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名称:儿科护理学
(二)课程编码:
(三)学分:3
(四)总学时:48(理论:36,实践:12)
(五)授课时期:第二学期
(六)适用对象及层次:护理专业本科层次
(七)先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
(八)后续课程: 外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
(九)课程性质: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从胎儿期至青少年阶段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健康保健、疾病预防和疾病临床护理的学科。

二、课程目标、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一)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1)明确儿科护理学的任务目标
2)明确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及护理要点
(3)明确儿科常见的四大疾病佝偻病、肺炎、小儿腹泻、贫血(4)掌握泌尿系统的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小儿的护理(5)掌握缺铁性贫血小儿铁剂的治疗和护理
(6)明确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
2、能力目标
(1)了解小儿喂养的知识
(2)学会儿科常用的护理技术
(3)学会运用护理程序对小儿进行整体护理
3、思想目标
(1)培养学生对儿科护理工作的热爱
(2)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全身心投入
(3)培养学生的“慎独”精神
(二)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学生通过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研究小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的相关知识,应全面掌握现代儿科护理学的理论,形成科学的儿科临床护理思路,提高临床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够运用现代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为儿童提供整体护理。

三、教学重难点
以先导课程为基础,以必需和够用为度,以培养能力为重点,强化学以致用。

本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设,着重阐明儿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各系统疾病护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训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四、课程基本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
1. 教学内容:
1.1 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

1.2 儿童年龄分期。

1.3 儿科特点及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

1.4 儿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

2. 教学要求:
3. 熟悉
儿童年龄分期3. 熟悉
4. 了解
4.1 说明儿科特点。

4.2 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

5. 教学难点:
5.1 儿科护理的特点。

6. 教学重点:
6.1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第二章生长发育1. 教学内容:
1.1 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

1.2 儿童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

1.3 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各系统发育。

1.4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

1.5 生长发育偏离。

2. 教学要求:
2.1 掌握
2.11 选择合适的正常儿童体格生长标准参照值作为比较,正确评价儿童生长发育状况
2.12 陈述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

2.13 阐明体重、身高、头围、胸围、上臂围等体格生长各项指标的正常值、计算方法、测量方法及意义。

2.14 阐明头颅骨、脊柱、长骨、牙齿等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的正常值、计算方法、测量方法及意义。

2.2 熟悉
2.21 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

2.22 列出儿童体格发育常用指标。

2.3 了解
2.31 结合儿童神经系统形态及功能发育,阐述各年龄儿童感知、运动、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发展。

3. 教学难点:
3.1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

4. 教学重点:
4.1 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

4.2 儿童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
第三章儿童保健
1. 教学内容:
1.1 各年龄期儿童特点及保健。

1.2 计划免疫。

2. 教学要求:
2.1 掌握
2.11 复述各年龄期儿童的特点。

2.22 计划免疫、疫苗的定义。

2.2 熟悉
2.21 主动免疫制剂和被动免疫制剂。

2.22 说出我国计划免疫程序的具体内容。

2.3 了解
2.31 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查阅资料,为儿童制定合适的保健要点。

2.32 指导家长进行预防接种反应的正确处理。

3. 教学难点:
3.1 各年龄期儿童特点及保健。

4. 教学重点:
4.1 各年龄期儿童特点及保健
4.2 计划免疫
第四章儿童营养
1. 教学内容:
1.1 能量与营养素的需要。

1.2 儿童喂养与膳食安排—婴儿喂养。

1.3 儿童营养状况评估。

2. 教学要求:
2.1 掌握
2.11 儿童能量的分配及儿童特殊能量需要。

2.12 母乳喂养,人工喂养的概念及母乳喂养的优点。

2.13 食物转换的概念与原则。

2.2 熟悉
2.21 按照儿童月龄、体重、能量的需要能正确计算出奶量,并能指导母亲进行正确的人工
n田*
喂养。

2.22 儿童营养状况评估的方法。

4. 教学难点:
3. 了解
3.1 说明食物转换的顺序
4.1 儿童营养状况评估。

5. 教学重点:
5.1 能量与营养素的需要。

5.2 儿童喂养。

第五章住院患儿护理及其家庭支持1. 教学内容:
1.1 儿童体液平衡特点和液体疗法。

1.2 儿科护理技术。

2. 教学要求:
2.1 掌握
2.11 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儿科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

2.12 脱水程度及性质。

3. 熟悉
3.1 儿童体液平衡特点。

4.1 了解
4.11 混合液的配制
5. 教学难点:
5.1 儿童体液平衡特点和液体疗法。

6. 教学重点:
6.1 儿科护理技术。

第六章?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1. 教学内容:?
1.1 新生儿分类。

?
1.2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

?
1.3 新生儿窒息。

?
1.4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
1.5 新生儿黄疸。

?
1.6 新生儿溶血病。

1.7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
2. 教学要求:?
2.1 掌握?
2.11 掌握护理程序,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黄疸、溶血病、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患儿实施护理。

?
2.2 熟悉?
2.21 大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中性温度的概念。

?
2.22 新生儿窒息Apgar 评分法。

?
2.23新生儿窒息ABCD复苏方案。


2.24 描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黄疸、溶血病的临床表现
2.3 了解?
2.32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

?
2.32 新生儿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
2.33 指出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诊断与处理。

?
3. 教学难点:?
3.1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

?
4. 教学重点:?
4.1 新生儿分类。

?
4.2 新生儿护理。

?
4.3 新生儿各种疾病的护理。

第七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
1. 教学内容:?
1.1 蛋白质-能量营养障碍。

??
1.2 维生素营养障碍性疾病。

?
2. 教学要求:?
2.1 掌握?
2.11 制定儿童单纯性肥胖患儿的护理计划。

?
2.12 制定营养性VitD 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的护理计划。

? 2.2 熟悉?
2.21 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
2.22 营养性VitD 缺乏性佝偻病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

2.3 了解?
2.31 蛋白质- 能量营养不良的概念、临床表现。

?
2.32 蛋白质- 能量营养不良、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治疗要点。

2.33 营养性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原则
3. 教学难点:?
3.1 维生素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机制
4 教学重点:?
4.1 维生素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现、护理。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1. 教学内容:?
1.1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
1.2 口炎。

?
1.3 婴幼儿腹泻。

?
2. 教学要求:?
2.1 掌握?
2.11 应用护理程序对腹泻患儿实施整体护理。

2.2 熟悉?
2.21 婴幼儿腹泻的易感因素、分类、临床表现。

2.3 了解?
2.31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
2.32 婴幼儿腹泻的发病机制
3. 教学难点:?
3.1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
4. 教学重点:?
4.1 婴幼儿腹泻的易感因素、临床表现、护理。

第九章?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1. 教学内容:?
1.1 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
1.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
1.3 急性支气管炎。

??
1.4 肺炎。

?
2. 教学要求:?
2.1 掌握?
2.11 应用护理程序对支气管肺炎患儿实施护理。

2.2 熟悉?
2.21 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

?
2.3 了解?
2.32 支气管肺炎的发病机制。

3. 教学难点:?
3.1 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
4. 教学重点:?
4.1 肺炎的分类和护理。

第十章?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1. 教学内容:?
1.1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1.2 先天性心脏病。

?
2. 教学要求:?
2.1 掌握?
2.11 制定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计划。

?
2.2 熟悉?
2.21 正常胎儿血液循环和出生后血液循环的改变。

2.22 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
2.3 了解?
2.32 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

?
3. 教学难点:?
3.1 正常胎儿血液循环和出生后血液循环的改变。

3.2 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
4. 教学重点:?
4.1 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

第十一章?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1. 教学内容:?
1.1 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
1.2 急性肾小球肾炎。

??
1.3 肾病综合征。

??
1.4 泌尿道感染。

?
2. 教学要求:?
2.1 掌握?
2.11 制定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的护理计划
2.12 制定肾病综合征患儿的护理计划
2.2 熟悉?
2.21 列出小儿正常尿量、少尿及无尿的正常值范围2.22 复述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

?
2.23 复述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2.3 了解?
2.31 说明小儿泌尿系统解剖和生理特点。

?
2.32 说明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生理特点。

?
3. 教学难点:?
3.1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

?
4. 教学重点:?
4.1 泌尿系统各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

?
第十二章?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1. 教学内容:?
2. 教学要求:?
1.1 儿童造血和血液特点。

?
1.2 小儿贫血
2.1 掌握?
2.11 制定贫血患儿的护理计划。

?
2.2 熟悉?
2.21 小儿造血的特点、血液特点。

?
2.22 生理性贫血、贫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定义。

2.3 了解?
2.31 解释小儿贫血的病因、营养性贫血的血象特征。

3. 教学难点:?
3.1 生理性贫血的概念。

?
3.2 贫血的临床表现。

?
4. 教学重点:?
4.1 小儿贫血的临床表现和护理。

?
第十三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1. 教学内容:?
1.1 儿童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1.2 化脓性脑膜炎。

?
2. 教学要求:?
2.1 掌握?
2.11 制定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护理计划。

?
2.2 熟悉?
2.21 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的定义。

?2.22 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的特点
3. 了解?
3.1 说明引起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

4. 教学难点:?
4.1 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的特点。

?
5. 教学重点:?
5.1 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和护理。

?
第十五章?免疫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1. 教学内容:?
2.1 掌握?
1.1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特点。

?1.2 风湿热。

?
2. 教学要求:?
2.11 制定风湿热患儿的护理计划。

?
2.2 熟悉?
2.21 风湿热的临床表现。

?
2.3 了解?
2.31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特点。

?
3. 教学难点:?
3.1 风湿热的临床表现。

?
4. 教学重点:?
4.1 风湿热的临床表现与护理。

?
第十六章?遗传代谢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1. 教学内容:?
1.121- 三体综合征。

??
1.2 苯丙酮尿症。

?
2. 教学要求:?
2.1 掌握?
2.11 制定21- 三体综合征患儿的护理计划
2.12 制定苯丙酮尿症患儿的护理计划。

?
2.2 熟悉?
2.2121- 三体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
2.22 苯丙酮尿症的临床表现。

?
2.3 了解?
2.3121- 三体综合征的病因。

?
2.32 苯丙酮尿症的病因。

?
3. 教学难点:?
3.121- 三体综合征、苯丙酮尿症的临床表现。

??
4. 教学重点:?
4.121- 三体综合征、苯丙酮尿症的临床表现及护理。

第十八章?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1. 教学内容:?
2. 教学要求:?
1.1 病毒感染。

?
1.2 结核病。

?
2.1 掌握?
2.11 结核菌素试验结果的判断及临床意义。

?
2.12 制定结核病患儿的护理计划。

?
2.2 熟悉?
2.21 原发型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的定义、临床表现。

2.3 了解?
2.31 小儿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特点、预防及治疗要点。

3. 教学难点:?
3.1 原发型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

?
4. 教学重点:?
4.1 小儿结核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

?
第十九章?危重症患儿的护理?
1. 教学内容:?
1.1 儿童惊厥。

?
2. 教学要求:?
2.1 掌握?
2.11 制定惊厥患儿的护理计划。

?
2.2 熟悉?
2.21 对惊厥患儿家长进行预防惊厥的指导。

?
2.22 惊厥、惊厥持续状态的定义。

?
2.3 了解?
2.31 儿童惊厥的病因。

?
3. 教学难点:?
3.1 儿童惊厥的临床表现。

?
4. 教学重点:?
4.1 儿童惊厥的护理。

五、实践环节教学内容
(一)实践要求
1. 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2. 具备按照正规操作规程,准确无误地进行儿科护理工作的能力
二)实践内容学时类型

口.
实践项目名称学时实践类型序

1危重患儿的护理2演示2更换尿布法3演示3婴儿盆浴法3演示4静脉穿刺法2演示5温箱使用法2演示

、教学课时分配
八、教材(讲义、指导书):?
《儿科护理学》,崔焱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九、考核方式及要求儿科护理学为护理学专业课,考试成绩由期末考试与平时考核两部分组成。

期末考试参加
由学院组织的统一考试,考试方式采用笔试方式进行,课程命题根据本大纲制定的课程内容和课
程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要求,着重考核学生对本课程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和解决儿科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满分100 分,最后按80%权重计入儿科护理学考试总成绩。

平时考核由课内实训、上课考勤及课堂问答情况等内容组成,满分100分,最后按20%权重计入儿科护理学考试总成绩。

两者相加满分100 分,达到或超过60分为及格,不足60 分者为考试不及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