挖掘法、间接观察法
14、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分:直接调查法、间接调查法、比例估算法
15、中药保健食品的三个特点:有中医理论基础、原料为中药原料或含有中药原料、功能
可靠,食用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