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品课件之高一地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优品课件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优品课件
例:忧伤的气氛笼( lǒnɡ )罩在动物园的 笼( lónɡ )子里。
我会写
cháo


kuò
潮据堤阔
lǒnɡ
zhào
pàn
ɡǔn
笼罩盼滚
dùn
zhú
jiàn
yóu
顿逐渐犹
bēnɡ
zhèn

崩震余
奇观 农历 据说 大堤 宽阔 笼罩 人山人海 顿时 逐渐 犹如 齐头并进 山崩地裂
余波 依旧
平静 薄雾迷蒙
涨潮前人们的心情怎样?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心情急切
人山人海:指人群如 山似海,形容人聚集 得非常多。
填一填
观潮的时间:___农__历__八_月__十__八__日_早__晨____ 观潮的地点:_海__宁__市__盐_官__镇__海__塘_大__堤__上__ 观潮的场面:_______人__山__人__海________ 潮来前的江面:____平__静__,__雾_蒙__蒙______ 观潮人的心情:___急__切_:__等__着__,_盼__着____
这首诗描写的是八月十八_钱__塘__江__大__潮_ 涨落的壮观景象。前两句描写__涨__潮___情形, 后两句描写__退__潮___情形。
涨潮
退潮
资料袋
钱塘潮:钱塘潮是世界著名涌潮
之一,国际地理学界将钱塘江与南美亚 马逊河、南亚恒河并称为“世界三大强 涌潮河流”。潮头一般高1至2米,最高 达5米以上,以每秒5至7米的速度浩浩荡 荡向上游挺进,势如破竹,蔚为壮观。
潮来前的景象。
潮来前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 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 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 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 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 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 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优品课件之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2(新课标人教版)

优品课件之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2(新课标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2(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2(新课标人教版)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班级五课题 8*、小桥流水人家课时 1课时使用日期主备人审核人组别使用人教学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1、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2.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理解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3.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浓浓思乡情,以及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写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家乡的美好。

学习重点难点:1、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知识链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出自古歌中句。

世纪帝王记载:“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八九十老人,击壤而歌。

”歌词是:“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何与我哉!”后名为击壤歌。

这首诗描绘的是上古太平盛世,人民自食其力所过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太阳出来了,就开始干活,太阳下山了,就回家休息。

生活是围着太阳走的。

要喝水,就自己打井,要吃饭就自己种地。

人少地多,无争无忧。

人们感到君主似乎是没有什么用的。

现在人们对偏远地区的生活,也往往借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两句话来形容。

预习任务: 1、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标出新词,不理解的查字典或结合课文解决。

3、再读课文,故乡的那些景致让作者难以忘怀?按什么顺序描写这些景致的自主、合作、探究:一、读诗,了解课题出处出示古诗文《天净沙》,全班齐读.并试着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二、初读,把握课文主旨1、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2、同伴互助:同桌轮读课文,相互正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全班交流. 三、交流.探究表达方式:四、赏读,积累优美句段五、再读课文,体会表达方法。

我来闯关: 1、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优品课件之第1―3章知识点总结

优品课件之第1―3章知识点总结

第1―3章知识点总结第1―3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优品课件之2016届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知识点整理(8-24课苏教版)

优品课件之2016届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知识点整理(8-24课苏教版)

2016届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知识点整理(8-24课苏教版)2016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知识点整理(8-24课苏教版)第八课《蒲公英》1、这是一篇童话故事,采用拟人手法,写了蒲公英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有不同,从而告诉我们做事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要实事求是,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2、用“嘱咐”造句。

例:出门前,奶奶嘱咐我多穿衣服。

3、课文把蒲公英比作了降落伞。

因为它能随风飘荡。

4、ABCC式词语:金光闪闪银花朵朵得意洋洋议论纷纷5、思考:蒲公英种子去了几种地方?结果怎样?6、假如你是太阳公公,怎样劝告那两颗想落到沙漠和湖泊里的种子?参考:你们别看那儿金光闪闪、银花朵朵,很漂亮,但那并不适合你们生长,落到沙漠和湖泊,不仅没有财富和快乐,而且还会使你们丢掉性命,还是到泥土中去生长吧。

第九课《三袋麦子》1、这是一篇童话故事。

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猴、小牛各一袋麦子。

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把麦子种下地,一年后收获了满满一囤麦子。

同样是一袋麦子,个人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是不一样的。

2、本文运用了对比手法,生动刻画了人物形象。

小猪:憨厚可爱。

小牛:勤俭节约小猴:聪明能干3、理解“迫不及待”:着急的不能再等待。

4、小猪、小牛、小猴中你最赞成谁的做法?为什么?参考:小猴的做法更值得提倡,因为他有长远打算,而且聪明能干。

小牛的做法可以赞成或不赞成,理由要成立。

5、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吃一半,种一半)6、续写课文,想一想小猴会用丰收的麦子做什么?提示:本着小猴聪明能干的品质进行续写,参考例文《小猴卖烧饼》。

第十课《哪吒闹海》1、这是一篇神话故事,选自《封神演义》,讲了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大闹东海制服龙王父子,使人民又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故事。

2、哪吒闹海是要为老百姓出口气,他的两件法宝是混天绫和乾坤圈。

3、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讲述故事。

优品课件之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案

优品课件之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案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教案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 [相关课件] 教学要求 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2.了解我国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3.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4.读图并总结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内容点析 1.民族民族是在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同一民族的居民具有共同的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

文化(语言、文字、风俗、宗教等)的差异是区分不同民族的主要标准和依据。

我国有56个民族。

2.景观图片:图1.14“多民族的大家庭” 这张图片的内容是:在国庆节期间,我国56个民族的代表,各自身穿本民族的服装欢聚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欢呼的景象。

这张照片充分展示了本节内容的主题──多民族的大家庭,形象地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和睦的、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

各民族在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许多方面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3.少数民族在我国的56个民族当中,汉族的人口数量最多,达到11.85亿(1990年),占全国总人口的91.6%;另外55个民族的人口都比较少,55个民族的人口总数为1.08亿,只占全国总人口的8.4%。

相对于汉族而言,这55个民族在人口数量上处于少数,因此称除汉族以外的这55个民族为少数民族。

这个概念只是表明这些民族的人数少,并没有其他的含义。

4.第16页活动1 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不同国家的民族构成是不同的。

既复习了日本和美国的民族特点,又反映出我国独特的民族构成,进一步加深对中国民族特点的理解,同时也为下面讲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埋下伏笔。

本活动可以按两种方式展开,教师可以任选其中的一种。

方式一: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扮演(代表)三个不同的国家,每个“国家”陈述自己的民族现状,就此可以进行一场小辩论,讨论出不同的民族构成对各自国家有何种影响?方式二:列一张三国民族状况对比表,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并完成该表,了解中、日、美三国的民族构成特点。

《水循环》-优品教学PPT人教版ppt

《水循环》-优品教学PPT人教版ppt

《 水 循 环 》 -优品教 学PPT 人教版 【精品 课件】
3.阅读教材第48页“活动”,探究砂田对水循环环节的影
响。
温带大陆性
(1)宁夏水中源部属于
气候,发展农业的限制性
因素是

(2)三个角度比较砂田和裸田对水循利环于环节的影响。
①看下渗:与裸田相比,砂石覆盖层 (填“利于”或
“不利于”)水的下渗。
《 水 循 环 》 -优品教 学PPT 人教版 【精品 课件】
《 水 循 环 》 -优品教 学PPT 人教版 【精品 课件】
探究点一 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例1】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 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 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 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回答(1)~(3)题。
《 水 循 环 》 -优品教 学PPT 人教版 【精品 课件】
2.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讲 述了少年派和一只孟加拉虎在海 上漂泊227天的历程。请结合水 循环环节思考:影片中主人公少 年派是如何在海上获取淡水的? 答案:利用海水蒸发,水汽遇冷(透明罩)而凝结成水滴,沿 透明罩壁下流,形成淡水。如下图所示:
《 水 循 环 》 -优品教 学PPT 人教版 【精品 课件】
《 水 循 环 》 -优品教 学PPT 人教版 【精品 课件】
|迁移应用| 1.广东省地处我国南部沿海,降水丰富,河流众多,然而近 年来却出现了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你能结合所学知识, 解释其中原因吗? 答案:①工农业发展迅速,人类用水量增大,超过了水体更 新的速度; ②工农业、生活污染严重,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导致水资 源的短缺。
发生圈层 水圈、大气圈 岩石圈、生物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学设计高一地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从体验和感受中认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意义。

2. 结合太阳大气层结构,简述黑子、耀斑等太阳活动的主要特征。

3. 简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并能用实例加以分析说明。

过程与方法目标1. 学会多种途径(如书本知识、生活经验)、运用多种手段(如报刊、网络)收集太阳活动资料,并学会整理和分析。

2. 通过图 1.8 和图 1.9 的相关分析,图 1.13 的判读知道对地理要素的叠加分析是获取要素之间相关关系的方法之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通过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形成科学的宇宙观。

2. 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观点。

【教材内容及分析】课程标准对学习本章内容的要求: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本“ 标准” 以太阳为案例,说明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两个方面,“ 影响” 从对地理环境和对人类活动两方面,包括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教材第一部分讲述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包括什么是太阳辐射;以图片的形式从生活、生产中的事例分析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能量(生物生长发育,物质运动和生物运动主要动力,生产和生活能量主要来源等),并要求学生列出更多生活和生产上的例子来说明问题;太阳能量的来源;通过活动进一步分析太阳辐射能量在地球上的纬度分布差异和这种差异对地球上的生物量的影响。

第二部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中,介绍了太阳大气分层;什么是太阳活动;太阳活动重要标志和周期;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活动进一步分析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本节教学重点是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难点是图 1.8 和图 1.13 的判读。

【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师:我们用肉眼可以看到 6000 多颗恒星,借助天文望远镜可以看到更多的恒星,太阳也是一颗普通的恒星,为什么对地球上的人类来说它是最重要的天体呢?――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能量,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今天我们来探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板书]一、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能量( 开门见山,突出主题,既节约时间,又直接切入主题 )二、创设读图情境[ 看书思考 ] 什么是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读图分析 ] 太阳辐射各种波长范围图(教师提供)( 1 )太阳辐射的主要电磁波有哪些?(可见光区,紫外线区,红外线区)( 2 )波长范围各是多少?(可见光波长 0 . 4 -0.76微米,紫外线波长小于0.4微米,红外线波长大于0.76微米)( 3 )太阳能量主要集中在哪一部分?(可见光区,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50 % )( 既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又为以后相关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 [过渡]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尽管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是对于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

它到底对地球有什么影响呢?三、分组合作,探索新知把学生分成四个图片研究小组,每组研讨一个主题图片,让学生说明太阳辐射能量对地球的影响。

[图片 1 ]主题 : 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的生物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万物生长靠太阳”。

[图片 2 ]主题 : 是地球上自然物质运动(水、大气)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图片 3 ]主题 : 矿物燃料的燃烧与利用太阳能的关系。

[图片 4 ]主题 : 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的主要能量来源[自由发言]请你谈谈还有哪些事例可以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谈一谈你的家乡是如何利用太阳能的?(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探索活动 1] 你知道太阳巨大的能量来源吗?[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说明其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在这个反应中损耗太阳的质量,损耗的质量转化为能量。

[探索活动 2] 根据其来源你能够推理分析太阳这个气体星球的主要成分吗?(氢和氦)( 让学生通过推理去记忆,而不是去死记硬背 )四、创设问题情境,深化探索问题师:太阳辐射到达地球上各处的辐射量是否都一样呢?太阳辐射能量在地球上的纬度分布有差异吗?有着什么样的差异?[ 读图 ] 图 1.8 和图 1.9 的判读( 1 )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一年中不同时间有变化,总体而言,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2 )热带雨林和亚寒带森林生物量有什么差异?(热带雨林生物量为 45 千克 / (米 2・年)大于亚寒带森林生物量 20 千克 / (米 2・年)。

)( 3 )问题( 1 )和( 2 )的结论有没有相关性?(有相关性)(让学生初步掌握阅读地理现象的三维空间分布示意图的方法,并学会对地理要素叠加分析,获取要素之间相关关系,体验分析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4 )描述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自然景观的差异。

(教师提供两地景观图片)( 5 )推测两地的自然环境差异。

[ 教师小结 ] 由于太阳辐射的差异而引起自然环境、自然景观产生差异,这种差异又会影响到人类活动。

五、在合作中探究,在竞争中拓展师:下面我们来探究本节的第二部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 板书 ]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师:要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必须先了解太阳的结构。

太阳的内部你能够看到吗?(生:看不到)你能够看到的是太阳的大气层。

[ 学生自主读图 ] 图 1.10 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太阳大气层分为哪几层?你都能够用肉眼看到吗?师:太阳活动就是指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太阳活动的类型较多,其中最主要的是黑子和耀斑,它们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 学生活动 ]1. (预先)把学生分为黑子研究小组和耀斑研究小组。

阅读课本并利用网络等收集相关资料。

2. 在纸上尽可能多的列出黑子和耀斑的相关知识。

3. 交流成果。

4. 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列的知识多?看哪个小组列出的知识是课本上没有的?( 尽量提供多种方式让学生展示其学习成果,如朗读、板书、实物投影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它同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 )黑子研究小组成果主要包括:( 1 )黑子概念( 2 )发黑原因(因为温度低而发黑)( 3 )发生和出现的区域(光球)( 4 )活动平均周期( 11 年)( 5 )太阳活动主要标志( 6 )与耀斑出现的相关性( 7 )对地球的影响( 8 )观测与预报,减轻不利影响耀斑研究小组成果主要包括:( 1 )耀斑概念( 2 )发亮原因(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3 )发生和出现区域(色球)( 4 )活动平均周期( 11 年)( 5 )太阳活动主要标志( 6 )与黑子出现的相关性( 7 )对地球的影响(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磁暴” 、极光、其他自然灾害)( 8 )观测与预报,减轻不利影响[ 教师评点与指导 ] 教师在学生活动过程中适时指导,重点指导黑子对气候的影响―― 与降水的相关性图(图 1.13 )分析。

①从年降水量平均超额量曲线中你能够获取哪些信息?(高低变化,前一次高点与后一次高点平均周期约 11 年)②从太阳黑子曲线中你能够获取哪些信息?(黑子相对数量高低变化,前一次高峰期与后一次高峰期,即活动周期为 11 年)③如果将两种曲线叠加,你能够得出什么结论?(两者有一定的相关性:图中 12 测站的年降水量平均超额量与太阳黑子的变化的相关性表现为正相关; 22 测站的年降水量平均超额量与太阳黑子的变化的相关性表现为负相关; 36 测站的年降水量平均超额量与太阳黑子的变化的相关性表现为上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的 30 年间是负相关,从 1910 年开始是正相关。

④从以上分析,你能得出来什么结论?――太阳黑子与水旱灾害的出现有一定的相关性。

(培养学生观察曲线图,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不同能力的学生,能够看出的问题可能不同,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同学的交流补充来完成。

同时通过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知道对地理要素的叠加分析是获取要素之间相关关系的方法之一。

)[ 探究活动 ] 你能够解释下列现象的成因吗?2003 年 10 月 23 日到 11 月 5 日,许多国家的短波通讯受到影响,通讯设施受损,日本一颗通讯卫星信号中断,一颗环境通讯卫星无法恢复使用。

你能够解释其成因吗?[ 教师小结 ] 太阳活动不仅与地球气候的变化密切相关,而且会扰动电离层,导致短波无线电通讯中断;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产生极光;其他自然灾害。

【评析】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多维互动”的教学氛围,从而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同时要开展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本教学设计第一部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强调了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把学习的主题分解成若干个系列问题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和体验,在这个过程中达成知识和技能目标,体验认知策略和学习策略(如认识到对地理要素的叠加分析是获取要素之间相关关系的方法之一。

)第二部分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合作、交流(过程的合作;观点和方法的交流),学会通过多种方法搜集地理资料,分析提取有效资料。

整节课的设计让学生从欣赏、探索、讨论、操作等一系列活动中趣味盎然地经历了寻找、发现、认识、掌握和应用的全过程,激发了蕴含在学生身上的灵感和潜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体验到地理的价值,促进了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

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