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土壤与植物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粤教版三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土壤与植物》教案

粤教版三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土壤与植物》教案

粤教版三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土壤与植物》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节《土壤与植物》。

本节课主要讲解土壤与植物的关系,以及土壤对植物的生长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土壤的组成和作用,以及不同土壤对植物的影响,从而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土壤的组成和作用。

(2)认识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了解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土壤的组成和作用。

(2)认识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如何让学生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第三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植物的基本知识,如植物的分类、结构和生长等。

因此,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对于土壤的认识和了解较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补充和扩展相关知识,同时也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以及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1)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看看这些植物在哪里生长,为什么能生长得那么好。

比如,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一片绿油油的麦田,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麦子能在这里生长得那么好。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植物能在这里生长得那么好呢?比如,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麦子能在这片土地上生长得那么好呢?2. 新课讲解(1)介绍土壤的组成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土壤是由石头、矿物质、有机物和空气、水组成的。

比如,让学生看一些土壤的样本,让他们观察土壤的颜色、质地和气味,从中了解土壤的组成和特点。

(2)让学生了解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土壤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植物需要土壤。

比如,讲解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必要性,让学生了解土壤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水分和空气等。

土壤与植物教案及反思

土壤与植物教案及反思

土壤与植物教案及反思第一章:土壤的组成和特性1.1 教学目标:了解土壤的基本组成成分,如岩石、有机质、水分和空气。

理解土壤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如质地、酸碱度、肥力等。

1.2 教学内容:介绍土壤的基本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探讨土壤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并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演示文稿进行讲解,配合实物展示和实验操作。

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土壤的特性。

1.4 教学评估: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报告的评估,以了解学生对土壤组成和特性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植物的生长和发育2.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基本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根系发展和植物开花结果。

理解植物的营养需求和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根系发展和植物开花结果。

探讨植物的营养需求,如水分、养分和光照,并分析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演示文稿和实物展示,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营养需求。

进行户外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环境。

2.4 教学评估:进行小组讨论和观察报告的评估,以了解学生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土壤与植物的关系3.1 教学目标:理解土壤与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植物对土壤的依赖和土壤对植物的支持。

探讨土壤质量对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介绍土壤与植物的相互关系,包括植物对土壤的吸收和利用,以及土壤对植物的养分供应和支撑作用。

分析土壤质量对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土壤污染和土壤退化问题。

3.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演示文稿和实物展示,讲解土壤与植物的关系。

进行户外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土壤对植物的影响。

3.4 教学评估:进行小组讨论和观察报告的评估,以了解学生对土壤与植物关系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土壤保护与植物多样性4.1 教学目标:了解土壤保护和植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学习土壤保护的方法和措施,以及植物多样性对土壤保护的作用。

三年级下册第3课《土壤与植物》教材分析

三年级下册第3课《土壤与植物》教材分析

三年级下册第3课《土壤与植物》教材分析本课的任务驱动情境是琪琪和妍妍在拔花生,琪琪发现这些花生长得很好。

妍妍则提出问题:“和这里的土壤有关吗?”一般情况下,学生原有的概念往往是植物生长情况与肥料、水有关,一般不会考虑土壤的差异。

本课用一个特别的例子来帮助学生关注这个问题:不同种类的土壤对植物生长会有什么影响?活动1哪种土壤更疏松花生是一种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

花落后长出的果针要伸入土壤中才能形成果实。

因此,花生适合种植在比较疏松的土壤中。

本活动先交代了花生结果实的特性,然后比较三种土壤的疏松程度。

学生通过实验结果对照花生开花结果的特殊现象,尝试得出“花生适合种植在比较疏松的土壤中”的结论。

◎友情提示根据花生开花结果的特殊现象,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疏松程度较好的土壤更适合花生的生长。

那么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的疏松程度一样吗?学生可以通过用竹棒戳一戳土壤的办法来感受一下。

由于用力大小、感觉误差等因素,学生不一定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所以,在活动前可以先在三种土壤中浇些水,晾晒一下,让土壤表面有些板结,其中黏质土板结后比较硬,会与其他两种土壤形成较大的差别。

通过比较,学生可能会发现壤土和沙质土相对比较疏松。

虽然沙质土更加疏松,但沙质土一般比较贫瘠,所以在农业生产中,常用介于壤土与沙质土之间的沙壤土来种植花生。

活动2植物生长与土壤的特性通过活动1,学生发现不同土壤的疏松程度不同。

那么不同土壤在其他方面是否也有不同的特性?这些差异是否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呢?本活动就是要探究不同土壤在保水、透气、保肥等方面的特性差异。

由于条件限制,在小学实验室很难做比较全面的对比实验,所以教科书选了比较容易操作的保水性实验让学生体验。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对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的保水性进行比较,为下面的讨论奠定基础。

完成比较实验后,要进一步了解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哪些植物,还需要继续探究。

由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有限,需要查阅一些资料再作出合理的判断。

三下第3课教学设计

三下第3课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土壤与植物》教学设计课时:1课时年级科目:科学主备人:徐静次备人:李江江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1.知道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疏松程度。

2.能准确说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保水性的大小。

3.能根据土壤的特性,说出某种植物生长适合的土壤。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知道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疏松程度。

2.能准确说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保水性的大小。

难点:能根据土壤的特性,说出某种植物生长适合的土壤。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土壤五、教学过程首次备课:(一)情景导入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图片中的花生生长的不同。

提出问题:这种想象和土壤有关系吗?花生适合什么样的土壤呢?提示:有的同学见过花生长在黄河边的沙土地里(二)新课讲授活动1:哪种土壤更疏松1.科学介绍花生的生长习性:(1)花生是一种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

(2)花生开花后,根部长出的果针要深入土壤中才能形成果实2.提出问题:①花生的生长好坏和土壤的是否松软有关系②花生生长的好坏到底与土壤的类型有没有关系呢?3.引导学生进行小实验:验证三种土壤的疏松度(1)认识实验的物品(2)知道学生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做一做,并及时进行纠正和辅导。

温馨提示:杯中盛有的不同土壤的量应该一样多。

在用木棒戳一戳土壤是注意使用样的力量。

(3)引导学生进行展示交流,并及时补充,完善知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土壤的疏松度和什么有关呢?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土壤颗粒的大小。

(5)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沙质土壤颗粒间孔隙大,小孔隙少,土壤质地疏松,通透性好。

4.科学小资料:土壤对植物的意义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水保存在土壤中,土壤中的水是陆生植物生命活动所需水分的主要来源。

土壤中有含氮、磷、钾、钙、铁、锌、铜等植物生长所需元素的无机盐,它们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植物的每一部分都要呼吸,土壤中必须有一定量的空气来保证根的呼吸。

雨后的突然容易硬化板结,人们及时松土,可增加土壤颗粒间的空隙,提高土壤的透气性,使植物得到更多的新鲜空气。

三年级下册第3课《土壤与植物》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第3课《土壤与植物》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第3课《土壤与植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土壤与植物》是《科学》三年级下册“土壤”单元的第三课。

本课以土壤疏松程度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探究土壤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为了贴近学生的生活,教科书选用花生作为研究对象,由于花生是一种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

花落后长出的果针要伸入土壤中才能形成果实。

所以花生适合种植在通透性好,比较疏松的土壤中。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不同土壤的疏松程度不同,找出适合花生生长的土壤类型。

有了活动1的感受,教科书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不同土壤在其他方面是否也有不同的特性,以及这些差异是否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限于条件,学生主要探究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的保水性差异。

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提供的条件不同,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

二、学情分析一般情况下,在学生原有的概念中,他们知道植物生长的好坏与肥料、水有关,很少会考虑土壤种类的差异。

在没有仪器的帮助下,学生通过活动1比较三种土壤的疏松程度不一定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但三种土壤的疏松程度的差异是可以感受到的,所以结合学生的直观感受与花生的结果实特点,是比较容易理解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会有影响。

为了进一步探究这一问题,通过接下来的土壤保水性对比实验,以及科学的实验结果会让学生对三种土壤的差异有更全面的认识,从而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1.知道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适宜不同植物的生长。

2.能通过实验探究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保水性的差异。

3.体验运用科学方法发现事物特征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适宜不同植物的生长。

教学难点:比通过实验观察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保水性差异。

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沙质土、黏质土、壤土、小棒、烧杯、塑料杯(有小孔)、水壶、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不同土壤适宜种植不同植物的资料、《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六、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设置情境:琪琪和妍妍在拔花生,琪琪发现结了好多的花生(花生长得好)。

土壤与植物教学设计

土壤与植物教学设计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土壤与植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疏松程度。

2.能准确说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保水性的大小。

3.能准确判断三种不同土壤适合生长的植物。

4.能通过动手感受三种是土壤的疏松程度,并能准确判断适合花生生长的土壤。

5.能正确的使用研究法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从而推测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

6.能根据土壤的特性。

说出某种植物生长适合的土壤。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疏松程度和保水性的大小。

难点:能根据土壤的特性,说出某种植物生长适合的土壤。

【教学用具】为学生准备:三种不同的土壤、烧杯、量筒、木棒、纱布、塑料过滤器、烧杯、水等实验材料。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展示图片,聚焦问题。

【讲述】这片花生长的真好,粒大又饱满。

【展示】展示两幅对比图。

【讲述】这块地里的花生长的又小又瘪。

【过渡】同样的花生为什么长势不一样呢?和这里的土壤有关系吗?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土壤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新知讲解】知识点一:哪种土壤更疏松【展示】展示花生。

【讲述】花生是一种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花落后长出的果针要伸入土壤中才能形成果实。

【提问】花生的生长和土壤的疏松有关系吗?土壤的疏松程度和土壤颗粒大小有关系吗?【展示】展示实验所需材料和工具(三个塑料杯、三种土壤、1根玻璃棒)。

【组织活动】尝试用木棒戳一戳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比较它们的疏松程度,说说哪种土壤更适合种植花生。

【展示】展示活动步骤。

a.将三种土壤分别装入三个塑料杯中,数量一样多。

b.尝试用木棒分别戳一戳三个杯中的土壤。

c.比较三种土壤的疏松程度,并做好记录。

【学生活动】按照要求进行活动。

【教师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并给与指导和纠正。

【总结】沙质土壤颗粒间孔隙大,小孔隙少,土壤质地疏松,通透性好。

花生适宜生长在气候温暖,雨量适中的沙质土地区。

知识点二:植物的生长与土壤的特性【讲述】不同土壤的疏松程度不同,它们在保水、透气、保肥等方面的特性也是不同的。

粤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 1-3 土壤与植物

粤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 1-3  土壤与植物

争芳斗艳的荷花
百闻不如一见 一见不如实验
丰收在望的花生
百闻不如一见 一见不如实验
土壤对植物的生长 有什么意义?
百闻不如一见 一见不如实验
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
百闻不如一见 一见不如实验
探究一:了解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含沙量较多 颜色浅
摸起来细腻 捻起来松散
沙和黏土含量适中 颜色深
百闻不如一见 一见不如实验
不同土壤的疏松程度不同
沙质土最疏松
透水透气、保水保肥等能力上也不同
花生最适合种在沙质土里?
百闻不如一见 一见不如实验
1、首先准备三份等量、同样干燥、粉末状的沙质土、壤土、黏 质土,三份等量的水 ; 2、然后用牙签在三个一次性杯的杯底里,从里往外捅5个大小 一样的洞,得到杯子ABC; 3、接着分别把三种土壤倒入ABC杯子里,再分别套上一个原来 装土壤的杯子DEF; 4、然后往三杯土壤里同时倒进等量的水; 5、比较DEF杯中水的量,和水不流时所用的时间。
百闻不如一见 一见不如实验




作出假设:
哪一种土壤的透水性能力最强,哪一种的最弱?

⑥ 哪一种土壤的保水性能力最好,哪一种的最差?
百闻不如一见 一见不如实验
实验报告单
对比实验
土壤种类 倒入的水量 剩余的水量 透水性强弱 保水性好差
沙质土
30毫升
最多
最强
最差
壤土
30毫升
适中
适中
适中
黏质土
30毫升
百闻不如一见 一见不如实验
回顾与总结
土壤与植物
不同的土壤适宜不同的植物生长
土壤与植物是互相依存的关系

新粤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粤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粤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目录第1单元土壤 (2)1 身边的土壤 (2)2 土壤的组成 (6)3 土壤与植物 (10)4 百变的土壤 (15)5 网上学习:土壤的颜色 (21)第2单元消化和呼吸 (25)6 我们需要食物 (25)7 食物的消化 (30)8 我们离不开呼吸 (34)9 设计与制作:简易肺活量计 (38)10 健康生活 (42)第3单元植物的“身体” (45)12 植物的叶 (47)13 植物的茎 (50)14 植物的根 (54)15 植物的花 (56)16 果实和种子 (61)17 专题探究:脂肪贮藏在哪里 (64)第1单元土壤1 身边的土壤一、教学目标1.认识土壤,知道身边哪些地方有土壤的存在。

2.会从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存地、人类的衣食住行等方面认识土壤的重要性。

认识土壤一种重要的资源。

3.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4.通过举例观察、发现总结,进而能够准确的表达土壤的重要性.5.使学生认识到土壤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激发爱护土地资源的情感。

6.会从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存地、人类的衣食住行等方面认识土壤的重要性,认识土壤是一。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会从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存地、人类的衣食住行等方面认识土壤的重要性。

认识土壤一种重要的资源。

难点:认识到土壤是一种资源,树立爱护土壤的意识。

三、教学用具为学生准备:土壤记录单、土壤样本等。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展示图片,聚焦问题。

【讲述】林林去萌萌家玩,看见萌萌家阳台的花盆里种植了一盆小西红柿,特别喜欢,萌萌说她家还有种子,她们可以再种植一盆送给林林。

于是她们找到了种子、花盆和小铲子。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这样能种植西红柿吗?还缺少什么呢?【预设】土壤。

【过渡】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们身边的物质——土壤。

【新知讲解】知识点一:哪里有土壤【展示】展示土壤。

【提问】哪里能找到土壤呢?【预设】小河边,公园里……。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土壤与植物》教学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土壤与植物》教学
们的疏松程度 及在透水、保水方面的差异,把发现记录下来。
植物的生长一般都离不开土壤,不同的土 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
查阅资料,了解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分别适 宜哪些植物的生长。
水稻应该种 在哪种土壤中呢?
尝试用合适的土壤栽种一株仙人掌。
粤教科技版 小学科学 三册
第1土壤
第3课 土壤与植物
花生生长的好坏和土壤种类有关吗?
这些花 生长得真好。
和这里 的土壤有关 吗?
花生是一种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花落后 长出的果针要伸入土壤中才能形成果实。
地面上能看到花生的果实吗?
花生的果针
花生的果实在地下
尝试用竹棒戳一戳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比 较它们的疏松程度,说说哪种土壤更适合种植花生。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3课时《土壤与植物》教案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3课时《土壤与植物》教案

粤教粤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土壤与植物单元一学科科学年级三学习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疏松程度。

2.能准确说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保水性的大小。

3.能准确判断三种不同土壤适合生长的植物。

科学探究:1.能通过动手感受三种土壤的疏松程度,并能准确判断适合花生生长的土壤。

2.能正确的使用研究法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从而推测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

3.能根据土壤的特性,说出某种植物生长适合的土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到与其他同学合作学习的快乐。

2.能坚持实验,并能树立知识来源于生活,培养善于观察,动手、总结的科学态度。

重点 1.知道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疏松程度。

2.能准确说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保水性的大小。

难点能根据土壤的特性,说出某种植物生长适合的土壤。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图片中的花生生长的不同。

提出问题:这种想象和土壤有关系吗?花生适合什么样的土壤呢?提示:有的同学见过花生长在黄河边的沙土地里观察图片找不同,说出自己的发现。

(1)这一片花生长得真好,粒大又饱满(2)这块地里的花生长得又小又瘪和同桌探讨花生生长的不同结果与土壤有没有关系。

通过找不同、联系生活的环节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讲授新课活动1:哪种土壤更疏松1.科学介绍花生的生长习性:(1)花生是一种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

(2)花生开花后,根部长出的果针要深入土壤中才能形成果实1.读一读,记一记。

联系生活想一想自己是否见过花生的生长过程。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2.提出问题:花生的生长好坏和土壤的是否松软有关系花生生长的好坏到底与土壤的类型有没有关系呢?3.引导学生进行小实验:验证三种土壤的疏松度(1)认识实验的物品(2)知道学生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做一做,并及时进行纠正和辅导温馨提示:杯中盛有的不同土壤的量应该一样多。

土壤与植物教学设计教案

土壤与植物教学设计教案

土壤与植物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壤的组成、类型和作用。

2. 让学生掌握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土壤的组成:土壤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部分组成。

2. 土壤的类型:沙土、黏土、壤土等。

3. 土壤的作用: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和空气。

4. 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光照、水分、养分、空气和温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土壤的组成、类型和作用;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2. 难点:土壤类型的辨别,植物生长条件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土壤和植物生长的相关知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进行户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土壤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提问“我们身边的土壤有哪些类型?它们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土壤的组成、类型和作用。

3. 实例讲解:展示不同类型的土壤和植物生长的图片,分析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土壤与植物生长的关系,提出保护土壤和环境的措施。

5. 户外实践活动:参观校园内的植物和土壤,观察土壤类型,了解植物生长的环境。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土壤与植物生长的关系,提醒学生关爱环境。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一幅土壤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图,并写一篇关于保护土壤和环境的小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户外实践活动: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土壤学和植物学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土壤与植物生长关系的理解。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3课土壤与植物 粤教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3课土壤与植物 粤教版

三年级下册第 3 课《土壤与植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粤教科技版三年级下册《土壤》单元的第 3 课,本课以土壤疏松程度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探究土壤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为了贴近学生的生活,教材选用花生作为研究对象,由于花生是一种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

花落后长出的果针要伸入土壤中才能形成果实。

所以花生适合种植在通透性好,比较疏松的土壤中。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不同土壤的疏松程度不同,找出适合花生生长的土壤类型。

有了活动一的感受,教材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不同土壤在其他方面是否也有不同的特性呢这些差异是否会影响植物的生长限于条件,学生主要探究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的保水性差异。

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提供的条件不同,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

二、学情分析一般情况下,在学生原有的概念中,往往是认为植物生长好坏与肥料、水有关,很少会考虑土壤种类的差异。

活动一比较三种土壤的疏松程度的活动,在没有仪器的帮助下,学生可能不一定得出准确的结论。

但三种土壤的疏松程度的差异是可以感受到的,所以学生的直观感受结合花生的结实特点,就很容易理解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会有影响。

为了进一步探究这一问题,通过接下来的土壤保水性对比实验,更加科学的实验结果会让学生对三种土壤的特性差异有更全面的认识,从而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1.知道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适宜不同植物的生长。

2.能通过实验探究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保水性的差异。

3.体验运用科学方法发现事物特征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

教学难点:比通过实验观察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保水性差异。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沙质土、黏质土、壤土、小棒、烧杯、塑料杯(有小孔)、水壶。

学生准备:不同土壤适宜种植植物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设置情境:琪琪和妍妍在拔花生,琪琪发现结了好多的花生(花生长得好)。

小学科学3土壤与植物(教案)三年级下册科学粤教版

小学科学3土壤与植物(教案)三年级下册科学粤教版

小学科学3土壤与植物(教案)三年级下册科学粤教版标题:探索土壤与植物的奥秘——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粤教版教案引言:在小学科学的学习中,了解土壤与植物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本教案将带领学生们通过实践与观察,探索土壤与植物的奥秘。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们将能够深入了解土壤的成分及其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并培养他们的实践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一、教学目标:1.了解土壤的基本成分及其对植物生长的作用;2.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能力,并引导他们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索;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a.教学课件或图片素材;b.种植所需的土壤和植物;c.双色粉笔;d.实验盘、放大镜等实验器材。

2.学生准备:a.学生的科学笔记本;b.种植盒子和种子。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通过展示一幅土壤和植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土壤与植物的好奇心。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土壤是什么吗?它对植物有什么作用?(二)植物与土壤的关系1.向学生介绍土壤的基本成分,并解释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2.请学生合作完成一项实验,将种子分别种在沙土、泥土和沃土中,并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

3.让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观察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三)土壤的成分及其用途1.通过教学课件或图片素材,向学生介绍土壤的成分,包括矿质颗粒、有机质、水分和空气。

2.让学生利用放大镜观察土壤的组成结构,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了解土壤中各种成分的作用,例如矿质颗粒对保持土壤通气性的重要性,有机质对植物提供养分的作用等。

(四)培养实践观察能力1.让学生分组观察不同种类的土壤样本,并记录它们的颜色、质地、湿度等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土壤的特点会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请举例说明。

3.让学生将观察结果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并就问题展开讨论,培养他们的实践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五)植物的种植实验1.学生准备种植盒子、种子和不同种类的土壤。

1.1《身边的土壤》(教案)三年级下册科学粤教版

1.1《身边的土壤》(教案)三年级下册科学粤教版
5.小组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态度、解决问题的方式等。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进行表扬,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6.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让学生在课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优点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足,制定改进措施。
重点题型整理
1.填空题
(1)土壤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
(2)土壤的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判断题
(1)土壤主要由矿物质和有机物组成。()
(2)土壤只能提供植物生长的场所,不能储存和转化养分。()
3.测试评价:通过课堂小测验或作业,了解学生对土壤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设计一些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测试学生对土壤组成、土壤作用、土壤保护方法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对成绩不佳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
4.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检查学生对土壤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对作业中的错误进行指正,鼓励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土壤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土壤为植物提供了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帮助植物吸收水分和氧气,促进植物的生长。其次,土壤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有助于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地资源。此外,土壤还能调节气候,通过吸收和释放热量,影响地表温度的变化。最后,土壤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为动植物提供了生存和繁衍的场所,保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

小学三年级科学 3.3植物与土壤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科学      3.3植物与土壤教学设计
过多施氮肥会使土壤板结。 过多施磷肥使土壤缺铁、缺锌。
过量施用化肥对 水体会产生什么 影响?
水中氮、磷含量过多,藻类大量繁殖。导致水质恶化
请点击画面
⑴产生原因:水体中有过多的_P_、_N_元素。 ⑵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的基本症状: 淡水中会出现水_华_现象,海水里出现_赤_潮现象。 ⑶水体富营养化的过程:
(单子叶植物)
探究植:物P根86系的 分布与地下水 位高低端关系
探究 植物根系的分布与地下水位高低的关系
一、提出假设
(课本P86)
二、设计方案
三、进行实验
四、数据处理 1、干扰数据的辨别和删除
2、根的平均长度计算
五、得出结论: 3、减少误差的方法
地下水位越高,根系的 平均长度则越短。
根系? 类型?
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叫做根系。
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的根系,叫做直根系 没有明显的主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须根系
土壤的结构 土壤的肥力 通气状况 水分状况
实验现象:剪去 根的前端的幼苗 先出现萎蔫现象.
实验说明:根尖 是植物根吸收水 分的主要部位。
实验现象:剪去 根的前端的幼苗 先出现萎蔫现象.
细胞壁薄,细胞质浓,细胞核大;分生区
细胞具有很强的 分裂 能力,可以使根的
细胞 数目 不断增加。
3、伸长区中的细胞逐渐 停止分裂 ,能较快
生长,因而能使根 不断伸长。
4、根毛区中的细胞停止 分裂 ,表皮细胞 向外突起,形成不同长度的 根毛 ,根毛 伸入土壤颗粒的空隙内,增大了它与土壤的
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养分。
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的根系,叫做直根系
(1)主根:发达,由胚根发育而成。 (2)侧根:由主根上长出的较发达的根。

《土壤与植物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土壤与植物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土壤与植物》导学案一、导入土壤和植物是地球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相作用干系。

土壤为植物提供发展所需的养分和水分,而植物通过根系的发展和代谢作用,又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质量。

二、目标1. 了解土壤的组成和特性;2. 掌握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对植物发展的重要性;3. 理解植物如何通过根系与土壤进行交换物质。

三、进修内容1. 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微生物;2. 土壤的分类:砂土、壤土、粘土;3. 土壤对植物发展的影响;4. 植物根系的结构和功能;5. 植物如何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

四、进修过程1. 观看视频:《土壤与植物的干系》;2. 阅读教材:《土壤与植物》第一章;3. 小组讨论:讨论土壤中的不同成分对植物发展的影响;4. 实地考察:到植物园或农田进行考察,了解不同土壤类型的特点;5. 实验:通过浸泡土壤和植物根系,观察植物如何吸收水分和养分。

五、总结与评判1. 总结土壤和植物之间的互相作用干系;2. 回答导学案中的问题,检验进修效果;3. 撰写进修笔记,记录进修收获和体会。

六、延伸拓展1. 参与植物栽培比赛,实践所学知识;2. 阅读相关科普书籍,深入了解土壤和植物的奥秘;3. 参与志愿活动,关注环境珍爱与可持续发展。

七、反思与展望通过本次进修,我深刻理解了土壤与植物之间的密切联系,也认识到了环境珍爱的重要性。

希望能继续深入进修,探索更多关于土壤和植物的知识,为地球生态环境的改善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上是本次《土壤与植物》导学案的内容,希望同砚们能够认真进修,加深对土壤和植物的了解,为未来的进修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大家在进修的道路上不息前行,探索更辽阔的知识世界!。

三年级下 第3课 土壤与植物 粤教版

三年级下 第3课 土壤与植物 粤教版

7.依据画面提示,对学生进行热爱祖 国、热 爱学习 、遵守 纪律、 团结友 爱等方 面的入 学常规 教育和 良好学 习习惯 的养成 教育。
三年级下 第3课 土壤与植物 粤教版
观察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比较它们的疏松程度 及在透水、保水方面的差异,把发现记录下来。
三年级下 第3课 土壤与植物 粤教版
三年级下 第3课 土壤与植物 粤教版 三年级下 第3课 土壤与植物 粤教版
三年级下 第3课 土壤与植物 粤教版
植物的生长一般都离不开土壤,不同的土 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
粤教科技版 小学科学 三年级下册
第1单元 土壤
第3课 土壤与植物
花生生长的好坏和土壤种类有关吗?
这些花 生长得真好。
和这里 的土壤有关 吗?
花生是一种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花落后 长出的果针要伸入土壤中才能形成果实。
地面上能看到花生的果实吗?
花生的果针
花生的果实在地下
尝试用竹棒戳一戳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比 较它们的疏松程度,说说哪种土壤更适合种植花生。

3 、创设体现班级特色的主题环境。 在主题 环境的 设置和 提供上 ,我们 应本着 以幼儿 为主体 的宗旨 ,鼓励 幼儿大 胆参与 到环境 创设中 ,要重 视环境 随教学 内容的 变化而 随时调 整,让 环境体 现幼儿 的学习 过程, 使环境 始终起 到引导 幼儿发 展的作 用。

4 、创设普通话语言环境,一日活动 中利用 多种鼓 励手段 ,激发 幼儿用 普通话 表达意 愿及培 养良好 的倾听 习惯。
三年级下 第3课 土壤与植物 粤教版
三年级下 第3课 土壤与植物 粤教版
查阅资料,了解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分别适 宜哪些植物的生物 粤教版

土壤与植物教案及反思

土壤与植物教案及反思

4.4《土壤与植物》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本课从对土壤的具体观察中跳出,通过研究以绿豆为代表的植物在不同土壤中的生长状况,认识土壤对植物的影响,将其观察视野延伸到“资源”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土壤与植物、与人类、与地球的相互关系”,从而为树立“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这一大概念奠定认知与情感基础。

教材从蚯蚓小导游“植物喜欢什么样的土壤”这一问题引入,引发学生猜测,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再通过实验设计观察,搜集证据,发现不同土壤对绿豆长势是有影响的,进而产生调查的需要,所有植物都适合生长在壤土里吗?不同的土壤适宜种植哪些植物呢?最终建立“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这一概念,知道土壤与植物的关系,树立“地球家园”意识。

【教学目标】1.会对植物适宜生长的土壤作出合理性假设,并设计实验验证。

2.在坚持参与中长期观察、调查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能举例说出不同土壤适宜生长哪些植物。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对植物适宜生长的土壤作出合理性假设,并设计实验验证。

难点:在坚持参与中长期观察、调查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能举例说出不同土壤适宜生长哪些植物。

【教学准备】沙质土、粘质土、壤土、花盆、绿豆种子、水等。

【教学过程】一、猜想假设师:(出示蚯蚓图片)蚯蚓是土壤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动物,它一般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尤其是腐殖质比较多的土壤,这种土壤营养丰富,而且比较松软,有利于蚯蚓取食和活动。

动物有自己喜欢的土壤,那植物有自己喜欢的土壤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土壤与植物的关系。

(板书课题:土壤与植物)师:(出示绿豆苗)根据你的生活经验,猜一猜绿豆在不同的土壤中生长情况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在哪种土壤中绿豆长得比较好?生:应该不一样吧,壤土可能长得比较好。

师:为什么?说说你猜测的依据?生:我种过绿豆,都是种在花盆里的,应该不是沙质土或黏质土。

师:嗯,这是你的生活经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册第 3 课《土壤与植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三年级下册《土壤》单元的第 3 课,本课以土壤疏松程度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探究土壤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为了贴近学生的生活,教材选用花生作为研究对象,由于花生是一种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

花落后长出的果针要伸入土壤中才能形成果实。

所以花生适合种植在通透性好,比较疏松的土壤中。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不同土壤的疏松程度不同,找出适合花生生长的土壤类型。

有了活动一的感受,教材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不同土壤在其他方面是否也有不同的特性呢?这些差异是否会影响植物的生长?限于条件,学生主要探究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的保水性差异。

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提供的条件不同,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

二、学情分析
一般情况下,在学生原有的概念中,往往是认为植物生长好坏与肥料、水有关,很少会考虑土壤种类的差异。

活动一比较三种土壤的疏松程度的活动,在没有仪器的帮助下,学生可能不一定得出准确的结论。

但三种土壤的疏松程度的差异是可以感受到的,所以学生的直观感受结合花生的结实特点,就很容易理解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会有影响。

为了进一步探究这一问题,通过接下来的土壤保水性对比实验,更加科学的实验结果会让学生对三种土壤的特性差异有更全面的认识,从而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道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适宜不同植物的生长。

2.能通过实验探究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保水性的差异。

3.体验运用科学方法发现事物特征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

教学难点:比通过实验观察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保水性差异。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沙质土、黏质土、壤土、小棒、烧杯、塑料杯(有小孔)、水壶。

学生准备:不同土壤适宜种植植物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设置情境:琪琪和妍妍在拔花生,琪琪发现结了好多的花生(花生长得好)。

问题:这些花生长得好,和这里的土壤有关吗?
交流:植物生长好坏与土壤有关系吗?
任务:不同种类的土壤对植物生长会有什么影响?不同种类的土壤是否适
宜生长不同的植物?
(二)活动探究
1.活动 1:哪种土壤更疏松
介绍:花生是一种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

花落后长出的果针要伸入土壤
中才能形成果实。

问题:疏松程度不同的土壤,哪种更适合花生的生长?
讨论:学生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花生适合种植在通透性好,比较疏松的土壤中。

任务:观察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疏松程度,找出更适合花生生长的土壤。

活动:分组活动,用小棒戳一戳三种不同的土壤。

交流:各组分享自己的发现。

小结:沙质土疏松程度较高,比较适合花生生长。

2.活动 2:植物生长与土壤的特性
讨论:不同土壤的疏松程度不同。

那么它们在其他方面是否也有不同的特性呢?这些差异是否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问题:我们可以比较不同土壤的哪种特征的差异。

如何进行比较(实验)?
交流: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设计方案,明确。

任务:分组进行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保水性实验。

指导:装土壤的纸杯的钻孔要一样,要装一样多的土、同时淋水。

实验的结果
就是比较三种土壤渗水的情况,渗水多的就说明保水性差。

交流:分组汇报实验现象和自己的结论。

小结:沙质土孔隙多,通气透水性强,蓄水和保肥性能差,易干旱。

黏质土质
地粘重,结构致密,保水保肥能力强,但孔隙小,通气透水性能差,湿时粘、干时硬。

壤土质地比较均匀,既不松又不粘,通气透水性能好,具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

问题: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分别适宜哪些植物生长?
指导:可从植物耐旱、耐涝等方面进行考虑。

例如,水稻更适合生长在哪种土
壤中?
交流: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小结: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

沙质土适合耐旱的植物生长;黏质土适
合耐涝的植物生长;一般来说,大多数的植物都适合在壤土中生长。

3.实践:种仙人掌
任务:仙人掌是耐旱植物,而且往往会因为土壤积水过多而烂根。

请为种植仙
人掌选择合适的土壤。

要求:学生在选定土壤种类后,在课后进行实践。

种植一段时间后,观察仙人
掌的生长情况。

七、板书设计
第 4 课土壤与植物
沙质土黏质土壤土
疏松程度好差一般
保水程度差好一般
通气透水性好差一般
……
适合种植的植物耐旱耐涝一般
二、选择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