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中考二模生物考题(2023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
下列有关实验探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测种子发芽率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
B. 观察染色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发现染色最深的结构是细胞核
C. 显微镜下观察到草履虫按顺时针运动,实际上草履虫是按逆时针运动的
D. 燃烧的蜡烛放入萌发的种子瓶中立刻熄灭
【答案】C
【解析】
(1)不能对检测对象逐一检查时,可以从检测对象总体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这样检测的结果能够反映总体的情况,这种方法叫做抽样检测法。
(2)氧气具有助燃性,物质燃烧需要氧。
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据此解答本题
A、不能对检测对象逐一检查时,可以从检测对象总体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
因此测种子的发芽率时,为保证结果正确,应从袋中随机抽取种子进行抽样检测,A正确;
B、由于染色时用稀碘液,成弱碱性,因为细胞核中有容易被碱性染
料染上颜色的染色体,故细胞核染色最深。
,B正确;
C、显微镜下观察的物象是倒像,显微镜下观察到草履虫按顺时针运动,实际上草履虫是按顺时针运动的,C错误;
D、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而蜡烛的燃烧需要氧,所以燃烧的蜡烛放入瓶中因缺氧而熄灭,D正确;
选择题
如图所示生物体的几种细胞,下面关于细胞知识的叙述,错误的是()
A. ①在恶劣的环境下可以形成芽孢
B. ②和③中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
C. 缺铁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会影响④的功能
D. ①②③④共同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答案】D
【解析】
图中①是细菌,②是神经细胞,③是植物细胞,④是红细胞。
A、细菌可以在恶劣环境下形成芽孢进,芽孢是休眠体,A正确;
B、②是神经细胞,③是植物细胞,它们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B正确;
C、④是红细胞,里面含有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在含氧量高的地方能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能与氧分离,有运输氧的功能,缺铁或蛋白质会影响红细胞的功能,C正确;
D、图中①是细菌,②是神经细胞,③是植物细胞,④是红细胞。
它们都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①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④红细胞没有细胞核,D错误。
选择题
如图表示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过程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B. b过程的结果是形成了组织
C. c过程可能与该个体的饮食、生活习惯、情绪状态有关
D. 神经细胞群构成的组织具有分泌功能
【答案】D
【解析】
生物体是通过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长大的。
细胞的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不同的组织,使生物体形成不同层次,据此解答。
图示a表示分裂,b表示分化,据此解答。
A、a过程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正确;
B、b过程的结果是形成了组织,正确;
C、c过程细胞分化为癌细胞,可能与该个体的饮食、生活习惯、情绪状态有关,正确;
D、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错误;
选择题
下列现象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 玉米开花吋连日阴雨会造成果穗顶部缺粒
B. 缺氮时植株矮小
C. 热带雨林植被茂密,湿润多雨
D. 大雁南飞
【答案】C
【解析】
环境对生物有影响,如沙漠上植物稀少;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
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都说明生物对环境有影响。
A、玉米常发现果穗有缺粒现象,主要是由于传粉不足引起的。
说明环境影响生物,A不符合题意;
B、缺氮时植株矮小,体现了环境因素无机盐对生物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
C、森林能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是生物影响环境,C符合题意;
D、大雁南飞,是因为大雁秋天时从北方飞往南方越冬。
主要是北方温度低,南方温度高,南方食物丰富,是受温度影响形成的季节节律,D不符合题意。
选择题
下列采取的农业措施与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不相符的是()
A. 低温、干燥的环境中保存种子一抑制呼吸作用
B. 移栽幼苗时去掉部分枝叶一降低光合作用
C. 果树花期人工辅助授粉一提高植物结果率
D. 合理密植一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与生产生
活的关系。
解答时可以从这三方面来切入。
A、低温、干燥的环境中种子的呼吸作用受抑制,有利于保存种子,不符合题意;
B、移栽幼苗时去掉部分枝叶的目的是降低蒸腾作用,防止水分过多散失,有利于植物成活,符合题意;
C、果树花期人工辅助授粉是用来帮助植物传粉,可以提高植物的结果率,不符合题意;
D、为了避免阳光直射到土壤中造成浪费,间作套种、合理密植有效地利用了太阳光的能量,大大提高了光合作用的效率。
,不符合题意。
选择题
兴趣小组探究适宜光照条件下温度对某品种蔬菜生长的影响,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如图曲线。
根据图象分析合理的是()
A. 温度越高,该品种蔬菜的光合作用越强
B. 在35℃时,1小时后该品种蔬菜体内有机物的量增加
C. 温度为25℃﹣30℃时,该品种蔬菜生长最快
D. 该品种蔬菜适宜在寒冷的自然环境中生长
【解析】
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植物的呼吸作用。
由题图可看出,温度升高,蒸腾作用加强,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光合作用强度下降,A错误;
由题图可看出,在35℃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强度相等,1小时后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该品种蔬菜体内有机物的量减少,B错误;25℃~30℃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即净光合速率最大,最适宜蔬菜生长,C正确;
由题图可看出,该品种蔬菜适宜在温暖的自然环境中生长,D错误。
选择题
下列有关营养物质或激素缺乏症的连线中,正确的是()
A. 缺乏钙和维生素D﹣﹣骨质疏松症
B. 缺乏维生素B﹣﹣夜盲症
C. 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呆小症
D. 胰岛素分泌过多﹣﹣糖尿病
【解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A、缺乏钙和维生素D时会患骨质疏松症,A正确;
B、缺乏维生素A时会患夜盲症,B错误;
C、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而不是呆小症,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C错误;
D、糖尿病是人类的常见病,产生该病的主要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D错误。
选择题
如图是血液流经肾脏的简图,下表中的甲、乙、丙代表从肾脏不同部位抽取的液体,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主要成分
甲
乙
丙
蛋白质
7.00
0.00
0.02
葡萄糖
0.10
0.00
0.10
尿素
0.03
2.00
0.03
无机盐
0.75
1.28
0.75
A. 血液A流经的血管是入球小动脉
B. 血液B和血液A相比氧气减少,尿素增加
C. 表中甲可能抽取自肾小囊腔
D. 表中乙与丙相比没有葡萄糖,这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有关【答案】D
【解析】
血液流经人体某一器官时,在该器官的毛细血管处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因此血液流出该器官后,血液的成分会发生变化;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根据图中血流方向,通常情况下可以判断A为动脉血,B为静脉血。
由上表可以判断甲是血浆,乙是尿液,丙是原尿。
A、如图是血液流经肾脏的简图,血液A流经肾脏的血管A是肾动脉,里面流动脉血,A错误;
B、血液B是肾静脉内的静脉血和肾动脉内的A血液相比氧气减少,尿素减少,B错误
C、甲是血浆存在于肾小球中,肾小囊腔内的液体是原尿,C错误
D、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所以健康人的尿液没有葡萄糖,这主要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D正确
选择题
生物圈中的每一种动物都有其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运动方式和行为。
下列有关叙述中,你不认同的是()
A. 动物的运动需要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B. 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
C. 根据动物行为功能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D. 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内容较多,涉及到运动的实现、植物的传粉、动物的行为及动物传递信息的方式,据此答题。
A、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由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A正确;
B、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B正确;
C、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大致可以分为摄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等,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又称为学习行为),C错误;
D、运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D正确。
选择题
下列动物所代表的类群,属于动物界第一大类群及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分别是()
①草履虫②蚯蚓③蝗虫④鲫鱼⑤变色龙⑥熊猫
A. ③①
B. ⑤①
C. ⑥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①草履虫属于单细胞生物;②蚯蚓属于环节动物;③蝗虫属于节肢动物;④鲫鱼属于鱼类;⑤变色龙属于爬行动物;⑥熊猫,属于哺乳动物,据此解答。
目前人类已知的动物有150万种以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是节肢动物,已命名的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已知动物的80%以上,是动物界最大的动物类群。
鱼类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占脊椎动物种类的一半左右。
选择题
张良同学对某田野里的老鼠、麻雀、蛇、青蛙、菜粉蝶等动物编制了一张检索表,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甲处的分类依据是卵生
B. 乙处对应的动物是老鼠
C. 丙处对应的动物是麻雀、菜粉蝶
D. 丁处对应的动物是蛇
【答案】C
【解析】
老鼠属于哺乳动物,具有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的特征;鸡属于鸟类,具有体温恒定和卵生等特征;鳄鱼属于爬行类动物,体温不恒定,用肺呼吸,卵生等特点;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变态发育、体外受精、体温不恒定。
这些动物都属于脊椎动物。
A、麻雀、蛇、青蛙等动物都是卵生的动物,因此甲处的分类依据是卵生。
A正确
B、老鼠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胎生,属于哺乳动物。
乙处对应的动物是老鼠。
B正确
C、麻雀属于鸟类,心脏四腔。
两条循环路线,体温恒定,因此丙处是麻雀。
菜粉蝶体温不恒定,C错误
D、蛇和青蛙体温都不恒定,因此丁处对应的动物是蛇。
D正确
选择题
图中甲植物与乙植物相比不具有的结构()
A. 根和种子
B. 根和茎
C. 茎和叶
D. 花和种子
【答案】A
【解析】
苔藓植物一般具有茎和叶,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所以无输导组织;没有真正的根,只有短而细的假根,起固着作用,所以植株通常矮小;
裸子植物的根茎叶发达,能够产生种子,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
甲是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更没有花果实和种子。
乙是银杏,属于裸子植物,根茎叶发达,能够产生种子,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
因此甲植物与乙植物相比不具有的结构是:根和种子。
选择题
下列关于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细菌和真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②某些细菌和真菌可被人类利用来制作食品
③利用绿脓杆菌噬菌体能治疗烧伤引起的感染
④病毒仅有蛋白质和核酸组成,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生物
⑤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在光学显微镜下都能观察到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A
【解析】
(1)病毒是一类结构十分简单的微生物,它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病毒是寄生在其它生物体的活细胞内,依靠吸取活细胞内的营养物质而生活的。
一旦离开了这种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就会变成结晶体。
(2)真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一般是多细胞的,如青霉、曲霉、蘑菇等都是多细胞真菌,少数是单细胞的,如酵母菌。
(3)细菌是单细胞的,细菌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细菌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的集中区。
①细菌和真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正确
②某些细菌和真菌可被人类利用来制作食品,如制作味精要用到棒状杆菌,酿酒、做面包、蒸馒头等离不开酵母菌;制作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等细菌,正确
③人们可以利用噬菌体治疗细菌性疾病,如利用绿脓杆菌噬菌体治
疗烧伤,正确
④病毒仅有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生物,错误
⑤病毒是一类形体十分微小的生物,形体比细胞小得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
大约10亿个细菌等于一颗小米粒大,大约3万个病毒等于一个细菌大,一个病毒的大小约为10~300纳米,(1纳米=一百万分之一毫米),普通光学显微镜是观察不到病毒的,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比光学显微镜高许多,可以达到几十万倍。
所以只有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它的形态,错误
选择题
图℃﹣℃表示某些概念之间的所属关系,其中℃代表整个大圈,℃包含℃,下列不符合图中所示关系的是()
A. ℃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皮肤、粘膜
B.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小脑
C. ℃果实℃种子℃果皮℃胚珠
D. ℃染色体℃DNA℃蛋白质℃基因
【答案】C
图中℃包含℃和℃,℃和℃是并列关系,℃和℃是℃包含℃。
A、℃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是并列关系,℃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皮肤粘膜,因此符合图中所示关系;
B、℃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是并列关系,℃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小脑,因此符合图中所示关系;
C、℃果实包括℃种子和℃果皮,℃种子和℃果皮是并列关系,但是℃种子不包括℃胚珠,℃胚珠在子房内,因此不符合图中所示关系;
D、℃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DNA和℃蛋白质是并列关系,℃DNA 包含℃基因,因此符合图中所示关系。
选择题
下列关于基因显性和隐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每对基因均由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组成
B. 一对显性和隐性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
C. 性状表现相同时,其基因组成可能不同
D. 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通常无法表现出来
【答案】C
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A、成对的基因有三种组合,有纯显性基因、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和纯隐性基因三种,因此,成对的基因不一定分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A错误;
B、成对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而不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B错误;
C、性状表现相同时,其基因组成可能不同,如AA和Aa控制的同一性状相同,但是基因不同,C正确;
D、纯合体中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能表现出来,因此,如果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能表现出来而不是“不能表现出来”,D错误。
选择题
在日常生活中掌握一些必要的急救常识,对于保障身体健康、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当人被狗咬伤时,应立即注射狂犬疫苗,该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
免疫
B. 同学们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被传染细菌性痢疾,此病的传播途径是空气传播
C. 遇到突发心肌梗塞的病人,不要随意搬动病人,帮助其服药并拨打“120°
D. 对溺水者进行心肺复苏的顺序是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急救的方法。
在我们遇到意外情况时,要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急救措施,思考解答。
A、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
所以,给狗注射的狂犬疫苗属于抗原。
抗体具有特异性,注射狂犬疫苗产生的抗体,只能对狂犬病毒有免疫作用,因此这种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
A正确
B、细菌性痢疾属于消化道传染病。
消化道传染病的特点是饮食传染,主要发生在消化道,所以饮用水、餐具、瓜果能够成为消化道传染病的途径。
B错误
C、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
遇到突发心肌梗死病人,不要随意搬动病人,应帮助其服药并拨打“120”,C正确
D、2010年,为提高抢救成功率,国际复苏联合会和美国心脏协会在
联合制定的最新心肺复苏指南中,将心肺复苏顺序规定为:首先实行胸外按压,再实行开放气道,接着是人工呼吸,D正确
选择题
科研团队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转入棉花DNA中获得一株抗虫棉。
取抗虫棉叶片的一部分进行大量繁育,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抗虫棉的获得利用了转基因技术
B. 如图所示繁育过程属于无性生殖
C. 该方法可快速获得多种变异类型
D. 该过程包括细胞生长、分裂、分化
【答案】C
【解析】
(1)转基因技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优良遗传形状的物质。
(2)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情况下,将植物体内的某一部分器官或组织,如茎尖、芽尖、形成层、
根尖、胚芽和茎的髓组织等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放在适宜培养基上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分化最后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
科研团队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转入棉花DNA中获得一株抗虫棉。
因此这种现代生物技术属于转基因技术,A正确;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原理,使植物组织在培养基的条件下,通过细胞的脱分化作用和分化作用,快速发育成一株完整的植物的高新技术手段。
如图所示取抗虫棉叶片的一部分进行大量繁育属于无性生殖,B正确;组织培养方法可快速繁殖,由于属于无性生殖,故不能获得多种变异类型,C错误;细胞生长、分裂、分化发生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也包括细胞生长、分裂、分化,D 正确。
选择题
大象是一种延续了5000万年的动物,它曾经是地球上最占优势的动物类群之一,如今大象却到了濒危边缘,目前仅有2属3种。
有资料表明:1000万年前非洲东部开始从森林变为较干燥的草原,大象的臼齿变得更长更坚硬,以便能磨碎比树叶更坚韧的草叶。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研究大象进化的重要证据是化石
B. 从变异类型角度分析,大象臼齿的变异属于不利变异
C. 大象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地进化
D. 资料中出现的分类单位中,最小的分类单位是种
【答案】B
【解析】
(1)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A、化石是研究大象进化的重要证据,我们可根据不同地层的化石来推测古代不同种类的大象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A正确;
B、大象的臼齿变得更长更坚硬,以便能磨碎比树叶更坚韧的草叶”。
从变异类型角度分析,大象臼齿的变异有利于大象的生存,因此属于有利变异,B错误;
C、自然选择是指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C正确;
D、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资料中提到的分类单位中,最小的分类单位是种,D正确。
综合题
泰安一大学生,毕业后回到家乡,当起“蚂蚱哥”,养起了蚂蚱鸡,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富裕。
如图是该养殖场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草利用太阳的光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进行_____作用制造有机物,满足了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的食物来源。
此生态系统中碳在生物成分中以_____的形式进行传递。
(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散失最少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3)若将该生态系统中的动物根据结构特点分为两类,则其分类依据是_____。
(4)蚂蚱鸡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动物体。
【答案】光合有机物草→鸡体内有无脊椎骨组成的脊椎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数食物链的方法、生态系统的组成,动物的分类依据、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等。
据此解答
(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此生态系统中
碳在生物成分中以是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
(2)图中食物链:草→蝗虫→鸡、草→鸡。
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逐级递减,营养级越低,获得的物质能量越多,生物的数量也越多;营养级越高,获得的物质能量越少,生物的数量也越少。
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散失最少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鸡。
(3)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椎骨组成的脊椎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类,蝗虫为一类,为无脊椎动物,鸡为脊椎动物,
(4)图中蚂蚱鸡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的顺序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综合题
比较归纳是学习生物学的常用方法。
比较玉米与人有性生殖的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玉米与人的有性生殖过程看似不同,实际上其本质是相同的,都经过_____形成新个体。
(2)最初形成的幼体需要在母体中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然后才能脱离母体独立生活。
玉米种子的胚在[b]____中发育,所需有机物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