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之有三境、三格、三不、三旨、五趣、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之有三境、三格、三不、三旨、五趣、五用
转:登书山的博客
诗之有三境、三格、三不、三旨、五趣、五用
诗有三境
一、诗有三境
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

物境一: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情境二: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

意境三: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二、诗有三格
诗有三格:一曰生思,二曰感思,三曰取思。

生思一:久用精思,未契意象,力疲智竭,放安神思,心偶照境,率然而生。

感思二:寻味前言,吟讽古制,感而生思。

取思三: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

三、诗有三不
一曰不深则不精,二曰不奇则不新,三曰不正则不雅。

四、诗有三宗旨
诗有三宗旨:一曰立意,二曰有以,三曰兴寄。

立意一:立六义之意,风、雅、比、兴、赋、颂。

有以二:王仲宣《咏史》:“自古无殉死,达人所共知”,此一以讥曹公杀戮,一以许曹公。

兴寄三:王仲宣诗“猿猴临岸吟”,此一句讥小人用事也。

五、诗有五趣向
一曰高格,二曰古雅,三曰闲逸,四曰幽深,五曰神仙。

高格一:曹子建诗“从君过函谷,驰马过西京”。

古雅二:应休连诗“远行蒙霜雪,毛羽自摧颓”。

闲逸三:陶渊明诗“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幽深四:谢灵运诗“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辉”。

神仙五:郭景纯诗“放情凌霄外,嚼蕊挹飞泉”。

六、诗有五用例
诗有五用例:一曰用字,二曰用形,三曰用气,四曰用势,五曰用神。

一用字:用事不如用字也。

古诗“秋草萋已绿”,郭景纯诗“潜波涣鳞起”,“萋”、“涣”二字,用字也。

二用形:用字不如用形也。

古诗“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谢灵运诗“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耀”。

三用气:用形不如用气也。

刘公干诗“谁谓相去遥?隔彼西掖垣”。

四用势:用气不如用势也。

王仲宣诗“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

五用神:用势不如用神也。

古诗“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炙毂子诗格》,王叡(生卒年不详),号炙毂子。

《全唐诗》谓其为“元和 (806-820年)后诗人”。

《炙毂子诗格》中引及李郢诗,《全唐诗》谓李郢为“大中十年(856年)进士”。

故王叡大中十年后尚在。

《炙毂子诗格》一卷,《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于集部文史类。

晚唐五代之诗格,以此书为最早,书中所提各种“诗格’,均较简明,较后起同类诗格之伤于烦琐不同。

《炙毂子诗格》首论“章句所起”,计有三韵、连珠、侧声、六言、三五七言、一篇血脉条贯、玄律、背律、计调、双关、模写景象、含蓄、两句一意、句病、句内叠韵等十四体,每体均引诗为证,兼附简要解释,其中如“一篇血脉条贯体”、“模写景象含蓄体”、“两句一意体”、“句病体”、“句内叠韵体”诸条,对诗歌创作及鉴赏均有裨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