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九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扁鹊见蔡桓公》教案语文创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扁鹊见蔡桓公
【教课目的】
1.累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构造层次。

( 要点 )
2.剖析人物的鲜亮个性及对照的写法,理解文章寓意。

( 难点 )
3.认识讳疾忌医的危害,理解防微杜渐的重要意义。

( 要点 )
【教课建议】
建议本课分两课时,依照学情采纳以下两种方式中的一种。

方式一:第一课时自学互研知识板
块一、二并沟通展现;第二课时自学互研知识板块三并沟通展现且达成当堂操练。

方式二:第一课时进
行自学互研;第二课时进行沟通展现、当堂操练。

情形导入生成问题新课导入一:( 板书“扁鹊见蔡桓公”) 方才老师写“扁鹊见蔡桓公”这个题目时,必定有同学在
想:扁鹊和蔡桓公各是什么人?他们有什么关系?扁鹊见蔡桓公后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下边就让
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同学习《扁鹊见蔡桓公》。

新课导入二:同学们,你知道成语“讳疾忌医”吗?它出自于《扁鹊见蔡桓公》这则寓言故事。

( 板书课题 ) 今日我们来学习这则寓言故事。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疏导文意,掌握情节。

1.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 读前可提示学生,一要注意句中逗留,二要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 ,了解作者及背景。

(1) 作者简介:
韩非 ( 约前280-前233) ,战国末期韩国人,有名思想家,法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韩非子》一书是后代收集其遗著并加入别人阐述韩非学说的文章而编成,是集先秦法家学说之大成的作品。

里面的
文章逻辑严实,擅长运用寓言故事说理,书中很多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自相矛盾” “郑人买履”等向来为人们喜爱、歌颂。

(2)时代背景:
战国时代是群雄并立、战乱屡次的年月,也是人材济济、学术思想空前活跃的年月。

诸子百家为了
宣扬自己的主张纷繁著书立说、聚众讲学。

这样的时代要求当时的著作逻辑严实,选材精心,说理透
彻,令人服气。

2.累积文言字词,疏导文意。

(1)给以下生字注音:
桓公 (hu án)有间(jiān)腠理(còu)
...
还走 (xu án)汤熨(wèi)骨髓(suǐ)
...
(2)通假字:
汤熨之所及也 ( “汤”通“烫”,用热水焐。

)

火齐之所及也 ( “齐”通“剂”,火剂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

)

(3) 多义词:
不治将益深(更为)
立有间(一会儿,片晌).
间.益有害无益(利处)
是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延年益寿(增添)

1
寡人无疾 (病)
居十天(停,止) .
居 .
疾 手疾 眼快(快)
面山而居 (居住)


深恶痛疾 (怨恨)

(4) 古今异义词:
①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 古义:跑。

今义:走路。

)
②臣是以无请.也( 古义:咨询。

今义:恳求。

)
③医之好治不病认为 功 ( 古义:把 ,, 作为。

今义:认为。

)
..
④立有间 ( 古义:一会儿。

今义:现代汉语中常用来表示二者之间的关系。

)

⑤居 十天 ( 古义:用在表时间的词以前,表示隔了一段时间,有“逗留”的意思。

. 今义:现代汉语中常作“居住”或“住处”讲。

) (5) 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
汤熨 之所及也 ( 用药物热敷 )
. 针石 之所及也 ( 用针刺 ) ..
火齐 之所及也 ( 用火剂汤 ) .. (6) 出自本文的成语:
讳疾忌医:常用来比喻那些掩盖自己的弊端错误,惧怕责备而不肯更正的行为。

3.小组内沟通文意。

老师抽查学生翻译。

(1)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你的肌肤之间的缝隙和肌肉、皮肤纹理有点小弊端,不医治唯恐要加重。

(2) 医之好治不病认为功。

医生喜爱给没病的人治病来捞取功绩。

(3) 居十天,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过了十天,扁鹊 ( 远远 ) 看见桓侯转身就跑。

(4)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此刻 ( 他的病 ) 在骨髓里,因此我不再过问了。

4.再读课文,掌握情节。

会面次数实时间
扁鹊
蔡桓公 第一次 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寡人无疾 第二次 ( 居十天 ) 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不该,不悦 第三次 ( 居十天 ) 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又不该,又不悦 第四次 ( 居十天 ) 望桓侯而还走
故令人问之 第五次 ( 居五日 )
已逃秦
索扁鹊;遂死
知识板块二
研读课文,剖析人物。

5.联合文章内容,剖析扁鹊和蔡桓公的人物形象。

(1) 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
“立有间”说明扁鹊察看仔细, “疾在腠理”说明诊疗正确, “不治将恐
深”是和缓的劝说语气。

第二、三次见蔡桓公,明确指出病情加重,语气必定,劝说中含着警示。

第四
次转身就跑,说明病情极其严重。

最后“已逃秦”既表现扁鹊诊疗的正确,又写出了他的机敏坚决,也
从侧面反应出蔡桓公的强横与执拗。

全文突出表现了扁鹊的医术高明和尽责尽责、机敏坚决。

2
(2)蔡桓公一句“寡人无疾”,盲目自信的形象呼之欲出;“医之好治不病认为功”表现他执拗主
观;“不该”“不悦”,冷飕飕地拒医生于千里以外。

扁鹊三次劝说都不听,可见讳疾忌医程度之严重。

最后体痛索扁鹊却已杯水车薪。

全文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一个执拗、独断专行、讳疾忌医的君王形象。

知识板块三研究写法,理解寓意。

6.本文最突出的写法是什么?
对照。

作者用简短、传神的语言,刻画了扁鹊和蔡桓公两个人物,把扁鹊的好心劝说和蔡桓公的讳
疾忌医进行了鲜亮的对照,揭露了讳疾忌医者的可悲可鄙。

7.蔡桓公的病开始其实不严重,为何以后会变得没法医治?从中你获得了如何的启迪?
有病须早治,切勿讳疾忌医;对待弊端错误,应当防微杜渐;不行主观猜疑,切勿拒绝忠告;要避
免祸害,一定见微知著,提早加以防备;要正视自己的弊端错误,不可以拒绝责备帮助。

沟通展现生成新知
知识板块一疏导文意,掌握情节。

( 对应第 1~ 4 题 )
知识板块二研读课文,剖析人物。

( 对应第 5 题 )
知识板块三研究写法,理解寓意。

( 对应第 6~ 7 题 )
课后反省查漏补缺
1.这节课我学会了:
2.还存在的迷惑是: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