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导学目标:
重点:了解短文所说明的事理,说明的顺序、方法。

难点: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可以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一、自学反馈(自主完成,同桌互查)
(1)下列带点词语的拼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A.褶(zhě)皱劫(jié)难
B.遗骸(hái)蟾蜍(yú)
C.两栖(qī)深渊(yuān)
D.追溯(suó)衍(yǎn)射
2)下列词语有错误的一项是( D)
A.流逝时间流逝流失水土流失B.熔化岩石熔化融化冰雪融化
C.导致导致失败倒置本末倒置D.漂移大陆漂移飘逸白云飘逸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B)
所有陆地________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的生活。

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________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________使这种变化加快。

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________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A.似乎常常可肯定 B.似乎一直可应该
C.几乎常常可能应该 D.几乎一直可能肯定
(4)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说明方法。

“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举例子,具体翔实地说明生存条件恶劣下南极区域也曾有恐龙,可见恐龙无处不在。


“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打比方,形象生动地介绍大陆漂移假说。


(5)《恐龙无处不在》,说明对象是什么?从什么角度说明?请简述文章的思路?
说明对象是“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或“板块构造”理论。

说明角度是通过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理论。

文章的思路:全文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1段,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础。

第二部分为2~7段,其中2、3段介绍南极和地球其他大陆上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4、5段写这一发现引起了作者的深入思考,作者没有把思维定格在恐龙本身研究上,而是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考察;6、7段作者思有所获,“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第三部分为8~12段,简明介绍板块学说,并说明每个大陆都有恐龙化石的原因。

第四部分为13~15段,再次聚焦南极恐龙和其他生物,确证这一推断的正确性。

总之,全文从现象到本质,逐层推进,表现了思维的开放性和严密性。

二、合作探讨(交流互动,问题质疑。


1.“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
1986年在南极发现鸟臀目恐龙。

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

因而“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之说成立。

2.“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
科学家并不满足于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最直接的结论,即“恐龙无处不在”。

他们就此产生了更多的疑问,如“恐龙何以在南极生存?”“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进到另一个陆地上去的呢?”深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是大陆漂移把恐龙带到了南极”。

3.能说恐龙迁移到南极地区吗?
不能。

因为南极地区非常寒冷,而恐龙不适应寒冷的气候。

恐龙的生活环境需要的温度是32度左右。

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在迁移。

三、巩固检测(重点突破,当堂训练。


4.用自己的话解释恐龙化石无处不有?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

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生活。

后来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这些大陆经过不断地漂移,逐渐形成了今天大陆的样子。

这些大陆在分离时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所以今天在地球的各个大陆都有恐龙化石。

四、拓展延伸(融会贯通,提高能力。


5.“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对文中的
这句话,找一些例子,来印证这句话。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谢皮罗教授注意到澡盆水的漩涡总呈逆时针方向,他大胆地推断这一定与地球自转有关,并且推断北半球呈逆时针,赤道不会有漩涡,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

他就此发表的论文震惊科坛。

人类社会的发展“两个苹果”理论。

一个苹果是砸向牛顿,它促使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带来了科学的飞速发展。

另一个苹果是亚当夏娃偷吃,它带来了人类社会的文明。

生物学家密卡尔逊调查指出美国东海岸有一种正蚯蚓,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但他无法回答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

魏格纳注意到他的论文,认为,小小的蚯蚓活动能力有限,无法跨越、横渡大洋,它的这种分布正好说明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了。

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为例证之一写进了他的名著《大陆与海洋的起源》
五、反思新得(导学得失,自我小结。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