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图文转换教案+图文转换专项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图文转换教案
图表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要求考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性的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

这类题型属于语言应用能力的考查。

一、图文转换的类型:
1.从所供材料角度分为两种:
①表(格)文(字)转换题。

?
②图(“徽标类”“漫画类”)文转换题。

2.从表达角度分为两种:
①直接表述图表信息。

②对图表信息推断总结。

二、表文转换题
解题方法:
第一、整体认读图表内容。

关注图标题目、表头,把握图表大主题或方向。

图表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

第二、归纳认读结果,注意:
①重视数据变化。

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这可能正是图标的关键处,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

②注意图表细节。

图表下“注”等细节起提示作用。

③把握考题要求。

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

比较题目要求和图标信息,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④简要归纳概括。

解答前,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按题目要求(句式、字数) 归纳概括,就符合简答要求了。

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

特别是在反映事物变化或规律时,选用词语要准确。

如表明增长趋势的,可用的词语有“增长(加)了”“增加到”“增长了××倍”,“与同期相比,增长……”等;表明下降趋势可用的词语有“减少了”“减少到”“减少了(百分数、分数)”,但其后不能用倍数。

又如表示程度范围的概念:“近一半(约50%左右)”“大部分(比例约在55%—70%)”“绝大多数(比例占70%以上)”“所有”“约几成”等。

三、徽标类转换题
解题方法:
(1)宏观把握会徽(行业性图标)的外形特点,注意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

(2)说明(介绍)画面要分清说明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

(3)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图标的创意(含义),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想象。

三、漫画类转话题
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

多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为幽默、诙谐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多以讽刺为主)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启迪人们领悟深奥的道理(寓意)。

1.构成及命题形势
一幅漫画主要由标题、主体、注释三部分构成。

标题即题目,往往告知人们漫画的主题思想,有的虽没有标题但一定有鲜明的主题;主体是画面各“因素”构成的情景;注释是对画面情景的文字提示或注解。

通过对这三部分的仔细阅读,就能从整体上概括其寓意。

一幅好的漫画,在给人们带来愉快的同时,也给人以思考和警示。

根据这一特点,结合语言表达的考查要求,命题一般会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①概括寓意,②拟加标题,③描述画面,④综合考查。

2、分类
记叙类漫画可从人、事两方面进行联想,对人物应注意其言行举止、表情神态、穿着打扮及人物间的关系;对事物应注意时间、地点、前因后果及发展趋势。

寓意类漫画是以自然现象或景物作为创作素材的,它往往是影射社会生活中的某类人或某一现象。

对这类漫画,应跟现实生活作合理的类比联想,注意画面形象的类比象征意义。

3、解题方法
解答漫画题时要认真审读漫画本身,要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力求透视画面的本意。

首先要读懂“画中画”,在此基础上,再研读“画外话”。

具体答题时要从细微处入手,一般要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解题思路】
1、细读“画中画”——画面描述
细察画面:看清主体、背景及其关系;看清文字,注意标题。

揣摩细节:抓住关键——看有无夸张变形处,弄明白细节才能领会漫画的真正含义。

2、读懂“画外话”——寓意揭示
(1)找出讽刺、颂扬的对象或行为(有标题的,注意标题)
主体?事件?对不对?为什么?
(2)类比联想——画面到生活
类比联想是在审读、想象的基础上,将画面信息跟现实生活相联系,深入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在类比中明晓漫画寓意的过程。

进行联想时,对人物应注意他们的言行举止、表情神态、穿着打扮及人物间的关系;对事情应注意时间、地点、前因后果及发展趋势;以社会现象或自然景物作为创作素材的,它往往是影射社会生活中的某类人或某一现象,应跟现实生活作合理的类比联想,由“实”及“虚”、由“点”到“面”、由“表”及“里”挖掘画面形象的隐含信息。

3、明确题目要求,组织语言表述
描述漫画只要求对漫画内容本身加以说明,不可超越漫画所给图文信息进行添枝加叶,不可用主观想象代替画面中并不存在的东西。

描述时要贯彻以下原则:(1)注意对象和细节;
(2)按照一定的顺序;(3)抓住关键,揭示寓意;(4)注意题目要求,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命题形式、修辞手法、字数等)。

2.
高考语文高三图文转换专项复习导学案教师版
题目:图文转换专项复习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图文转换题的三种类型。

表(格)文(字)转换题;图文转换题;(漫)画文(字)转换。

2、掌握图文转换题目的解题步骤。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掌握图文转换题目的解题步骤。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法指导】讲练结合
(2)解释漫画寓意;
(3)给漫画拟写标题;
(4)评价漫画的特点、好处(为漫画写一段赏析文字)。

三、漫画类题目的解题思路
第一步:读画面,明白画中有什么
(1)看标题
标题是漫画的眼睛,有时透过这“画眼”,可洞察整幅画的主题。

故在审画时首先要看标题是什么,然后再把标题同漫画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这样就容易弄清漫画的寓意所在。

(2)看画面
漫画是一门绘画艺术,它常用简单而又夸张的手法,勾画出幽默、诙谐的画面,用以说明某种观点。

因此,分析漫画的画面是解题的重要环节。

漫画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对表达漫画的寓意有提示作用。

因此,我们在审漫画题时,一定要仔细、全面观察画面。

(3)看夸张处。

漫画为了说明某种观点,常常对人物行为或场景描绘给以变形夸张,以引起观者共鸣。

因此,解漫画题时要注意分析漫画的夸张之处。

夸张之处往往就是漫画的弦外之音,是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

(4)看画中字。

漫画为了表达其寓意,常常配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语言文字。

因此,我们在解漫画题时,要仔细品味画中的语言文字,认真思考这些语言文字中所隐含的观点,有时它会成为我们弄清漫画寓意的金钥匙。

第二步联现实展想像,揣摩画外是什么
(1)看画面指向,对应相关现实;
(2)透过现象看本质,跳出画面思画外;
(3)多个角度想想看,创作动机是什么,确定最佳画意点。

例1【吉林省实验中学年高三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题】
仔细观察下面一幅题为“鲁迅大撤退”的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请结合漫画标题和画面内容,谈谈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社会事件?
(2)对于“鲁迅大撤退”的现象,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简要表述出来。

参考答案:
(1)反映了在新一轮的教材改革与编写中,有很多鲁迅的文章被踢出教材这一事件。

(2)示例一:赞同这种做法,因为鲁迅的作品确实晦涩难懂,选入教材,反而增加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将鲁迅作品撤出中学教材未尝不可,等中学生阅历增加之后,再来一段鲁迅的作品,这样才能更加深刻地领会他的文章背后的现实意义。

示例二:不赞同这种做法,因为鲁迅的作品有着很深刻的社会与人文教义,他的作品意义深刻,是国民教育的脊梁。

鲁迅的文章能把中国几千年封建礼教这颗“毒瘤”对人的迫害一一展现出来,这在中国近现代文人当中无人可及。

例2【江西省届高三九校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漫画,完成题目。

(15分)
孔子:你们都毕业了,怎么又回来了?
弟子:外面就业太难,我们回来读研。

这幅漫画意在讽刺当今一种怎样的现实?请比较古代儒家教育与今天的教育,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观点鲜明,运用对比论证,2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儒家教育,以修身为核心,以治国平天下为目标,学习内容比较单纯。

现在教育功利性比较强,学习内容繁杂,读书人多以赚钱发财为目的。

现在一些读书人适应社会的能力差,常采取逃避现实的做法。

【年安庆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1.阅读下面的图表,用简明的语言概述云天小区房价走势变化的基本特点,不使用具体数字(包括年份),含标点不超过35字。

(4分)
答:
参考答案:18.(4分)
示例1:该小区房价起初增长缓慢,经历多年的的急剧攀升后,近几年在高位增长趋缓。

示例2:该小区房价低位增长缓慢,然后急剧攀升,近几年涨幅虽然趋缓但仍居高不下。

(每点1分,语句连贯1分)
【蚌埠市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
2.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下表所包含的主要信息,表述中不得出现具体数字。

(4分)
(摘自《年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
注:“同比”指的是与年3月份相比。

答:(1)
(2)
参考答案:
示例:(1)居民消费价格总体上涨;(2)衣、食、住等基本生活消费价格涨幅较大;
(3)居住类(住房)价格上涨幅度最大。

(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图文转换题的三种类型。

表(格)文(字)转换题;图文转换题;(漫)画文(字)转换。

2、掌握图文转换题目的解题步骤。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掌握图文转换题目的解题步骤。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法指导】讲练结合
注意题目中的特殊限制。

一是句式的限制,用单句表达只能含有一组主谓宾成分,用复句要标明句间的逻辑关系;二是字数的限制,在表达时要注意年号和数字的规范。

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特别是在反映事物变化或规律时,选用词语要准确。

如表明增长趋势的,可用的词语有:“增长(加)了”“增加到”“增长了××倍”,“与同期相比,增长……”
等;表明下降趋势可用的词语有:
“减少了”“减少到”“减少了(百分数、分数)”,但其后不能
用倍数。

又如表示程度范围的概念:“近一半(约50%左右)”“大部分(比例约在55%—70%)”“绝大多数(比例占70%以上)”“所有”“约几成”等
.请看下面一幅公益广告图片,根据要求答题。

(6分)
请看下面一幅公益广告图片,根据要求答题。

(6分)
(1)请给这幅公益广告图片加一句“广告语”。

(2)请介绍一下广告图片的内容。

参考答案:
(1)例:贪欲等于自毁,请勿铤而走险。

(点出“贪”及其结果,语言简明。


(2)示例:图片以现实中一个掩面痛悔的人为背景,主体是一个大大的“贪”字,造型是一个瘫坐于地的人,因贪念被囚高墙,脚戴镣铐,后悔哭泣。

画面中心突出,采用形象化的“贪”字揭示贪念的后果,警醒世人。

2【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届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试题】
读图答题。

(3分)
以上是“中美孩子家务清单对比”图(每幅图片左侧为中国孩子,右侧为美国孩子)。

请你根据图片内容,给中国的父母写一句建议性的话:
参考答案:
知识技能固然重要,但不能忽视了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或是“人的素质不仅是知识技能,还应该有生活能力。

1
.5分)
主持人:您能用一句话描述这幅画吗?
嘉宾:① 。

主持人:老人为什么喃喃自语这句话?
嘉宾:② 。

主持人:您觉得这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嘉宾:③ 。

主持人:④ ?
嘉宾:最重要的是,还要常回家看看。

参考答案:
① 一个老人对着镜子说:孩子们都忙……
② 孩子不在身边,老人非常孤独。

③ 老人缺少精神上的赡养。

④ 您觉得孩子们能做些什么?
2【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4月综合测试】
右面的图表是有关机构对某市不同年龄段亚健康人群的调查。

请根据图表,分别概括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三种亚健康类型发生率与年龄的关系。

(6分)
(1)躯体亚健康:
(2)心理亚健康:
(3)社会适应亚健康:
参考答案:
(1)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呈平稳上升趋势(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
(2)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呈缓慢下降趋势(年龄越大,发生率越低)
(3)中间(31—50)年龄段发生率略高,之前之后的都相对较低。

二、高中图文转换专题训练
3.某同学拟了一个被拒绝后常见的四种反应及应对方式的构思框架,请把下面这个构思框架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答案】示例:面对拒绝,有人会说“算了”,然后结束这件事,另作打算;有人会说“好吧”,心中闷闷不乐,感觉被挫败;有人会问“凭什么”,随后不断怀疑、批判;有入会问“为什么”,接着分析原因,再作尝试。

【解析】【分析】此题提供一个框架图,答题前必须先读懂这个框架图的意思,弄明白题干对答题的要求。

必须注意的是,题干说的是“一个被拒绝后常见的四种反应及应对方式的构思框架”,要求“把这个构思框架写成一段话”,因此答案除了必须符合题干明确提出的要求之外,在内容上还必须包括四种反应及其应对方式。

组织此题答案,应该要注意话语的完整性和流畅性,因此,在开头必须有一句话指出语境,后面的内容应该将框架图中所有的内容组织进去。

比如下面的答案:面对拒绝,有人会潇洒地说一句“算了”,然后彻底结束,换个想法;有人会怏怏地说“好吧”,内心却深感郁闷,产生挫败感;有人则会反问“凭什么”,然后怀疑之,批判之;还有一些人会追问“为什么”,然后不断地分析,勇敢地再尝试。

故答案为:示例:面对拒绝,有人会说“算了”,然后结束这件事,另作打算;有人会说“好吧”,心中闷闷不乐,感觉被挫败;有人会问“凭什么”,随后不断怀疑、批判;有入会问“为什么”,接着分析原因,再作尝试。

【点评】此题考查把握图文转换的能力。

图文转换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

解答此题时,一要观察清楚图表上的内容,二要读清楚题目的要求。

4.请描述下面的中国民间剪纸画,并说明其寓意。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答案】描述:剪纸画由“福”“寿”两字和一头梅花鹿构成,画面是回头的鹿载着“福”,装着“寿”。

寓意: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生活幸福,健康长寿,俸禄丰厚。

【解析】【分析】注意主题图案中的“福”“寿”字和“鹿”的图案,再从其象征意义分析。

故答案为:描述:剪纸画由“福”“寿”两字和一头梅花鹿构成,画面是回头的鹿载着“福”,装着“寿”。

寓意: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生活幸福,健康长寿,俸禄丰厚。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描述漫画内容、探究漫画寓意的能力。

此类题要求用概括性的语言,揭示漫画主题,指出漫画的弦外之音,概括漫画给人的思考和警示。

首先要认真细致的观察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讽刺、颂扬的对象或行为(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

要注意:画面的形象主体不一定是讽刺或颂扬的对象,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

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

5.分析下面表格内容,回答相应问题。

(2)中国家长认为,孩子应该________。

(3)你认可哪种教育方式?理由?
【答案】(1)从小就参与家务劳动或者从小就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2)更专注于学业和各种艺术培训,基本上不需要做家务
(3)认可美国的教育方式,因为美国的教育方式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自立能力,而这些能力是一个人学会生存的基础,有利于培养未成年人的独立性和责任心。

【解析】【分析】本题为表格类的图文转换,审题时一定要注意表格题目,看清表格中的各个要素,如比较对象;美国孩子和中国孩子;比较角度:在各个不同的年龄阶段的行为。

通过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把图表内容转化为文字即可。

故答案为:
(1)从小就参与家务劳动或者从小就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2)更专注于学业和各种艺术培训,基本上不需要做家务
(3)认可美国的教育方式,因为美国的教育方式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自立能力,而这些能力是一个人学会生存的基础,有利于培养未成年人的独立性和责任心。

【点评】本题要仔细观察图表,题1、题2两题需要将表格中的内容横向比较,纵向概括,从中、美两国家长教育孩子的不同点的角度作答。

题3应从不同的教育方式所起的作用这一角度表述理由。

6.(题文)请根据图中的信息,用文字描述“用户登录”的基本环节,不超过70个字。

【答案】用户登录在选择用户级别后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系统管理员、实验室管理员和普通用户则分别进入各自界面。

若验证未通过则重新进行用户登录。

【解析】【分析】根据大箭头的方向,看清过程主要有几大步,然后分别又有几个环节,表述时要信息完整,语言通顺。

本题主要过程有三步,先登录验证,再进入界面,若未通过则重新登录。

故答案为:用户登录在选择用户级别后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系统管理员、实验室管理员和普通用户则分别进入各自界面。

若验证未通过则重新进行用户登录。

【点评】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简明的能力。

属于表文转换题。

根据图示转化为文字的题目解答时一定要兼顾图示中的各个要素。

首先要读清图示的标题注释,看清楚题目要求,明确陈述对象是什么。

找出图示中每一个重点环节,方框里的词语属于关键概念,是句子的“主干”;带箭头的横线展示着流程的走向。

按照箭头方向用文字转述出来。

注意,这类题目解答时用词一定要简洁、通顺、准确。

7.下面是某校语文教研组设计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流程图,请将此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答案】整本书阅读教学,首先要确定阅读单元主题学习目标,再划分若干阅读专题,并提出专题探究问题,然后设计学习活动过程,最后进行检测评价,再据此进行教学反思。

【解析】【分析】从图上来看,应该先按照由上往下的顺序进行叙述,接着就是由左到右;从图上各部分的组成来看,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即“主题单元学习目标”“阅读专题以及专题探究问题”“学习活动过程”“检测评价”以及“教学反思”,最后根据这一顺序进行拟写就可以了。

故答案为:整本书阅读教学,首先要确定阅读单元主题学习目标,再划分若干阅读专题,并提出专题探究问题,然后设计学习活动过程,最后进行检测评价,再据此进行教学反思。

【点评】此题考查把握图文转换的能力。

图文转换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

解答此题时,一要观察清楚图表上的内容,二要读清楚题目的要求。

8.下面是某交通部门为中小学生办理地铁卡提供的流程图,请把此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答案】申请人先准备材料,然后在学校开证明,提交地铁办理中心审核,材料齐全者,缴费领卡;材料不齐者,补齐材料重新申请;条件不符者,不予办理。

【解析】【分析】此题根据题干可知是“某交通部门为中小学生办理地铁卡提供的流程图”,答题时注意搞清图表的要素之间的关系。

因为这是为中小学生办事提供的流程图,故可以从“中小学生”开始叙述,然后根据箭头的指向逐步描述即可,如先准备“个人材料”“学
校证明”等,“地铁办理中心审核”后把事情分成“材料不全”“符合条件”“不符合条件”三个部分,“材料不全”的要补充材料;“符合条件”的要“缴费”,然后“领卡”;“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办理。

故答案为:申请人先准备材料,然后在学校开证明,提交地铁办理中心审核,材料齐全者,缴费领卡;材料不齐者,补齐材料重新申请;条件不符者,不予办理。

【点评】此题考查把握图文转换的能力。

图文转换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

解答此题时,一要观察清楚图表上的内容,二要读清楚题目的要求。

9.下面是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的两组铁路春运大数据报告,请根据图表得出相关结论,不得超过80字。

【答案】春运期间动车组发送旅客的数量逐年增多;旅客的平均在途时间越来越短,回家越来越快捷;网络购票比例逐年增加,成为主要购票方式。

【解析】【分析】解答图表题首先要读懂图表,注重整体阅读,重视数据变化,注意图表细节;其次明确要求,明确是文字表述题还是信息推断题(如本题属于信息推断题),明确表述对象,明确字数要求;接着组织答案,注意不要遗漏信息,针对性要强(如图表主要展示动车组发送旅客的数量、旅客在途时间、网络购票比例),不要出现语病。

故答案为:春运期间动车组发送旅客的数量逐年增多;旅客的平均在途时间越来越短,回家越来越快捷;网络购票比例逐年增加,成为主要购票方式。

【点评】该题考查图表类图文转换。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看清题目要求,注意整体把握,切忌以偏概全,把握规律性内容。

还要注意图表细节和数据变化,这些往往是解题的关键。

答题时,首先要进行客观描述;之后得出观点和结论。

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

特别是反映事物变化和规律时,选用词语要准确。

10.下面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识,请仔细观察标识,理解标识要素的内涵,填写下面介绍词中的空缺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