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学 步态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足跟不着地,有轻度、中度和重度,如图 所示。
膝内翻(O腿)和膝外翻(X腿)步态
膝内翻(O腿)步态:内八字或肩向侧方倾 斜代偿,步宽很小。 膝外翻(X腿)步态:内八字或肩向侧方移 动代偿,步向角闭锁,步宽15㎝。
步态分析在偏瘫康复中的应用 步态分析在假肢设计中的应用 步态分析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意义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步态分析 偏瘫患者的步态分析和治疗 通过步态分析看脑瘫儿童髋关节矫形器的 效果 膝关节骨关节炎三维步态分析研究及其在 运动医学中的应用
跳跃、跑步与步行的 运动学区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跑步
跑步可分解为一只脚蹬地的同时另一只脚摆动, 然后是双足腾空,最后是另一只脚着地,周而 复始。
步行
步行是人体移动过程中的一种动态平 衡。移动中一只脚摆动时另一只脚着地, 而且一定有两只脚同时着地的双支撑期, 如图所示。
体重75公斤的运动员从事不同项目比赛时, 在最后一瞬间发力时,脚上承受的重量
步态分析
步态是人类步行的行为待征,是牵涉身 体众多关节和肌群的一种协调、对称、均匀、 稳定而复杂的周期性运动。
竞走比赛有两个核心规则。 首先,竞走运动员必须始终保持至少有 一只脚与地面接触。 其次,前腿从着地的一瞬间起直到垂直 位置必须始终伸直,膝关节不能弯曲。
比赛中有6~9名专职的竞走裁判员监督运动 员。按规则规定,他们不能借助任何设备帮助判 断,只能依靠自己的眼睛来判断运动员是否犯规。 当竞走裁判员看到竞走运动员的动作有违反竞走 技术的迹象时,应予以黄牌警告,并在赛后报告 给主裁判。当运动员的行进方式违反竞走技术的 规定,表现出肉眼可见的腾空或膝关节弯曲时, 竞走裁判员须将一张红卡送交竞走主裁判。当竞 走主裁判收到针对同一名运动员的三张来自不同 竞走裁判员的红卡时,该运动员即被取消比赛资 格,并由主裁判或主裁判助理向其出示红牌通知 他。
支撑前期
足跟着地 髋关节屈曲约30° 膝关节完全伸直 踝关节处于中立位 臀大肌 腘绳肌
支撑初期
髋关节进行向心性收 缩以克服屈髋; 股四头肌进行离心性 收缩,屈膝20° 踝背屈的离心性收缩, 呈现跖屈约10°
支撑中期
髋关节逐渐由屈曲过渡到 伸直; 膝关节由屈曲逐渐伸展, 股四头肌由被动的离心性 收缩变为主动的向心性收 缩; 踝跖屈肌离心性收缩以对 抗外在的踝背屈力矩。
步速: 即行走速度,通常用m/min表示。一 般健全人通常行走的速度约为65~95m/min。也 可以用步行10m所需的时间来计算。 步行周期: 在行走时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 足跟再次着地的过程被称为一个步行周期。一般 成人的步态周期约为1~1.32 s左右。 步行时相: 行走中每个步态周期都包含着 一系列典型姿位的转移。一个步行周期可分为支 撑相和摆动相。
步态分析方法
目前步态分析系统包括运动学、动力学以 及动态肌电图三部分。 尽管已有越来越多的单位应用表面肌电图 和步态分析仪,但临床定性分析仍然是目 前最常用的评定手段。
RLA八分法 是由美国加州Rancho Los Amigos康复医院的步态分析实验室提出的。 八个典型动作姿位点,即支撑前期、支撑 初期、支撑中期、支撑末期、摆动前期、 摆动初期、摆动中期、摆动末期。
RLA八分法的特点
(1)观察内容:包括了47种常见的异常步 态表现。 (2)观察顺序:由远端到近端,即从足、 踝关节观察开始,依次评定膝关节、髋关 节、骨盆及躯干。
支撑前期
支撑初期
支撑中期
支撑末期
摆动前期
摆动初期
摆动中期
摆动末期
足印分析法
(1)所需设施和器械:绘画颜料、 1100cm×45cm硬纸或地板胶、秒表、剪刀、 直尺、量角器。
步长
行走时一侧足跟着地到紧接着的对侧 足跟着地所行进的距离称为步长,又称单 步长,通常用cm表示。健康人平地行走时, 一般步长约为50~80cm。个体步长的差异 主要与腿长有关。
步幅和步宽
跨步长: 行走时,由一侧足跟着地到 该侧足跟再次着地所进行的距离称为步幅, 又称复步长或步幅。 步宽: 在行走中左、右两足间的距离 称为步宽,通常以足跟中点为测量参考点, 健康人约为8±3.5cm。
步态分析系统
通常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①摄像系统:在同一空间、分布在不同位 置的一组带有红外线发射源的红外摄像机, 以及能粘贴在待测部位的红外反光标记点; ②测力台:用以测量行走时地面支撑反应 力; ③肌电遥测系统:用以观察动态肌电图; ④计算机处理系统:
常见的异常步态
尖足
支撑末期
被动伸髋,约10°; 膝关节被动屈膝; 踝跖肌肉的活动从离 心性收缩转为向心性 收缩。
摆动前期
髂腰肌、臀中肌和股 直肌(髋部)呈向心性 收缩, 股直肌在膝关节处呈 离心性收缩; 踝跖屈肌肉持续向心 性收缩,约20°。
摆动初期
屈髋肌持续向心性 收缩使屈髋角度加 大, 腘绳肌收缩使膝屈 曲约65°; 踝背屈肌向心性收 缩使踝背屈。
足角和步频
足角(foot angle) 在行走中前进的方向 与足的长轴所形成的夹角称为足角,健全人约为 6.75°。 步频(cadence) 行走中每分钟迈出的步数 称为步频,又称步调,通常用steps/min表示。健 全人通常步频大约是95~125 steps/min。
步速、步行周期和时相
步行周期
步行周期是行走步态的基本功能单元, 承担着支撑相的承重(包括双腿支撑和单腿 支撑)和摆动相下肢的向前挪动的功能。
支撑相
支撑相是在步行中足与地面始终有接触的 阶段,支撑相包括单支撑相和双支撑相。
臀大肌 为髋 关节伸肌,收缩 活动始于摆动相 末期,并于支撑 相,即足底全面 与地面接触时达 到高峰。
临床意义
重要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之一 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异常步态以及步态异常 的性质和程度 为分析异常步态原因和矫正异常步态、制 订治疗方案提供必要的依据 评定康复治疗的效果
怎样进行步态分析
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方法 常用的基础知识
常用的术语
正常步行必须完成三个过程:支持体重, 单腿支撑,摆动腿迈步。 步态分析中常用的基本参数包括步长、步 幅、步频、步速、步行周期、步行时相, 其中步长、步频和步速是步态分析中最常 用的3大要素。
偏瘫患者的步态分析和治疗 刘建华 [关键词] 步态分析;骨盆稳定性;共同收缩
作者单位:1. 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北京市 100068 ;2. 北京博爱医院运动疗法科,北京市 100068 。作者简介:刘建华(19662) ,男,北京市 人,物理治疗师,硕士,长期从事康复治疗工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 年10 月第12 卷 第10 期
股四头肌 股 四头肌收缩活动 始于摆动相末期, 至支撑相负重期 达最大值。
胫前肌 起 自胫骨外侧面,止 于内侧楔骨内侧面 和第1跖骨底,作 用为伸踝关节(背 屈)、使足内翻。 足跟着地时 足趾离地时
小腿三头肌 包括腓肠肌和比目 鱼肌,起于股骨的 内、外侧髁,以跟 腱止于跟结节,作 用为屈踝关节和屈 膝关节。
摆动中期
下肢因惯性力的推动 得以继续向前摆动, 使髋被动地屈曲, 肢体的重力诱发膝关 节被动地伸展, 踝背屈肌持续地运动 使踝关节保持于中立 位。
摆动末期
屈髋速度下降、 伸膝 踝由跖屈过渡到中立 位, 股四头肌离心性收缩 以控制屈髋速度并伸 膝, 踝背屈肌收缩以保证 踝关节处于中立位。
足印分析法
足底传感器
足底传感器的步态分析系统 (德国INFOTRONIC-深圳儿童医院)
儿童三维步态分析仪”落户重庆
2010-07-14 13:40:51 来源:重庆市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日前,重医附属儿童医院耗资100多万,从 美国引进三维步态分析仪。如同拍3D电影, 患儿走几步路拍成的三维立体图像,经过 系统分析,就可找出肉眼无法看见的,患 儿在行走、跑动过程中神经、肌肉、骨、 关节等出现的问题,方便医生制定准确的 康复治疗方案。
足印分析法
(2)步态采集:步道,宽45cm,长1100cm, 在距离两端各250cm处画一横线,中间 600cm作为测量正式步态用。 被检查者赤脚,让足底粘上颜料。两眼平 视前方,以自然行走方式走过准备好的步 道。当被检查者走过起始端横线处时按动 秒表,直到走到终端的横线外停止秒表, 记录走过的步道中间600cm所需的时间。 要求在上述600cm的步道中至少包括连续6 个步印,供测量使用。
膝内翻(O腿)和膝外翻(X腿)步态
膝内翻(O腿)步态:内八字或肩向侧方倾 斜代偿,步宽很小。 膝外翻(X腿)步态:内八字或肩向侧方移 动代偿,步向角闭锁,步宽15㎝。
步态分析在偏瘫康复中的应用 步态分析在假肢设计中的应用 步态分析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意义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步态分析 偏瘫患者的步态分析和治疗 通过步态分析看脑瘫儿童髋关节矫形器的 效果 膝关节骨关节炎三维步态分析研究及其在 运动医学中的应用
跳跃、跑步与步行的 运动学区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跑步
跑步可分解为一只脚蹬地的同时另一只脚摆动, 然后是双足腾空,最后是另一只脚着地,周而 复始。
步行
步行是人体移动过程中的一种动态平 衡。移动中一只脚摆动时另一只脚着地, 而且一定有两只脚同时着地的双支撑期, 如图所示。
体重75公斤的运动员从事不同项目比赛时, 在最后一瞬间发力时,脚上承受的重量
步态分析
步态是人类步行的行为待征,是牵涉身 体众多关节和肌群的一种协调、对称、均匀、 稳定而复杂的周期性运动。
竞走比赛有两个核心规则。 首先,竞走运动员必须始终保持至少有 一只脚与地面接触。 其次,前腿从着地的一瞬间起直到垂直 位置必须始终伸直,膝关节不能弯曲。
比赛中有6~9名专职的竞走裁判员监督运动 员。按规则规定,他们不能借助任何设备帮助判 断,只能依靠自己的眼睛来判断运动员是否犯规。 当竞走裁判员看到竞走运动员的动作有违反竞走 技术的迹象时,应予以黄牌警告,并在赛后报告 给主裁判。当运动员的行进方式违反竞走技术的 规定,表现出肉眼可见的腾空或膝关节弯曲时, 竞走裁判员须将一张红卡送交竞走主裁判。当竞 走主裁判收到针对同一名运动员的三张来自不同 竞走裁判员的红卡时,该运动员即被取消比赛资 格,并由主裁判或主裁判助理向其出示红牌通知 他。
支撑前期
足跟着地 髋关节屈曲约30° 膝关节完全伸直 踝关节处于中立位 臀大肌 腘绳肌
支撑初期
髋关节进行向心性收 缩以克服屈髋; 股四头肌进行离心性 收缩,屈膝20° 踝背屈的离心性收缩, 呈现跖屈约10°
支撑中期
髋关节逐渐由屈曲过渡到 伸直; 膝关节由屈曲逐渐伸展, 股四头肌由被动的离心性 收缩变为主动的向心性收 缩; 踝跖屈肌离心性收缩以对 抗外在的踝背屈力矩。
步速: 即行走速度,通常用m/min表示。一 般健全人通常行走的速度约为65~95m/min。也 可以用步行10m所需的时间来计算。 步行周期: 在行走时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 足跟再次着地的过程被称为一个步行周期。一般 成人的步态周期约为1~1.32 s左右。 步行时相: 行走中每个步态周期都包含着 一系列典型姿位的转移。一个步行周期可分为支 撑相和摆动相。
步态分析方法
目前步态分析系统包括运动学、动力学以 及动态肌电图三部分。 尽管已有越来越多的单位应用表面肌电图 和步态分析仪,但临床定性分析仍然是目 前最常用的评定手段。
RLA八分法 是由美国加州Rancho Los Amigos康复医院的步态分析实验室提出的。 八个典型动作姿位点,即支撑前期、支撑 初期、支撑中期、支撑末期、摆动前期、 摆动初期、摆动中期、摆动末期。
RLA八分法的特点
(1)观察内容:包括了47种常见的异常步 态表现。 (2)观察顺序:由远端到近端,即从足、 踝关节观察开始,依次评定膝关节、髋关 节、骨盆及躯干。
支撑前期
支撑初期
支撑中期
支撑末期
摆动前期
摆动初期
摆动中期
摆动末期
足印分析法
(1)所需设施和器械:绘画颜料、 1100cm×45cm硬纸或地板胶、秒表、剪刀、 直尺、量角器。
步长
行走时一侧足跟着地到紧接着的对侧 足跟着地所行进的距离称为步长,又称单 步长,通常用cm表示。健康人平地行走时, 一般步长约为50~80cm。个体步长的差异 主要与腿长有关。
步幅和步宽
跨步长: 行走时,由一侧足跟着地到 该侧足跟再次着地所进行的距离称为步幅, 又称复步长或步幅。 步宽: 在行走中左、右两足间的距离 称为步宽,通常以足跟中点为测量参考点, 健康人约为8±3.5cm。
步态分析系统
通常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①摄像系统:在同一空间、分布在不同位 置的一组带有红外线发射源的红外摄像机, 以及能粘贴在待测部位的红外反光标记点; ②测力台:用以测量行走时地面支撑反应 力; ③肌电遥测系统:用以观察动态肌电图; ④计算机处理系统:
常见的异常步态
尖足
支撑末期
被动伸髋,约10°; 膝关节被动屈膝; 踝跖肌肉的活动从离 心性收缩转为向心性 收缩。
摆动前期
髂腰肌、臀中肌和股 直肌(髋部)呈向心性 收缩, 股直肌在膝关节处呈 离心性收缩; 踝跖屈肌肉持续向心 性收缩,约20°。
摆动初期
屈髋肌持续向心性 收缩使屈髋角度加 大, 腘绳肌收缩使膝屈 曲约65°; 踝背屈肌向心性收 缩使踝背屈。
足角和步频
足角(foot angle) 在行走中前进的方向 与足的长轴所形成的夹角称为足角,健全人约为 6.75°。 步频(cadence) 行走中每分钟迈出的步数 称为步频,又称步调,通常用steps/min表示。健 全人通常步频大约是95~125 steps/min。
步速、步行周期和时相
步行周期
步行周期是行走步态的基本功能单元, 承担着支撑相的承重(包括双腿支撑和单腿 支撑)和摆动相下肢的向前挪动的功能。
支撑相
支撑相是在步行中足与地面始终有接触的 阶段,支撑相包括单支撑相和双支撑相。
臀大肌 为髋 关节伸肌,收缩 活动始于摆动相 末期,并于支撑 相,即足底全面 与地面接触时达 到高峰。
临床意义
重要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之一 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异常步态以及步态异常 的性质和程度 为分析异常步态原因和矫正异常步态、制 订治疗方案提供必要的依据 评定康复治疗的效果
怎样进行步态分析
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方法 常用的基础知识
常用的术语
正常步行必须完成三个过程:支持体重, 单腿支撑,摆动腿迈步。 步态分析中常用的基本参数包括步长、步 幅、步频、步速、步行周期、步行时相, 其中步长、步频和步速是步态分析中最常 用的3大要素。
偏瘫患者的步态分析和治疗 刘建华 [关键词] 步态分析;骨盆稳定性;共同收缩
作者单位:1. 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北京市 100068 ;2. 北京博爱医院运动疗法科,北京市 100068 。作者简介:刘建华(19662) ,男,北京市 人,物理治疗师,硕士,长期从事康复治疗工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 年10 月第12 卷 第10 期
股四头肌 股 四头肌收缩活动 始于摆动相末期, 至支撑相负重期 达最大值。
胫前肌 起 自胫骨外侧面,止 于内侧楔骨内侧面 和第1跖骨底,作 用为伸踝关节(背 屈)、使足内翻。 足跟着地时 足趾离地时
小腿三头肌 包括腓肠肌和比目 鱼肌,起于股骨的 内、外侧髁,以跟 腱止于跟结节,作 用为屈踝关节和屈 膝关节。
摆动中期
下肢因惯性力的推动 得以继续向前摆动, 使髋被动地屈曲, 肢体的重力诱发膝关 节被动地伸展, 踝背屈肌持续地运动 使踝关节保持于中立 位。
摆动末期
屈髋速度下降、 伸膝 踝由跖屈过渡到中立 位, 股四头肌离心性收缩 以控制屈髋速度并伸 膝, 踝背屈肌收缩以保证 踝关节处于中立位。
足印分析法
足底传感器
足底传感器的步态分析系统 (德国INFOTRONIC-深圳儿童医院)
儿童三维步态分析仪”落户重庆
2010-07-14 13:40:51 来源:重庆市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日前,重医附属儿童医院耗资100多万,从 美国引进三维步态分析仪。如同拍3D电影, 患儿走几步路拍成的三维立体图像,经过 系统分析,就可找出肉眼无法看见的,患 儿在行走、跑动过程中神经、肌肉、骨、 关节等出现的问题,方便医生制定准确的 康复治疗方案。
足印分析法
(2)步态采集:步道,宽45cm,长1100cm, 在距离两端各250cm处画一横线,中间 600cm作为测量正式步态用。 被检查者赤脚,让足底粘上颜料。两眼平 视前方,以自然行走方式走过准备好的步 道。当被检查者走过起始端横线处时按动 秒表,直到走到终端的横线外停止秒表, 记录走过的步道中间600cm所需的时间。 要求在上述600cm的步道中至少包括连续6 个步印,供测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