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家渡的钱穆和五女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俞家渡的钱穆和五⼥墓
听说西⼭俞家渡的⽯⽪⼭上有国学⼤师钱穆之墓,因⽽慕名⽽去,虽然不见斯⼈,但也算是拜访⼤师。
但是去过之后却有⼀种莫名的感觉,除了原来的崇敬之⼼,剩下的就是觉得盛名之下其实也如普通⼈!
⽯⽪⼭在西⼭偏南的秉常村的俞家渡⾃然村左边。
那⾥靠近太湖边,湖光⼭⾊,尽收眼低。
钱家的⼈能看中这⾥也是⼗分有眼光,确实是⼀块风⽔宝地。
我先在镇夏镇上溜达,吃点⼼逛商店。
过去的镇夏镇曾是⽯公⼈民公社所在地,⼈烟稠密,⼗分繁荣。
如今虽说⼩⼩的⽼镇没有什么⼤的商店,但过去农村供销社的味道多少还遗留下⼀点。
顺便想去村委会打听⼀下情况,到了⼤门⼝,找到村长书记办公室,但都⼤门紧锁。
问了居民,知道现在的村⼲部对⽂物古迹不但知之甚少,⽽且缺少兴趣。
我寻找村⼲部的热情也就顿时全⽆,苏州话说起来就是⼀丈⽔退掉了⼋尺。
还是⾃⼰去找钱穆的墓地,沿着镇夏街⾛,可以⼀直⾛到太湖边。
听镇上⽼⼈说,那就是过去西⼭航班直达苏州的码头,解放后还⽤,后来逐渐变成汽驳码头,从东⼭过来的汽车都可以通过汽驳直达西⼭镇夏。
再后来造了太湖⼤桥,这⾥的码头就逐渐被淘汰。
再加上西⼭镇的中⼼从镇夏移到了东河,镇夏镇逐渐萎缩,市场从此⼀蹶不振。
如今去看,镇上⽼街虽然还在,但是风光不再。
⽼码头正在改造,估计要办太湖游艇码头,如果这样,这⾥将⼜有新的亮点。
码头的周边⽔域种植着荷花,岸边还有不少的红顶的西式建筑,看起来⼗分诱⼈。
我从码头边的⼀个⼤门进⼊,原来这⾥是上海总⼯会的⼀所休养所。
离开太湖码头后,我沿着新开辟的太湖源⼩区的柏油路向南。
我的运⽓很好,找到了⼀位看守钱穆墓地的农民,叫俞觉英。
她已经是第⼆代看墓⼈,现年也已经62岁了。
这位农民⾮常客⽓,听说我去钱穆墓地,就放下⼿中的家务,关上门热情带我上⼭,找到钱穆的墓地。
上⼭的路弯弯曲曲,好多都是采茶种果树的⼩径,没有⼈带路,简直⽆法辨认。
穿过⼀⼤⽚果树,来到半⼭腰终于找到钱穆墓地。
这⾥是⼀⽚⼭岩,没有树的遮挡,就能看到⼭下的民居和浩淼的太湖。
墓地的上⽅有⼀个四⽅的亭⼦,或许就是钱墓的享亭。
但是亭⼦⾥什么都没有,空空荡荡,没有碑⽂没有桌椅?
细看钱穆墓碑上⽤了“⽣于民前⼗七年农历六⽉初九⽇戍时,殁于民国七⼗九年农历七⽉⼗⼀⽇巳时”的⽂字。
⽤“民前”这种纪年提法极少见,显得有些别扭。
民前⼗七年,也就是清光绪⼆⼗⼀年,公元1895年。
⽣于清代光绪年间,这仅仅是⼀种历史纪年⽅法,不存在有什么政治的含义。
为什么要⽤“民前⼗七年”呢?恕我孤陋寡闻,好像没有看到过这种纪年⽅法。
这是否体现了钱穆的个性呢?能证明他忠⼼于民国,否定历史上有⼤清帝国这⼀历史事实吗?除此之外另有⼀点我也觉得有点特别。
作为国学⼤师的钱穆应该注重学术⽽⾮政治,既然死后安葬于⼤陆,居然连中华⼈民共和国的纪年都不予承认,耿耿于怀的政治执着略见⼀斑。
这位国学⼤师的偏执,随着岁⽉的流逝,使⼈不得不产⽣点敬佩也觉得有点过头。
另类之处不但在于此,还有坟墓的左⼿边有⼀个⼩⼩的⼟地神龛。
⽤花岗⽯砌成,只有60厘⽶⾼低,中间供奉⼀块⿊⾊的⽯碑,上书“四⽅⼟地神位” ,这样⼀位德⾼望重的国学⼤师居然信这⼀套,也觉得有点别扭。
钱穆墓地的格局中间⼀个坟岗是圆形,后⾯有⼀个墓墙,是半圆形的。
坟岗和幕墙之间留有⼀个⼈通⾏的通道,墓墙的正中是⼀块镶嵌在花岗⽯中的⽯碑,刻着⼏位⼦⼥的说明。
这在苏州坟地中也并不多见。
离开钱穆墓之后,我⼜顺道爬⼭,绕道去了美⼥墩。
美⼥墩在秉场⾥⼭东⾃然村西⾯⼭顶上,⼜称五⼥坟。
相传晋代王⽒五⼥,事⽗极孝,未出嫁,其⽗亡故,五⼥各负⼟筑坟,⾄坟将成,齐触坟⽽亡。
乡⼈义之,将五⼥合葬,称五⼥坟。
坟在“⽂⾰”时废,
后成果园。
如今站在⽯⽪⼭上远看五⼥坟矗⽴在⼭巅之上,⾼⾼的⼗分抢眼。
但要上去必须绕道⼭脊,从五⼥坟的后⾯绕过去,才能上⼭。
待我⾛到五⼥坟下,转了⼀圈。
才发现⼟墩有⼗⽶上下⾼低,周围20多⽶。
⼟墩上长满了荆棘、鸟不宿等野草杂树,不宜爬上去。
我是短袖中裤,但⼀想要看五⼥坟的墓碑⽯,只能舍⾝⽽上,不管⽪⾁之苦了。
上得五⼥坟顶,看到顶上有⼀块⽯碑,赫然⼏个⼤字:“晋王⽒五孝⼥之墓”。
旁有两⾏⼩字,但实在难以看清,也就作罢。
墓碑系新建,听村⾥的⼈说,是⼀位好事的⽼⼈,在改⾰开放之后重新⽴的。
坟顶上除了有⽯碑之外,更有⼀个⼗分奇怪的洞⽳,我初以为是⼀个⽔池,⾛过去⼀看深在5⽶以上,不见洞底,洞壁垂直,露出⽯块和泥沙,如果稍不当⼼掉⼊其中,是不⼤可能⽣还的。
在这荒⼭野岭的⼭顶上,在5⽶以上的深⽳中,你就是撕破喉咙也是⽆⼈能听到。
这个奇怪的洞⽳是什么⼈开挖?是盗洞?是⽔池?都不可靠。
问了⼭下村⾥的⼏位村民,都说不知道。
站在⼭顶的五⼥坟上看不远处的⼭顶上有⼏间黄墙的建筑,当时没有在意。
下⼭后在⼭东村⾥,听村民们说,那是四龙⼭(四墩⼭)的四龙庙,也称四⽼爷庙。
为“五⽼爷”中的⽼四“柿漆四”的神庙,因旧时此⼀带遍植油柿⽽建。
此庙始建⽆考,“⽂⾰”中已被废。
如今是新修的,据说附近的村民现在去进⾹的特多,说我没有去很可惜。
我想重新上⼭去庙,但时间不早了,还是以后有机会再去吧。
国⼈包括苏州⼈的信仰实在是杂乱⽆章。
说没有信仰还是说有信仰,都不⼗分正确。
他们信仰的不是⼀个单纯的神,⽽是⽆数个神。
今天可以信张三,明天也可以信李四。
只要是⼤⼈物,能庇护村民,庇护家庭,就会有⼈信仰,也就会有⼈烧⾹膜拜,祭祀求福。
这可能是国⼈的⼀个通病。
或许有⼀天俞家渡⽯⽪⼭上的钱穆墓地也会变成村民顶礼膜拜的地⽅,也未可知!
2013-09-03
卫星地图看钱穆墓
镇夏镇⽼街
有500年以上树龄的银杏树
树旁是⼀⼝花⽯井,井圈是民国年间的,但井旁的⽼⼈说还不⾄
站在五⼥坟上看⼭东村和太湖
镇夏镇上街的清代建筑门楼
镇夏镇太湖码头
古码头的渔民
码头改造⼯程标牌
上海总⼯会休养所
码头边的荷花塘
上海总⼯会休养所内部
休养所内部
从休养所内看⽯⽪⼭
从休养所内远望林屋洞
休养所⼤厅
休养院⼤门
上海总⼯会休养院⼤门
看守钱穆墓地的俞觉英⽼⼈
钱穆墓地
墓地上的⽅亭
四⽅⼟地神位
钱穆的续妻
钱穆的后代⽴的⽯碑
钱穆墓地上的⽅亭
正⾯看钱穆墓地
五⼥坟旁边的深⽳
五⼥坟顶上长满了荆棘和鸟不宿
近看五⼥坟
秉常村⼭东⾃然村
秉常村的俞家渡⾃然村
远看五⼥坟
五⼥坟的⽯碑
遥看五⼥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