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师大附中2010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师大附中2010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答案一、现代文阅读
1.C (原文是“请假不能连续超过四天”,选项漏掉“连续”二字,“累计”与原文不符) 2.A (“任何一部古籍中”错,原文是“古代中医典籍”,偷换概念)
3.A(B从原文看,“抑郁症”可以归入内因,“传染病”可以归入不内外因;C “很快”无根据,D强加因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C (作,化作、成为)
5.B(A中的②是写瀑布寒气袭人,并非“形似雪”。

C中的①是揭示声音发出的所在,不是“声如雷”。

D中的①写崖下之险,②是写“雪”、“水”、“瀑布”的关系。


6.B(“猿引贯丛石”意思是“像猿一样攀引着经过乱石”,其中的“猿”是名词作状语,意为“像猿一样”。


7.(1)我多次呼唤客人回去,他总是不回应。

他又拉我过去,回头看着崖石,好像指点着什么。

(“数”,屡次、多次;“顾盼”,回头看;“指画”,指指点点。

每处1分,句意2分。


(2)即使这样,景观能够改变,瀑布却不能改变。

亭台花石之类,时间短的几年,时间长的几十年,而瀑布的寿命却有几千年。

(“虽然”,即使这样;“观”,景观,景象;“属”,类。

每处1分,句意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①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
难的忧虑。

②寓情于景。

“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中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将因友人离去而孤寂伤感之情寄寓其中。

③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虚写,是想像友人过黄牛峡时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是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

一虚一实,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之时的伤感。

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描绘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从视觉角度当时的离别之景。

(答出两点得4分,答出三点得5分)
9.①诗歌首联“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写战乱导致生灵涂炭,“万事非”三字流露出作者的忧愤之情,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
....的思想感情。

②三、四两句写送
友人探亲,不由勾起诗人对亲人的怀念。

表现了诗人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
..。

③五、
....之情
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表现了对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
....。

④尾联“此别
应须各努力”表现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
..
....,“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
之情
..。

(答出3点有分析即可满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1)别有幽愁暗恨生银瓶乍破水浆迸(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3)巴
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每句1分,有错别字的所在句不得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1)B D (A项虚弱的女歌唱家自然地接过玫瑰确实可以揣测出她曾经拥有许多崇拜者,但说她“常常收到玫瑰花”,并分析她性格的开朗乐观则没有根据。

C项“像花一样恢复了生命力”,“可以健康而快乐地拥抱生活”都是错误的理解,与原文不符。

E项“第一次‘送’玫瑰应该是敲开门后的应急措施”是正确的,但说第二次“送”玫瑰仍然另有所图,是错误的。

而且,以后送玫瑰是出于对歌唱家的同情,分析为“敬仰”则是不当的。


(2)①“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在小说中是一首动听而忧伤的歌曲,一首没有唱出弹奏出的歌曲,联系着小偷与女高音歌唱家的关系。

(2分)②“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是那位美丽的女高音歌唱家的象征,表现出女艺术家对青春、对生命、对艺术的执着。

(2分)③指小偷送的最后一朵玫瑰,象征着小偷身上复活显现的美好的人性。

(答“表现出小偷灵魂未泯、富有爱心的情怀,这是一曲人性的赞歌,是一种对美好的积极向善精神的礼赞”亦可。

)(2分)
(3)答:①在结构上,该情节是小偷人性转变的重要环节,为下文写小偷送花,展现其内心善良的
一面做铺垫(2分)。

②内容上,该情节中的塑料花起到了桥梁作用,建立了女高音与小偷的接触和联系,为读者解读女高音的人物形象提供依据。

(2分)
③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写女高音患病后迫切地希望与外界进行沟通交流的心理,突出了女主人公对生命中的美好事物的珍视和留恋。

(2分)
(4)答:(第一种)我觉得改后的结局没有原来的好。

①小说“没听到熟悉的敲门声而玫瑰枯萎”暗示小偷的被捕入狱,为结尾“从拘留所里被放出来”埋下伏笔;前文说女高音“被一场致命的疾病击倒”,后文又说其脸色“更加苍白”说明病情加重,女高音之死在情理之中。

改后的结局不合乎情理。

(从情节的合理性上考虑)
②原文的结局使小说故事情节更曲折,跌宕起伏,并且和开头形成照应。

改后的结局过于死板,使情节简单,缺乏深意。

(从结构的严谨性上考虑)
③原来的结局是悲剧结局,却给读者更深刻的思索,有更强的感染力。

改后平淡无味,不能令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从小说的感染力方面分析)
④原来的结局会让读者心痛,但也更具有震撼心灵的力量,使小说的主题更深刻,也更有感染力。

(从主题的深刻性上考虑)
(第二种)我觉得改后的结局比原来的好。

①改后的结尾省略了一些情节,更简洁凝练地突出了主题。

(凝练性)
②原文的结局显得刻意安排,而改后就平实得多,真实得多。

(真实性)
③原文的结尾使小说主题黯淡,改后女高音和小偷互相改变了人生和命运,更能让人振奋。

(主题表达)
④改后的结尾留有很多空白,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

(空白)
【说明:所给答案仅供参考,如能分角度答题,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需酌情给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2.(1)答案:B D (A项“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籍”是说华裔科学家钱永健是美国国籍,正因如此,国内媒体想寻求心理平衡而莫名的亢奋就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乃至于神经质。

此处理解是脱离语境,断章取义。

C项前提是对的,结论却是武断的,没有证据表明下村修获化学奖与结论的关系。

E项前半句是对的,“我不是中国科学家”是说“不是具有中国国籍的科学家”,因此后句说“作为科学家失去了爱国心,无疑是可悲的”属无中生有。


(2)“亢奋”的具体表现:①宣布前的预测。

对于钱永健这位钱学森的堂侄有望获奖,中国媒体此前就表现了一种莫名的亢奋,媒体就其能否获奖做足了文章。

(2分)②宣布当日(9日)多家媒体的新闻标题皆为“钱学森堂侄摘得化学诺奖”,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强烈的暗示,钱家的骄傲,中国的骄傲。

(2分)
原因:诺贝尔奖毕竟是世界顶级大奖,代表了世界科学的尖端水准,当印度、日本等近邻陆续有人摘取诺奖桂冠,唯有中国无缘,总是让人感到了某种不平。

(1分)钱永健获奖,虽然他不是中国科学家,但他是中国人(尽管他只是美籍华人),部分地满足国人的虚荣心。

(1分)
(3)①内容上,补充介绍钱永健教授,丰富了人物形象。

(2分)②主题上,钱永健教授客观的回答和文中中国媒体的做作形成对比,增添了对某些中国媒体的讽刺意味,使主题更加突出。

(2分)③文体上,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并能引发读者的思考。

(2分)
(4)内涵:①此句是说公共媒体在现实面前,要保持理性和清醒,不能一味地迎合读者的心理,满足一时的虚荣。

②公共媒体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真实地反映现实问题、报道
真实新闻,以促使政府和公众的反思,从而形成良好的发展导向。

(每点2分,共4分)见解:①媒体要讲究经济效益和亲和度,也要讲究良知和社会责任,二者并重,才是成功的媒体。

②现实生活中,多数媒体走向了媚俗和庸俗的方向,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迎合受众心理之上,应该完善监督和评价机制,引导媒体的方向,使之为国家的发展做更大的贡献。

(共4分,分析有理有据即可)
五、语言文字运用
13.A(“消逝”和“消释”都有逐步减少以至没有的意思。

消逝,多用于时间和声音;消释多指嫌怨、疑虑、痛苦等消失。

“邻近”和“临近”都是靠近、挨着的意思。

邻近,只用于空间;临近,用于空间和时间。

“基于”和“鉴于”都是介词。

基于,主要表示依据、根据;鉴于,含有觉察到、考虑到的意思,多指可以引以为鉴或作为经验教训的事。


14、D(“李代桃僵”原指李桃共患难,比喻兄弟互相帮助,患难与共。

后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此处可以替换。

A“以牙还牙”指用牙咬来对付牙咬,比喻针锋相对地进行回击。

“投桃报李”指报答他人的好处,不表示报复。

此处替换语义弄错。

B“洗心革面”指清除旧思想,改变旧面貌。

比喻彻底悔改。

“改头换面”指只改形式,不换内容,是贬义词。

此处替换将褒贬失当。

C“天各一方”指各在天底下的一个地方。

形容相隔极远,见面困难。

“劳燕分飞”比喻夫妻、情侣别离。

此处替换将弄错使用对象。


15.D(A动宾搭配不当,应是“增强……信心”。

B歧义,“一人”是“每个人”还是“一个人”表意不明。

C语义重复,“否则”与“不这样做”删掉其一。


16.关闭返回舱门,(1分)穿舱外航天服,(1分)将舱外航天服逐步加压,轨道舱则慢慢泄压(1分),轨道舱泄压完毕,(1分)轨道舱门解锁,打开舱门,出舱进入太空(1分)17.示例:
伞:开合自如,全靠着那根主心骨的支撑。

哈哈镜:歪曲别人的同时也暴露了自身的不正。

鹅卵石:选择了圆滑,归宿就只能交给这河里的流水了。

开关:说是掌握了别人的命运,而它的命运又掌握在别人的手里。

风筝:风的奴隶,线的走卒。

火柴盒:满载着火热的理想,却最怕别人向它泼冷水。

18.作文评分
参考译文:
登上麻姑山,经过半山亭,拐弯走了一百多步,突然有轰隆隆的声音从山涧响起。

我诧异的说:“打雷了。

”客人笑着说“不是。

”又拐弯走了一百步,有东西在天边飘洒飞扬,向下一直到了悬崖峭壁,一色的洁白。

我诧异地说:“下雪了。

”客人又说“不是。


雷一定会和雨一起来,而雪不是江上寒冷的时候不会有。

如今正是晴天,而且时令上是暑天,怎么会有雪呢?那轰隆隆响的是什么呢?再向前走了几十步一看,不是雪,是瀑布。

那声音是瀑布从石壁坠落注入山崖与山谷之间的响声。

我的话果然是错误的。

当时我畅快得不能自已,就一步步踩着细小的石磴下去,像猿一样攀引着穿过乱石,到达了溪流接受瀑布的地方,想仔细看看它的详细情况。

到了那就感到寒风打在脸上,一会儿就侵入肌肉和骨头里去了。

山崖边水浪蓬勃澎湃,好像崩塌的雪翻卷的玉,其余的水气化作数十丈高的烟雨,盘旋飞舞汹涌激荡,天空太阳都被遮蔽了。

山崖下的石矶一层层交错,奔腾的波涛迅疾激荡,稍微一失足,就将被浪卷走。

我多次呼唤客人回去,他也不回应。

他又拉我过去,回头看着崖石,好像指点着什么。

我只看见他的胡须和脸颊开合活动,也始终听不到他的话,于是大笑。

回去后,我对客说:“我因为天晴知道那不是雷,因为暑天知道那不是雪。

万一过了这个时候,正赶上天气阴暗,又是阴冷结冰寒风刺骨的季节,又怎么能分辨雷与雪呢?雷是气的震动,不是像鼓钟柷敔之类有实体而可以叫得出来。

雨凝结成为雪,雪融化成为水和瀑布,都是同一族类。

我的话果真错误吗?”客人笑着不再回答。

这座山的奇妙是因为泉,泉是因为瀑布。

当隆庆、万历时期,有喜爱而整治这里的州郡长官,添加了亭台花石之类来点染山景,景观更为壮丽。

步行与乘车的游客,从早到晚在道路上交错而行。

到了现在却残破败坏到了极点,以前所玩赏的,都被遗弃在荒草中,找不到了,仅剩的盘石间的一株古柳也将要被剪除得不留一点新枝了,山的兴盛和废弃是有时限的啊。

即使是这样,景观能够改变,但瀑布却不能改变。

亭台花石之类,时间短的
几年,时间长的几十年,而瀑布的寿命却有几千年。

果真有几千年,那么几年几十年的兴废,只不足以使其喧闹或是寂静了啊。

这天,环境非常幽静,景观非常清晰。

所说的客人,是赵淳生、玉衡,一共三人。

-温馨提示: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文库删除处理,感谢您的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