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高2013级9月月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四川绵阳南山中学12-13学年高二上开学考试-语文.

四川绵阳南山中学12-13学年高二上开学考试-语文.

2012年9月绵阳南山中学高2014级高二上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命题人:杜翡审题人:黎渊语文试题卷共8页。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第1至15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答第16至20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36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敕.造(chì)纨绔.(kù)戏谑.(xuè)敛声屏.气(bǐng)B.朱拓.(tuò)笑靥.(yè)悚.然(sǒng)沸.反盈天(fèi)C.吞噬.(shì)监.生(jiān)撬.开(qiào)陈抟.老祖(tuán)D.石栈.(zhàn)迁谪.(zhé)朔.漠(sù)群山万壑.(hè)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A.挨āi 挨.门逐户挨.打受骂延挨.度日B.舍 shě舍.我其谁不舍.昼夜魂不守舍.C.间 jiàn 黑白相间.亲密无间.居间.调停D.劲 jìng 疾风劲.草强劲.有力刚劲.正直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舟楫开门缉盗无赖万籁俱寂B. 装潢梳装打扮撒谎谎诞不经C. 杂糅矫揉造作回溯扑朔迷离D. 禁锢涸泽而渔溪落另辟蹊径4.下列词句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咨嗟迷罔炮络飞湍瀑流争渲豗B.放诞骐骥巉岩巫山巫峡气潇森C.懵懂俨然榫头间关莺语花底滑D.潦倒杜撰寒喧艰难苦恨繁双鬓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2014年11月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高2013级秋季半期考试语文考试答题卷 (定稿)

2014年11月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高2013级秋季半期考试语文考试答题卷 (定稿)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14年秋季高2013级半期考试语 文 答 卷题号 三 四 五 六 卷Ⅱ总分得分第Ⅱ卷(共84分)三、(23分)得分 评卷人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3分)(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3分)10.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划线句子断句。

(限划9处)(3分)“读书须知出入法。

始 当 求 所 以 入 终 当 求 所 以 出 见 得 亲 切 此是 入 书 法 用 得 透 脱 此 是 出 书 法 盖 不 能 入 得 书 则 不 知 古 人 用 心 处 不 能 出 得 书 则 又 死 在 言 下。

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

”(南宋·陈善《扪虱新话》)11.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在写景上有何特色?请结合诗句分析。

(4分)(2)首联和尾联两次出现了“空”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12.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2)(3) (4) (5) (6) (7) (8) 四、(16分)13. (4分)14.小说的主人公疯子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15.小说中的“我”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

(4分)16.对于这篇小说的创作意图,有人认为应该从悲剧的意义上去认识,有人认为应该从“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上去认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4分)五、(5分)得分 评卷人17. (1分) 18. (4分)得分 评卷人六、(40分)得分评卷人800。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2年11月 绵阳南山中学2012年秋季高2014级半期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组成,共6页;答题卷共4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8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舟楫/辑录 潦倒/镣铐 少不更事/亘古不变 B、幽咽/咽喉 寒暄/煊赫 白浪滔天/惊涛骇浪 C、嫡传/锋镝 孝悌/涕泣 度长大/度德量力 D、赡养/瞻仰 执拗/拗开 六艺经传/传道授业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蹙缩 惘然 契而不舍 寻死觅活 B、谪居 窠臼 东船西舫 苌弘化碧 C、宵柝 溯漠 横绝峨眉 不曲不挠 D、吞筮 膏腴 司马青衫 诞皮赖脸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代替,很少有人能从一而终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缥缈的梦,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梦想。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孟子》是记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写而成。

《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形象描绘了孟子“仁政”的理想蓝图。

二、(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

秦伐韩,军于阏与。

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

”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

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

”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

高中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四川绵阳南山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试题

高中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四川绵阳南山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试题

绵阳南山中学高2013-201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1、全卷共8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试卷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1——8题填涂在机读卡上,其余用黑色或蓝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答卷上。

一、语文基础知识(10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躯壳.(ké)追溯.(sù)巷.道(hàng)遒劲.(jìng)有力B.携.带(xī)颓圮.(pǐ)尽.快(jìn)自怨自艾.(yì)C.虱.子(shī)青苔.(tái)下载.(zài) 瞋.目(chēn)而视D.薄.饼(bó)间.道(jiān)创.伤(chuāng)不屑.(xuè)一顾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笙箫概叹家俱城兴高采烈B.长篙木炭打鱼船震耳欲聋C.九洲宫阕股份制欢度春节D.粹火戳力万户侯悄无生息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这些文章或记政治、外交的风云变幻,或记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都是千古留传..的叙事名篇。

B.夕阳下流淌的康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

C.东西伯利亚——太平洋原油管道方案在21世纪初的反复变更,折射出了莫斯科以油气资源为筹码、在东北亚国家间纵横捭阖....的手腕。

D.为纪念宋美龄逝世10周年而设计的一枚邮票发行后,不止..台湾民众提前排队购买,不少大陆集邮爱好者也前来抢购。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A.经过班长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了一丝笑容。

B.当夏日来临,河水满溢时,哥哥经常瞒着我和弟弟去河里游泳,摸鱼。

C.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D.不少家长尽管早就意识到校车安全的隐患,但迫于无法接送等种种无奈,仍不得不把孩子送上一辆辆拥挤的校车。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C.文章第四段引儒释道“爱生”“养生”“护生”的说法,意在论证中国产生“自然写作”的必然性。
D.文章采用总分论证结构,先引出“自然写作”概念,再分别介绍东西方对“自然写作”的具体阐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然写作”在中国是具有原生性的文化形式,在西方却是一种对工业革命进行反思的写作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然写作”一词肇始于西方生态批评的兴起,生态批评的重要代表人物格罗特菲尔德曾在《生态批评读本》中有所涉及,另一位生态批评的重要代表人物劳伦斯·布伊尔在《环境批评的未来》之中提出“自然写作”的概念。布伊尔这里所说的“自然写作”,是针对人为的“艺术写作”而言的纪实自然考察与个体经验的一种文学形态。诸如梭罗的《瓦尔登湖》之类。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文章将布伊尔和刘勰二人有关自然写作的论述进行比较论证,旨在突出中国的自然写作具有原生性”分析错误。文章中布伊尔和刘勰二人有关自然写作的论述没有进行比较,文章第一段提到了“劳伦斯·布伊尔在《环境批评的未来》之中提出‘自然写作’的概念”这一事实,而到了第三段才提到了刘勰的《文心雕龙》。且意图更多在讲中西方对自然写作共性的认识。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共8页,答题卡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考号”栏目内。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绵阳南山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绵阳南山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绵阳南山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组成,共6页;答题卷共4页。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6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8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A.秸.秆/结.实罪愆./悭.吝久假.不归/假.公济私B.料峭./悄.然天堑./纤.夫重.足而立/老成持重.C.贿赂./炮烙.肉袒./忐.忑飞来横.祸/横.冲直撞D.嫡.亲/锋镝.征辟./庇.佑哄.堂大笑/一哄.而散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修葺元凶点降唇拾人牙慧B.威慑妥贴和氏璧突如其来C.阑珊贸然雨霖铃张皇失措D.婉约坐镇乞骸骨计日成功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岁月”号客轮沉没事故发生之后,韩国海警在事发海域立即展开了紧急营救,不只..600名潜水员一次次尝试潜入船舱,进行水下搜救。

B.一个人如果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从来不主动去关心和帮助他人,就很难拥有知心朋友,因此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一定要鼎力..相助。

C.翻开历史的长卷,集政治智慧与文采风流于一身的人物俯拾皆是....,他们中有不少几近登上了权力和文艺的巅峰,相信谁都可以数出一二人。

D.党风廉政建设尤其是反腐败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特点,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也不能似一阵风刮一下就停,必须常抓不懈。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备受社会关注的全国高考改革方案正在审慎地研究制定过程中,不少专家建议将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考和学术型人才高考分开,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语文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语文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语文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组成,共6 页;答题卡共4 页。

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 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准考证号”栏目内。

2. 选择题使用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8 分)一、基础选择题(10 分,每题2 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A.潜.能(q ián)埋.怨(mái)百侣.(lǚ)寥.若晨星(liǎo)B.笑靥.(yè)团箕.(qí)愤懑.(mèn)挥斥方遒.(q iú)C.百舸.(gě)孟轲.(kē)跫.音(q ión g)空穴.来风(xué)D.隽.永(jùn)宫阙.(què)发酵.(j iào)泥.古不化(ní)2.下列词语中错误最少的一项是()A.脉博B.慷概C.厄梦D.暮霭萧瑟闲暇瞻仰暧昧阴谋鬼计无精打彩按步就班锲而不舍偃旗息鼓风华正茂暗然消魂箭拔弩张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父母家里的忸.怩.不.安.和对大堰河感情上的依恋,反映了诗人叛逆性格和反抗精神的萌芽。

B.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外出旅游时异地的风物让人迷醉欣喜,可是一路上的旅游购物却常常使人不.厌.其.烦.,兴味索然。

C.太阳一落,黄昏的暑气稍稍差了些,大街小巷掌灯,各大酒楼茶肆门庭若市,帝都北京的繁华从棋盘街上可.见.一.斑.。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9月月考 语文试题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9月月考  语文试题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社会学自诞生之日起,就树立了注重社会调查的学术传统。

今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需要继承这一学术传统,通过社会调查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不断加深对“人”的认识和理解,在将理论创新与现实关怀融为一体的过程中,承担起建构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责任。

社会调查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枢纽环节,也是对社会的基础与本质予以理解的一种方法体系。

首先,社会调查是具象化的。

社会调查扎根于特定的地域和人群,以一时一地的社会风貌为对象,试图理解和把握在具体情景中展现出来的情感、气质、风俗、社会发展进程以及变迁趋势。

其次,社会调查是历史性的。

要对一个特定资料作出有效解释,就要善于挖掘其背后的历史发展脉络,深入了解那些习以为常却又容易视而不见的背景;就要将材料置于时间维度之下,避免片面解读或过度诠释。

再次,社会调查是整合性的。

人类社会发展既存在一般规律,也充斥着碎片化、非预期和非理性现象,社会调查就是要将这些规律和现象都纳入总体性分析框架,做到对事实本身的把握和尊重。

最后,社会调查长于共情。

在具体场景中所唤起的感性认识,可以使调查者尽可能避免成为置身事外的旁观者。

这种从情感上激发的对“人”的体恤之情,可以使事物“活”的一面被充分挖掘出来,由此提炼出的理论便有了直指人心的力量。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13级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13级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

2012年12月 绵阳南山中学2012年秋季高2013级12月考试题 语 文 命题人:高2013级语文备课组 审题人:赵中举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卷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熨帖(yù) 角色(jué) 刀削面(xiāo) 明星绯闻(fěi) B.靓妆(liàng) 名媛(yuàn) 综合征(zhèng) 啧啧称奇(zé) C.处暑(chǔ) 氛围(fèn ) 倒装句(dào) 前倨后恭(jù) D.辟邪(bì ) 说服(shuō) 上档次(dàng) 亟来问讯(q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青睐 间谍 扫瞄仪 嘻笑怒骂 B.急躁 弦律 肖像画 吉人天相 C.番茄 候车凑合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女朋友·男朋友》桂纶镁第届金马奖颁奖典礼D.有些引进版图书的翻译质量很差,艰涩难懂,文理不通,甚至连基本的语句通顺都难以做到,令人不忍卒读。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美国伦敦奥运会代表团官方制服7月10日亮相后发现全部中国制造,此事曝光后在美国引轩然大波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现在一提到“经”,就给人以庄重严肃的感觉,实际上“经”字的本义只是指纺织上的一条条竖线,而横线则叫“纬”。

没有“经”,“纬”就无所依托,因此在汉代被命名为“经”的应该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第II卷(表达题)共1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本题共3小题,9分)流传千古的名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把玉的完美与人格尊严联系在一起,相比之下的“瓦”就逊色得多。

先秦屈原《卜居》中说“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就是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

在我们的传统认识中,瓦被赋予了很多消极的意义。

而实际上,作为我国古代常用的建筑材料,瓦的发明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今天就来说说瓦。

人们俗称“秦砖汉瓦”,但这并不准确。

就像古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一样,是一种修辞性说法。

其实瓦的出现,比汉代要早得多。

战国时著作《世本》记载:“桀作瓦屋。

”这可能是传说。

桀是夏代有名的暴君,子承父位,未经创业艰难,不可能像神农尝百草,后稷教人稼稿一样去“作瓦屋”。

但陶器的出现,到桀的时代已有三千余年历史。

夏桀为了自己的享乐,让匠人把茅屋改作瓦顶,倒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但至少,今天所说的瓦的形态的出现,不会晚于春秋。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载了一次战斗:齐国的子渊捷追赶洩声子,“射之,中盾瓦”。

“盾瓦”,就是盾牌的瓦形凸面。

可见瓦已是当时人们熟知熟见的东西了。

可是,那时瓦还没有变成专称,其它陶制品,也可以称瓦。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
田野上,高粱红着穗头,在太阳下面没有摇曳。东北乡下,收割的日子虽然一天迫近一天,今年却不被人们怎样重视。村子里少壮的农民,更是不注意到这些。镰刀在房檐下的刀挂上生着锈……所有的什么也没准备。全是迫切的掮着自己的枪巡逻呀,守望呀……在被指定的地方。有的时候偶然聚在一起,他们也会谈论由队部那里听到的,是一向由他们祖先也没听到过的一些新的话,新的故事。在他们谁也不肯显示自己不聪明;全要显示自己是英勇的,没有一点胆怯或怜悯来杀一个日本兵,更是杀日本军官。
这个时代,可以读《论语》了。
(摘编自于坚《可以读〈论语〉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阳货》篇记录了孔子与弟子子游的一场戏剧性对话,氛围由轻松到肃穆,塑造了真实亲切的孔子形象。
B.《论语·子罕》篇以水流寄寓生命哲思,以松柏歌颂君子人格,借日常平实之物表达了儒家的修身目标和原则。
“反正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眼看日本兵一天比一天凶!我们的老婆,孩子,爸,妈,还不是教那些王八羔子们,白用刺刀给捅了?——司令那家伙真是条汉子,真可以。”
“听说,这七个人……原先是九个,半路上‘过去’两个,萧明原先就是我们的人,那不能算数的。”
“萧明,那小伙子也真行,本来是个学生,能和我们一样吃苦,没白念书。”
正午的太阳,火一般燃烧在人的头顶上。除开蝈蝈在叫得特别响亮以外,再也听不到虫子的吟鸣,猪和小猪仔在村头的泥沼里洗浴,狗的舌头软垂到嘴外,喘息在每个地方的墙荫,任狗蜗的叮咬,它也不再去驱逐。孩子们脱光了身子,肚子鼓着,趁了大人睡下的时候,偷了园子的黄瓜在大嘴啃吃着。
这好像几百年前太平的乡村。鸡鸣的声音,徐徐起来,又徐徐地落下去,好沉静的午天啊!
八月的乡村(节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萧军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第Ⅰ卷(18分)一、(12分,每题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2分)A.逶迤.(yí) 长篙.(hāo)青荇.(xìng)凝重隽.永(juàn)B.湖畔.(pàn)分.外(fèn)悄.然(qiǎo)虚与委蛇.(shé)C。

漫溯.(sù)拘泥.(nì)提供.(gōng)冰屑.悉索(xiè)D.苍劲.(jìn)菲.薄(fěi)碾.压(niǎn) 载.歌载舞(zài)2。

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2分)A。

愤懑沧海气概无耻谰言B.凄婉讴歌落寞未雨绸缪C.束缚惆怅九州提要钩玄D。

寥廓忸怩戍守剑拔驽张3。

下列选项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

冬奥会最大的现场就在北京,置身其中的每个市民,他们的嘉.言懿行...都会生动诠释着付出的朴素含义。

B。

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全力以赴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娓娓动听....的故事出现。

C.在武汉火神山医院,医护人员们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他们是天使,更是火线上的中流砥柱.....D。

在TikTok首席执行官凯文突然辞职后,瓦纳萨临危受命....,带领着这款流行且充满争议的应用走向未知的未来。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耐克公司高级副总裁肖恩·欧哈伦表示,打贸易战不会有赢家,美国单方面行动必将产生负面后果,不仅有损中方利益,也会损害美国消费者和进口商利益.B。

顺丰集团宣布,今年将努力把集团“中国速度"的成功经验复制到海外,通过进一步增加直送专机、加开大量海外仓,服务遍布全球的消费者.C.《三体》被不少学者热捧的原因,是它打破了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界限,其中呈现的“中华形象”和宏大视野使它走出了纯文学的局限空间造成的。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语文含答案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语文含答案

2022年9月绵阳南山中学2022年秋季高三学年九月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共8页,答题卡共6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准考证号”栏目内。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文化发展进程中,美术与戏曲艺术既相互借鉴,又相得益彰。

戏曲人物画,作为戏与画结合的代表,因受到戏曲文化滋养而呈现崭新面貌,既深得大众喜爱,亦拓展了艺术表现领域、创作观念及审美趣味,成为一种独特、独立的艺术题材,推动了中国人物画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国画与戏曲艺术,同宗同源,又各成体系;两者有共同的审美追求,又有各自的艺术特性。

作为将中国画与戏曲相结合的表现形式,戏曲人物画画中有戏,戏中亦有画。

画里画外,戏里戏外,交织着社会万象与人生百态,凝聚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

“虚实相生”是中国画和戏曲艺术共有的美学特征。

在戏曲表演中,关门、上马、坐船等,都有各自的程式动作。

这些动作源于生活,但不是单纯模仿生活,而是对生活的高度提炼、夸张和美化。

比如,“趟马”表演中,马为虚,马鞭为实,一虚一实,构筑起富有想象力的艺术空间。

在戏曲舞台上,演员的形体动作,作为相对活跃的视觉因素,与布景、服饰、妆面、道具等共同构成一个动态的造型整体,成为“织在时空中的图画”。

这种超脱灵动的时空形态、以形写神的审美追求,与中国画创作理念不谋而合。

正是在对戏曲艺术“手眼身法步”的韵致与妙趣的意象化捕捉中,戏曲人物画实现了艺术的二次创造,凸显国剧与国画在审美旨趣上的内在和谐。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绵阳南山中学2022年秋季高三学年九月考试语文答案1.B。

(“有迥异的艺术特性”错误。

原文为“有各自的艺术特性”。

)2.C。

(A.“起到决定性作用”于文无据。

原文中只说“推动了中国人物画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B.“阐述戏曲人物画……的美学特征”错,以“趟马”表演为例阐述的是戏曲艺术的美学特征,而非戏曲人物画的美学特征。

D.“更强调后者”错误。

原文“创作重在把握‘情态’,营造‘意境’”,两者是并列关系。

)3.C。

(“构成固定情态和画面”不合文意。

原文说的是“构成一种符合人物情态和画面表现所需要的情境”。

)4.D。

(“并由此得出身体正常的人不要喝碱性水的结论”错误,无中生有。

)5.C。

(A.“会使人体酸碱度发生明显变化”错误。

由原文“虽然各脏器之间酸碱度差异巨大,但分泌的消化液和食物发生作用以后,酸碱度都会发生一些不同变化”可知,酸碱度会发生一些不同的变化指的是脏器呈现的酸碱度有变化,不是一个正常人体酸碱度有变化。

B.“允许饮用水呈微酸性说明人体需要微酸性水”错误。

原文为允许饮用水成微酸性,但并不说明人体需要饮用微酸性水。

D.“在对比了......后,认为”错误。

原文并不是在对比之后才得出“弱碱水对人体没有好处”的结论。

)6.①人体能够调节自身的酸碱度,不会出现酸性体质。

②人体体质的酸碱性和饮用水的酸碱性没有关系,喝弱碱水不会改变人体酸碱度。

③在疾病等特殊情况下体质酸度增加时,弱碱水不是药品,要从弱碱水中获得一天需要的碳酸氢钠处方剂量需要大量饮用弱碱水。

7.C(“冷峻沉重的笔调”“带有心酸”错误。

作者想念家乡的京味儿,笔下写得都是记忆中百姓日常生活所表现出的自然状态,真实自然,生活气息浓郁,因而笔调应是“轻松闲适”的,叙事节奏舒缓,表现了对故乡的热爱。

)8.①文章的写作源自真心,有真情实感。

作者对故乡有深厚的感情,因想念和热爱而去寻找记忆中的京味儿。

作者笔下故乡的四季之景和日常生活都充满真情真趣,富有生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高2013级9月月考语文试题命题人:李利平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卷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8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看守(kàn)倾圮(pǐ)劲敌(jìn)斑斓(lán)巷道(hàng)B.纤弱(qiān)菲薄(fēi)揣摩(chuǎi)尽快(jìn)悄然(qiāo)C.泥古(nì)参与(yǔ)荫蔽(yīn)蓬蒿(hāo)琐屑(xiâ)D.隽永(juàn)供销(gōng)栉沐(zhì)舌苔(tāi)晦朔(shuò)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沧茫张皇愁怅娇健舸舰弥津B.讴歌寥阔凋敝冷寞击浊扬清C.篱墙震慑上阕凄婉白浪滔天D.钟磬枝蔓炮络谰言扬长而去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昨天,南山中学实验学校高一新生学籍注册人数已超过1000人。

②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一种感情。

③针对新版《红楼梦》字幕上“后四十回”作者高鹗变成了“无名氏”,有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显得过于轻率,“高鹗说”毕竟是学术界相沿多年的说法,要否定它,得有确凿有力的证据。

④凡事要三思而后行,你这么只凭是不能交涉事情的。

A.截至遏制未免意气B.截止遏制不免义气C.截止遏止未免义气D.截至遏止不免意气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运动会上,啦啦队的同学们呐喊助威,声音洪亮,真是响遏行云....。

B.“带着梦想上路,仰望星空而又脚踏实地,曾几何时....,我们将大展宏图”,小王激动地说。

C.习近平主席在和青年干部交流时,不厌其详....地询问他们在基层工作的情况。

D.无车日当天,市区警钟街禁行,但附近一家超市开业,车来人往不绝如缕....。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A.据巴基斯坦媒体26日报道,俾路支省强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已超过348人以上。

B.“饭不热了。

”他把视线从电视上收回,扭头对厨房里的妻子说道。

C.不必把这件事想得过于复杂,问题的圆满解决,完全取决于他是否摆正态度。

D.刚刚打完亚锦赛又要征战世预赛,中国女排尽管疲惫不堪,但只能咬牙坚持,既要恢复信心,又要做好打恶仗的准备。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诗团体,1923年成立,新格律诗要保持整齐的外形,讲究音节和押韵,讲究词藻,创立了“三美”主张,即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

B.我国新诗的作者,一方面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另一方面又受到西方文艺思想的影响,如“现代派诗人”戴望舒,他早期的诗歌既有古典诗歌婉约派的韵味,又有西方象征派文学的影子。

《雨巷》中所呈现的意象非常美,比如雨巷、丁香、油纸伞、篱墙,让人读后留下深深的怀念和无限的惆怅。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断代史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为“春秋三传”之一。

D.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长沙》写于1925年,是一首新诗,但从体裁上来说,它仍然属于我国古典诗歌中词的范畴。

二、(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7—9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王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嘱托B.田父绐.曰绐.:欺骗,哄骗C.然今卒.困于此卒.:最终D.人马俱惊,辟.易数里辟.:同“避”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当立者乃.公子扶苏B.乃分其骑以.为四队以.其无礼于晋C.项王瞋目而.叱之夜縋而.出D.乃分军为三,复围之.行李之.往来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B.项羽之所以乌江拒渡,是因为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老。

C.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都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2分)三、(21分)10.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每小题3分)(1)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11.给下列句子断句(3分,用“/”标示)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12.阅读鉴赏。

(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前四句的画面(3分)(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的形象。

(3分)13.默写。

(6分,每句1分)(1)携来百侣曾游,。

(2)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3),换了人间。

(4)波光里的艳影,。

(5)寻梦,撑一支长篙,,满载一船星辉,。

(6)青鸟不传云外信,。

四、现代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几年前汪老驾鹤西游,我记忆里忽然涌出那个初夏如水的阳光。

那一次,汪老从文字中走出,坐在我面前,一边啜茶,一边与我娓娓而谈北京胡同、市民生活和他们“睡不着,眯着”的文化心态。

此刻我的身边似乎又荡漾着漳州初夏的空灵阳光。

走到街上,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汪老会冷不丁地从某个胡同里钻出来,与我匆匆打一个照面,留下一抹纯净的笑意,然后消失在人群之中。

仿佛一蓬离披的衰草;脸上皱纹倒不多,但浮肿的眼袋特别明显;他穿着灰白色的衬衣,下摆很随意地塞进皮带里,衬得他更加瘦削。

不知怎地,我忽然想起“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的诗句,这位曾写过许多柔情似水小说的人老了,但他没有丝毫的感伤,他的脸上隐约地透露出一种儿童般纯真的光芒和历经沧桑之后的波澜不惊。

有些人的人生一步步地向老境迈去,汪老却从老境一步步地迈出,仿佛他的心灵和年龄还停留在锦瑟华年,从来不曾老去。

其时他已年逾古稀。

汪老喜欢宋儒的两句诗:“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时同。

”大概他善于“化动为静”吧,即使是至痛的事,在他心里浸泡几下,也会变得平和起来。

汪老的“老”是一种文化的积淀,人生智慧的结晶。

他的眼睛很小,有点迷蒙,仿佛还滞留着江南水乡的烟雨蒙蒙。

为这样的人。

他小说中的悲天悯人的人道情怀,如果不是普通人中的一员,是不可能具备的。

汪老在《自报家门》一文中,说他最喜欢的是更实在的两句诗:“顿觉眼前生意满,须知世上苦人多。

”他自诩为“中国式的人道主义者”!们把巴掌拍得很响。

他这边、那边点了好几下头,然后将身子搁在椅子上,摸出香烟———很有诗意的“阿诗玛”牌,这边、那边地敬一轮烟。

何先生上课了,谈笑风生,赢得满堂掌声。

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我都花在观察和揣摩汪老上,如同不明白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我是猜不透他的,凭我的学识和经历。

我想起了他在《林肯的鼻子》中所写的语句:“谁的鼻子都可以摸,林肯的鼻子也可以摸。

没有一个人的鼻子是神圣。

”汪老的平等理想给我留下难以泯灭的印象。

汪曾祺算个典型。

”汪老根本就没给人狂狷的印象,而是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自然、随意,这如同他的作品,想到什么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以后我又读了他的许多文章,印象最深的有《牙疼》。

文章写到他牙痛时,虽疼起来要人命似的,但他都会“泰然置之,而且有点幸灾乐祸地想:我倒看你疼出一朵什么花!”汪老苦乐随缘,通权达变,我把这段文字看作他所有文章的“旁白”。

告别。

而我,不会抬起沉重的手向他挥别,我只看着他消失在人潮汹涌之中,心中带着一种挥不去的怅惘,期待下一次无法重来的邂逅。

很多人也消失了,但汪曾祺不曾消失。

他的文字是永不消失的“歌声”。

14、阅读全文,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刻画汪曾祺的形象的?(4分)15、“很多人也消失了,但汪曾祺不曾消失。

他的文字是永不消失的歌声。

”请结合原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4分)16、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灵魂,你认为“胡同里的汪曾祺老人”至少有哪些含义?(3分)17、阅读本文后,你对汪老的文品和人品的印象如何?请结合原文,谈谈你对作文与做人问题的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