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工程软黏土壤改良技术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景观工程软黏土壤改良技术分析
摘要:园林景观工程中出现软黏土壤的主要原因是土壤透气性比较差、地势
低洼导致雨水沉积等。

一般来说,软黏土壤具有透气性比较差、肥料养分比较低、承载能力比较弱、粘性比较重、饱水状态下流动性强等特点,如果技术人员将软
黏土直接用于种植土,就会造成园林景观中多种陆生植物的死亡,无法满足园林
景观中植物生长所需的固定抗倒伏作用。

基于此,本文对通过分析园林景观工程
项目发展重难点,提出软黏土壤改良技术,加强土壤的肥力和积水排水能力,促
使软黏土壤更为符合园林景观工程发展的高质量种植土,进而推动我国生态建设
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园林景观工程;软黏土壤;改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园林景观规划成为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内容,然而,受到地质水文环境的直接影响,部分地域园林景观工程建设过程中,会出现不同
程度的软黏土壤,软黏土壤的运用会造成树苗出现长势不良、停止发育、退化死
亡等问题,这就需要各地域在建设园林景观工程项目的过程中,全面分析植物生
长环境和理化性质,为城市生态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1.园林景观工程发展重难点
园林景观工程建设作为承载城市文化的重要平台,不仅能够体现出当地的历
史文化需要,还能够反映出整个城市的形象,这就使得园林景观工程建设对城市
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地区的园林
景观工程已经基本定性,如果对这些园林景观工程地形营造回填土,就会造成土
壤容量重大、孔隙度小、渗透性差、质地黏重等一系列问题。

一旦园林景观工程
内部出现土壤排水不畅的问题,就会直接造成土壤积水严重的问题,进而导致园
林景观中陆生植物根系发根困难。

反之,如果园林景观中出现物理性质退化,就
会直接造成土壤有效含水量降低,植被也会变得更加干旱,土壤也会直接丧失自
身的水分肥料调节能力,对植被也就无法进行充足的水分和肥料供给。

由此可见,
如果园林景观工程发展过程中出现上述这些问题,即使园林景观中的苗木能够度过最初的成活期,也很难保证植被后期的枝繁叶茂,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将不良土壤改良作为园林景观工程发展的关键,充分解决土壤改良工作重难点,加强土壤本身的透气性以及排水性,确保改良后的土壤能够满足园林景观中各类植物生长周期的养分水分需求,为园林景观中的植被提高良好的生长环境。

2.园林景观工程软黏土壤改良技术
2.1物理改良
要想改良园林景观工程中的软黏土壤,最重要的是解决软黏土壤实际运用过程中黏重性的问题,这就需要技术人员充分利用园林景观工程冬季表层土壤的冻融特征以及谷物外壳的蓬松特性,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改良园林景观工程中的原土物理性质。

一般来说,园林景观技术人员可以安排挖掘机对土壤进行深翻,确保深翻作业深度在50厘米左右,并在进行土壤深翻之后,充分利用冬季时间使土壤进行自然的冻融及晾晒,全面增加园林景观中不同区域之间土壤颗粒的空气间隙,进而达到疏松园林景观土壤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技术人员可以在冬季的一月份和二月份,使用型号为PC200的挖机对土壤进行深翻及晾晒,深翻深度地保持在50厘米左右,并用较大的石块对深翻土壤进行清理,完成这一系列操作之后将土壤静置一个月,将深翻之后的土壤表层覆盖铺设厚度大约为30厘米的厚谷壳,再运用型号为PC200的挖机对疏松过的土壤及厚谷壳进行搅拌翻转,搅拌深度保持在50厘米左右,经过这两个工序之后,可以极大提升园林景观工程中土壤的蓬松程度,从根本上改善园林景观工程中原状土表层土壤的透水性及排水性。

2.2介质改良
园林景观中的软黏土壤在经过初步深翻及晾晒等物理改良之后,虽然能够显著提升不同区域土壤颗粒间隙的透气性,并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但这些土壤还不能直接应用于种植土,因为这一部分土壤中仍然存在着养分比较低且透气性比较差的问题,这就需要技术人员对这部分土壤开展进一步的改良及优化。

一些技术人员会使用沙子作为介质增加土壤的导水率,但却无法有效改善园林景观中土
壤的物理性质及综合效果,这就表示使用沙子作为介质进行土壤改良,远远不如
草炭和绿化植物废弃物等有机材料带来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软黏土改
良过程中使用土壤化学结构改良剂,还会造成上述介质在实际引用过程中,对软
黏土壤物理性质产生的改良作用,会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而延长,也就会形成越
来越明显的作用。

与此同时,技术人员还可以将经过发酵后的厚谷壳或者是木屑
材料,覆盖在园林景观工程中的土壤上层,并回填厚度大约为50厘米的后营养土,这种方式的应用能够使土壤肥力保持长期有效性,具体的操作配置方式为:
营养土与比例为60%的森林土配合,有机肥料比例为10%、风化石屑比例为1.5%,泥炭的比例为1.5%,这一比例能够有效改善园林景观工程中的苗木种植区域。


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介质改良的过程中,关键就是重视土壤改良原材料的质量,
其质量直接决定着土壤肥力后期的效果,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在采购土壤
改良原材料的过程中,需要供应商为其提供第三方机构的检测证明,进而确保各
项理化性能可以达到规定标准。

我国很多园林景观工程在物理改良和介质改良的
双重作用下,能够确保绝大部分植物在移植栽种过程中的成活率以及环境适应能力。

2.3树穴改良
在园林景观工程地表土壤的肥力得到了一定程度改良之后,技术人员还需要
充分考虑乔木和大型灌木的生长需求,因为乔木和一些大型灌木的根部深度埋置
位置比较深,如果地表土壤的肥力释放效果较为缓慢,就不能保障园林景观工程
前期苗木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类营养物质,因此,技术人员就需要采用树穴改
良的方式,充分利用苗木树穴定挖开挖的方式,对园林景观工程种植穴内的土壤
进行改良,以期为乔木和大型灌木的生长提供有利环境,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
个方面操作:
第一,技术人员可以按照乔木和大型灌木的实际需求,采取按照穴位换填客
土的方式,在种植穴内部回填对应比例的客土细塘渣,以达到增强种植穴内部土
壤透气性的目的,从而提升乔木和大型灌木树苗的成活率。

需要注意的是,技术
人员在进行这一项工作时,需要确保园林景观工程种植穴的直径大于土球或者是
裸根苗根系,展幅需要保持在120厘米左右。

第二,园林景观工程技术人员可以在土球周围,严格按照一定比例,开展营养种植土的回填工作,一般来说,营养土回填比例是:森林土为60%,有机肥为10%,风化石屑为15%,泥炭为15%,这一比例可以根据当地土壤及树木成长情况进行细微调整改动,使其能够满足园林景观工程中乔木及大型灌木在实际生长过程中的长期肥力保持,全面提升我国现阶段园林景观工程中苗木成活率,为园林景观工程中苗木后续生长营造良好环境。

结语:综上所述,软黏土壤自身特点决定了其无法满足园林景观大部分植物的生长环境,这就需要技术人员分析研究软黏土壤改良技术,确保园林景观中的软黏土壤在经过初步的物理改良之后,再开展后续机械化的介质改良以及树穴改良,从而为土壤竖向分层排水措施的应用创造有利条件,确保软黏土壤能够在改良之后,转变为能够达到园林景观工程建设要求的种植土,彻底解决土壤存在的积水问题和排水问题,进而推动我国园林景观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志飞.园林景观工程软黏土壤改良技术研究[J].绿色建
筑,2022,14(06):33-35.
[2]莫亚思,蒋碧珍,蔡晓男等.上海花博会景观园林土壤改良及绿化种植技术[J].城市道桥与防洪,2021,No.271(11):219-221+25.
[3]真丽赟.园林景观工程中的绿化种植施工技术应用[J].乡村科
技,2021,12(24):104-105.
[4]龙星宇.园林景观工程在水土保持方案中的技术应用探析[J].地下
水,2021,43(01):206-207.
[5]郑雨.论园林工程中土方地形的施工技术管理[J].门
窗,2019,No.177(21):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