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范文】用三句话总结西游记的主要内容(观点)word版本 (13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用三句话总结西游记的主要内容(观点)
篇一:《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
《西游记》名著导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西游记》相关文学常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熟悉取经故事,能复述经典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学习师徒四人坚忍、
执著的精神。
学情分析
学生都看过电视剧《西游记》或看过《西游记》这部动画片,了解主要故事情节,熟悉主要人物,对“大闹天宫”“三借芭蕉扇”“三打白骨精”等故事耳熟能详。
但是学生没有深入思考过《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对师徒四人的人物形象也没有过多探究。
重点难点
重点:能准确复述经典故事情节,深入分析师徒四人的人物形象及执著精神。
难点:通过故事情节,将人物形象一分为二,全面正确看待师徒四人的优点和缺点,并能准确评价人物。
教学过程
【导入】激趣导入
刚才同学们诵读的《声律启蒙》令人陶醉,这就是古典文化的魅力。
同学们已经读完了《西游记》,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走进那神魔的世界,与吴承恩隔空对话,和取经人同历磨难。
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那老师先给同学们播放一段PPT,帮同学们回顾一下西游剧情。
【测试】知识验收必答题
鲁迅先生说《西游记》是一部人人都喜欢看的“奇文”,《西游记》中有经典的人物形象,有脍炙人口的故事,也有需要我们掌握的文学常识。
下面我们仍然采
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考一考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班内36人,4人一组,
共9个小组,每组按语文成绩的高低分为1,2,3,4号。
举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1,2号同学加1分,3号同学加2分,4号同学加3分。
组长记录得分,下课汇总。
下面的必答题环节由每组的3号同学来答题,先选题号,然后直接说答案。
1. 《西游记》是一部(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
2. 全书共(一百)回,第1~7回,写孙悟空出世到(大闹天宫)
3.第8~100回,写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八十一)难,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的故事。
4. 《西游记》中塑造了神通广大、机智勇敢的孙悟空形象。
他会(七十二)般变化,使用的兵器是(“如意金箍棒”)
5. 孙悟空自封为(“齐天大圣”),被玉帝派去看管蟠桃园,在取经路上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斗战胜佛”)。
6. 猪八戒原是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获罪下凡,误投猪胎,独占福陵山云
栈洞为妖,后保唐僧取经,被封为(净坛使者)。
7. 沙僧原来为天宫中的 (卷帘大将),被贬下界,在流沙河为妖,后因保唐僧取经有功,被封为
(金身罗汉)。
8.白骨夫人听说唐僧是(金蝉子)转世,为了吃到唐僧肉而长生不老,她先后变作(小姑娘)(老婆婆)(老公公)
9. 《西游记》中许多故事都脍炙人口,如高老庄收伏(猪八戒),三打(白骨精),
火云洞智取(红孩儿),在火焰山向铁扇公主三借(芭蕉扇)。
【测试】眼疾手快抢答题
1.看图片猜人物:猪八戒(抓外貌特征)
2.看文字猜人物:(抓语言特征)(此环节注意板书:人名+性格特征)
(1)女菩萨,你语言差了。
圣经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你既有父母在堂,又与你招了女婿,——有愿心,教你男子还,便也罢,怎么自家在山行走?又没
个侍儿随从。
(唐僧:善良)
(2)“你这个呆子!” “妖怪!休走!看棍!”(孙悟空:勇敢)
(3)“猴哥,猴哥……” “你回你的流沙河,我回我的高老庄!” (猪八戒:胆怯)
(4)“大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
“二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
“大师兄,师父和二师兄被妖怪抓走了!”
“师父放心吧,大师兄会来救我们的。
”(沙僧:憨厚)
【练习】情境练习
刚才同学们是根据什么准确猜出这四位取经人的呢?
答:语言。
正所谓“言为心声”,书中人物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反映出他的性格。
所以我们在写作中也要注意抓住人物的语言特征,使话语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性格等。
现在老师假设两个情境,请同学们练一练:
1.英语老师在第6节课下课,怒气冲冲地破门而入……
2. 爸爸或妈妈参加完家长会,回到家,对你说……
【活动】火眼金睛速搭配
宋代大学者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刚才我们练了练嘴上
功夫,现在来动动手,动动脑。
老师这里有9个“锦囊”,请组长抽签。
“锦囊”中有1张彩图、1份章回篇目列表、1份故事名列表、1份真材料、1
份干扰材料。
组内合作,根据图片,完成以下任务:
初级任务:快速找出章回名、故事名、真材料。
中级任务:用两三句话概括本图片情节
高级任务:(1)分析图片中人物形象
(2)图中人物,你是否喜欢,为什么?(联系现实说原因)
完成任务后,小组长马上到讲台前领取加分牌。
(冠亚军小组进行展示)
章回名:
1.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第三回)
2.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第六回)
3.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第二十二回)
4.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第二十三回)
5.万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者窃人参(第二十四回)
6.外道迷真性,元神助本心(第三十三回)
7.大圣殷勤拜南海,观音慈善缚红孩(第四十二回)
8.真行者落伽山诉苦,假猴王水帘洞誊文(第五十七回)
9.猪八戒助力破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第六十一回)
故事名:
1.龙宫借神针
2.大战二郎神
3.大战流沙河
4.四圣试禅心
5.大闹五庄观
6.计骗真葫芦
7.大战红孩儿
8.真假美猴王
9.三借芭蕉扇
【活动】妙趣横生演西游
我国四大名著中,《西游记》是导演的宠儿,它被演绎成各种影视作品,这是因为《西游记》故事妙趣横生,书中人物活灵活现。
老师在课前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选形式演活一个人物,再现一段故事。
今天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只选三组进行展示。
一组模仿秀PK(左右—右左)
一组自编剧本表演(交代剧本名称+自己饰演角色+谢幕)
一组《三打白骨精》电影配音表演(交代角色+站位)
【活动】妙笔巧仿颁奖词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历经十四载寒暑,战胜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得真经,这堪称一个奇迹,老师模仿“感动中国”为最勇敢的孙悟空写了一段颁奖词:
是你的火眼金睛让妖魔鬼怪原形毕露,是你的七十二变让师父化险为夷,是你乘筋斗云搬救兵保师父,是你棒扫群妖护师弟……正因为有你,取经路上才能屡胜强敌,所向披靡!
师徒四人的不离不弃、生死相随,你一定也有很深感触,现在请你任意挑选一位取经人,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请学生上台展示)
【作业】总结得分,布置作业
经典名著的价值在于典型的人物形象,在于精彩的故事情节,在于深刻而独到的主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相信同学们会接触到更多的古典名著,也希望古典名著能给同学们带来心灵滋养。
现在我们看看今天这节课各小组的成果,组长汇报一下得分。
(奖励冠亚军小组) 作业:
(1)有网友评价“唐三藏懦夫一个,孙悟空野猴一只,猪八戒蠢猪一头,沙悟净忍者一位。
”你怎样看,说出你的理由。
(2)以《我眼中的____》(限填取经人之一)为题目,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阅读体会。
(要求联系生活实际说明理由)
(3)如果西天取经只派孙悟空一人完成,他一个筋斗就能解决问题,这样不是很轻松吗?作者吴承恩为什么还要安排唐僧和其他徒弟呢?
【讲授】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阅读名著时往往只关注于“好玩”“有趣”的文字,对故事的前后连贯并不在意,往往看了后面忘了前面。
另外有些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看待存在片面问题,往往只通过一两个故事便给人物贴标签。
因此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名著阅读的指导,提高对学生的要求:
养成“无笔不读书”的习惯,以后的读书过程要做读书笔记;
培养学生自主深入分析文本的习惯,能全面看待书中人物
本节课还应加强基础知识的检测,以提高学生对文本阅读的重视。
篇二:品味《西游记》
品味《西游记》
三年级备课组
教学目标:
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生动的故事情节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感悟作品的语言魅力。
教
学重点:
结合故事情节来理解作品的语言魅力,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人物形象
课前学习:
阅读青少年版《西游记》,每人准备一个精彩的《西游记》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陆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瞧,谁来了?和他打个招呼吧。
2、简介:孙悟空
填一填:孙悟空是_____写的四大名著之一《》中的主人公。
孙悟空法号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
一双火眼金睛,
能看穿妖魔鬼怪伪装的伎俩;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随心变化,小到绣花针,大到顶天立地。
他占花果山为王,自
称齐天大圣,搅乱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长生不老金丹,打败
天宫十万天兵天将,又自不量力地与如来佛祖斗法,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
后来经观世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三打白骨精,收服红孩儿,熄灭
火焰山,一路上降魔斗妖,历经磨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
他嫉恶如仇,不怕
困难,坚韧不拔,英勇无畏,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3、本学期,老师和你们一起认真阅读了这部青少年版的《西游记》,让我们一起来好好回味一下吧。
二、《西游记》知识知多少
1、答一答
①《西游记》主要描述了唐僧师徒历时_______年,途经_______、_______、
_______等国家,经历了_______难,终于取得真经,“径回大土,五圣成真”。
②《西游记》中,师徒一行经过千难万险,终于得正果,最后唐僧被如来佛封
为_______、孙悟空被封为_______、猪八戒封为_______、沙僧封为_______和
白龙马封为_______。
2、选一选
①高喊“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是
A、猪八戒
B、孙悟空
C、哪吒
D、牛魔王
②、孙悟空在五壮观那瞌睡虫让清风、明月酣睡赢得时间逃走,你知道那瞌睡
虫是哪儿来的吗?
A、毫毛变的
B、捉的
C、与人赌来的
D、观音给的
③、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有哪几件宝贝?
A、七星剑
B、红葫芦
C、铁扇
D、芭蕉扇
E、玉净瓶
F、幌金绳 3、判断
他们都是《西游记》中的人物。
(出示图片。
)
孙悟空问南海龙王借了定海神铁——如意金箍棒。
孙悟空在车迟国与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斗法。
4、猜一猜
①看到这张图,你想到了什么故事?能用两三句话说一说吗?(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
②《西游记》讲述了一个个惊险刺激、生动有趣的故事,你们一定记忆犹新吧!除了以上的,你们还知道还有哪些?
三、回味故事情节,赏析人物形象
1、教师出示“偷吃人参果”这个故事片段。
学生自读。
这段文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孙悟空?
(恼羞成怒→气急败坏→不计后果→争强好胜→自高自大)
一个聪明和鲁莽的孙悟空就站在我们面前。
指导朗读,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看到这个孙悟空?指读、齐读。
2、“大闹天宫”这个故事也很精彩。
因为它很曲折,先封他为弼马温,他听
说是“没有品级”下界了,自称“齐天大圣”,招安后让他看管蟠桃园,结果
他乱了蟠桃会,反了天宫。
我认为这一段,让我感受到了孙悟空的神通广大、
武艺高强。
(读一读书。
)播放视频。
3、看来,同学们对《西游记》里的人物,地名、故事情节真是了如指掌。
那么你认为《西游记》中那个故事最吸引你,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为什么? 句式:我认为??故事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因为??
读一读书上描写的相关片断。
4、刚才我们一起回味了《西游记》中的几个经典故事,赏析了几个精彩的片段,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故事中主要都是讲的谁呀!(孙悟空)对,讲的大多是孙
悟空!你们喜欢他吗?说说看,为什么?
5、人物赏析:孙悟空
(1)、我最喜欢孙悟空。
因为他武艺高强,神通广大。
腾云驾雾,变化无穷。
P23、24页、P34页
(2)能上天入地,呼风唤雨, P96页。
教师点拨:他本来就是天地灵化之物,后来又吃了(蟠桃),饮了(御酒),
盗了太上老君的(仙丹)八卦炉内炼就了他的(火眼金睛),增强了他长生不
死的本领。
(括号内文字学生说出)
(3)、他还聪明机智。
能识破机关,看清真面目。
比如:答应菩萨西天取经前他曾要了个条件:“叫天天应,叫地地灵”,还要了三根救命毫毛,这为后来
遇难留了后路。
(4)、我喜欢他,还因为他知恩图报,对师傅很忠诚。
比如:P70页
(5)、他非常勇敢,如果没有他力战妖魔,就不会取回真经,修成正果。
(6)、我虽然喜欢他,但孙悟空也是有缺点的。
比如,不愿让人提起“弼马温”那不光彩的过去。
有时还管不住自己。
比较容易冲动,好表现自己。
6、孙悟空神通广大、变化无穷,天不怕地不怕,我有火眼金睛,又明辨是非,疾恶如仇,降妖除魔,对有恩于自己的师傅忠心耿耿,跟着唐僧一路西天取经,
也变得越来越有人情味,所以同学们很喜欢他。
那你们喜欢他的师傅和师弟吗?(让学生充分说。
)
猪八戒:
在〈西游记〉中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物,一想起他的所作所为,我们就忍不
住哈哈大笑,他就是——猪八戒。
喜欢他吗?为什么?
猪八戒:
(1)猪八戒长得肥头大耳的,样子很丑,我不喜欢。
(2)我反对!因为他好色、贪吃、懒惰。
在天宫调戏嫦娥被贬,高老庄又强抢民女。
(3)我也反对,不仅如此,他还爱贪小便宜,留有私房钱。
(4),猪八戒还很贪吃。
如:学生读片段举例说明一起品读P111
既然大家都不喜欢猪八戒,那我们干脆就把他从我们的取经队伍中开除算了,
行不行?
(5)不行,在降妖时,他也常常与悟空协力合作。
有时在后方保护师傅。
要是没有他,唐僧会更危险。
(6)因为他也很强硬。
被妖魔捉后即使打不过对方也往往骂不绝口,不求饶。
(7)他有时说一些傻话,干一些丑事,很引人发笑的。
在艰苦的取经路上给大家带来欢乐。
是啊,猪八戒的确很丑,不仅长得丑,还净做一些丑事,但正因为如此,我们
才觉得他很有意思,他同样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正因为他的“丑”才增强
了作品的幽默感和真实感,在艺术上才“美”起来。
唐僧
(1)、我喜欢唐僧的正派、意志坚定,能禁受住各种诱惑,他还有同情心。
一心向佛。
要是没有他,也取不回真经。
他虽没什么本事,但仍然是取经队伍中
的核心。
(2)、我不喜欢他。
因为他好坏不分,软弱。
将悟空赶走,是不能原谅的。
教师点拨:所以作者也写了让他自食其果被妖怪变成老虎,亏得悟空相救。
位
教师点拨:其实,唐僧毕竟是肉眼凡胎,对妖魔鬼怪是无能为力的。
沙僧呢?有没有喜欢的?
(1)、不喜欢,他太老实了。
(2)、喜欢,这就是他的特点,老实本份,任劳任怨。
《西游记》中塑造师徒四人的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他们都有优点也有不足。
其中以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形象最为鲜活,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然啦,除了除们他们师徒四人,书中还写到了各类神佛,大大小小的妖精,我们
课后再一起交流,好吗?
四、拓展延伸
1、他们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真经,那取经回来后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请大家想象一下。
我们在平时阅读时已经写了《西游记后传》,现
在请四人小组自己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西游记后传》)
2、推选代表读一读他的后传。
3、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回味了〈西游记〉中最经典的几个故事,最主要的几个人物,初
步领略了经典名著的魅力,那就是精彩的故事,典型的人物,生动的语言。
《西游记》还有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等待我们去发掘。
一本好书是值得反复
阅读的。
再过一年,两年,或更多年,我们再来读读这本书,再读读它的原著,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更多、更深的感受的!
五、激发阅读兴趣,好书推荐:
1、在我们的文学宝库中,还有许许多多像《西游记》一样优秀的作品,像:
出示推荐书目:都值得大家好好阅读,当然读书的时候一定要边读边想,希望
同学们从小:以好书为伴与经典同行
2、当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你一定会收获更多的成功和快乐!
篇三:一个普通读者眼中的《西游记》与佛家文化
一个普通读者眼中的《西游记》与佛家文化
只是看题目的话似乎我应该对佛学大谈一番,佛学中有三法印、四圣谛、八正
道等等一系列说法,如果对传统佛学有过稍微系统一些的了解,那么如上的这
些想必就算不完全了解也会多少有过耳闻。
不过这些我一概不讲,因为我相信
会打开这篇文章来看的读者大多应该和我本人差不多少,对以上那些说法充满
了神秘感和敬畏感的同时,对它们并无深入了解,也没太大兴趣。
原来也在网上看到过很多版本的对《西游记》的解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着重
把西游人物在某些特定场合下比较丑陋的一面加以突出,借此标新立异、做惊
人之语。
为了与这样的解读相区别,我会从大家对《西游记》最常规的认识入手,不去故弄玄虚,用最直白的文字来表达我的看法。
正文要从《西游记》中被大家误解的一个现象说起。
大概就在这十年之内,一个说法突然从原本的遮遮掩掩走上了台面,而且大有
一发不可收拾之势:《西游记》中有“背景”的妖怪最后都被菩萨神仙带走了,没有“背景”的小妖都被唐僧的几个徒弟打死了。
一时间,《西游记》反映官
场黑暗、尔虞我诈的说法甚嚣尘上。
或许是出于自小对《西游记》的喜爱以至于不忍心看着这部著作被这样解读,
又或许是出于一个内心崇尚高洁的人对这样俗气看法的不满,再或者仅仅是因
为我恰巧了解一些关于传统宗教的旁枝末节,
总而言之,这种说法虽然符合著作中的表面结果,也可能却是在作者吴承恩本
人的考量范围之内,但我认为即便有也只是最浅层。
从前有个故事,说的是苏东坡和佛印一起坐禅,佛印夸苏东坡坐禅的样子像尊
佛而苏东坡却笑话佛印像坨牛粪,苏小妹对此的评价是,佛印心中有佛故见佛,而苏东坡心中是什么也就不言而喻了。
我认为《西游记》作为一部名著,尤其
是这样以神话为体更容易引发人遐想的名著,也和参禅时讲的话一样具有“镜子”的作用,对《西游记》完全俗气化的解读被广泛接受,既是对作品本身的
贬低,也是这些读者的思想觉悟还不够高的体现。
关于为什么小妖都被打死,“有背景”的妖怪都被带走,如果要在三句话之内
说明,那应该就是:打死小妖是阻止它们继续堕落,同时阻止它们堕落也就是
功德,而所谓“有背景”的妖魔本来就没有堕落。
变成一句话则是:因果前世
注定。
如上的话虽然简洁,但未必所有人都真正明白,那么接下来,我就会从佛家所
讲的“轮回”开始,对此详细说明。
其实不仅是中国佛教和佛教发源地古印度,在很多其他国的神话故事及文学
作品中也有很多关于轮回的说法,然而无论那些说法说的怎样天花乱坠,总结
一下不外乎“善恶有,来世报”六个字。
现在我来做一个描述方便大家理解,
请想象一个坐标轴,竖轴代表了一个生命(人神鬼怪等)所做之事的善恶,
零以上的部分称之为造化,前生所积累的功德会决定今生的造化;零以下的部
分则称之为业障,同样
的道理,前生所犯下的罪孽也决定了今生的业障。
横轴代表时间,根据每一次
轮回转世横轴也可以分为若干段。
假设一个灵魂无功无过地进入了轮回,从零开始,初始是人,如果持续行善积
德就会积累福报而上行,积小善则来生会做个有福之人去享受天伦之乐;积大
善而成大造化的,来生就可能修炼成神仙佛陀,只要不犯大的错误(例如原著
中的唐僧、猪八戒等)便可得长生,不堕轮回之苦。
再假设这个人自轮回开始持续为恶,那便会积罪孽因而下行,如果是贪图声色
犬马等而过度享受的来生就会做个畜生、野兽或是花草树木,被别人屠宰、猎杀、践踏或是砍伐(龙、鹏等高等灵兽不在这个范围);如果是横行霸道、为
祸乡里或是欺诈的来生会做个苦难之人,受尽贫贱、饥馑;如果是滥杀无辜,
无道屠戮的,来生就会成为妖魔(其他物种修炼成的和因为父母是妖魔而自然
是的都算),再不悔改就会面临被消灭??总而言之,今生行何等恶,来生就会
被他者用同类型的方式讨还,由此,所有行恶的人也就在互相欺负之间不断循环,直到有人开始向善才能跳出这个循环(很是佩服古人的想象力)。
这三种
轮回也叫“下三道”,其中成为妖魔的是为最次。
那么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以妖魔的身份出生本就是前世最坏的结果和今世最坏
的开始,如果此生还继续为恶的话,那就是坏上加坏,会离得到善果越来越远,而在书中不言自明的是,阻挠唐僧师徒取经,还妄图吃了唐僧的这种行为本来
就是作恶。
因此面对这样的从头到尾都处在“最坏”境地的妖魔还不如直接除之,期待这个灵魂来世可以
醒悟而向善,如果来世它还继续为恶,则会再次被消灭,只不过届时消灭它的
人会是谁就不得而知了。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这有些像是给救无可救的病人
实行安乐死)
因此唐僧的几个徒弟为什么会打妖魔而不会杀人也就有了答案。
值得一提的是,除掉妖魔,既是给了妖魔们自身早些投胎避免一错再错的机会,同时也给除魔
者增添了功德,要知道,有的佛教流派里还有一种“以恶身之死成就了他人的
功德也算是一种功德”的说法,这样说来或许被打死也能给这些妖魔的来世积
些福报;而其他的物种比如人、没修炼成妖的野兽,从前生来看至少还是有可
取之处的,只要有了一个“合法”的起点那么他们的生死也就不是取经人这种“护法者”所能干涉的了。
下面我们来分别分析一下,没有被唐僧的徒弟打死的那些“有背景”的妖魔都
是为什么免于一死的,仔细看来其实也无非源于出身和行为这两样。
先来说出身。
有的妖魔并非天然的妖魔,而是幻化而成的,比如金角大王和银
角大王是乃是太上老君的两个侍童变化的;黄眉大王是东来菩萨坐下的敲钟童
子变化的。
有的虽然天然是妖魔但是在出场之前就已经修炼成了神或佛,比如黄袍怪原本
应该是只狼妖但早早地就修炼成神了(估计二十八星宿都是这样);黄风怪原
本是只黄鼠精,他和刚才提到的黄眉大王虽然不算佛,但也都是地道的佛门弟
子了。
(写到这里突然发现《西游记》
里的“三黄”造化还都不浅啊,不知有什么玄机)
有的是灵兽,论尊贵程度甚至不亚于小神小仙,比如鼍龙、大鹏等。
尤其是大鹏,因出身极高贵且神通广大,故此犯下巨大罪恶也没受到严惩(大鹏和白鹿
怪这样的罪大恶极之徒没有受到严惩一度是我心中全书最大的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